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由于一军之将往往会带头冲锋在前。所以在战场上敌我双方的战将,相互碰撞拼杀的事情倒是也常有发生,也有人因此被对方大将给干掉的。
不过那终归是在军队的战阵之中,并不属于俩人单挑儿的范畴。
第899章:十文字枪、传自宝藏、杨家六合一挡
可是沈墨却不知道,在这个镰仓幕府刚刚兴起的时代,东瀛基于“仁义礼智信”的武士道才开始大行于世不久。东瀛人对于个人武力值的追求,正是方兴未艾之时。
所以在东瀛作战的时候,这种名为“一骑讨”或者“一骑打”的大型单挑活动,倒是东瀛人喜闻乐见的,也每每在战场上出现。
……
当然,他们在作战的时候也有一些规矩,比如说不许放箭射击对方大将的战马。还有还有双方在作战之前,基本上要通报姓名,身份和地位都要大致匹配才能动手。
这种“一骑讨”的作战方式,在东瀛一度流传甚广。直到后来元朝入侵东瀛的时候,这帮人派出来的大将往往一开口,还没等说完一句话的时候就被元军一箭射死。在这之后,他们吸取了教训,才渐渐的不怎么玩这个了。
不过,现在这种新颖之极的作战方法,到是立刻引起了沈墨的兴趣!
没想到,这评书三国演义的场面,居然能在今天变成现实!这也让他感觉到分外的新奇。
这时,沈墨和他手下的几员武将倒是没着急出战,还是站在那里笑个不停。因为对方的这员战将,形象也实在太有意思了。
东瀛的战马肩高很少有能超过1米2的,基本上比牧羊犬的体型大不了多少。再加上他们战将的身高也是不高,所以连人带马跑过来,这一对极为袖珍的组合,说实话真是让人难以肃然起敬!
最关键的是,这帮人身高不够,居然用帽子来凑!
根据东瀛武士的传统,打仗时武将的身高不限,但是帽子上的装饰却必须够高。
就见那家伙的头上,足足一米多高的两个大帽翅子朝天立着。远远的看上去,这员大将的周身上下三分之一是马、三分之一是人,最上面那三分之一是两个帽翅儿,这场面……真是没法儿看了!
这个场面还真不是笔者有意抹黑东瀛人,因为在后世八国联军的时候,就对这些东瀛军人有着明确的记录。
根据欧洲那些士兵的叙述说:“他们骑的马就像是狗一样小,而人就像是猴子。当他们骑在马上的时候,连人带马几乎都可以从约克郡战马的腹部底下走过去!”
所以看见这个场面,沈墨他们这些人也觉得,无论是派谁上去暴打这个小朋友,都有些胜之不武的意思。
“你去!”
就见沈墨的目光在身边的几名战将身上晃了一圈,最后终于停在了杨清岳的鼻子上。
“咱们中间就你是使枪的,那个家伙也用的是枪,你不去谁去?”沈墨笑着对杨清岳说道。
就见杨清岳听了沈墨的话之后,他笑了一下,将狙击步枪交给旁边的一名战士。
随后就见他抄起了自己的红缨长枪,一跃上了战马,向着战阵前方疾驰而去!
……
杨清岳胯下骑的是一匹河曲骏马,肩高足有1米45。再加上他本人的身材修长健硕,身上的一身将官黑甲也是利落精神。他这一出场,真是人马如龙,身前身后百步的威风!
“我乃大宋天波府杨无敌六世孙,破虏将军杨清岳是也!”只见杨清岳手擎着长枪,向着对面喊道:“还不过来受死!”
因为宋朝的礼数,直呼长辈的名字实际上是个忌讳,所以杨清岳只说了他祖上杨无敌的外号。不过这位名门之后一报出他的身份来,倒是也让对方的战将吃了一惊!
不管怎么说,对方祖上赫赫有名,而他现在又是大宋的一位将军(打败金国之后,杨清岳也受到封赏升官了),显然和他对战是抬举长信卫门了,并不存在身份不匹配的问题。
既然这样的话,那就开打好了!
只见对面的这位长信卫门,催马就冲了过来!
“这叫什么事儿啊?明明是打仗来的,居然看了一场单挑!”
沈墨站在阵后观战,心里也有一股啼笑皆非的感觉。
……
就见杨清岳,也是催马向前冲锋!
在这一瞬间,他看了一眼对方手中的那支长枪。说实话,他的人不怎么高,那支枪倒是不短!
这支长枪,在后世来说枪长足有4米2(东瀛的长枪,最长的还有达到六米的)。
这支枪的枪头有一尺半长,开着双刃,枪尖就像是一把宝剑一样细长。在枪尖的后方,还带着两只一左一右伸出的短刃,让这一支枪的枪尖形成了一个十字形。
这种十字枪虽然大宋并没有,但是以杨清岳想来,想必这种枪的用法,应该是和方天画戟差不多的。
于是,当两匹战马飞速接近的时刻,两员战将同时出枪,向着对方刺去!
……
实际上,杨清岳的判断很准,事实情况还真是这样。
对方手中的这支长枪,名字叫做“十文字枪”是传于东瀛枪术圣地“宝藏院”的武器。
据说这是宝藏院的觉禅房法印胤荣,在猿泽池边看见新月的倒影,从中得到灵感而创造出的这种十文字枪,并创立了宝藏院流枪术。
在宝藏院流枪术的口诀中,有这样一句:“刺即成长枪,斩即成剃刀,割即成钩镰。”所以这东西的用法,还真是和方天画戟差不多的路数。
而杨清岳手中的这支枪,枪长一丈一尺七寸(宋代的尺约为25厘米),大概是三米长。看似好像是在长度上有些吃亏。
但是对方的这名战将握持长枪的时候,握的却是枪杆的正中间,所以杨清岳在枪长上并不吃亏。
只见长信卫门见对方的马到人到,他随即就是一枪平生最得意的枪术“燕流击”,长枪一拧就向着杨清岳的胸前刺去!
这一枪,居然迅猛快速,很有几分章法!
当杨清岳见到对方明晃晃的枪尖直向他的胸前刺来。就见他手中的长枪一抖,一式杨家六合枪的“里搭外圈”。手腕一颤“啪!”的一声两枪相撞,当时就将对方的十字枪震到了一边!
杨清岳练习的这种杨家六合枪法,每日里练习抖大枪的功夫,可以说是底子打得十分厚实。抖大枪最重视的就是全身发力,带动枪杆,然后使用枪尖拨打对方兵刃的能力。
第900章:金簪拨灯、低首神龙、妙绝天下枪锋
这种“听劲”的功夫,是专门用来控制对方兵刃的技巧,可谓是杨家枪中的不传之秘。没有十来年的苦练,就连门径都摸不到!
更何况,杨清岳现在的内力已经是强劲非凡,和他在楚州伏杀金军将士的那时候,又是不可同日而语。对方手中的长枪,又怎么可能是他的对手?
就见对方战将长信卫门枪头才往前一刺,就被人崩到了一边。眼看着两马疾驰之际,对方的兵刃就要到了!
就在长信卫门大吃一惊的同时,就见杨清岳手中的大枪握着阴阳把,枪尖一晃“扑棱”一声就抖出了一团斗大的枪花,一记“中平枪”就向着对方的前胸刺了过去!
杨清岳手中的大枪,枪杆是用白蜡木特制的。中国武将使用长枪,最讲究一个刚中带柔。
所以他这枪尖一抖,瞬间就变成了饭锅那么大一团的如山枪影,对方哪里还能看得清楚枪尖的来势,到底在哪里?
只见长信卫门的枪尖被荡出去之后,他一见前方硕大的一团红缨闪动、枪锋乱舞。他立刻就大喊了一声,将后手两米长的枪尾,奋力的向侧方往外一挡!
此刻他心里想的是:“不管了,反正就是这一片地方,无论如何,这一次横竖也要将它挡开!”
而此时此刻,沈墨在阵后看着这一幕,他立刻轻轻的摇了摇头。
眼下这两招枪法过去,水准已经是高下立判,对方的枪法完全被杨清岳压制,胜利已经是个时间的问题了!
……
就在对方枪杆一记横挡的这一瞬间,只见杨清岳手上的枪杆,忽地变成一条向上延伸的奇妙弧线,枪头就像一条毒蛇一般,猛地昂起头来!
这一下,他的枪杆的后方未动,前端的枪尖,却猛的向上抬起了一尺!
就在对方格挡而来的枪杆挡了个空的这一瞬间,只见杨清岳长枪上闪亮的枪头,已经猛然间向下回弹而来!
杨清岳利用枪杆的柔韧,瞬间躲开了这一下横挡,枪锋再次向着对方刺去!
这一招,在杨家枪法中叫做“低首神龙式”,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金簪拨灯枪”,最是以精巧绝妙著称。如今长信卫门的胸前已经是空门大开,他又拿什么来格挡这妙绝天下的一枪?
就见杨清岳的枪尖“嗤!”的一声,就从对方的肩胛上方刺了进去,枪锋贴着对方的皮肉外侧,一路穿进了肩甲里面!
就在两匹战马左右一错蹬的功夫,杨清岳手中的长枪一抖,挑着对方的战甲将他穿到了枪尖上,一抬大枪就把他从马上挑到了半空中!
只见一个偌大的人体,一下就被杨清岳挑得飞了起来。随后就见他枪杆往下一甩,“啪!”的一声,就将长信卫门的身体,像一摊大鼻涕一样甩在了地上!
杨清岳的这一枪,有意的把没有枪尖刺进对方的胸膛,而是直接挑进了对方肩甲和身体中间的缝里隙。这一下,他要的就是一个生擒活捉的效果!
只见杨清岳拨马回转,看了一眼地上,被摔的成了一个“大”字形的长信卫门。他原本想象评书里面那些大将那样,大喊一声:“绑了!”
但是自己的这一方的军人,正列队严整的保持着步枪射击阵型。况且也没有专门的刀斧手来干这样的活儿。杨清岳也只好暂且先让他在那趴着了。反正看他的样子,一时半会儿也爬不起来。
“还有没有?再来一个!”
只见杨清岳单手提着长枪,坐在马上,面带笑意的向着对方的军阵中喊道:“如果都是这样的水准,那就算了,我还不如扎蛤蟆去呢!”
沈墨这边的军阵里面,这些战士终究还是没忍住,他们在这严肃萧杀的战阵上,居然集体“噗!”的笑了一声!
……
“岂可修!”
这个时候,只见对方军阵之中的柳生御门旗本,脸色铁青的咒骂了一句!
此时他心里最清楚,这位长信卫门,已经是筑前藩少有的勇猛大将。谁知道他这么不济,居然被对方大将一个回合之间,就给摔了个昏迷不醒?
那么其他的战将,比长信卫门还差着一头呢,肯定就更不成了!
“擂鼓整队,准备冲阵、猪突猛进!”
就见柳生御门无奈之下,将他手中的军扇一摆。随即一阵隆隆的鼓声,就从东瀛军阵中,沉闷厚重的响了起来!
“猪突猛进”这个词,其实是东瀛的一句成语,意思大概是猛虎下山。
听到了对方军阵里的鼓声,沈墨立刻意识到,他们就要冲锋了。于是他立刻让杨清岳回来。
只见杨清岳听到了主帅的命令之后,他随即枪交左手,一弯腰从地上抓起了那位长信卫门腰间的袢甲绦,疾驰回了本阵。
对方的军鼓,是一种叫做“太鼓”的大鼓。通常在东瀛军阵之中,都是一个人负责背着,另一个人负责敲响。当这几十面军鼓敲响的时候,声音确实是厚重雄浑,颇有些威势!
随后,就见对方的数千名武武士和足轻,随着一声呐喊,就向着沈墨的阵营这边猛冲了过来!
那还用考虑吗?步枪子弹伺候!
在沈墨的命令下,他阵中的50只武穆二型和50支武穆三型步枪,同时开始了急速射!
在沈墨的阵后,还有20名臂力过人的特战营战士,临时充当了掷弹兵的角色。他们早就准备好了要投掷的弹药,就等着沈墨发令,就会把这些手榴弹向对方的军阵中扔去。
……
当枪声响起的一刹那,就在对方的军阵里,立刻出现了大批伤亡!
他们双方军阵之间的距离,原本就是一百米稍稍多一点。按照东瀛列阵而战的习惯,敌我两阵的距离,只要稍稍长于弓箭射击距离的极限就可以了。
可是在这一百多米的距离上,沈墨的特战营战士使用步枪射击,却是几乎可以人人做到弹无虚发!
一霎时,就见东瀛这一方集群冲锋的队伍里,立刻就翻腾起了一片血浪!
第901章:四千带甲、一百精英、霎时敌阵摧崩
粗大的步枪子弹在躯体之中任意肆虐,一个一个的穿透了他们单薄的盔甲和身躯,直到耗尽了动能,才一头扎进最终的那具身体里。
而在这些子弹的所过之处,任你是身经百战的武士,还是端着雉刀的足轻,全都是一视同仁,一枪毙命!
在特战营发出去的这些弹药中间,武穆三型射出的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