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96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沈墨的命令之下,瞬间所有的山东军部队都开始了飞快的行动。他们携带着辎重立刻向西挪动了数百米,在活罗海川的河滩上摆开了阵型。
  就见此时的河边上,一个硕大的军阵飞快的组建完成。在他们中间是军粮和辎重车还有大量的战马,周围四面全是由步兵组成的弓弩手。
  大片的营地栅栏被拆下来,立在了这个四方形军阵的周围。附近成片胳膊粗的白桦树被人砍伐下来,匆匆安装上锻钢枪尖,制成了长枪。
  所有的事情都在高速的忙碌着,这些士兵爆发了出了比他们训练时快得多的速度!
  可是就在他们的军阵刚刚成型,还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时候,河岸这边的蒙古大军已经烈风一般,冲到了他们的阵前。
  ……
  数万人的蒙古大军犹如一片滚滚浊流,顷刻之间就像这个河岸边孤零零的方阵淹没了。
  此时此刻,在方阵中向外看去。只见无数战马混杂不堪的蜂拥来去,就像是一片杂乱无章又密不透风的墙。
  这些蒙古士兵们远远的驱马而来,兜了个大圈子之后将方阵的三面合围,死死地将山东军堵在了河边。
  他们的队伍中恶臭扑鼻,衣衫各异。一个个彪悍的蒙古战士就像是数万只野狼组成的狼群。他们驰骋间既显得杂乱无章,又好像是行动有序。犹如水银泻地一般密不透风的大军,旋即就将这个方阵裹在了中间。
  此时此刻,沈墨在这之前苦苦作战经营起来的所有优势,就在这短短的一炷香时间内,最终丧失殆尽!
  此时的一万山东军已经是深陷重围,被活罗海川两岸的蒙古大军牢牢的包围在其中。
  随即,蒙古人就开始从河岸的三个方向一起发起了进攻。山东军方阵中的钢臂弩立刻就发出了愤怒的咆哮!


第1974章:绝境求生困海川、蒙军忠犬、色目军团
  一片片弩箭从一里之外开始射起,一直射到敌军冲到阵前的百余米处。
  蒙古人明显已经知道了钢臂弩的厉害,他们冲锋的时候的队形松散,并没有集合成密集阵型。
  在这种情况下,全军向着一个方向齐射对弩箭的浪费太大,所以现在全体山东军已经放弃了齐射。
  他们正各自瞄准着四面八方,稳稳的射出自己的弩箭,一个个精准的杀伤冲到他们近处的蒙古兵。
  此时,甚至就连河岸对面的孛鲁大军也在隔河向前提兵,用来牵制方阵中的兵力。这一招使得沈墨不得不分出一部分士兵,监视着河对岸的蒙古兵,免得他们趁机渡河过来。
  从接敌开始,钢臂弩发射声音就一刻都没停止过。营地中的一万把钢臂弩每分每秒都在向外暴射着劲疾的弩箭。将对方反复冲杀的蒙古兵,牢牢挡在他们阵线的百余米之外。
  ……
  “到底这帮玩意儿,是从哪儿来的?”此刻的姜宝山看到眼前的情况异常紧急,这个汉子的眼睛都要瞪红了!
  而这时的杨妙真,表情也和姜宝山差不多。他们这一万山东军被围,事发极其突然,简直是让人措手不及!
  眼下他们已经牢牢被围困在这里,就是插翅也没地方飞……让人心中最为煎熬的是,他们的统帅沈墨,也在被围的军队之中!
  此时这些将领和士兵们心中想的都差不多,他们这一万军队被蒙古兵围在这里,耗尽了弩箭和粮食之后,最终被杀得全军覆没也没关系。在这之前,他们起码要拿两三万的蒙古兵给自己偿命。
  可是,他们的统帅却不能死!
  要是沈墨死在这里,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真是连想都不敢想!
  ……
  而此时的沈墨正手持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对面的蒙古大军。
  在他的望远镜中可以清楚的看到对面的那些军队,身上盔甲武器五花八门,穿的铠甲和战袍也是各式各样。
  在这中间,大概有半数左右是纯正的蒙古兵。而其他的人光是兵器的种类,就看的沈墨眼花缭乱!
  当沈墨仔细看去的时候,他终于发现马上的那些战士有很大一部分都是高鼻深目。有些士兵的胡子还是黄色或者红色的,他们的眼睛也是海蓝和碧绿不等……
  当沈墨看到这里的时候,他放下了望远镜摇着头说道:“敌军四万人,大概是两万纯蒙古军队,再加上两万人的色目军团。”
  一听到沈墨的话,之间营中的众将同时就是一愣。
  “色目军团”这个称呼,他们还真是第一次听说。
  沈墨所说的色目军团,就是成吉思汗在漫长的征伐过程当中,将投降他的世界各国士兵编成的一支军队。
  在这些人中间有突厥、粟特、中亚契丹、波斯、唐兀、乃蛮、汪古、康里、钦察、阿速、哈剌鲁、等等数之不尽,差不多囊括了整个西亚和中亚,包括俄罗斯和欧洲各个种类的军人。
  在沈墨后世的历史上,即便是后来设立了元朝,这些人也依然在蒙古军中效力,甚至有很多就定居在元朝的领地里。
  在后来元朝制定的社会阶层里,色目人的地位仅在蒙古人之下,还排在汉人和南人之上。
  他们这些人,在蒙古大军侵略的时候果断投降了成吉思汗,就此成为民族的叛徒。在这之后又像是铁木真养的一群疯狗一样,在他的带领下在天下四处征伐。
  有不少人甚至会领着蒙古人去攻打自己的家乡,就为了一己私仇去灭杀往日的仇敌,就此成了蒙古兵勇猛忠诚的马前卒。
  所以在元朝立国后,他们才拥有了如此高的地位。
  跟大家平时所想的不一样,这“色目”两个字,并不是说眼睛的颜色不同。
  “色目人”是元代对西域人的统称。其实色目这个词在唐代的时候已经非常流行,实际上是“诸色名目”的简称。
  所以“色目”这个称呼,实际上是由于他们的种类太过繁多。所以蒙古人干脆把他们这些诸色名目的人做了个通称,就叫色目人。
  而现在这支军队中出现了色目武士,就说明他们是由铁木真这次西征带回来的仆从军。很显然这是孛鲁这个蒙古将军,特意给自己留下的一个后手。
  这个时候,山东军的众将才意识到,一向号称诡计多端的蒙古人,为什么在接连受创之后,却并没想出什么办法来应战。甚至他们依然固执的和山东军隔河对峙……原来他们一直都在暗自酝酿着这个阴谋!
  就在孛鲁率领军队苦苦支撑,假装在这里束手无策的时候。实际上跟在他们后面的这支大军却兜了个大圈子,远远的迂回到了这里。而且还掐准了机会,向着山东军发动了致命的一击!
  ……
  到了这个时候,大家终于意识到,山东军落到了现在这个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中,其实并非偶然。
  眼下的结局,其实早在战斗的第一天开始,就已经露出了端倪。
  就在他们两军还在没有接战之前,山东军的大批斥候就开始被蒙古人的骑兵猎杀。在接连五个百人队的斥候全军覆没之后,使得沈墨也不得不将斥候队收回到自己的本阵,放弃了对战场的遮蔽。
  可是,也正是因为这个小小的环节,使得战场周围的形势对山东军将士而言,完全失去了掌控。以至于蒙古兵可以在他们的数十里外任意活动,而不被山东军发现。
  这样一来,造成眼前这场猝不及防的局面,就一点儿也不稀奇了。
  “这可是一个非常宝贵的经验教训啊!”此时的沈墨手里转动着望远镜,若有所思地说道。
  “只要跟蒙古军对战,那么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遮蔽战场的优势。所以建立一支强大有力的斥候军势在必行……这场战斗,我果然还是没白来!”
  “您还是想着怎么走吧!”
  这个时候,沈墨就见他的女弟子杨妙真哀叹着说道:“老师!您要是在这里完蛋了,那就啥经验也没用了!”


第1975章:无奈一军敌万军、以血还血、以命相拼
  “走?现在往哪儿走啊?咱们这一万人能不能坚持过这一下午都两说着!”这时的沈墨也忍不住苦笑着摇了摇头。
  随后就见他扶着宝剑,开始巡视这座方阵的四面。
  眼下所有的士兵都在疯狂的向外射击,他们对远处九六的蒙古骑兵根本就置之不理,只顾着射杀接近百米线的敌军。
  外面那些蒙古人也是分外狡猾,他们知道营地中的弩箭数量终究有限,于是想尽了一切办法引逗着弩箭放空。
  此时这些蒙古骑兵一进入钢臂弩的射程。他们就立刻转为横向或者斜向奔跑,以便让射击中的钢臂弩难以瞄准。
  同时,他们还每个人都把盾牌遮挡在了身体的前面,甚至有些蒙古骑兵的身躯完全隐藏在了战马的另一侧。
  好在这些山东军士兵久经训练,钢臂弩射击时极为精准。而且那些蒙古兵的盾牌,也根本难以抵挡钢臂弩的近距离贯穿。
  这种蒙古盾牌基本上都是由坚韧的红柳枝编成,上面再覆盖上几层生牛皮。
  在制作盾牌的时候,潮湿的生牛皮绷在柳枝编结的盾牌上面之后,再刷上几层牛血放在太阳下晒干。这样就会使得牛皮迅速紧绷,由此制成盾牌就会变得非常坚韧。
  这种轻盈而又小巧的盾牌,无论是弓箭射杀还是刀斧劈砍,它都能起到足够的防护作用。可是当它遇上了钢臂弩,这些盾牌基本上就成了摆设。
  盾牌的结构,决定了它们对于迅猛的穿刺抵抗能力最弱。更何况遇上了近距离可以连透数层重甲的钢臂弩箭?所以蒙古兵很快就发现,他们手里的盾牌就像窗户纸一样毫无作用。
  于是他们立刻就采用伏低身体或是镫里藏身的方法,将身躯尽量缩小,以免被弩箭射中。依然硬挺着箭雨,在山东军阵前来回疾驰。
  在这种情况下,蒙古兵的千军万马在三个面上纷至沓来,为了将它们控制在骑兵弓的射程之外,钢臂弩箭的消耗也是十分惊人。
  幸亏沈墨在结阵之前,命令全军将所有的辎重都带到了方阵里,而这里面就包含了大量的备用弩箭,才使得钢臂弩的箭雨密度一直没有下降。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就能看出,射程极远的钢臂弩,毕竟比步枪来说还是差的太远了。
  这种弩箭尽管是力道十分劲疾,但是从它离弦而出,一直到射中目标,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尤其在射击快速横向移动的目标时,弩箭飞行的时间,往往造成了战士射击的时候需要预留出很大的提前量,这就极大的影响了射击精度。
  而且钢臂弩的蹬弩上弦需要的力度也非常大,不像是步枪,只需要轻轻推动上杆就可以发射,更何况弩弓的射速也比步枪相差太多了。
  所以眼下的弩箭正在飞快的被消耗,反而被射杀的蒙古兵却并没有多少。现在沈墨面临的局势,已经开始越来越恶劣!
  ……
  眼下他们发射的钢臂弩箭,在蒙古兵狡猾的战术下收效甚微。此时的沈墨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在这样一场战斗中,沈墨清楚的预见到了一个事实。今后他的步枪兵军团在遇到蒙古兵时,有另一种武器也会在蒙古人的战术下,受到严重的制约。
  这就是沈墨认为是步兵利器的另一种装备……手榴弹。
  可以想象的出来,蒙古兵一旦吃到了手榴弹爆炸的亏,他们一定就像现在一样,飞快的掌握到手榴弹的极限投掷射程。
  在沈墨的军中,手榴弹的普遍投掷成绩都是40米到60米之间。可是在这个距离内,正是蒙古兵的骑射范围!
  也就是说,在沈墨部队里装备的大量手榴弹,很可能由于这个原因,难以得到杀伤敌人的效果。
  蒙古人一定会远远地利用骑射技巧,使得他的大量手榴弹因为够不着敌军,而难以使用!
  这时从沈墨的脑海里,飞快的闪过了几个解决方案……但是机枪由于无烟火药的生产限制,不能在部队中大量使用。与此同时,迫击炮的安全引信到现在还没有解决!
  这时的沈墨咬了咬牙,赶紧把这个念头放到了一边……眼下可不是担心这个的时候!
  ……
  等到太阳偏西时分,山东军士兵的体力终于出现了问题。他们蹬踏钢臂弩的时候,明显缓慢了许多。
  而对面的蒙古兵却是不断的轮换,他们虽然也被钢臂弩在阵前射杀的尸横遍野,但是执行起战术意图来,却是分外坚决。
  他们的目的非常明显,一直拖到方阵中的士兵射空的弩箭,或者是体力耗尽为止。
  然后就是他们冲过来骑射,大面积屠杀山东军的时间!
  迫不得已之下,沈墨让营地里所有的战马,全都在战士的帮助下倒伏于地……等到蒙古兵冲到射程之内,他们的骑兵弓立刻就会对这些宝贵的战马做出大量杀伤。到了那个时候,沈墨没了战马就会永远被困在这里,想冲都冲不出去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