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
除此之外,抽水马桶、锅炉式热水器、每一样新奇产品都让人觉得使用方便,而且极为干净整洁。
这真是新朝新气象,眼前发生的这一切,新朝内部的大小官员也都在心中感到新奇之余,焕发出了他们的工作热情。
按理说,一当上皇帝就大造宫室,其实不是一个仁德之君应该干的事。不过眼前的皇宫工程,却跟之前完全是两码事。
在古代皇帝修造宫室,之所以成为一种奢靡浪费的亡国之像,其实就是因为那个时候的工程技术,极度落后的原因。
咱们就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明代修建的故宫的时候,太和殿上那根最粗的主梁,就是从云南深山之中找到的。
这一根重量达到数十吨的巨木,要从云南运到京师,得要消耗多少民力?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这根本就想象不到。
在那个没有起重机、没有汽车、甚至没有像样的道路的历史背景下。那得需要成千上万的人,跟随着这根木头平整道路、开山凿岩,才能把它一点点的向前挪动。
在一路上所过州县,都要征发数之不尽的民夫去工作,而这才仅仅是其中一根木头而已!
也幸亏它是木头,在过河的时候还相对比较容易。而宫室之中所需要用的超大型石料,想要运送起来,耗费的人力和资财就更是耸人听闻。
能当那些巨石跨过宽大江河的时候,每到河边,就需要造船才能过去,因为当时很少有船只能容纳数十吨的重量。
而碰上稍小一点儿的河流,则是干脆就把石头运到河边以后,再从身后挖一条河道。等到河水从后面绕个弯儿引走之后,前面再填平河道的故道,才能继续向前走。
刚才说的这些,其实一点儿都不夸张。在现而今的故宫中就有一块“败家石”。大家只需要查查它的资料,就知道一块巨石运到京城,需要耗费多少钱粮了。
所以,在古代大造宫室这件事,能够激起民怨,也就一点儿都不稀奇了。
不过沈墨营造宫室的时候,在大型建筑构件上,全都采用了水泥梁柱这种新式材料。其他的东西也是就地取材,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扰民,或者征发民夫这类的事情。
反而,由于大量的工程用工人员的需求,和各种材料的订单。让本地人的就业和经济状况迅速好转。把这个庞大的工程从一项乱政,转而变成了大大的德政。
……
除此之外,新宋政权的新军队,一开始招收和训练的情况也比较顺利。
当福广两地的那些地主富户的家里接到通知,说可以让他们的年轻子弟直接加入新皇的羽林军,并且一上去就是军官职位的时候,这些人立刻就是喜出望外!
这个时代,当兵当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不过当皇帝身边的御林军,而且还是军官,那就另当别论了。
要说这些年轻人,让他们从一个乡村地主的儿子摇身一变,变成一位年轻军官,穿着一身闪亮的盔甲在皇宫门前执勤,这是不是倍儿有面子的一件事儿?
第1009章:昨日旧军不足问、寒锋利否?剑试天南
所以一千名御林军,飞快的就招收齐整,随即就展开了军事化训练。
反而与之相对的,招收作战部队的工作,却是遭遇到了重重阻力。
……
这一天,沈墨陪着范德俊范老将军,检验这批新到来的武器。
老将军察看了盔甲和刀枪,见到一件件全都是精刚制成,锋锐坚韧。比他们之前的皇家所用的精锐武器都要好上数倍,这位老将军也不由得暗自咋舌。
随后,他拿起沈墨运送来的四千张钢臂弩其中的一张,在靶场上作了试射。
等到射完了几支弩箭以后,这位老将军顿时惊喜的手捧着这张钢臂弩,上上下下的看个不停。
沈墨送来的这种钢臂弩,已经是他们的第二代产品。上面的木质构件全部采用的是核桃木,而最核心的弩臂,却是精心冶炼的弹簧钢锻造而成。
在沈墨的设计理念中,这种弩箭将要服役在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士兵手上,并且长期处于恶劣的作战环境中。
所以沈墨在设计之初,就确定了这种武器需要简单皮实、威力凶猛、而且经久耐用。
是以他们现在拿到的成品武器,看起来制造得颇有些粗糙笨重,不过却是结实耐用无比。
当范大将军射完弩箭之后,他惊奇的发现射出去的箭支,居然在200米外还保持着强大的穿透性,足以击穿这个时代的铠甲!
这可就了不得了!要知道在这个时代,最为精良的弓弩射程也就是一百步,大概是后世的160到175米之间。
而且这个时代的弓弩还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弓弦经常性断裂,而弩臂上所用的牛角、筋腱、以及动物胶,一到湿度大的地区或者是遭遇到阴雨天,立刻就会失效。
可是沈墨的这种钢臂弩,用的是钢制的弓弦,类似于后代的自行车闸线一样,是用极细的钢丝拧绞而成。
这要是保养好了不让它生锈,别说下雨了,就是把它泡在水里之后,捞出来也是一样可以射击!
更何况,它的射程上还有着巨大的优势。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角弓的射程大概是120米。也就是说,当这只新宋的步兵部队,手持这种钢臂弩跟其他军队对战的时候。对方要承受将近80米无法反击的恶劣地段,才能够进入自己弓箭的射程!
所以,当范老将军看到这种钢臂弩的时候,才会如此的讶异和震惊。
在这之后,他们两个又聊了几句关于军器方面的事。话题就慢慢转到了招收新的作战部队这上面。
以沈墨的意见,老旧的军队要全部裁汰,让他们各自回家去谋生。
而他们这支新宋政权的武装,最好是重新征招农民军进行训练。打造一支由3000人的骑兵部队、4000人的弓弩射手、以及3000人步兵组成的万人军团。
这支部队不需要快驻扎在各个地方,而是在每一个地点发生战争的时候,以快速机动的方式奔赴战场,解决战斗。
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军队的战斗力,同时也不用朝廷再养十几万军队,才能保护好自己的国土。
当范大将军听到这里的时候,却是眉头暗皱。
这位老将军现在心里正想着:这十来万军队要是裁撤下去,难保不会出什么乱子!
其实南宋一朝的军队素质偏低,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极其低下,这一点老将军本人也是知道的。
更何况,他们现在还处于江南这片安宁富庶之地,根本不需要接触战火的地点。在这种环境下的部队,就更谈不到什么战斗力了。
不过这十来万军队,他们打仗不行,闹起饷来可是一等一的好手!真要是把这帮兵痞逼急了,说不定能真的能造起反来给你瞧瞧。
当范老将军把层疑虑跟沈墨说了以后,就见沈墨摇了摇头说道:“这正是我要裁掉这些军队的原因!”
“打起仗来的时候没有战斗力,想要调动他们的时候速度极慢,反而是要粮要饷银的时候全都如狼似虎,这样的军队要他何用?”
“不过既然老将军担心他们作乱,那这个问题也很容易解决。”
随即,就见沈墨转过头,向着范大将军笑了笑道:“那就让我带来的部队,举行一次军事演习。把福广两地的军官全都抽调过来,让他们亲眼看一看,他们也就该老实了。”
当范大将军听了这句话之后,倒是点了点头,觉得沈墨这个主意不错。
……
这位老将军虽然身居高位,但是由于他久在军方,当然知道沈墨军队的战斗力有多恐怖。
这次跟他们南下的墨字营,五百人就能干掉三万铁鹞子,那得是怎样一支强军,才能做到这一点?
如今在福广两地的这些官军,如果这十来万人拉到战场上,正面碰上一个千人的铁鹞子具装铁骑,就足以把他们赶得满山遍野的乱跑!
这位老将军立刻就点了头,答应了沈墨的这个主意。
在这之后,新宋政权招收新兵的动作开始加快。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的,这个新政权和地方上的矛盾,终于有了开始渐渐激化的迹象。
如今卢月大人的《平江七策》已经逐渐开始推广下去。经过挑选之后,赵与芮的后宫里霎时间就多了二十七八位嫔妃。
这些嫔妃,每一位的家里都是福州和广州两地的名门贵族和富户巨室。这样一次通过联姻来吸纳支持者的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除此之外,新朝初立,本地的这些官员也都得到了升迁和重用。
根据沈墨的观察,出现不稳定迹象的那一群人,却恰恰是此地世代簪缨的官宦世家,还有书香门第的世家大族。
他们这样的人家子弟众多,而且还掌握着学术上的特权。也正因为如此,所以门中的子弟混迹在官场上的人极多。其中一户人家有七八个子弟,在临安和各地方当官的这种情况,也是毫不稀奇。
像这样的人家,对赵与芮的这个新兴政权显然是不怎么有感。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至于扯旗造反,但是那种犹犹豫豫不肯合作的态度,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第1010章:枕下诗书难教化、心存二志,首鼠两端
所以沈墨绝不会等到事情发酵以后,弄到不可收拾的程度,才会去被动应对这件事。而是立刻展开了主动出击!
……
在赵与芮他们从福州上岸之后的第三天,在一艘船上,载来了几位十分面熟的客人。
在这里边比较显眼的一位,就是那位为了保护皇上,把消息传递出去的时候,背后中了一箭的燕白鱼燕娘子。
除此之外,通州的锦云姑娘在接到了沈墨的召唤以后,也跟着燕娘子一块儿来到了福州。
燕娘子到州衙拜见天子的时候,她一见到赵与芮安然无恙,眼圈儿立刻就红了。
而赵与芮看见燕娘子,也是连忙起身离座,扶着位娘子在一边坐下。
要说这燕白鱼,可真是立下了擎天保驾的大功!要不是她舍生忘死的去给情报站送信成功。那等沈墨听到消息赶到临安的时候,就连黄花菜都凉了!
所以赵与芮对这位燕娘子,心中也是极为感激。
天子眼看着燕白鱼的嘴唇上血色不足,显然还是箭伤未愈。他也顾不上君臣之礼,连忙过去搀扶着这位娘子坐下。
随后,就见赵与芮笑着对燕娘子说道:“燕统领这次立下大功,朕早就给你准备了一件赏赐,也不知燕统领喜不喜欢?”
“这是臣分内之事,怎敢劳动官家费心?”燕娘子见赵与芮说这话的时候脸上笑嘻嘻的。她也不知道这位皇帝是什么意思,于是赶忙谦逊的推辞。
就见赵与芮向着燕白鱼说道:“我准备开革了你的差使官职,将你贬为庶人……”
“……然后放你出去嫁人,不知道燕统领意下如何?”
天子的这句话,立刻就让燕白鱼“腾!”的一下红了脸!
这位娘子就知道,自己和沈墨的事瞒不过皇上。不过如今听赵与芮亲口说出来,还是臊得她满脸通红。
这“贬为庶人”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不过是皇帝的一句玩笑话罢了。实际上对于一个女人来说,让皇帝指婚,嫁给她心爱的人,这是一件多么丰厚的奖赏?
不过燕娘子倒是摇了摇头,向着皇帝表示了推辞。
只见她正色道:“还是原先那样,就挺好的……官家若是不弃,我还在宫中给您担任侍卫统领。嫁人的事儿,我一时之间倒是没这打算。”
听到了燕娘子的话,这位皇帝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他虽然不理解燕娘子的想法,但是终归还是遵从了这位侍卫统领自己的意见。
反正以赵与芮想来,沈墨到福州这里,肯定也是常来常往的事。燕娘子也不至于经常见不到沈墨,也许人家就喜欢这调调儿,也说不定呢?
于是皇帝自然是对燕白鱼升官封赏,只待她伤好了之后,就立刻走马上任。
……
在这之后的几天,沈墨让朝臣中威望和资历最高的魏了翁召集了那些书香门第的士族,和他们谈话以示招揽之意。
随后,魏了翁就听从了他的要求,弄了一个类似诗文之会一类的联谊活动,把这些人全都找了来。
在这一次活动中,本地的书香门第之家一共来了大概30多个人。其中大部分都是家中的族长一类人物。
还有一些家中的老人身体不适,实在不良于行,也有让当家的子侄过来代替的。
此时天气炎热,魏了翁在州衙中的一处水榭长廊里备下了茶点,和这些人一起长谈了一番。
魏了翁这位老臣历经风雨,人品厚重,学问也深,所以深得大家的尊敬。
他这一次的谈话爽真直率,将这次临安政变的前因后果,还有新宋政权在此地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