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攻陷烈日要塞,4门“大贝尔莎”420毫米重炮被拆解成零件带到了烈日要塞前方。
经过了5天的准备,4门“大贝尔莎”420毫米重炮终于重新组建完毕。
在所有人的目光当中,4门“大贝尔莎”420毫米重炮像起开啤酒瓶瓶盖般把12座炮台逐一清除。
炮台立时燃起了熊熊大火,炮台里的弹药库也被引燃,发生了连锁爆炸,炮台顶盖被掀出几十米远,整个炮台完全被摧毁。
德军立即冲了上去,只见遍地是烧得焦糊的尸体和残破的枪炮,情景惨不忍睹。
精神恍惚的烈日要塞驻防军队被缴械投降。
被烈日要塞阻挡一周时间的德国大军继续推动旋转大门,直扑法国边境。
得知烈日要塞被攻陷的消息,英法两国政府十分慌张,立即派出200万大军朝法国边境开进。在得知德国150万大军已经进入法国境内后,英法两国指挥官当即下令部队沿着马恩河方向驻防,坚决抵挡德国军队进入巴黎。
德国迅猛的进攻惊艳了世界,被各国媒体称之为世界第一陆军,看到德国实力如此强劲,原本摇摆不定的保加利亚、奥斯曼土耳其宣布加入德国,向英国、法国、沙俄宣战。
原本就对沙俄怀有敌视的奥斯曼土耳其派出60万大军开始从高加索方向对沙俄发动进攻。
保加利亚则趁着塞尔维亚大军陷入与奥匈帝国的战斗之中,国内兵力空虚的机会,发动30万大军对塞尔维亚开始进攻。
世界大战的范围进一步的扩大,除了北欧和其余几个国家,几乎所有的欧洲国家都陷入了战争当中。
不仅是欧洲本土,在各殖民地,尤其是非洲殖民地,各国也是开展了战争。
德国在东非动员起了黑人,组建20万黑人部队对英法在非洲的殖民地进行打击,削弱殖民地对英法两国本土的物资和人力资源支持。
欧洲和非洲成为了战争粥,富贵险中求,欧洲大战吸引了很多冒险的商人寻求商业机会。因为战争,各国加强了对各种物品的管控,各种日常用品、食品成为了很多地下市场的热销货。
第201章 第一次马恩河会战
当德国A、B、C三路大军150万人攻陷烈日要塞,跨过法国边境时,法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九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200万人已经在马恩河以南,巴黎至凡尔登一线布防。
1854年10月5日,法国第6集团军先头部队与德国A路军在乌尔克河西岸遭遇。
德国A陆军集团司令在给毛奇发出的电报中说,“我已经看到了埃菲尔铁塔”。这是德国军队最靠近巴黎的一次。
面对紧急情况,法军使用1200辆汽车把第七集团军一部由巴黎运往前线。
毛奇发觉A路军右翼和后方受到威胁后,命令德国A集团军所部于8日全部撤至马恩河北岸,遂与B集团军之间出现宽50公里的防御间隙。
9日,法国第5集团军和英远征军从德军防御间隙地带穿插,11日逼近马恩河,构成对德A路军的包围态势。
同时,德国B路军右翼也面临被围的危险。
13日,德国A、B两路军被迫后撤。
德军在其他地段虽略占上风,但鉴于A、B两路军所面临的态势。
毛奇于14日下令全线停止进攻,撤至努瓦永至凡尔登一线。
此次会战以德军失败告终。英法联军在200公里的战线上推进60公里,伤亡56。3万人,德军损失52万人。
此役双方均有失误:毛奇远离战场,对前线战况不明、指挥不当,各集团军缺乏协同,导致速胜计划破产;英法联军行动迟缓,坐失战机,使德军保存了实力。
第一次马恩河战役打破了德国旋转门的计划,德军原本打算一波推速胜的规划破产,陷入了消耗战的结局。
与原时空不同,得益于北华之前对德国大奶瓶补给,将近1000多万人的东南亚土著让德国几乎增加了相当于2000万人口所能带来的收获。
1000多万青壮年可以从基础的农田和基础工业解放出来,或加入军队或加入军工厂。
北华更是事前在德国境内以企业的名义设置一个大型的物资储备基地,里面包括数以百万吨的各种生活物资和粮食。
欧洲大战的最终爆发让宋肖的心里是大舒了一口气,之前最怕的就是因为北华的崛起让大战消失或者欧洲白人势力联合起来,对北华来一次十字军远征。
欧洲大战爆发了,北华面临的最大威胁也就消失了,北华又可以安心的发展了。
自从地理大发现以来,在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世界霸主,有昙花一现的,也有经历了一两百年依然处于世界巅峰的。比如地理大发现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后来的荷兰,英国,以及原时空的美国,红色沙皇。
这期间有很多的明星国家,比如德国,沙俄,岛国。他们在国家经济实力未达到巅峰的时候就向当时的世界霸主发起了挑战,毫无疑问结局都是以悲剧结束,很多国家的政权因此被颠覆。
这是为什么呢?宋肖在空闲时刻经常对这个进行思考。
经过认真的思索,宋肖总结了一些经验,昙花一现的西班牙、葡萄牙、荷兰等国家,主要就是地理大发现时期至工业革命时期,原因要么就是不重视工业发展,不重视技术的力量,要么就是核心版图小,人口少。
工业革命之后,德国,沙俄,岛国的经济在一段时期内都是发展快速的明星国家,比如德国的精密机械;沙俄从彼得大帝开始经历了很长一段时间超过8%的经济增长,斯大林时期更是取得了世界第一的经济增长率;岛国经历了明治维新,经济长期处在亚洲第一的位置。
这些明星国家在经历的一定的发展后,经济势力未达到巅峰时期就发起了战争,一个重要的原因,宋肖认为就是封建残余势力还是很多,国内都有一个势力十分强大的保守势力,德国的容克地主,沙俄的庄园主,岛国的武士阶层。
这些明星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保守势力占据主动,对科技的发展兴趣远没有对军事的兴趣浓厚。纷纷投入大笔资金投入到军工业,国家的军事工业占据了绝对的大头,不符合金字塔的合理结构。
一个正常的国家的经济结构应该是金字塔结构,底部是众多的民营经济,中间是国营经济,顶端是最先进的军备工业。这些明星国家没有足够的民营经济作为支撑,很容易被军备工业拖垮。
相比于这些明星国家军备工业平时就占据经济20%以上的比例,美国的比例就好了许多。原时空二战前夕,军备投入只占财政投入的5%以下水平,军备工业不如这些明星国家,随着二战的进行,美国很轻易的就提高了军备投入的水平,生产了大量的装备海,大炮海,飞机海,军舰海,生生砸死了这些所谓的明星国家。
宋肖对历史进行了总结,一个就是经济是一切的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科技,发展经济,是一切的物资保障基础,再拥有能够保障自身安全的军队之后,发展经济永不过时;
第二个就是,要扫清一切封建残余势力,当一个人决定一国人的天花板时,崛起的也就是一个人,跪下的是所有人。宋肖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把政务权力交给政务院,逐步减少在社会上的政治活动。
人类从历史中获得的唯一教训,是从不吸取任何教训。如果真的是吸取了教训,也就不会有欧洲大战的开始。
与历史上的美国不同,历史中的美国濒临两大洋,北面和南面又都是不值一提的军事小国,只要拥有一定实力的海军就能够保证国家的安全。
相比于美国,北华濒临美国、关内和沙俄,且海域广阔,天生就需要强大的海军和陆军,维持一定数量的海陆军才能够确保国家的基本安全,需要花费较大的代价。
第202章 日德兰大海战
自从1854年9月开始,截止到1860年8月,欧洲大战已经持续了6年时间。
六年的阵地战,双方付出了极大的伤亡。
这个时空的欧洲大战时间目前已经远远超过了原时空第一次世界大战四年的时间,目前双方还在处于战略对峙阶段。
除了这个时期物资消耗相比于历史消耗少的原因之外,北华崛起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北华1000万土著人口的劳务输入和大量物资在德国的大量聚集,换取了一箱箱的黄金和许多的科研技术。
在这六年的大战之中,双方都受到了血与火的煎熬。
以德国为首的同盟国先后动员军队2300万,截止1860年8月,阵亡1350。25万人,其中1000万土著劳工除了少部分参与农业生产之外,其余全部以炮灰形式投入深不见底的阵地战之中,1000万土著仅仅剩下了112万人左右;
以英法为首的同盟国先后动员军队3100万,截止1860年8月,阵亡1549。76万人。
双方共造成平民死亡人数829。6万人,造成经济损失635。29亿英镑。
面对着残酷的战局,双方都在憋住最后一口气,都在等着对方的率先倒下。
1860年8月12日,清晨,德国主力舰队在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将的带领下,趁着早晨白雾悄悄的进入到北海。全部45艘德意志级主力战舰和236艘其他辅助战舰共计14。05万海军官兵。
于此同时,英国主力舰队司令本杰明·迪斯雷利上将接到一份来自伦敦的绝密情报:“德国主力舰队将于次日出航。”
获知德国主力舰队出动的消息,英国主力舰队在本杰明·迪斯雷利上将的带领下,率领63艘无畏级主力战舰和311艘其他辅助战舰共计18。7万人海军官兵沿欧洲大陆海岸线北上。
经历了六年的欧洲大战,双方已经是筋疲力尽,都希望通过海军的决战来获取最后的胜利。双方最高层都在关注这场大海战的结果。。。coM
尤其是对于德国来说,通过六年的作战,形势并未好转,德国陆军陷入持久作战的困境,企图在陆上结束战争的梦想破灭了。
德国最高统帅部不得不改变初衷,把战略重心转到海上。
为了突破英国的海上封锁,保证德国在海上的行动自由,扭转被动局面,德国高层准备在海上寻找机会与英国进行决战。
这是既孟加拉湾海战后世界上绝无仅有的规模最大的海战,575。5万吨的钢铁军舰的对撞,32。75万人的厮杀,绝对是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大海战之一。它将影响两大阵营之间的胜负。
所有知道消息的人都在屏息的等待着最终的结果。威廉二世更是从罗马请来主教为这次海战祈祷,英国皇室也不例外,请来了当地的大主教。
“将军,前面就是英国本土主力舰队,”一名瞭望塔上的士兵看到远处遮天的浓烟,很快看清了对方的所属。不用想,这个时候能够大规模的军舰出现在这里,除了英国不做他想。
“快,快,展开战斗队形。”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将立即要求所有军舰展开队形。
德国主力舰队对英国本土舰队可谓是积怨成深。英国一直凭借其海军优势对德国实行海上封锁。
英国的主力舰队像一条看门狗一样蹲在斯卡帕弗洛港,死死盯住了德国的主力舰队,使其多半时间困在威廉港和不来梅港,成了名副其实的“存在舰队”。
至今为止,德国主力舰队从未出过北海一步。
自从战争以来,德国海军就未获得过任何主力战舰的补充,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将认为越早与英国本土舰队决战,越对德国主力舰队有利,向威廉二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获得高层的支持。
同样看到德国主力战舰的本杰明·迪斯雷利上将同样要求战舰展开战斗队形。
率领着本国所有的主力战舰,决定着两个阵营的最终胜负,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将和本杰明·迪斯雷利上将心里压力非常之大,看到对方战舰后有种终于解脱的心理,自己已经尽力了,最终的胜负就看自家海军官兵的发挥和上帝的保佑了。
双方战舰立马开始了兵对兵、将对将的战斗。
德国第一主力舰队分队包括旗舰“吕佐夫”号、“德弗林格尔”号、“塞德利茨”号、“毛奇”号和“冯…德…坦恩”号五艘主力战舰立刻对上了皇家海军的“皇家公主”号,“玛丽女王”号,“虎”号,“橡树”号、“不倦”号。
初期战场态势对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上将十分有利,他的舰队不仅背对太阳而且被一层薄雾笼罩,而随风飘动的煤烟和炮口硝烟的混合物更降低了英国方面的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