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身边濒临的是科盟、东华、日本、美国这些很不省心的军事大国,四国都有很大的潜力扩增陆军,北华的国防压力一直很大。
自从亚细亚盟军解散后,北华陆军扩充到了300万人。
经历了海军假日时代,不仅海军的各项科技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北华陆军科技发展也是不落下风。各种新式坦克、装甲车辆、防空火力、指挥系统、无线通讯、防空雷达等各种设备都被研制出来。
宋肖和北华高层决定对陆军进行更加深入的军队机械化改革,让各种新研制出来的各种设备配备部队。
为了节省军费,宋肖和北华高层决定把300万陆军分为甲级部队、乙级部队和丙级部队。
其中:甲级部队一个师配备最新的坦克120辆(3个坦克团)、装甲车辆1200辆和各种防空雷达、防空火力,人员3万人;
乙级部队一个师配备最新坦克40辆,装甲车辆800辆和基础的防空雷达、防空火力,人员2万人;
丙级部队一个师配备老式坦克40辆,装甲车辆500辆,人员1万人。
甲级部队负责主力决战,乙级部队负责牵制、防御,丙级部队负责组织训练后备兵员。
各地负责征兵机构,征召兵员首先进入乙级部队,经过训练后,根据训练成绩分别进入甲级和乙级部队。甲级部队的有经验军官士兵被抽调回到丙级部队。
根据宋肖和北华军队高层商议,甲级部队共计20个师60万人,丙级部队共计50个师100万人,乙级部队共计140个师140万人。
其中甲级部队以1开头,101师,102师和其他;
乙级部队以2开头,201师,202师和其他;
丙级部队以3或4开头;301师、302师,401师、402师和其他。
按照2个甲种师、5个乙种师的标准组建集团军,每个集团军兵力16万人,共组建10个集团军,集团军番号从21到30,比如第21集团军,第30集团军。
其中:组建乌拉尔军区,下辖乌拉尔省(与科盟置换高加索地区后的西西伯利亚地区)、鄂毕省、通古斯省,驻扎第3集团军;
组建北亚军区,下辖北海省、勒拿省、东方省、江北省,驻扎第2集团军;
组建中央军区,下辖科布多省、蒙古省、黑龙江省、吉林省、盛京省、滨海省、海东省,驻扎第3集团军;
组建北九州军区,下辖并州省、幽州省、冀州省、青州省,驻扎第4集团军;。c0m
组建南九州军区,下辖兖州省、豫州省、荆州省、扬州省、徐州省及加勒比海诸岛屿,驻扎第5集团军;
组建东南亚军区,下辖交趾省、新加坡省、万隆省、坤甸省、吕宋省及印度洋诸岛屿,驻扎第6集团军;
组建澳洲军区,下辖澳洲5省、海南省、南极洲地区,驻扎第7集团军;
组建夏威夷军区,下辖夏威夷省、蓬莱省、方丈省、瀛洲省、太平洋省,驻扎第8集团军;
竒 書 網 W w w 。 q í S ǔ W A И G 。 C c
组建中东军区,下辖西华自治共和国、地中海省,驻扎第9、10集团军。
丙级部队分散到全国各个省份,负责地方防御和兵员训练工作。
空军九大航空军编制不变,第二航空军负责范围增加了乌拉尔省、鄂毕省,其他不变,空军总人数38万人。
海军由主力战舰时代转为航空母舰时代,5艘航空母舰分配到本土舰队1艘,印度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各2艘,海军总人数10。2万人。海军目前有本土舰队、印度洋舰队、太平洋舰队三大主力舰队,另外还有波斯湾舰队、地中海舰队、加勒比海三大舰队。
自从宁古塔时代以来,军队经历了多次改革,每次改革都是按照北华遇到的实际情况、当时世界局势和部队装备进行的优化改革。可以说每次改革都增加了部队的战斗力。
经历了欧洲大战之后,各国的工业势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几大列强国家都能够很快的组建几百万的部队,并且装备都能够跟的上,这就要求北华不仅需要把部队人数提高到300万,装备更需要进行更新换代。
以前口径65毫米,75毫米火炮早就落后了时代,现在各主要列强国家部队装备的火力都是105毫米,120毫米,甚至达到了150毫米,低于105毫米都不好意思出门。
所幸北华工业实力世界最强,1878年占据了世界工业产值的38%,相比于1870年的28%比例,提高了10个百分点。除了北华的工业发展快速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欧美主要国家经历了历史当中最为惨重的经济危机,很多企业破产或者开工不足。
另外科盟的工业发展也是很快,仅次于北华和美国,列世界第三,欧洲第一,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2%,美国因为新政原因,工业有所恢复,保持住了世界第二的位置,工业产值占世界的15%,相信随着新政的继续,工业产值占世界的比例会逐步提高。
北华和美国的工业产值超过了世界的一半,已经远远超过了旧大陆。尤其是英法两国,工业产值分别占据世界的6。2%、5。1%。
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英法已经有些落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已经不再是北华的对手,北华的对手依旧是核心国土广阔的美国、科盟和东华。
北华实力的增强,让宋肖和北华高层信心大增、底气更足,已经不再把以前的世界列强英国、法国太过于放在心上。
第244章 苏伊士运河贯通
1878年3月5日,英国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宣布苏伊士运河已贯通。
苏伊士运河的贯通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北华日报以“东方伟大的航道”称呼苏伊士运河。
苏伊士运河建成后,大大缩短了从亚洲各港口到欧洲去的航程,大致可缩短8000…10000千米以上。它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使大西洋经地中海和苏伊士运河与印度洋和太平洋连接起来,是一条具有重要经济意义和战略意义的国际航运水道。
这条运河允许欧洲与亚洲之间的南北双向水运,而不必绕过非洲南端的风暴角(好望角),大大节省了航程。从英国的伦敦港或法国的马赛港到印度的孟买港作一次航行,经苏伊士运河比绕好望角可分别缩短全航程的43%和56%。
运河通航后,从西欧到印度洋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5500…8000公里。运河位于欧、亚、非三洲交接地带的要冲,战略地位重要。
更为关键的是,苏伊士运河紧靠北华控制的西奈半岛,运河南岸紧挨着红海,红海和北华的西华自治共和国相连,运河北部为地中海,靠近北华的地中海省。
以上条件,注定了北华对这条运河的影响非常大。
苏伊士运河开通如此之快的原因就是英国受到了历次在亚洲海战失败的刺激。每次英国远征军都要经过好望角长途跋涉才能够到达亚洲战场,未做多少休息就参加战斗,这也是几次战斗都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从1874年的海战失败后,英国就下定决心尽快建成这条运河。
为修建苏伊士运河,英国苏伊士运河管理局征召当地土著,花费高达7860万英镑,经过五年时间,埃及12万民工为之献身,平均每千米就死亡738。5人。
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的作用最大,可以密切英国和印度地区的联系。这也是英国即使是处在经济危机期间,也是咬紧牙关坚持开通这条运河的最主要原因。
对于苏伊士运河的贯通,宋肖和北华高层非常关注。
3月6日,北华政府在新闻发布会上,首先表达了北华政府对苏伊士运河的贯通的祝贺,称这是世界最为伟大的航道,它拉近了亚洲与欧洲之间的联系。
新闻发言人接着话音一转,“作为濒临苏伊士运河的国家,北华有必要有责任有义务发挥自己的国际作用,为人类的和平发展创造出更大的贡献。”
北华政府新闻发言人的话语顿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惊呼,真可谓是友邦惊诧。
收到消息的英国政府立即对外宣布,“苏伊士运河是英国的宝贵资产,不容其他任何国家觊觎,”新闻发言人最后更是讥讽的说道,“希望某些国家能够多关心关心自己国家的事情,少打其他国家碗里的东西。”
北华政府和英国政府的针锋相对引起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关注,纷纷拿上凳子坐了起来,看看事情的最后发展,也是经济危机期间的一点乐趣。
北华政府未做出任何解释,接下来的动作把局势再次挑动了起来。
北华海军印度洋舰队3艘主力战舰和10艘北华级重巡洋舰来到亚丁湾,在亚丁湾举行海军演习;
北华海军地中海舰队5艘北华级重巡洋舰和第9航空军一个航空师900架飞机、2万陆军在塞浦路斯举行三军联合演习;
中东军区第9集团军16万人驻兵西纳半岛,威胁苏伊士运河。
北华的一系列动作意图很明白,不答应北华的条件,不许可北华利益,苏伊士运河即使贯通了也别想正常运行。
北华的动作立刻燃爆了世界,所有国家目光转向了英国,想看看英国有什么反应。
世界上所有的人都没有想到北华会为了苏伊士运河,和英国怼起来,丝毫不怕英国。世界上大部分国家和人们还是沉浸在英国是世界第一强国的惯性思维当中。
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宋肖和北华高层有底气去藐视英国。
面对北华的强硬动作,英国政府十分愤怒。
“FUCK,该死的北华老,欺人太甚。”首相府内传来首相乔治·格伦维尔的怒骂声,各种国骂不绝于口。
“首相,北华目前拥有7艘主力战舰,我们目前也有7艘主力战舰,原本计划建造的9艘主力战舰因为经济危机的原因,现在还在船台上,我们其他的老旧船只不是北华级重巡洋舰的对手,别忘了北华第9航空军2700架飞机和第9、10两个集团军32万人在中东。”英国海军部大臣腓特烈·诺斯虽然和很是气愤,不过身为军人,非常理智的分析了北华在苏伊士运河附近的实力,英国目前还是抵挡不住。
“可恶,大英帝国难道就沦落到这个地步了吗?一个黄种人国家竟然能够在大英帝国的头上作威作福。”首相乔治·格伦维尔有些不甘的怒吼。
“首相,我们可以联合其他国家,比如法国和美国。”英国外交大臣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建议联合其他白人国家一起应对北华。
稍微思考后,“美国肯定不会答应,毕竟北华之前宣布在美国采购100亿华元的商品,”说道这个,首相乔治·格伦维尔就非常羡慕,这可是100亿华元啊,相当于18亿多的英镑,让首相乔治·格伦维尔非常嫉妒,如果有了这么多的资金,英国绝对会从经济危机中解脱出来,何至于联9艘主力战舰的经费都维持不了,直接停摆在船台上呢。。CoM
“联系法国、荷兰、丹麦、意大利,我们组建新时期的十字军,要让可恶的东方人知道大英帝国不是那么好惹的,想从大英帝国饭碗里抢食,是一件痴心妄想的事情。”
“好,我这就去与几国商量,这次绝对不能便宜了北华。”外交大臣奥古斯都·亨利·菲茨罗伊立刻答应,对于北华的抢食行为同样非常恼怒。
第245章 苏伊士运河危机
1878年3月25日,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丹麦组成五国联军,30万陆军、7艘主力战舰,20艘辅助军舰、1500架战机聚集在亚历山大港。
与北华的32万陆军、2700架战机、3艘主力战舰、15艘北华级重巡洋舰在苏伊士运河两岸对峙。
泰晤士报以《苏伊士运河危机》为题详细介绍了苏伊士运河的来历和北华的可恶嘴脸,宣称五国的十字军远征军会让北华佬尝尝白人的力量。大有把苏伊士运河危机转变为白种人、黄种人之间的斗争。
对于埃及当地势力,无论是英国等西方势力还是北华都没有过多关注,彼此之间只有对方可以被称得上是对手。
五国联军的总指挥是英国海军大臣腓特烈·诺斯。
亚力山大港的一间豪华酒店里,腓特烈·诺斯召集其他四国代表,“诸位,这次是我们白人势力与黄种人势力之间的战斗,我们一定要赢,我们五国的人们正在看着我们,看在上帝的份上,我们一定要赢。”
在场几人面色都是十分凝重,北华的32万大军不是非洲地区的土著军队,甚至是比自身装备还要精良的军队,对于能否击败对方,在场所有人都没有足够的自信。
对于苏伊士运河危机,英国和北华双方都没有以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