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1820- 第1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Schei?e!”(=Shit!)

    “Verdammt!”(该死)

    巴扎特此刻十分的气愤,桌上的文件被摔的到处都是。

    对于世界科盟与美国对轴心国的宣战,巴扎特简直就是气疯了。

    自从攻占大英帝国欧洲核心领土后,德国就加紧对西欧工业的整合。按照巴扎特的计划,下一步的目标就是非洲大陆。因为那里拥有十分丰富的矿产资源。

    整合了西欧工业的德国,工业实力十分强大,缺少的就是各种原材料。没想到自己还没有打世界科盟的注意,世界科盟倒是对自己宣战起来,这让巴扎特有种被耗子咬了的感觉。

    除了世界科盟,对于美国,巴扎特一直没有与对方打仗的想法。巴扎特虽然有些疯狂,但是不傻,作为世界上工业实力第二的国家,与这样的国家对抗起来,华夏帝国在旁边简直不要乐开了花。

    “向世界科盟宣战,向美国宣战,立刻,马上,帝国不可辱。”在巴扎特的疯狂怒骂之中,德国政府1月11日对世界科盟宣战,对美国宣战。

    “亨利,帝国有进攻世界科盟的计划吗?”巴扎特发泄完怒气后,转身对总参谋长亨利·约翰·坦普尔问道,此刻巴扎特十分冷静。

    “元首,有,帝国制定过对世界科盟的〃巴巴罗萨攻击〃计划。”

    “巴巴罗萨?”

    “是的,元首,“巴巴罗萨”计划主要是集中大量兵力,从数个方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闪电战”,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占领莫斯科、圣彼得堡和基辅,把世界科盟的主力消灭在世界科盟西部地区,而后向世界科盟腹地长驱直入,从而击败世界科盟。

    我们将进攻部队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其中北方集团军群攻入圣彼得堡,这里是世界科盟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军事战略要地;

    中央集团军群直取世界科盟首都莫斯科,这里是世界科盟的政治中心;

    南方集团军群攻入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这里是世界科盟的粮仓和资源基地。

    根据巴巴罗萨计划,我们争取在冬季到来之前打败世界科盟,取得胜利。”

    听到“巴巴罗萨”计划的内容,巴扎特十分高兴,“我们一定要在冬季到来之前结束对世界科盟的战争,拿破仑当年被莫斯科的冬将军击败,我们不能够重蹈覆辙。”

    “是,元首,帝国的闪电战计划是无敌的,我相信在帝国闪电战的攻击之下,世界科盟的军队会向西欧的法国和英国那样向帝国投降。”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我期待着帝国的国旗在克林姆林宫升起来的样子。”

    “元首,那一天不会太久,今年一定会在莫斯科升起。”



    第313章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为了迷惑世界科盟,巴扎特命令部队打着防御美国军队的旗号,把军队大规模的向英国、法国转移,晚上则趁着天黑再把部队秘密的调到德国与世界科盟的边界处。

    就这样持续了有半个月的时间,每天都有大量的部队光明正大的转到德国西边。

    各种情报让阿特拉索夫坚信,德国的第一目标肯定是即将进攻西欧的英国和美国军队,为了不引起巴扎特的注意,再次给边防部队下达了坚决不开第一枪的命令。

    1893年2月12日凌晨4时,德国巴扎特向世界科盟发动了大规模的全线进攻。

    德国及其仆从国共出动190个师450万兵力、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迫击炮、193艘舰艇,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2000余公里的战线上展开攻势。

    按照“巴巴罗莎”计划,德军分三路进攻世界科盟,北方德军集群的目标是攻占圣彼得堡,中央德军集群的目标是攻占莫斯科,南方德军集群的目标是攻占基辅。

    战争爆发前夕,世界科盟在前线布置了将近170个师的兵力,但由于战备命令下达很晚,许多部队没有来得及作好战备工作,且世界科盟主席阿特拉索夫要求边防部队不开第一枪,使世界科盟军队在战争初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

    战争第一天,世界科盟军队有66个机场、1200架飞机被德机击毁。

    2月12日晚9时15分,世界科盟国防人民委员会命令世界科盟各部队,必须组织坚决的反击,消灭入侵之敌。

    2月15日北路德军占领里加。

    2月18日,中路德军占领明斯克。

    2月27日,南路德军突入日托米尔。

    至3月上旬,在德军强大攻势下,世界科盟军队被迫向内地退却。德军向世界科盟内地推进了300…600公里。

    世界科盟军队的28个师被击溃、70个师受到重创,200个以上的燃料、武器、弹药仓库沦入敌手。但由于世界科盟军队的顽强作战、英勇抵抗,德军也损失了10万人、1200架飞机、1000余辆坦克。

    3月23日,中路德军已经攻入莫斯科附近,距离莫斯科仅有32公里,中路军司令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对巴扎特发布电报说,“我已经能够看到克林姆林宫了。”

    巴扎特则回复热情洋溢的赞扬电报,要求中路军尽快攻下莫斯科,巴扎特将要在克林姆林宫举行阅兵。

    事情没有按照巴扎特的预计进行,首都面临被攻破的危机,阿特拉索夫召集各方面力量共同守卫莫斯科,另外调集中亚方面军紧急驰援莫斯科。

    为了抵挡德军的进攻,世界科盟内务人民委员部会组建了20支战斗小组,负责守卫克里姆林宫、莫斯科车站、猎品市场等重要目标。

    为了日后开展地下抵抗运动,还在莫斯科全城设立了59个秘密军火库,在莫斯科附近砍伐了近105公顷的森林用来拖延德军的脚步,高层建筑上设有大量防空炮,半空中设有大量防空气球,晚间城市城市实施戒严和灯火管制,并事先在莫斯科大剧院、中央电报局大楼、“地铁”和“民族”宾馆内埋设了地雷。

    甚至连圣瓦西里大教堂内都设置了爆炸装置,因为有人推猜德军攻下莫斯科城后,巴扎特很可能会乘兴巡游这一著名景点。M。。coM

    对于莫斯科城的精心布防,阿特拉索夫当众说道:如果德军士兵真的攻入莫斯科,等待他们的将是人民战争,轴心国军队将被旷日持久的巷战耗得精疲力尽,最终来自中亚的援军赶到,德军将被迫投降,战争将在1893年结束。

    为了提升国民及军队的士气,阿特拉索夫于1893年3月25日在克林姆林宫广场举行阅兵典礼并发表著名演说,他说道:“我们的国家正在遭到入侵,全体公民和军队都要不惜用尽每一滴鲜血来保卫世界科盟土地和村庄”。当天世界科盟所有广播站都播放了这次演讲。

    这一次阅兵是有巨大意义的,世界科盟向全世界表明了战斗到底的决心。世界科盟军队在克里姆林宫前检阅,然后直接开赴前线。

    世界科盟以预备队和补充兵员加强了莫斯科方面军。各方面军受领命令扼守所占领的地区,阻止德军从西北和西南迂回莫斯科。

    世界科盟军队经过2月底…3月初的顽强防御和多次反突击,德军突袭莫斯科的最后企图破产了。

    世界科盟虽然经常处在危急状态,但终于坚持下来并消耗了德军。

    仅1893年2月16日到3月5日这段时间内,德军在莫斯科附近就死伤15。5万余人,损失坦克约800辆、火炮300门、飞机近1500架。

    到了1893年3月29日,德军已成强弩之末,在各个方向上的进攻都已被遏制。

    此时,世界科盟在莫斯科附近的实力是,总兵力110万人,7652门火炮,774辆坦克,1000余架飞机。

    莫斯科附近德军共有170万人,13500门火炮,1170辆坦克,615架飞机。

    虽然德军兵力要多于世界科盟,但由于其战线过长,兵力分散,战线并不稳固。

    1893年4月,进攻莫斯科的德军伤亡人数达50万人,被世界科盟赶到了距离莫斯科100乃至350公里以外的地带。而世界科盟付出了伤亡和被俘70多万人的惨重代价,却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最后胜利。

    在反击战中,由于莫斯科的一些大型工厂的撤离,使得世界科盟军队在反击中出现了弹药不足的情况,使得世界科盟军队的反击被迫中止,不然也许会歼灭更多德军。

    世界科盟军队以巨大人员损失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别廖夫等一系列地区与城市。

    德军的失败使德军士气低落,在这场战役当中,35名高级将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被停职、爱德华·史密斯…斯坦利被取消中央集团军总司令的头衔,由克鲁格取代,霍普纳被开除军籍,剥夺身穿军装和领取养老金的权利,亨利·约翰·坦普尔上将被停职,直到1893年8月重返部队,施特劳斯上将等被撤职或停职。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损失坦克3000辆,火炮2000门,汽车2000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巴扎特吹嘘德军战无不胜的神话,此战的胜利使得同属于协约国家的英、法、美意识到,世界科盟,是他们击败轴心国必须团结的国家,极大提升了世界科盟在军事、政治方面的国际地位。

    德国在莫斯科会战中第一次遭到重大战略性失败!巴扎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世界科盟的计划破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其遭到无法弥补的物质损失。

    德军在莫斯科战役中的失败,标志着巴扎特闪电战的彻底破产。



    第314章 姗姗来迟的美军

    

第一次莫斯科保卫战,世界科盟军队在付出沉重代价后取得了胜利,打破了德国“闪电战”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鼓舞了协约国阵营的士气。

    1893年4月27日,在第一次莫斯科保卫战结束后,美国派出200万大军(包括150万日本雇佣兵)在六艘航空母舰的护卫下从摩洛哥登陆,随同的还有2000辆坦克和1500架飞机。

    美国正是看准了世界科盟与轴心国经过第一次莫斯科会战后实力大损的时机才加入战场,而且打算从非洲战场打开局面,目的就是打开非洲局面然后以非洲大陆为跳板进攻轴心国的软腹之地意大利。

    此时非洲战争轴心国势力只有德国非洲远征军10万人,由约翰·罗素中将作为远征军司令,意大利军队20万人,共计30万军队。

    约翰·罗素中将带领30万部队与英国、法国在埃及和利比亚的22万部队进行争斗,意图控制北非和苏伊士运河。

    虽然德国非洲远征军和意大利联军人数超过英法两国在埃及、利比亚的军队,无奈每到关键时刻总是被意大利军队的糟糕表现拖住,双方战场在利比亚来回,只有战争刚开始的阶段德国和意大利联军攻入埃及地区。

    当德意联军与英法联军在利比亚地区进行欢快的互掷炮弹比赛时,没有想到美国非洲远征军急吼吼的要加入比赛。

    当约翰·罗素中将收到美国远征军的情报后脸立刻变得急躁起来,“这不公平,太不讲武德了。”二话没说立刻向国内发出了求援电报。

    此刻巴扎特因为第一次莫斯科会战失利的消息愤怒着,接连处置了相当一批的军队高层。收到约翰·罗素中将的求援电报,刚刚被压制的火气立刻就像火山爆发似的突突冒了出来。

    “该死的美国佬,”对于美国落井下石的行为,巴扎特十分的愤怒,对着西边的方向连续进行半个小时不重复的国骂输出,周围的德国高层面面相觑,不敢吱声,生怕惹祸上身,低头数落着地面上有几个条纹。

    作为一名一国最高层人员,该有的眼光还是有的,北非对于轴心国的重要性巴扎特十分清楚。决定派出50万兵力进入北非地区,再多对于德国来说后勤有些大。

    至于意大利,巴扎特对于意大利军队的实力已经感到绝望了。

    约翰·罗素中将把北非战场的详细战报已经告诉了国内,意大利军队糟糕的表现让约翰·罗素中将十分愤怒,在战报中约翰·罗素中将抱怨着说道,“假如意大利保持中立,我们只需要10个师驻扎在边境上,就能震慑住意大利人;假如意大利作为敌人,我们只需要5个师就能将他们完全消灭;但现在意大利是我们的盟友,我们必须得派20个师来保护他们。”

    对于美国200万北非远征军,巴扎特感觉到压力十分大,当然这只是在北非战场上感觉到压力大,在欧洲大陆,拥有500多万军队的巴扎特十分有信心消灭这群家伙。

    征服了整个西欧地区,面积扩大了许多,轴心国需要防御的地方也是很多,一方面兵力实在紧张,又刚刚经历了第一次莫斯科会战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