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9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随即,这位岳坤就在陆无惧的召唤下,在西辽河地域连夜起兵。今天上午赶到了隆州城下。
  这十二盗火者,按说也算是沈墨的亲传弟子,和陆无惧属于同出一门。今天在隆州城下,这两位师兄弟打出了一个漂亮的配合!
  陆无惧盗取兵力,造成了隆州城内极度空虚。而岳坤则是随即趁势攻向了隆州……这简直是一次让人叹为观止的无缝衔接!
  当雷王军赶到隆州城下,数万军队毫不犹豫开始攻城的时候。姚里氏也把手里所有的兵力全都派上了城头。
  可是她却绝望的看到,这三千人连四面城墙都摆不满……与此同时,城下的敌军,最不缺的就是人!
  他们以数万人堵住了隆州的四面城墙,人山人海一般顺着云梯往墙头上涌……一看到这样的情景,姚里氏就知道自己这次恐怕是再也无力回天了。
  城下的人像蚂蚁一般密密麻麻往上城上爬,这时候不知怎么的,姚里氏却忽然想到了三年前那个阳光灿烂的下午。
  当时那个男孩儿手里拿着自己给他的半个饼,灿烂的笑着对她说道:“我是契丹皇族,若有人以恩德待我,我自然应当以礼相待。”
  “真的吗?我要是一直以恩德待他,而不是派人去杀他,他会不会还是我的耶律无极?”
  这时的姚里氏站在城上摇摇欲坠,神情恍惚的想道:“还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经开始骗我了?”
  可是现在,再也没人去理会姚里氏心中如何的悔恨。如今城上的每个人,都在绝望的看着眼前如山如海一般的敌军……
  随后这道人潮,就像是汹涌的海浪一般倾刻漫上了城头!
  ……
  隆州在雷王军的攻击下,半日破城。
  城中以姚里氏为首的契丹王族,全部被杀得一干二净。耶律留哥的子孙几乎全部死在了这一天的隆州城中。
  除此之外,隆州守军悉数被消灭得一干二净。当时耶律无极和姚里氏城上城下对话的时候,所有的见证人都已经躺在了血泊之中。
  于是,历史上再次留下了一个神秘的悬案。
  就在当时,王后姚里氏不知为什么脑袋抽风,把自己的兵力调走了两万多人,去了耶律无极的大营,归属他来调度。
  可是随即,隆州城由于缺乏守军就被乱民攻克,使得整个契丹王族全都死于非命!
  当时这个女人为什么下了这么个作死的命令?就像史书上无数的未解之谜一般,这个问题答案也永远的淹没在滚滚滔滔的历史长河之中。
  ……
  暮色之下,雷王岳坤站在隆州城头。
  如今他的士兵已经打扫好了城头上的战场,正在城内追杀残余的契丹敌军。
  那些农民军士兵们喜笑颜开的扒下死去的契丹兵身上的铠甲,套在自己的身上,城内的喊杀声也渐渐停息了下来。
  这位岳坤今年三十岁上下,生得身材壮实,双目如同鹰隼一般神光湛然。
  他脸上的棱角犹如刀砍斧削,再配合上那双犀利的眼睛。一望可知,这是一个性子极其坚忍的汉子。
  这时,他身边的副手向着这位雷王低声问道:“岳头儿……咱接下来怎么办?”
  只见这时的岳坤转过头,棱角分明的嘴角微微一翘,笑着说道:“还能怎么办?等咱们陆无惧少爷挥军过来攻城……然后咱们就出城投降呗!”
  “剩下的事自有统帅做主,还用得着咱们操心?”
  “说的也是!”这时就见他的副手挑了挑眉毛,也跟着笑了。
  在这之后,就见岳坤向他吩咐道:“派人给统帅传信,把隆州的现状向统帅如实汇报。别忘了,最重要的一点!”
  只见这时的岳坤,双眼望着远处的群山说道:
  “告诉统帅,东辽境内所有的契丹王族,已经被尽数铲除!”


第1896章:东夏国都会宁府、图门江边、雄城千古
  这时的岳坤见到自己的副手领命而去,这才微微松了口气。
  一个不留的杀掉东辽国内的契丹王族,这是他所执行的火种计划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
  在统帅派他们这四名火种进入敌境之前,为他们讲述这个计划的时候曾经千叮咛万嘱咐,在做完了这件最重要的工作之后,一定要立刻向上面汇报。
  甚至在攻打咸平城的时候,当时统帅还有意放走了城内所有的契丹王族,才使得他们有机会狼狈奔逃到了隆州。
  在这之后,由于统帅故意留留下了隆州这个地方没动手。自己却带着山东军穿越国境去了东夏,这才使得东辽境内的所有契丹贵族,尤其是耶律一族的王室,全都不约而同的向着隆州集中。
  如今岳坤终于走到了这个重要的任务节点上,他堵死了隆州城,干掉了所有东辽王族之后。立刻就在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向着统帅所在的东夏传了过去。
  他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统帅会这么重视这件事,但是岳坤也隐隐约约想到了一点端倪……因为在他完成了这个节点任务之后,实际上整个东辽境内的耶律王族,就只剩下了一个人。
  他就是统帅的弟子陆无惧,现在的耶律无极!
  ……
  这时的沈墨已经攻下肇州,濒临东夏国都会宁府城下。
  肇州一战沈墨使用降卒攻城,自己人毫发无损。而四千东辽国契丹军却折损了一半,现在只剩下了两千人左右。
  在肇州城内,契丹俘虏消灭了将近六千东夏国士卒,遭遇重大损失的东辽契丹兵在城破之后,将胸中的一腔愤怒全都发泄在东夏国士卒的身上,将此地的守军彻底杀戮殆尽。
  在这之后,山东军立刻劫掠了肇州府库和东夏贵族。说实话,他们这些人可比东辽国那帮契丹贵族有钱多了。
  因为东夏立国之前,就是金国上京的所在。此地的贵族经过百余年的掠夺和聚集,囤积的财富远非那些立国不到二十年的东辽新贵所能比拟。所以沈墨这次的缴获可以说丰厚无比。
  在这之后,沈墨毫不犹豫的再次领兵向东,一路杀到了东夏国都会宁府城下。
  会宁府位于后世的黑龙江阿城市南两公里处,俗称“白城”。它的位置在大青山脚下,阿什河左岸。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
  在后世这个地区有个顺口溜:“阿城的姑娘、白城的蒜。”就是因为当初金国贵族将大量的美女掳掠到这里,使得本地姑娘在八百年后,血统中依然带着惊人的美貌……咳咳,扯远了。
  会宁府在金代被称为上京,被金太祖、太宗、熙宗、海陵王四代皇帝作为金王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被沿用了三十八年之久。
  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它也是金国建立起来的第一座国都型城市。根据《大金国志》记载:“国初无城郭,星散而居,呼曰皇帝寨、国相寨、太子庄。后升皇帝寨曰会宁府,建为上京”。
  看见没有?当初完颜阿骨打住的地方都不算是什么城,而是叫做皇帝寨。这座会宁府还是当初由“皇帝寨”这么个地方建成之后变成上京的,由此就可以知道它的历史有多悠久了。
  在沈墨的有意放纵下,会宁府城中的守军已经汇集到了一个惊人的数目——大约有八万余人据守在会宁城中,正严阵以待,准备跟山东军死磕。
  而沈墨这一次攻城的做法也是极为简单,他把在东夏肇州城里缴获的铠甲,给剩下的那2000名契丹军每人披挂了两层。并且许诺他们在攻下会宁府之后,就可以正式获得山东军团一支部队的番号,从此可以摆脱奴隶俘虏的身份。
  这样一来,这些东辽的契丹俘虏随即就身披重甲,开始疯了一般的进攻会宁城!
  沈墨的部队在一箭之外的地方,用钢臂弩射向城头,对他们作出掩护。而契丹俘虏则是像浪潮一般,一波一波的疯狂冲击会宁城墙!
  在城头上的东夏守军被契丹人大量杀伤的时候,城里边的人也在拼死守城。
  数千东夏军队调上城头之后,没多久就被钢臂弩杀伤殆尽,变成了满地尸体,随后又是几支千人队被调上城墙。
  如今的会宁府城墙,就像一只吞噬人命的血盆大口一般。一支千人队带上去没多一会儿,就被消耗一空。随后又是一支千人队被填到这个血肉磨坊里面。
  惨烈的攻防战从早至晚,负责攻城的东辽契丹兵已经损失过半,而城头上的东夏守军死伤的人数,早就超过了一万人。
  在这座广袤的黑土地上,这座雄城屹立在图们江边。斑驳的城墙见证着眼前这副历史上鲜有的惨烈画卷,无声的看着下面的人们为了各自的目标浴血而战。
  这时的东夏兵已经被杀得胆战心惊,城里的每一个守军都在用恐惧的目光看着弩箭纷飞的城头,生怕自己就是下一支被调上城墙的千人队。
  在就在这样的惊恐心境下,他们终于熬到了日落西山。这一天的惨烈攻城终于还是结束了。
  在当天晚上,沈墨给剩下的一千余名契丹族士兵提供的伙食,再也不是缴获的面饼军粮,而是山东军的罐头食品。
  与此同时,他们被发放了山东军的统一服装和制式铠甲,人员登记造册、剃去脑袋上的头发——这支俘虏兵在付出了将近八成的伤亡之后,剩下的战士终于以他们勇猛的表现获得了沈墨的认可,正式成了沈墨麾下的一员。
  从此之后,这一支一千人的契丹族战士,就是沈墨麾下直属的第三支少数民族部队——“契丹飓风营!”
  就在当天晚上的时候,沈墨接到了远在东辽的雷王岳坤向他发来的报告。
  之后的沈墨,在营帐中沉思了许久。
  直到掌灯时分,卫士将营帐中的煤油马灯点亮。这时的沈墨才拿起了桌上的铅笔,这一张纸条上写下了两个字……燎原!


第1897章:滚滚不尽斡难河、亘古悠远、草原大漠
  “把它用五号信鸽送出去,”沈墨说着,把这张纸条交给了李凌豪。
  这时的李凌豪居然看到统帅的眼中,闪过了一丝忧虑。
  当他一边向外走的时候,他还一边捏着这张纸条暗自想道:
  “可有些日子没看见统帅露出九六这样的神情了,他的心里,到底在担心什么?”
  随着一只矫健的信鸽飞上了天空,这道由沈墨亲手发出去的命令也伴随着信鸽的翅膀,直上青云九霄!
  ……
  斡难河,也就是后世的鄂嫩河。
  它也被叫做鄂伦河、鄂诺河或敖嫩河,古称黑水。
  斡难河发源于蒙古小肯特山东麓,与音果达河汇合成了石勒喀河,它是黑龙江上游之一,也是蒙古民族的发祥地。
  恰好在二十年前的1206年,成吉思汗就是在斡难河流域即位为大汗的。
  在九月中旬这个季节,蒙古草原上的牧草已经开始成片发黄,从西北吹过来的风中也带来了透骨的寒意。
  流经这里的斡难河水干净碧蓝,平静得就像是一块深邃的蓝宝石。在一片广袤无边的枯黄草原上,这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两侧,全都是逐水草而居的牧民。
  随着太阳渐渐升起,草叶上晶莹的露珠开始化作蒸腾的晨雾。斡难河两岸的沿河一线,生命力顽强的梭梭草和骆驼刺拼命在湿润的河床泥土中向下深深扎根,做好了度过寒冬,来年再发芽开花的准备。
  一大清早,牧民的营帐附近就是人喊马嘶的一片喧嚣。身穿蒙古袍的妇女们拎着木桶走向了牛群,正准备收获清晨的第一批牛乳。
  而那些脸庞黝黑发红的壮实男孩们,也开始挎着篮子在牧场上奔走,捡拾干硬的牛粪饼。
  这些牛粪饼每当装满一篮,就会被他们拎回家去,码放在自家的蒙古包旁边。在它被们彻底晾得干透之后,就是孩子们的额吉(母亲)用来生火做饭的燃料。
  等晨雾开始消散之后,女孩子也开始把家中的奶豆腐和奶皮子拿出来,放在外面晾晒。
  和后世咱们所想象的,蒙古人吃成天吃羊肉不同。他们的饮食习惯并非以肉食为主,普通牧民的主食其实是各式各样的乳制品。
  等到太阳升起了一杆子高,挤牛乳的妇女也开始回到自家的营帐,把牛乳放在锅中熬煮。
  她们要做的这种东西,蒙古语称之为“乌日莫”。是蒙古族经常食用的一种奶制品,也就是咱们刚刚说的“奶皮子”。
  等锅里的牛乳将要沸腾之时,这些蒙古族妇女开始用勺子用力搅拌,使得牛乳生成奶沫。
  泡沫开始渐渐丰富了以后,再点入一点点生奶。这时候牛乳中的脂肪就会开始凝结,形成一层黄色的奶皮。
  在这之后把它取出来冷却晾干,就成了奶皮子。
  因为奶皮子是牛乳中的脂肪凝结而成,所以营养非常丰富。它可以存放很久都不变质,运输时也不占地方,吃起来的时候很有嚼劲,特别顶饿,所以在牧民中非常受欢迎。
  这个时候,男人也纷纷走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