刘表已经被葬在了襄阳城的东南,卫宁看着这两个哭哭啼啼的母子,不由一阵头大。
“蔡夫人,景升需要人守墓,不知人选可有?”
蔡夫人擦了擦眼泪,柔声说道:“吾儿尚小,无法守墓,刘表长子刘琦倒是合适,但刘琦不在襄阳,恐怕一时半会找不到人。”
“本王前来是有要事相商!”
“请摄政王示下!”
“我听说你有个姐姐?”
“是的,妾身姐姐家住襄阳城西南中卢县!”
“帮我把你姐夫黄承彦找来如何?”
“这?”
蔡夫人很是为难,黄承彦并不热衷做官,刘表多次邀请他,都被他无情拒绝了,自己可没那么大的面子。
“有何困难只管说!”
“亡夫刘表曾多次招募,都被他拒绝,恐怕这事儿比较难办!”
“那你带我去她家如何?”
“这倒是没问题,容我安排一下府中事宜!”
半个时辰后,卫凤和卫大二人带着十几个护卫,驾着一辆马车,拉着卫宁与蔡氏,赶往中卢县!
马车中的气氛略显尴尬,蔡氏还从未与陌生男子共乘一辆马车,近距离坐在卫宁身边,总感觉卫宁身上有种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
“蔡夫人今年多大?”
卫宁冒然地问了一句,让蔡氏有点不知所措,这个问题真的不好回答。
“妾身今年二十有六!”
“蔡夫人正是风华正茂的年龄,今后可有想过再嫁?”
“这……”
蔡氏羞涩地低下头,刘表刚死,她怎么会有这种想法。
“不知蔡夫人愿不愿意搬到洛阳去住!”
“啊?”
蔡氏忐忐忑忑地看着卫宁,这话是什么意思?软禁她和她儿子?还是但是纳自己为妃?
“洛阳身为帝都,虽然没有荆州气候适宜,但却比荆州繁荣许多,而且刘表旧部大部分都在荆州……”
剩余的话,卫宁没有说下去,想必蔡氏也应该明白,刘琮绝对不可能留在荆州。
“妾身明白,妾身愿听从摄政王的安排,只求摄政王能放过我儿一条性命,他尚且年幼还不懂事。”
“蔡夫人不要激动,你们离开荆州,就算是刘表旧部想要谋逆,也会去找刘琦,必定他才是长公子!”
“妾身明白!”
突然之间,蔡氏感觉马车的速度好像降下来了,走的很慢很慢,让她不由慌张了起来?
卫宁突然抓住蔡氏那纤细的小手,惊得蔡氏一身冷汗。
“摄政王,这里,这里不合适……”
“有什么不合适的!”
“这,这有这么多侍卫在。”
“那要是没侍卫呢?”
蔡氏的俏脸刷的一下涨红,娇艳欲滴,让人心生爱怜。
驾着马车的卫凤提醒道:“主公,卫大他们带人去前面探路了。”
“啊?”
蔡氏惊呼一声,这,这话是什么意思?
“啊?”
蔡氏突感腰间一紧,整个人便脱离了座位,倒在了卫宁的怀中。
“刘表何德何能,能够拥有如此美人!”
“摄政王为何不早来荆州。”
“跟我回洛阳如何?”
“可琮儿怎么办?”
“洛阳有帝都学院,可以让他在那里学习,你就不用担心了。”
“多谢摄政王为我们母子提供住处!”
卫宁直接吻住蔡氏的脖颈,……
两个时辰后,太阳渐渐落山,卫宁的马车缓慢地进入了中卢县县城之中。
黄承彦的住处在城外,但车上的这二人却不得不在城中过夜。
蔡氏整理了一下自己凌乱的衣服,带着一个斗笠,被卫宁拉着,走进了卫大提前准备好的驿馆。
整个驿馆已被清空,只有卫凤等四名女卫在守卫。
第237章 黄月英
次日清晨,蔡氏泪眼朦胧,浑身无力地躺在卫宁怀中。
“大王,今天恐怕我不能随您一起去我姐姐家了。”
“这怎么能行,没人引荐,我怎么开口!”
“可,妾身实在无力起身!”
“那我们就多休息一下!”
“嗯!”
“我不想休息!”
看着蔡氏的表现,卫宁觉得刘表那病入膏肓的身体,是怎么满足蔡氏的。
“砰砰砰!”
中午时分,卫宁搂着蔡氏还在睡觉,卫凤敲了几下房门,便走了进来。
见到满屋子的狼藉,不由一阵暗叹,寡妇太可怕!
卫宁轻声说道:“风儿何事?”
“江陵的守将文聘与蒯越聚众投降,关将军询问文聘、蒯越,刘琦该如何安排?”
“刘表需要人守墓,就让刘琦给刘表守墓三年,然后在听封!”
“诺!”
“册封文聘为江夏太守,蒯越到襄阳任主簿,蒯良到周瑜那里去报到。”
“诺!”
卫凤离开卫宁的房间后,蔡氏突然睁开眼,感激地看着卫宁。
“感谢大王为奴家解惑!”
卫宁抚摸着蔡氏的脸蛋说道:“继续睡吧,我们今天晚上去!”
“不!”
傍晚时分,卫宁与蔡氏一起,来到了黄承彦的家中。
“草民黄承彦见过摄政王!”
“草民蔡湘见过摄政王!”
“草民黄月英见过摄政王,见过姨娘!”
卫宁见到黄月英带个面纱,还带个斗笠,不由脸色一沉,不过他也没说什么。
据说黄月英长得虽然有几分姿色,但皮肤有点黑,俗话说一白遮百丑,一黑就去求。
估计是怕别人笑话,才整天戴个斗笠,遮住面容。
由于卫大提前通知了黄承彦,酒菜早已备齐。
几人边吃边聊。
“黄先生,孤此次前来,想要让黄先生在襄阳做点事情。”
“多谢摄政王提携,不知摄政王当时给予什么职务?”
一旁的蔡氏一阵鄙夷,当初刘表请你这个姐夫,你都一点情面不留,现在竟然这么攀附权贵。
我来你这里不下十几次,每次都被索罗的体无完肤,你怎么就不能在摄政王面前坚持一下?
趁着二人说话的功夫,蔡氏瞟了一眼带着斗笠的黄月英,不由冷哼一声。
“摄政王亲临,不知月英侄女带个斗笠,是何用意?”
黄承彦眼皮一挑,看了蔡氏一眼,解释道:“小女貌丑,恐惊扰到摄政王!”
黄月英六岁那年得了一场怪病,之后她的皮肤开始慢慢黑化,寻了无数名医,都治不好她的病,只能每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待在家中研究她那些器械。
“姐夫不会是怕摄政王对月英有什么企图,故意这么做吧。”
蔡氏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让黄承彦脸色阴沉无比,她肯定是怪罪以前他不接受刘表招募的事情。
蔡氏心想,今天非把你闺女嫁出去不可,不就是黑点嘛。
晚上蜡烛一吹,不都一样。
白天来我这里即可!
黄月英也听出了自己的姨娘是故意挑事儿,便摘去了自己的斗笠与面纱。
吓死你们!
卫宁看了一眼黄月英,便有点舍不得一开目光了。
她的皮肤黝黑不是晒得,不是天然的,而是一种病。
一种罕见的黑肤病,类似白癜风。
正常生活不影响,但就是影响美观。
“月英姑娘这病,实属罕见!”
黄承彦惊讶地看了卫宁一眼,感叹道:“摄政王竟然知道,吾儿得的是病?”
“我不但知道,还能医治!”
“真的?”
“不过这需要长时间的治疗,有可能需要几月,有可能需要几年!”
黄承彦跪在地上,中肯地说道:“只要摄政王能治好吾儿,我愿投靠在摄政王麾下。”
“请摄政王为吾儿医治!”
蔡氏的大姐蔡湘也跪在卫宁面前,请求卫宁为黄月英治病。
只有一旁的黄月英愣愣地看着卫宁,不知道该说什么为好。
她这几年虽然沉浸在研究器械上,但美貌哪个女孩不喜欢呢。
她也时常为自己的容貌困扰,只能没日没夜地研究器械,来麻痹自己。
蔡氏突然眼前一亮,意味深长地说道:“治病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而且摄政王公务繁忙,不可能每日为月英治疗,不如让月英今后服侍摄政王,摄政王闲暇之余,帮月英侄女看看病。”
“这……”
黄承彦本以为蔡氏又要挤兑,没想到她竟然想要撮合月英和摄政王。
这人到底意欲何为?
卫宁深深地看了蔡氏一眼,蔡氏冲他眨眨眼,惹得他一阵苦笑。
真是个好姨娘!
“那就这样吧,让月英姑娘今后跟在我身边。”
蔡氏慌忙劝阻道:“诶,摄政王这话说的就有点不对了,不是跟在摄政王身边,而是服侍摄政王。”
黄承彦心中愤怒无比,竟然想要用他女儿,来做嫁衣。
好一个姨娘!
虽然黄月英已经到了出阁的年龄,但他才是她的父亲,这事儿必须由他做主才行。
“摄政王身份高贵,我们恐怕高攀不起!”
“姐夫这话就不对了,摄政王求贤若渴,想要邀请姐夫做官,如果月英能服侍摄政王,岂不是能证明姐夫的忠心?”
“你……”
黄承彦不知该如何反驳,如果他再不同意,那就意味着他对卫宁不够忠心。
如果不同意卫宁的招揽倒没什么,但如果因此他不给月英治病,这可就麻烦了。
“我愿意服侍摄政王,只要摄政王不嫌弃民女身份低微。”
黄月英见到父亲为难,迫不得已,只能自己来解决这事儿了。
“月英不必妄自菲薄,你不比其他人差!”
卫宁夸赞了一句,把黄月英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月英的病我会慢慢给你治好的,但眼下我却有一件事情,想要交代给你。”
黄月英面色古怪地低头应允道:“摄政王请说!”
“我这里有两套连弩的制作方法,但我找了许多工匠,都做不出来!”
“连弩?”
黄月英惊讶地看着卫宁,手弩床弩她都能做,但连发的弩箭,她还在想办法。
没想到卫宁竟然有这东西!
“这就是手弩连射,与床弩连射的制作图纸。”
卫宁把图纸递到黄月英手里,她只看了一眼,便激动不已。
“月英会在明天早上之前,把手弩给摄政王做好!”
“不急,不急,今天不谈这个!”
第238章 给黄月英治病
卫宁从系统中兑换出了两瓶药,一瓶是外敷,一瓶是内服。
“月英,你先把这药吃了!”
黄月英没有丝毫犹豫,把内服的药,取出一粒便吞了进去。
“外敷的话,等会我给你弄!”
“啊?”
黄月英羞涩地低下头,不敢直视卫宁。
而黄承彦夫妇也是脸色极为难看。
不过也没办法了,毕竟已经答应他们的婚事了,名义上来讲,他们已经是夫妇了。
“岳父大人,其实我并不打算让你在荆州为官。”
“嗯?”
黄承彦面带不悦之色,这刚得了自己的闺女,便要翻脸不认账?
“岳父不要误会,不知岳父有没有听说过帝都学院!”
“这个当然听说过!”
黄承彦不明白卫宁为何会问这个,难道他要让自己去洛阳?
“小胥想要在荆州开一所这样的书院。”
帝都学院的名气虽然打出来了,但在洛阳的话,不能顾及到所有的地方,在荆州开一所分院是必须的。
“如果是这样,那对荆州的读书人,是相当有好处的。”
“学院名称我都想好了,就叫荆州学院,对外招生的话,打帝都学院分院的名声。”
“既然是分院,那总的跟帝都学院有点联系吧!”
“岳父说得对,分院自然而然要与总部有联系,帝都学院的老师,会不定期来分院授课,交流经验,而学员之间也要相互交流、切磋,这样才能调高他们的积极性。”
“此法甚好,没想到贤胥还有这等能耐!”
黄承彦没想到卫宁对于读书会如此看重,竟然会不惜重金办学院。
“不知岳父对这个院长的职务是否有兴趣!”
“院长?”
黄承彦一脸不可思议地看着卫宁,自己何德何能,可以坐上这天下读书人的院长。
如果真的能坐上院长,那这职务虽然现在看不出来什么,如果以后从这里出去的学员在卫宁手下做了官,那自己这启蒙恩师,岂不是水涨船高。
“以岳父的文采是最合适不过了,但眼下我并没有太多的人才,不知岳父能否在这荆襄之地帮我招揽几个隐士。”
“好说,好说,我与那水镜先生关系匪浅,明日我便去与他说说这事儿,虽然他不喜做官,但这教育育人的事情,想必他也非常乐意。”
“那就多谢岳父大人了。”
“我听说帝都学院招收的学员,上至四五十高龄的文武官员,下至四五岁的孩童?”
黄承彦好奇地打量着卫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