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1820》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崛起1820- 第13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宋老,最近欧洲可是很热闹啊。”在通过“通天桥工程”方案后,吴斌这次主要工作也是完成了,想起了最近欧洲的形势,笑呵呵的说着。

    宋肖从口袋里拿出一根烟抽了起来,想起原时空的两次大战和这个时空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南美洲战争,对西方列强了解的更加深刻。

    “西方列强都是纸老虎,也是欺软怕硬的存在。他们的思想是赢家通吃,和我们合作共赢的理念是截然不同的存在。”

    “是啊,”对于西方赢者通吃的做法,吴斌这些年来和西方国家打交道了解的十分深刻,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时两方的想法都很一致,就是打败对方,在对方的尸体上获取最大的利益。

    合作共赢?那只有在没有实力打败对方才会有的念头。

    “我最近看了很多西方历史书籍,其中就有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就伯罗奔尼撒战争得出的结论,雅典的崛起给斯巴达带来恐惧,使战争变得不可避免。

    我因为你崛起对我产生威胁,我就要打压你。

    按照他们的想法,就是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挑战守成大国的地位,而守成大国也必然会采取措施进行遏制和打压,两者的冲突甚至战争在所难免。

    很庆幸我们和西方列强相隔地球的两端,在我们起步初期能够在西方列强未得到足够重视,很少干涉我们的情况下崛起。”



    第294章 战略反思

    

“是啊,我们当时远在北亚,与英国势力相隔地球两端,这很是庆幸的。如果我们就在欧洲大陆,英国的旁边,我可是没有任何信心啊。”宋肖笑呵呵的说着。

    “这也不得不说是我们华夏民族的国运。”

    “英国就是秉持着这种思想。这种思想被称之为修昔底德陷阱。你强大了或即将强大,以后会威胁我,我就会采取各种措施进行制裁你,威胁你。这没有任何理由,就是因为我感到了威胁。”

    听到宋肖对“修昔底德陷阱”的描述,吴斌很是感慨,“真是一种霸道的想法呢。”

    “当然这种思想也不能说是错的,他们这种防微于杜渐的想法也是非常好的。”

    “我国国民的一些思想就很有问题,总有种过自己日子不管其他事情的念头,追求安逸,很容易在安逸中自满,然后丢掉本来领先的地位,再受到外界的打压,再发愤图强,想一想我国的历史,不正是这样的进程吗?”

    听到宋肖对国民思想的反思,在场诸人也是点了点头。

    “所以啊,我是赞同我们留下一两个对手存在的,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更是其乐无穷啊。没有对手,我们也要制造一个对手出来。”

    “本来,我是打算在身边留下一个日本用来警醒我们的,出乎我的意料,田中亿一不愧是日本千年出来的一个有魄力的政治家,居然迁国了,虽然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不过能够在南美洲获得超过原本国土6倍的面积,国家战略空间更是摆脱了我们的压制,可以这么说,田中亿一在日本历史上绝对有一席之地,也是我比较佩服的几个人之一。”。CoM

    日本迁国的决定虽然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时间,它造成的影响到现在还在存在。它彻底改变了东亚的格局。

    日本从东亚这盘围棋当中跳了出来,死棋变成了活棋,迁国后日本的战略局势满盘皆活了。另外还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英国、美国希望日本牵制北华的算盘。

    “现在能够对我们华夏帝国造成非常大威胁的国家就是世界科盟和美国,尤其是美国。这不仅仅是美国是仅次于我们经济实力的第二强国,还有一个原因不知道大家发现没发现。到了一定的局势之下,大英帝国宁愿把这个世界霸主地位让美国坐上。甚至最后,大英帝国与美国再次合并成一个新的盎格鲁撒克逊人的超级国家也不奇怪。”

    “哦,天呢,如果大英帝国与美国合并起来,完全是一个不差于我们华夏帝国的超级国家。”

    “为什么不会呢?”听到众人对此情景的不可思议,宋肖反问道。

    “再叛逆的儿子终究也是自己的儿子,美国就是大英帝国的亲儿子。虽然有些叛逆,不过面临更大的威胁,我想父亲与儿子会共同应对的。”

    “所以这个世界上对我们威胁最大的就是美国以及美国背后的大英帝国。至于大德意志帝国、法兰西帝国和世界科盟,相比于美国,威胁性就差了一大截。”

    “因此我国的战略就应该围绕打击美国的势力和潜力来进行,即使是一定的损失我们也是可以接受的。我亏了1元钱,我的对手会亏2元钱,相对来说我就是赚的。”

    “这也是我之前支持南美洲日本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南美洲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美国的后花园,尤其是巴西,巴西的经济就被美国掌控。南美洲还是美国十分重要的市场。有了日本的搅局,就能够减少美国势力的扩展,这是十分值得的事情。”

    “世界科盟他的主义很吸引人,不过世界科盟也是有致命缺点的,过于重视重工业,轻工业不足,俗话说重工业强国,轻工业富民。以后的世界是一个逐步开放的世界,各国人们对于世界的了解会越来越深刻。看到国外物资这么充足,生活这么幸福,再想想自身,不满感油然而生,如果再加上国外势力的有心挑拨,这种国家的处境会非常不好。”

    “法兰西帝国的一个败笔就是合并殖民地,把大量的黑人当做了自己的国民,现在黑人已经超过了法兰西帝国的一半人口,将来法兰西帝国将会是一个黑人国家,黑人的科技和建造实力,我们也是有所了解的,法兰西帝国未来的命运已经注定。”

    “大德意志帝国,严谨的国民性格和发达的教育,让大德意志帝国的科技比较发达,不过其狭小的国土面积,相比于大英帝国、法兰西帝国和其他帝国几百万、一千多万公里的面积,几十万不到一百万公里的狭窄国土,注定了大德意志帝国不会成为一个超级大国。超级大国的一个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有广阔的战略空间。可惜的是,德国很小。”

    宋肖很是仔细的对世界上的主要强国进行了一一的分析,这次本来是汇报“通天桥”工程的会议,居然转成了华夏帝国的战略反思会,这是吴斌和其他高层没有想到的。

    很是认真的把宋肖的各种分析写到笔记本上,吴斌接着问道,“这样看来,我们华夏帝国的战略就是支持其他国家,遏制美国和大英帝国这两个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的国家。”

    “对,我们的战略就是遏制这两个国家,以这两个国家当做我们的战略对手,这是唯一有机会有能力成为我们同一级别对手的势力。”

    “好的,宋老,我们下一步的一切动作将按照这个国家战略行动。宋老说的对,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需要一个明面上的对手,这样才可以刺激我们民族的危机感。”

    “老吴说的对啊,一定的压力是必备的,在这个安逸的环境中生存下去,迟早会为眼前的安逸偿债。我看啊,我们的动作要更快的执行下去,一些人该换位子的换位子,脑袋不行依然在重要位置,是对民族对国家的不负责任。”



    第295章 芬兰战争

    

1890年12月5日,世界科盟给芬兰一个让世界各国大吃一惊的圣诞礼物。

    世界科盟西北方面军30万人突然入侵芬兰。

    芬兰作为一个北欧国家,距离世界科盟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十分近,且芬兰是一个与大英帝国十分友好的国家。

    世界科盟主席阿特拉索夫十分担心大英帝国利用芬兰为跳板威胁世界科盟。

    一向讲究实用主义,说干就干的阿特拉索夫,先是有世界科盟军队炮轰世界科盟与芬兰交界处本国境内的一个小村子曼尼拉,对外宣传是芬兰军队所为。

    未等芬兰做出任何反应,以此借口为由,立即派出西北方面军30万大军对芬兰发动攻击,打算趁着圣诞节期间,军备松弛的机会趁机攻下芬兰。

    阿特拉索夫在军事行动前的一次秘密会议上直言了当的说,“只要我们将嗓门提高点,大炮打的远一点,芬兰人就可能屈服。他们还不屈服,我们就再放一枪,芬兰人一定会举手投降。”

    事情没有按照阿特拉索夫的预计进行,芬兰人没有按照预想中的那样投降,面对30万科盟军队的入侵,芬兰人在军队总司令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的带领下坚决抵抗。

    芬兰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国家之一,其1/4领土都位于北极地带。冬季漫长而严寒,风大雪多,气温常在零下30~40度以下。

    战争正逢一年中昼间最短的季节,漫长的黑夜极大地限制了世界科盟航空兵优势的发挥。

    战争开始时正赶上一场大雪,战区积雪深达1米,给世界科盟的行动带来极大不便,却给擅长滑雪的芬兰军队提供了一显身手的机会。

    苏芬边境人烟稀少,森林茂密,湖泊纵横,交通不便。但芬兰境内纵深地区公路网发达,有数条铁路与边界平行,便于物资运输和兵力机动。

    世界科盟一侧的卡累利阿地区是一片渺无人烟的荒漠,从圣彼得堡到摩尔曼斯克只有一条与边界平行的铁路和两条通往边界的支线。

    为了防御世界科盟,芬兰人建造了一条防御战线,被称为曼纳海姆防线。

    曼纳海姆防线经过芬兰10年苦心经营,已经形成完整的防御工事体系。它由纵深约90公里的3道防御地带组成。

    各道防御地带均依托沼泽湖泊等天然障碍物,构筑有670个永备发射工事和土木质火力点,另有近800个地下暗堡,并以堑壕和交通壕相沟通。

    在主要防御地带前设有20~60公里纵深的保障地带。主要防御地带前和保障地带内广泛设置了防坦克和防步兵地雷和防坦克桩砦、防坦克壕和防坦克崖壁。

    芬兰军队总司令威廉·亨利·卡文迪许…本廷克带领芬兰军民依靠曼纳海姆防线坚决抵御世界科盟军队的进攻,同时派出大量的小股部队对世界科盟军队进行袭扰。

    芬兰同时在国内进行紧急动员,原本的2万军队被快速扩充到12。7万人,编5个军,9个步兵师、1个骑兵旅和一些独立的边防部队。

    另有预备役人员30万,后备役“民卫军”10万以及妇女服务队10万。

    但芬兰军队十分缺少反坦克炮和弹药油料,全军只有反坦克炮约100余门,枪弹仅够2个月、炮弹仅够3个星期作战之用。空军同样不足,仅有轰炸机30架,战斗机56架,侦察机59架。

    深感实力不足的芬兰政府向世界各国寻求支援,大德意志帝国巴扎特与世界科盟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也签订了双方的势力范围,芬兰被划入到世界科盟乙方,大德意志帝国因此没有做任何反应,持观望态度。

     奇_书_网 _w_w_w_。_q i_s_u_w_a_n_g_。_c_c
    英法两国虽表示愿意派兵支援芬兰,但瑞典与挪威因害怕世界科盟把战火扩及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而拒绝英法军队过境。

    结果,直到战争结束,芬兰才陆续得到英法援助的156架飞机、400余门火炮、85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些军用物资。

    战争从1890年12月5日开始至1891年3月18日结束,历时近3个半月,前后分两个阶段,在整个战争期间,世界科盟军队凭借优势兵力始终处于进攻态势。

    其企图是集中主要兵力在卡累利阿地峡实施进攻,在其他地区以部分兵力牵制芬兰军队,粉碎芬兰军队主力,在最短时间内迫使芬兰议和,结束战争。

    劣势的芬兰军队始终处于防御态势。其企图是在卡累利阿地峡集中主力扼守曼纳海姆防线实施阵地战,在其他地区以少量兵力利用有利地形实施机动战和游击战,最大限度地迟滞世界科盟军队的进攻,等待西方的援助,争取在有利条件下与世界科盟议和。

    由于世界科盟的行为是明显侵略,引起许多外国团体的不满,送来物资和药品援助芬兰,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芬兰移民,有许多回来参加战斗。在战斗期间共有1;010丹麦志愿者、895位挪威志愿者、372位英国志愿者、346位芬兰在外国的移民和210位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参加了战斗。还有许多外国记者来芬兰报道。

    瑞典当时还非中立国,只是声称为“不结盟国家”,但也支援芬兰军事物资和现金,有8;700位瑞典志愿者准备到芬兰参加战斗,其中包括一支空军,有12架战斗机、5架轰炸机和8架后勤飞机,占当时瑞典空军的1/3,他们放弃瑞典军衔,准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