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天子风流》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国之天子风流- 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下的使者,面无表情地说道。
  使者明显不服,轻哼了一声,沉声说道:“袁将军对汉室忠心耿耿,已经在冀州拥立弘农王重新登基。尔不过是董贼扶立的伪帝,若弘农王真被董贼所害,那也就罢了。可如今弘农王已经重新登基,为当今天子,尔莫非还要窃据天子之位吗?”
  哗!
  整个堂上就炸开了锅了,就连荀彧也是一脸的懵逼。
  毕竟这使者所言,实在是太劲爆了。
  当年灵帝驾崩之后,何太后便于大将军何进一起拥立刘辨即位。
  可惜刘辨即位之后短短几个月,就发生了十常侍之乱,董卓奉命率军进京平叛,顺势掌握了朝中大权。
  董卓因为个人喜好,直接将刘辨废为弘农王,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几个月之后,关东群雄起兵讨伐董卓。董卓为了防止这些诸侯以迎立弘农王作为借口,便干脆鸩杀了刘辨。
  此事天下皆知,所有人都认为弘农王刘辨已经在六年前死掉了。
  可如今袁绍居然说拥立弘农王为帝,难不成是刘辨死而复生了吗?
  一时间,满朝文武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使者身上。
  尤其是那些荆襄旧臣,眼睛都要红了。
  如果真的是弘农王刘辨复位,那这位天子刘协的合法性确实要受到质疑,说不定民心就要倒向冀州。
  那这些依附于天子刘协的荆襄文武,无疑将会成为这场政治博弈的牺牲品。
  非但无法带领各自家族更进一步,反而有可能因此遭遇灭顶之灾。
  所以这些出身荆襄各大家族的官员,全都紧紧盯住使者。事关家族的前途命运,由不得这些人不慎重。
  使者要得就是这种效果,嘴角不由的勾起了一起笑意。今天他能站在这里,其实这没有打算在回去。
  如果能成功挑拨荆襄君臣离心,那他一趟的任务就算是圆满完成了。
  刘协明显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
  自己之所以能如此轻松的坐在这里号令百官,就是因为这个天子的身份。
  一旦天子的合法性被质疑,甚至被推翻,那他这个穿越者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朕的皇兄早已被董贼谋害,如今已经安葬六年之久。袁本初居然找人假冒天子,企图欺瞒天下臣民,难道他想要造反吗?”刘协猛得一拍桌案,眉宇间怒气隐现,冷冷地说道。
  群臣闻言点了点头,显然很是认同刘协所言。
  “袁将军当年在朝为官之际,早就猜到董贼有杀害弘农王之意,便效法当年程婴义举,用幼子袁买换下弘农王。被董贼杀死的,乃是我家将军幼子,而弘农王则被我家将军一直保护在身边!”
  “当时我家将军不过是渤海太守,将寡兵微,担心有人图谋不轨,便从未对人提起此事。
  如今我家将军坐领三州,兵力雄厚,自然要扶保幼主即位,免得弘农王天子之位,便某些心术不正之人篡夺!”
  使者说着话,还抬眼瞅了瞅刘协,这“心术不正”之人指的是谁,也就不必多说了。
  刘协听完这番话,顿时一脸懵逼。
  当然刘协可以肯定,眼前这个使者就是在信口胡说。如果袁绍手中真的掌握着弘农王刘辨的话,在历史上不可能不推出来,与曹操手中的天子“刘协”先抗衡了。
  但这种东西刘协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才好。
  毕竟使者说得煞有介事,仿佛是真的一样。而且袁绍做得那些事,谁也没有亲眼见过,说有也道理,说没有也有道理,根本就无法拿出一个强有力的解释。
  总不能对群臣说我是穿越者,我看过《三国志》吧?
  此时荆襄的文物群臣,看了看使者,又看了看堂上端坐的刘协,脸上还的神情都显得有些复杂和奇怪。
  如果说使者所言是真,那袁绍非但不是什么假冒天子的叛逆,反而是匡扶汉室的大忠臣。
  如今灵帝驾崩不到十年,天下便已经如此动荡,百姓人皆思汉。
  一旦袁绍舍子救主的事迹传扬出去,那对于汉室就有泼天之功,天下百姓必然会念袁绍的好。
  到那时,恐怕就不会有人再承认荆州的天子,全都去沉浮于冀州的弘农王了!
  嘶……
  这些荆襄旧臣是神态各异,不知道心里都在想着些什么。
  刘协有心解释一番,但却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只能是黑着脸,不发一言,朝堂上顿时陷入一种诡异的平静之中。
  “哼!”
  忽然间,冷哼之声在堂上响起,太尉杨彪捋着花白的胡须走了出来,怒视着使者说道;“一派胡言!老夫在朝为官三十年,董贼入寇之际,老夫就官至太尉,亲眼见到怀王下葬!尔欺瞒世人,蒙蔽圣听,该当何罪!”
  杨彪今年虽然已经五十四岁,在那个平均年轻只有三十几岁的时代,已经算是年迈之人。
  但几句话下,杨彪却丝毫不见老态,反而声如洪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听得清清楚楚。
  这些荆襄旧臣一下子就反应了过来,将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杨彪身上。
  杨彪出身“弘农杨氏”,生于汉质帝年间,桓帝时就已经身居高位,灵帝时就已经位列三公。
  宦海沉浮三十余年,名声早就已经响彻天下,尤其是董卓入寇之际,杨彪就在朝中为官。
  对于弘农王刘协之事,在场的所有人难以比杨彪更有发言权。毕竟从刘辨出生到被董卓鸩杀,杨彪可都是看在眼里的。
  并且杨彪位列三公,名声在外,说话很具就有信誉度,在场的重人也更原因相信。
  如今见杨彪主动出来否认此时,这些荆襄旧臣便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只要袁绍手中的天子是假的,那么所谓的“刘氏孤儿”事件,肯定是袁绍所杜撰的,那便威胁不到天子刘协的地位。
  荆州的天子不倒,也就意味着荆襄的世族不倒。
  其他的,这些荆襄大族也不怎么在意。


第94章 老而弥坚
  094 老而弥坚;
  使者扭头看向杨彪,神色显得有些惊讶。
  官居太尉?
  使者心中升起了一个问号,开口说道:“不知道这位大人是?”
  “老夫杨彪!”杨彪怒视着使者,冷冷地说道。
  弘农杨氏历代受汉室皇恩,因此人人都对汉室忠心耿耿。见到有人假冒已故怀王,杨彪自然没有什么好脸色。
  杨彪?
  使者心中暗暗心惊,心神一时间有些慌乱。毕竟杨彪的大名,试问当今天下,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面对这样一座真神,而且还是见过刘辨本人的,任何谎言都不可能奏效啊!
  但这使者明显也不是一般人。
  虽然杨彪一开口,情况有些不利。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在杨彪这样的人面前,依旧坚持不松口,那岂不是正说明自己有底气吗?
  想到此处,使者重整心神,看向杨彪说道:“原来是杨太尉当面,请恕下官情况特殊,不能给太尉见礼了。但是太尉你有所不知,虽然你是看着弘农王下葬的,但实际上那早就已经不是弘农王了,而是我家将军的幼子袁买。董贼鸩杀的也不是弘农王,而是袁买!”
  眼见使者还是一本正经的胡说,杨彪怒不可遏,直接一脚踹在使者的胸口,沉声喝道:“一派胡言!怀王生于熹平五年,薨于中平六年,年不过十五岁,那是老夫亲眼看着一点点长大的!别说怀王遭鸩杀,就算是他被烧成灰,老夫也认得!”
  使者猝不及防,被杨彪一脚下去,直接踹了一个跟头。不过有董平在一旁虎视眈眈的看着,使者也不敢多说什么,直接站起身来,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杨彪道:“不知杨太尉今岁年几何?”
  “老夫今年五十有四,如何?”杨彪瞪着使者,气哼哼地说道。
  “五十有四?那六年之前,太尉也有四十八了。怕不是老眼昏花,看错了吧,您就真的确定,你看到下葬的那个人真是弘农王?”
  使者明显已经豁出去了,不咸不淡地说道,直扎杨彪的肺管子。
  “你……”杨彪显然是被气到了,直接一股火顶到胸口,手指颤抖着指向使者,半天没说出话来!
  “闭嘴!”刘协一下子站了起来,怒斥了使者一句,便一脸紧张的看向杨彪。
  现在的杨彪对于襄阳朝廷而言,无疑是定海神针的一般的存在,万一杨彪要是出点什么事情,那对于襄阳朝廷的稳定,绝对是有着不小的影响。
  好在杨彪身体很康健,虽然一口气顶在胸口,但很快就顺了过来,并没有造成什么影响,刘协这次松了一口气。
  这要是像诸葛亮骂王朗一样,一口气没上来,再直接气死,那玩笑可以大了。
  “来人!将这口无遮拦的狂妄之徒带下去,严加看管!”
  刘协一声令下,早就侍卫上前将使者拿下,倒着拖了出去。
  随着袁绍使者的离开,这一场闹剧也就落下了帷幕。
  此时荆州的这些文武大员们,全都把心放在了肚子里。如果说最初使者话,让这些荆襄旧臣有一些动摇的话,那随着与杨彪这么一闹,所有人对使者都不再信任了。
  毕竟杨彪乃汉室老臣,忠心不二,就算是弘农王刘辨亲至,怕也要礼让三分。
  一个小小的使者,居然敢对杨彪出言不逊,毫无尊重可言,那弘农王就绝不可能在冀州了。
  “陛下!”蒯越作为荆襄世家之首,直接出班奏道,“此人假传圣旨,大闹朝堂,罪无可赦,臣建议,即刻问斩,以正视听!”
  刘协轻轻摇了摇头说道:“蒯爱卿,杀他一人,如碾死蝼蚁般容易。但其他背后的袁绍,却不得不防。关于袁绍假立天子之事,诸位怎么看?”
  蒯越见刘协没有答应,并没有多说什么在,直接退回了原位。
  对于蒯越而言,此次发言就是表明一个态度而已,杀不杀那个使者,又有设么关系呢?
  “陛下,老臣以为,这事没什么好说的了。”杨彪突然开口说道,搞得刘协有些诧异。
  在平日的朝堂的,杨彪基本就是走个过场。人虽然到,但基本上不发表什么言论,搞得刘协也很无奈。
  今日杨彪居然主动说话,显然是被那使者刺激的够呛。
  “直接着尚书台下一道诏书,先言明怀王遇害的经过,再痛斥袁绍犯上作乱的罪行,召天下诸侯讨伐袁绍,共分青、并、冀三州之地。之后陛下不必作设么,静待袁绍死期便可!”
  杨彪不愧为三朝老臣,说话一阵见血,几句话就将袁绍送上了绝路。
  “好!”刘协点了点头,看向了一旁的荀彧,“荀爱卿,那就依太尉所言,再各路诸侯下一道诏书。另外,再下一道招贤令,召天下有才之士来荆襄,朕有重用!”


第95章 叛附张津
  095 叛附张津;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一旁大将军韩暹忽然出班奏道,脸上带着毫不掩饰的质疑。
  刘协微微皱眉道:“讲!”
  “青州靠海,占据鱼盐之利,自古便富甲天下。并、冀二州又是天下之脊,乃兵家必争之地,为何陛下要拱手让人?”
  韩暹脸上带着一种迷之自信,“若陛下不弃,臣愿提兵北上,直取冀州之地,为陛下喝!”
  韩暹此言一出,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中都带着一种轻视之色。
  从荆襄发兵攻打冀州,先不说战线过长,孤军深入的问题,想要直插冀州,势必要途径豫、兖二州,那可是袁绍、曹操的地盘,他们会那么轻易的让你过境吗?
  只怕不在背后搞你就很不错了。
  但这话谁都没有说出来,就打算看韩暹接下来要怎么办。
  本来韩暹以一个黄巾余孽的身份,一举官拜大将军,已经让很多人都不满了。眼见韩暹就要出丑,这些荆襄旧臣绝对是乐见其成的。
  “韩将军,此事容后再议!”
  刘协虽然不懂军事,但他好歹也清楚远交近攻的道理,就这么跨越大半个地图去打冀州,那真是连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臣附议!”刘协话音未落,杨奉也站了出来。
  刘协脸色顿时沉了下来。
  一个是大将军,一个是车骑将军,而且还是从长安一路扶保自己来到荆襄的,如果这事没有一个结果,确实不好收场。
  “杨将军,你也同意北上伐袁吗?”刘协看着杨奉,说话的语气颇为不善。
  当年看《三国演义》的时候,读到第十三回,看到李傕郭汜大交兵,杨奉董承双救驾时,对杨奉还是有些好感的。
  尤其是徐晃出自杨奉,让刘协对杨奉还是有那么一丝感激的。
  要不是徐晃,刚穿越过来的刘协就将直接陷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可此时杨奉居然站出来支持韩暹,顿时将史书上所记载的草包气质显露无疑,一下子就把刘协从幻想中无情的拽到了现实。
  “不错!臣以为,如今陛下在襄阳重设朝堂,正是向天下臣民展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