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既有现成的货物,可以用来维持稳定住通州货市场,同时还有着史弥远这位长兄,在朝堂上对他作出支持。
试想一下,到时候通州货在临安的总经销权不是他的,那又是谁的?
所以在史弥茂的推演之下,他这一次的巨额投入可谓毫无风险,甚至是没有用上任何成本。
因为他虽然花出了七八百万两银子用来收购这些货单,但是这些货单,同时也可以提出大量的通州现货!
也就是说,史弥茂几乎是以零风险的运作,就可以一举击垮四海商社,将整个临安城今后的通州货总经销权拿到手里!
……
当史弥茂将他的计划讲到这里的时候,就连史弥远也不由得暗自心惊。
说实话,四海商社从三四年前的默默无闻,一直到现在的富可敌国。史弥远已经对它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那个龙玉决每年在通州货中得到多少利润,他是最清楚不过的!
所以史弥远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他弟弟史弥茂,这次收买货单,进而垄断通州货市场的计划。
只不过,史弥远也知道自己和通州沈墨关系极为恶劣。所以他要求自己的弟弟不要用史家兄弟的名义出面,而是专门找一个富商之家,推在外面当成幌子。
反正只要是他弟弟经商遇到了麻烦,终归还不是由他哥哥史弥远替他解决?
在这之后,史弥远还嘱咐史弥茂,在收取货单的时候一定要暗中进行。而且在四海倒闭之前,更不要去仓库用货单提货,以免被龙玉决嗅到不利的风声。史弥茂自然是满口答应。
于是,得到了他的兄长史弥远支持的史弥茂,再次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在钱王祠货单市场里不动声色的高价吸纳货单!
……
就在史弥远和他的弟弟史弥茂密谋的时候,临安城中的另一个角落里。
大宋朝左司谏,史弥远的左膀右臂梁成大,也在看着面前的一大叠四海商社的货单,美得合不拢嘴!
这个家伙在十几年前,一登上了朝堂就投靠了史党。
他在史弥远的唆使之下弹劾忠臣,祸乱朝纲,被临安百姓给他的名字加上了一点儿,蔑称为“梁成犬”。
此时此刻,他心满意足的看着眼前这些四海商社的货单,就像是看到了如山如海的银子!
……
在史弥远的首肯下,史弥茂再次加紧了收购四海货单的活动。一时之间钱王祠里的货单价格又是连续走高。
眼看着事情又过了十来天之后,市面上流通的货单已经开始渐渐稀少,而这个时候货单,也被炒到了三成九的高额利息!
到了这个程度,史弥茂就算是再怎么提高价格,市面上的货单也再难以收上来多少了。
此时的史弥茂知道,他的收购活动大概已经接近尾声了。因为市场上散落流通的货单,数量已经很少很少了。
而另一方面,他用来收购货单投入的白银,数量已经接近了一千万两大关!
根据史弥茂所掌握的情报,四海商社抵押这批货单,总共的借款额度也不过是1600万两。
也就是说,他现在收购的货单,已经大致占据了总数七成的份额。
这样的比例,已经足够左右局势,将四海商社整个推翻了!
……
当史弥茂把这个消息传递给史弥远之后,这两兄弟眼前立刻就闪过了一片金山银山,围绕在他们身边的情景。
这样的情景这可不是梦境,而是伸手就可以触摸到的现实!
等他们搞垮了四海商社,将来自己经销通州货时。只要一两年的时间,就可以赚到他们一生贪赃枉法都赚不来的钱!
……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正当史家兄弟欢欣鼓舞之际。猛然间一个消息传来,震得这史家兄弟顿时就是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又一批通州货,被运进了临安,涌金门外……货船进港了!”
等到史家兄弟接到了密报之后,史弥茂立刻出发,飞快的赶往涌金门码头。
随即,史弥茂一到码头旁边,他就看到了一长串船底尖削的大海船,已经停泊在涌金门码头的周围。
此时此刻,打头的几条船已经被搭上了跳板,正在卸货。
……
通州货特有的那种整整齐齐的包装箱,在码头上那些苦力的手提肩扛之下,正在鱼贯的被卸下来,一直运到码头不远处的仓库中。
当史弥茂放眼看去的时候,就见这样的大船,从涌金门外一直都快排到钱塘门了!
……
此时此刻,码头上围得人山人海,临安百姓全都在这里看热闹。这样的场景,他们已经不是第一次见了。
每一年装运通州货的船队都会来到这里三四次,这些通州货卸下来的时候,往往都会引起百姓的围观。
因为在这些船上装载的通州货,很多都是临安百姓心仪已久,却已经卖完的商品。而那些青春可爱的小娘子们,也需要新的衣服首饰来装点自己的风韵。
每一季从通州流行过来的新式彩妆样式,更是让大姑娘小媳妇魂牵梦萦了不知多久。每当通州的船队靠港,就会有新的化妆品和新妆扮,立刻流行开来。
所以这些通州船队带给这些临安居民的,并不只是普通意义上的产品而已。同时还代表着通州更新鲜的、更有活力的生活方式。
第1822章:为避飓风今日至、东瀛武士、全是骗纸
可是这个时候,史弥茂却是百思不得其解。因为这支船队,这次来的时间完全不对!
上一次的通州船队到来,也就是一个多月之前的事。按道理说最起码还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下一次的通州货才会运到临安。
怎么这一次,却居然提前了这么多?
……
这个时候,史弥茂就见为首的通州船上,跳下来一个年轻人。
一看此人的穿着打扮,史弥茂就知道这是一个押运货物过来的通州管事。
与此同时,从涌金门码头外面,一行人也急匆匆的向这边走了过来。
当他们一路走下台阶,蜂拥走向船队管事的时候,史弥茂一眼就认出了其中领头的那个人。正是四海商社的大东家……龙玉决!
只见此时的龙玉决脸上,也是一副莫名其妙的样子。当他迈下台阶,远远的和那位管事打招呼的时候,神情依然是疑惑不解。
“怎么这批货来的这么早?我的订单刚拿过去……这足足提前了三个月!”
这时候,就见龙玉决一见到这位管事,立刻就开口问道。
就见这时,刚刚跳下船的那位管事也是一摊手,笑着向龙玉决说道:“这还不是为了安全?”
“前两年过来的时候,这每年的第二批货,都赶上八九月份的夏秋之际,正是海上台风最肆虐频繁的时候。每一年的这批货运来,路上都有我们的货船在海浪中遇风沉没。”
“所以这一次我们通州商会为了避免损失,索性提前两三个月过来,正好避开台风季节……龙大官人倒是无须担心。”
只见这位管事说到这里的时候,他笑嘻嘻的向着龙玉决拱了拱手:“货款结算的日期还是按照咱们商定的日子,只不过把货早一点送来罢了,对您又没什么损失!”
“对对对!没损失!没损失!”当龙玉决听到“结算日期照旧”这句话的时候,只见他的脸上,立刻就露出了极度惊喜的神色!
随后就见他连忙揽着手腕,带这位管事到他的府里叙谈去了。
可是没想到,他们之间的对话,却被躲在群之中的史弥茂就近听了个正着!
……
一时间史弥茂的心里却是七上八下,倒有些手足无措起来。
原本他收购四海商社的货单数量,已经超过了四海存货的七成。这两天他正和史弥远密谋,准备要向着四海商社动手,把他们击垮来的。
可是没想到的是,居然因为台风的缘故,下一批通州货却提前了三个来月来到了临安!
这样一来,他们的计划可能会面临极大的变故……史弥茂想到这里的时候,他心里七上八下,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了史府。
在这一夜里,史弥远和史密茂他们两兄弟全都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通州新入港的大批货物,使得他们的行动计划一下子就增加了许多变数。这两兄弟一时间也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他们的愁绪满怀却仅仅持续了一夜而已。
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史弥茂一起床就接到了一个消息。他猛然间就像是一只中了箭的兔子一样跳了起来!
“什么?你再说一遍?”
这时的史弥茂看着他手下的密探,一脸惊喜的问道。
“在钱王祠市场上,再次出现了大量的货单!”这时候,就见这位密探脸上带着莫名其妙的神色,向着史弥茂报告说:“看票面的样子,明显是新发出来的簇新单子!”
“知道了,你下去吧!”这个时候,史弥茂一经坐实了消息,他立刻就挥退了刚才的密探。
随后,他赶紧向着史弥远的书房里,快步跑了过去。
“这一下可好了!”此时的史弥茂心中美滋滋地想道:“这个龙玉决的现金缺口太大,这次货物一入港,他立刻就拿着新入库的货单,再次放出来向民间借贷!”
……这样一来,他史家兄弟的计划,就可以再次进行下去了!
无非是花点时间,再多花几百万两银子罢了,那又算得了什么?
……
由于这次货船入港事件再度大量增发的货单,又立刻充斥了整个钱王祠市场,单据的交易再次火爆了起来。
等到史弥茂跟史弥远再一次密谋之后,他又赶紧派人带着大量金银赶去了钱王祠。
史弥茂就像一只贪婪的鲶鱼一样潜伏着,每当有一批货单从眼前经过,他就会一口把它吞下去。
眼看这几日之间,史府里的白银黄金犹如洪水一般流向了钱王祠,将一叠一叠的货单交换了回来。
而与此同时,那个绰号“梁成犬”的梁成大也在拼命的筹集资金,派人在暗地里吸收这些货单!
一股股暗流在临安城内涌动,眼看着风雨即将来临。
用不了多久,决定四海商社命运的一刻,就要到来了。
……
就在这一天,一行人带着一列车队,赶到了御街上的四海钱庄。
此时此刻,四海钱庄的门前,早已经遍布了史弥远和各方关系的眼线。所以这帮人一到了四海钱庄门口,就引起了那些密探的关注。
等到这些人下了马车,这些密探一看见他们的穿着打扮,顿时就是一愣!
只见这一次跳下车的五六个人,身上穿着宽大的袍子,脚下踩着咯咯作响的木屐。他们的腰上还一大一小别着两把细窄的弯刀……原来是一帮东瀛人。
一看到这帮人,门口的这些奸细立刻就反应过来。弄了半天这是到大宋朝廷来卖军械的那批东瀛人,跑到四海商社这里来了。
只见这些人下了马车之后,为首一位高大的东瀛汉子操着蹩脚的大宋话,向着身边的同伴问道:
“本田桑,你的没搞错?这就是整个临安城最大的银楼?”
“不会错的,新兵卫大人!”这个时候,他身边一个稍显矮小的东瀛武士,也随即恭恭敬敬地答道:
“咱们这次回东瀛去,要想把银子都换成铜钱,七百二十五万两银子这么多,也只有这家四海钱庄能做到!”
听到了他们俩的对话,那些门口监视的密探差点儿没笑出声来!
他们的心中暗自想道:“原来这些东瀛人是干这个来的!这不是存心给四海钱庄的龙玉决东家添堵吗?”
第1823章:巧将白银易铜钱、众目之下、换日偷天
要说这件事,也确实挺有意思。
这些东瀛人在把大量的军械卖给大宋朝廷之后,朝廷向他们支付的,当然就是从四海钱庄那里抢来的七百二十五万两白银。
所以这些银子在从四海钱庄出去之后绕了一圈,居然又再次回到了四海的门前!
至于说这些东瀛人拉着这么多银子来干什么?他们是来兑换铜钱的。
要说在大宋这个时代,铸造铜钱的工艺极其发达。以至于在后世都留下了大量的宋代铜钱流传于世。
这些宋钱铸造精美,分量十足。在民间一直流传到清末时期,一直到民国时候,还有一些偏远地方继续使用。
所以这就造成了后世的现代,在古董市场里贩卖的古钱币里面,十枚里倒是有八枚,依然还是南北两宋时代的铜钱。
与此相比,东瀛铸钱的技术却是十分低劣,导致他们本国的钱币极为稀少。
所以东瀛人日常所用来花用的铜钱,基本是都是从华夏输入过去的。
从汉代的五铢钱开始,一直到唐朝的开元通宝,再到后来宋代的崇宁通宝、大观通宝,东瀛人使得全都是华夏运过去的钱。
在宋代的海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