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之中,一位妙龄女子款款走出,站在了菜讽的面前,正是蔡家的小女儿,历史上有名的蔡夫人蔡婠,“其实父亲也不必自责,相对于嫁给刘表那个老叟,能够嫁给天子,对女儿来说,还能再奢求什么呢?”
“你能这么想,为父也就放心了!”菜讽说道这里,点了点头,神情忽然一变,“那你到了天子身边,该怎么做,心里清楚吗?”
蔡婠仿佛早就料到菜讽会这么说,嘴角顿时勾起一丝不屑的笑意,轻声说道:“父亲的教诲,女儿时刻铭记于心。等女儿到了洛阳,无论天子说什么,做什么,都会让蔡和带回来给父亲的。”
“嗯!一会儿蔡和那边准备好,就要启程去洛阳了,先去和你母亲道个别吧!”菜讽说完这话,就像是老僧入定一般,不再有任何动作。
蔡婠深深看了父亲一眼,转身走出了暗室,前往母亲的房间。
一个时辰之后,蔡府后门一辆马车缓缓启动,直奔洛阳而去。
……
颍川,阳翟。
颍川郡自设郡以来,在历史上一直都是除京师之外,人口最多的地方。
从上古黄帝之时算起,颍川就是人才辈出,深受历代统治者的重视。
到了东汉末年,颍川郡经过上千的繁衍发展,诞生了许多以钟氏、荀氏、陈氏、郭氏为首的世家大族,无数在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就是出身在这些颍川大族。
郭嘉,就是出身于颍川郭氏。
只不过郭嘉属于郭氏旁支,祖父两代在郭氏之中不受重视,因此郭嘉从出生以来,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
但在颍川这个地方,看得从来都是财富多寡,而是一个人能力。
因为这天底下,可能没有一个地方的人比颍川人更明白才能的重要,如果你有足够的才华,所谓的财富绝对是唾手可得。
也正是基于此,郭嘉虽然出身不好,但在颍川这个小圈子里非常受到尊重,没有一个人敢轻视郭嘉,这也就养成了郭嘉恃才傲物,眼空天下的性子。
近年来天下动乱,朝廷衰微,各大氏族子弟开始纷纷出山投靠自己中意的主公,希望可以就此扬名立万,名垂青史,建立一番功业。
郭嘉虽然骄傲,但也不能免俗。
公元191年,年仅21岁的郭嘉北上前往冀州,拜见了刚刚获得冀州之地的渤海太守袁绍。
袁家四世三公,门多故吏,乃是汉末数一数二的世家豪族。
而袁绍又是袁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少年的郭嘉天真的认为,只有这样的人物才配当自己的主公。
结果一见之下,郭嘉大失所望,认为袁绍绝不是能够争霸天下的雄主,便黯然的返回了自己的颍川老家,一呆就是六年。
如今的郭嘉已经二十七岁了,却依旧赋在家,空有一身才学,却始终毫无作为。很多时候郭嘉甚至以为,自己这一生也就是这个样子了。
但郭嘉却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今天,居然有两方势力向自己抛出了橄榄枝。
第31章 拜见主公
031 拜见主公;
郭嘉跪坐在桌案前,手上拿着一封书信。
事实上从郭嘉接到这封信开始,就一直在桌案前保持这个姿势,一动不动。
饶是郭嘉自诩智计无双,但面对这封信,却也感觉到万分棘手。
这封书信来自洛阳,写信人是荀彧。
信的内容虽然不长,但信中所表达的意思,却是重如千钧!
郭嘉确实有出世的心思,也考虑过当今各大诸侯,但说句实话,还真没有想过效忠于天子。
如今天子年幼,汉室倾颓,郭嘉早就不再看好这个摇摇欲坠的王朝了。
如果是天子派人前来招揽,也许郭嘉都不会怎么考虑,就直接拒绝了。但这却是荀彧亲自写信,所代表的就是另一个意思了。
郭嘉记得很清楚,自己这个老大哥荀彧,出山效忠的对象是兖州的曹操。可现在不知道什么原因,荀彧居然效忠了天子!?
难道说,在荀彧的眼中,这位少年天子的潜力,居然大过了曹操?
郭嘉虽然眼高过顶,目中无人,但对于荀彧还是有着充分的尊重和认可的。
毕竟在郭嘉年少之时,曾经得到过不少荀彧的指点和帮助。
现如今荀彧看好天子,难道这个大汉王朝,还是希望和未来?
那是否要跟随着荀彧的脚步,一起投靠朝廷,效忠天子呢?
按说荀彧亲自写信,自己没有理由拒绝,但是为什么不想答应呢?
郭嘉沉思不语,久久不能决断。
“先生,外面曹将军已经等了快两个时辰了。”一个书童忽然从外面走了进来,躬身对郭嘉说道。
“哦?”郭嘉一下子被书童从沉思中拉了出来,将手中的书信折了一折,揣进了怀里,点头说道,“那就请他进来吧!”
“诺!”书童答应了一声,转身走出了书房,来到了门外。
就在郭嘉所住的小院外,立着一道矮小身影,正是刚刚在洛阳城下战败的曹操曹孟德。
在曹操的不远处,和这个小院保持了一定距离的地方,还站着一个铁塔般的大汉,正是刚刚被曹操任命为亲军都尉的典韦。
荀彧显然是低估了曹操求贤的急迫心情。
其实在曹军洛阳撤军的时候,曹操就已经在典韦的保护下,暗中前往了颍川,在这一带寻找郭嘉的下落。
对于现在曹操而言,急需一位惊才绝艳之士前来辅佐自己,从而代替荀彧和戏志才在自己身边的作用。
经过了几天的寻找,曹操终于找到了郭嘉的住处,满心欢喜前来的时候,却被告知郭嘉正在休息,让曹操改日再来。
本来曹操确实想改日再来的,但是曹操转念一想,如果这次自己走了,下回再来人家不在家了怎么办?
这么一想,曹操就决定在这里等一等。
可就这一等,两个时辰也过去了。
就在曹操在门外站得腰酸背痛,甚至想要一走了之的时候,终于有一个书童从院里走了出来。
“将军,我家主人有请!”书童向曹操躬身一礼道。
曹操艰难的笑了笑,向书童还了一礼,又给典韦使了一个眼色,便跟著书童走进了郭嘉的小院。
说实话,在曹操见到郭嘉第一眼的时候,还是微微有些失望了。
眼前的郭嘉虽然没有达到行销骨瘦的地步,但也一眼就能看出,绝对是一个酒色之徒,身体一定不怎么健康。
就这一样一个人,真的是戏志才口中的经天纬地之才吗?
有那种一瞬间,郭嘉都要生出转身就走的冲动。
但想到戏志才临终时的遗言,曹操还是强忍下了心中的不满,向郭嘉施了一礼。
“兖州曹操,见过先生!”
郭嘉就坐在原地,一动没动,只是用眼皮撩了曹操一下,也没说让曹操坐下,只是淡淡的说道:“不知曹将军光临寒舍,所谓何事啊?”
曹操一股火瞬间顶到胸口,差点没背过气去。
要知道曹操自起兵以来,麾下文臣武将都是慕名而来,自己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登门拜访什么人。
如今曹操亲自来拜访郭嘉,自认为姿态已经放得很低了,但没想到郭嘉居然敢如此羞辱自己。
但曹操时刻想着戏志才的遗言,心中虽然恼怒,但却没有丝毫表达出来,依然是恭敬的说道:“如今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操一心匡扶天下,救万民于水火。奈何操学浅才疏,力有不逮,还请先生帮我!”
郭嘉抬起头看了看曹操,忽然说道:“将军麾下,已经有了荀文若、戏志才两位世间大才,为何还来寻我郭嘉?”
曹操顿时一阵苦笑,脸上也蒙上了一层悲伤之色。
“先生有所不知,荀彧不久之前便离开曹某。志才也因为突发旧疾,离开了人世。现在曹某帐下,几无可用之人了!”
听了曹操这话,郭嘉猛然一抬头,看向曹操的目光中多了一些奇怪的感觉。
其实无论是六年前去拜见袁绍,还是荀彧写信让自己报效天子,郭嘉心中其实都有一种不甘心的感觉。
但要说具体是怎么回事,郭嘉也说不太清。
直到现在,郭嘉终于明白了自己这种不甘心来自于何处了。
如果和其他有才华的能人一起辅佐某一位主公,就算这位主公最后真的成救了一方霸业,那也是所有能人共同的功劳,凸显不出自己的厉害。
只有自己一个人辅佐一个主公,最后让这位主公称霸一方,方才显得出我郭嘉的厉害!
想通这个关节,郭嘉看向曹操的目光顿时不一样了。
“曹将军!”郭嘉直接站起身,向曹操施了一礼,“不知道曹将军志向如何?”
曹操先是一愣,但也迅速反应过来,沉声说道:“操愿效法光武皇帝,肃清天下,开疆万里,为天下万民造福!”
“将军志向高远,嘉愿效犬马之劳!”郭嘉沉声说道,一扫方才颓废傲慢之色。
“你是说……”曹操声音有些颤抖!
“没错!”郭嘉毫不迟疑,再次向曹操深施一礼吗,高声道,“嘉,拜见主公!”
第32章 夜访张绣
032 夜访张绣;
看着面前的郭嘉,曹操心中依旧有一种不敢相信的感觉。
这位戏志才口中惊才绝艳的旷世奇才,居然这么轻易的就投靠在了自己的麾下?
不过曹操心中虽有万般疑惑,但郭嘉此时已经明确表明投靠自己,曹操也就没什么好矫情的了,直接拉起郭嘉的说,一脸兴奋的说道:“今日我得奉孝,真无异于周公得吕望,汉王得张良啊!”
郭嘉微微一笑,没有多说什么。
姜子牙和张子房,这都是历史上帝师般的人物,助一代君王成就帝王霸业。
但是在郭嘉眼中,及时是这两位,也未必就能比得上他郭奉孝!
“主公!”郭嘉忽然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递给了曹操,“这是文若从洛阳写来的书信,希望我可以去报效天子,还请主公过目!”
“唉……”曹操一摆手,毫不在意的说道,“奉孝你这是何意?你与文若自幼相识,他前来招揽你自是理由应当。但如今你已经投效我曹操,那这些事就都无所谓了!”
郭嘉心中一动,连忙说道:“多谢主公信任!但嘉想说的是,文若这封信中,无意中透露出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嘉不得不第一时间告主公得知!”
“嗯?”曹操将信将地接过书信,展开一看,双眉就不自觉的皱了起来。
“李傕郭汜已经被文若说服,准备率军投靠天子了?”曹操的脸色一下子就变得难看了起来。
李傕郭汜手下的兵马,那可不是一般的兵马。当年的董卓之所以能够手握天子,独断朝纲,靠的就是这支近乎无敌的铁军。
现如今虽然虎落平阳,朝不保夕,但整支军队的战斗素质还有在的。
只要补给充足,再加上适当的修整,又会是当年那把握在董卓手里的尖刀。
曹操就是因为看中了这一点,才没有对李傕郭汜的部队痛下杀手,只是把他们驱逐到关中这一带,打算日后在徐徐图之。
可曹操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招揽过来的李傕郭汜,居然就这么轻易的投靠了那个娃娃天子?
曹操缓缓抬起头,看向了郭嘉。
不等曹操说话,郭嘉就开口说道:“主公不必担心,嘉有一计,必然让李傕、郭汜率军来投,彻底绝了天子的念想!”
……
长安,西凉军大营。
贾诩看着在自己面前的端坐的李傕、郭汜、张济三人,缓缓的从怀中掏出了一封书信,开口说道:“三位将军,诩手中拿得,就是洛阳城内天子的亲笔诏书。正如此前诩所言,天子已经同意赦免三位将军的一切罪过,并册封三位将军为车骑将军!
只要三位将军如约带兵前往洛阳,那三位将军就是大汉中兴之将,封妻荫子,光宗耀祖,那自是指日可待了!”
说着话,贾诩走上前,将刘协的手书递了上去。
李傕等三人相互之间看了书信,信上的内容与贾诩所说分毫不差,只是在信的末尾处,没有皇帝的玉玺大印。
但李傕等三人很清楚,天子的玉玺已经丢失了,所以无法盖章也是情有可原。
而且三个人在羁押天子的时候,曾见过天子笔迹,与这书信上的笔迹也分毫不差。
三人的眉头逐渐舒展开了。
虽然就此投靠他人,实在是有点不甘心。但是在这种进退维谷之际,能够归顺朝廷,洗清身上的罪孽,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某一个前程,也算是不错的选择了。
三人相互间对视了一眼,李傕主动开口道:“文和先生,既然天子诏书已下,那事情就这么定下来了。你先回去休息,我们之前再商量一下,看定下什么时候起兵去洛阳!”
“喏!”贾诩答应了一声,也没在说什么,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