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66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要是不让他看到我铁木真已是山穷水尽,前方再无生路。又怎么能让他忘了所有的危险,不顾一切地追着我杀过来?”
  “所以我必须亲自率军反击,然后再次大败而逃。我得让沈墨看到,我是真真切切的战败溃逃,让他以为我铁木真已经是无路可逃!”
  “到那个时候,即将到来的胜利和我这个举世无双的战利品,才会让沈墨失去理智,忘掉危险,之后咱们才有一战决胜的机会。”
  “可是……”这时孛鲁听闻铁木真的话,还想要辩解,却被大汗摆了摆手制止住了。
  铁木真看着遥远的西北方,在他苍老的白眉之下,一双眼睛依然仍然是锐利雪亮。
  只见他淡淡地说道:“经过这十余天的追击,难道你还没看出来?”
  “咱们的骑兵已经在竭尽所能的加快速度,可是沈墨带着这支部队,身上虽然带着弹药辎重和沉重的负担,速度却依然不弱于我们。”
  “在这之前数十年,你见到过哪支军队的速度,能和咱们的骑兵比肩吗?那可是大宋啊,他们是宋人!”
  “为了今天这样极致的速度,你知不知道沈墨付出了多少心思和努力?他亡我蒙古之心不死,所做的准备,哪是三年五载能够成就的?”
  “你想一想,他那些身材高大却吃苦耐劳的战马,要想形成种群需要多少年?你想一想他的军粮、弹药、战士、武器、将领、需要多少年才能培养得出来?”
  “有这样的敌人,日夜算计着草原。我铁木真若不能在有生之年将他斩于此处,难道还要把他留给你们这些年轻后生吗?”
  说到这里时,看着孛鲁惊讶惶恐的目光,铁木真叹了口气道:“到了这个时候,多说无用。你听我命令,立刻带着儿郎向北。”
  “我去试试沈墨的成色,然后亲自把他带到圈套里。”铁木真用马鞭指着身后南方滚滚而来的追兵,向着孛鲁说道:
  “雷霆要塞不重要,土城失守也不重要,甚至燕山防线都不重要!我只要他!只要杀了他,一切就结束了!”
  “好!”
  这时的孛鲁一拨马头,留下了三支最精锐的万人队。随即带着十六万兵马,向着伏龙岭山口处疾驰而去。
  铁木真则是横向排开了三支蒙军万人队,转身顺着北风,向沈墨的追兵席卷而去。
  这一刻,这场天下双骄之战,终于到了决战之时!
  ……
  伏龙岭是大兴安岭余脉所在,它横亘在此处巨大山岭,形成了一左一右一个“八”字形。这个碗口型的朝向,正好对准了南方。
  在左右两侧,山岭延绵十余里,越往北越是渐趋狭窄。等到了山口处的时候,只余下了不到两里宽的一条通道。
  在山脉两侧的分水岭上,东面的山岭后是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此刻随着烈风,正有松涛犹如怒海,发出了千军万马咆哮厮杀般的涛声。
  而在西面的那条分水岭后面,却是一望无际,广阔无垠的大草原。
  铁木真在这里,处心积虑地放下了一支精锐伏兵。
  ……
  这支伏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两千四百门火炮。这是铁木真多年来掠夺资源工匠,大肆铸造火炮的一半还多。
  两千四百门火炮分成两翼,布置在分水岭后面。只要炮兵把铁火炮向山顶推进一小段,就可以向下俯瞰,将整个伏龙岭谷地,处于铁火炮的轰击范围内!


第3439章:接天火雨见狂龙、血海对冲、金属暴风
  按照铁木真的推算,只要沈墨的部队追到此处。到时在他铁火炮的大肆轰击之下。宋军手上没有火炮,又在土城消耗了大量雷霆火箭,无法反击之下,立刻就会面临灭顶之灾。
  更何况在这里,他还埋伏下了十五万大军!
  在伏龙岭东面,靠近大兴安岭那边,是他儿子窝阔台带领的五万蒙军骑兵。西边则是察合台带领的另外五万人。
  在之前的战斗中,他暗暗从百万围攻燕山防线的部队中,抽调出了这十万精锐。
  然后他就让燕山返回的部队和自己的两个儿子,还有军中半数的铁火炮,在这里布置好了一个巨大的圈套!
  ……
  在沈墨的军队后面,铁木真幼子托雷在宋军追兵杀出榆关后。一边留下大军,继续保持对燕山防线的压力。一边调动了二十万蒙军精锐,偷偷从背后包围了过来。
  按照铁木真的设想,这二十万骑兵将会把沈墨的宋军,死死堵在伏龙岭山谷里。
  拖雷以二十万人结阵防守,或许不足以阻挡沈墨的军队。但他只要能死死顶住一个时辰,就足以让蒙军铁火炮,将宋军全部消灭。
  为了这一战,付出再大的代价,铁木真都舍得!
  ……
  除此之外,还有他的义子耶律无极带领五万辽东大军,驻守在伏龙岭谷口。
  以铁木真的推算,当两翼的炮兵大量杀伤敌军时,两侧山顶上的十万守军可以牢牢把守住分水岭,让敌军冲不上来。南边则有负责兜底的托雷。
  到时两山之间那道狭窄的山谷,势必会成为宋军拼命冲杀,试图打通的一条通道。所以他才把无极的辽东大军放在中间。
  因为那片只有两里宽的谷口,到时势必会成为一个血肉磨盘。不知道会有多少宋军,拼死要从那边冲杀出去。
  无极的辽东军就算再怎么珍贵,终归也比不上蒙军儿郎的性命。所以他才把无极的部队,放在了那个死伤最重的所在。
  如今这个百万大军形成的曼古歹,终于到了图穷匕见之时。接下来就看铁木真能不能把沈墨成功诱到此处!
  现在的成吉思汗无比确信,只要他完成了最后一步,沈墨的军队就将在这里全军覆没。到了那时,他的蒙军也就再没有任何忧患了。
  那个看似强盛的大宋,只要沈墨一死,他甚至都不用派兵去攻打。只要再等上三五年,到他们发生内乱内战时,他儿子就可以一举冲过燕山防线,彻底覆灭大宋!
  这场战事至关重要,又是无比艰辛,到现在铁木真已经付出了数十万人伤亡的代价。他必须要在有生之年,完成这场最后的胜利!
  ……
  此时的铁木真率领部队,正在向沈墨的军队反冲。
  烈风呼啸,战马奔腾,疾风一般驰骋的蒙古儿郎喉咙里,发出了“嗬嗬”的呼喝声,汇合成一片山呼海啸般的浪潮。
  眼前的一切,在铁木真看来是如此熟悉,像是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脉,又像是他人生的缩影。
  一生征战,从不停歇,开疆扩土,灭国无数!古今英雄,兵威有如此之盛者,唯有他一人而已!
  随即他这三支万人队,劈头盖脸地迎来了暴雨般的枪弹!
  ……
  沈墨的军队从头到尾都没下马,当他们发现蒙军的异动后,就迅速在狂奔中向中间集结,从猎杀阵型变成了突击阵型。
  前排的宋军士兵一边向前疾驰,一边站在马镫上用身体作为缓冲。他们稳稳端着步枪,射出了密集的弹雨。
  在他们后面的宋军骑兵也在狂奔之际,手里端着粗短的榴弹发射器。战士们调整好了发射角度后,头也不抬地将一颗颗手榴弹发射出去。
  这片怒射而出的弹雨,在飞行了三五百米之后,落入了狂流般的密集骑兵当中,随即在蒙军的前锋线上爆出了一片火海!
  ……
  此刻的成吉思汗,因为畏惧宋军的火器杀伤,一面命令士兵向前冲锋,自己却落到了最后。
  而与之相对的,大宋元首沈墨则是带领军队冲在了前方。此刻宋军向前冲锋的阵势,已经和蒙军的冲锋队伍迎头相撞在了一起。
  虽然双方军队正在对冲,但是实际上两条锋线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在百米开外,蒙军甚至从未接近过宋军的百米之内。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宋军战士手中的掷弹筒火力实在太猛了。这种近战面杀伤武器,在面临蒙军阵营时甚至根本不需瞄准,在马上只要概略将炮口对准前方,开火就行。
  现在宋军战士们都在疯狂向着掷弹筒里填装手榴弹,然后抬手向敌军射过去。在最前面的锋线上,向前冲杀的宋军战士,也在不停的一边疾驰一边开枪。
  武穆三型和武穆二型步枪爆发出来的火力极其迅猛,粗大的步枪子弹完全无视敌军的盔甲,在百米之内往往可以接连洞穿两三个人。
  即便是击中马匹,一发十毫米子弹也足以把雄壮的战马,掀个人仰马翻!
  如今宋军瞄准的目标,就是那些在掷弹筒的打击下所剩无几,稀稀拉拉的蒙军骑兵。更何况当敌军再度接近时,当侥幸漏网的蒙军骑兵举起燧发枪准备射击之际,他们还会遇到劈头盖脸的霰弹枪攻击。
  在宋军部队的最前方,是特战营战士和统帅卫队。他们见到近距离的敌军冒烟突火,冲出了掷弹筒爆炸区之后。就会毫不犹豫的放开手中的步枪,让挂着三角背带的步枪自然下垂在身侧。
  然后他们就会拔出鞍袋里的霰弹枪,一扣板机就是一片弹雨,向着敌军射去。
  这种后世用来打猎的枪弹,在骑兵冲击的时候最是管用。因为在颠簸的马背上难以瞄准的缺点,被一开枪就是一片铅弹的霰弹枪,完美地弥补了。
  所以接近他们的蒙军往往端起枪还没来得及开火,就被劈头盖脸的弹雨打得浑身是洞。
  更何况还有那些人马如龙,精锐中的精锐……大宋元首卫队!


第3440章:一代天骄千载行、谁在陷阱、谁临绝境
  这些卫队都是屡经战阵的老兵,在他们手上平端着短小精悍,却火力迅猛的乌齐冲锋枪。
  这些冲锋枪在马上开火时,射出的枪弹犹如瓢泼大雨一般,枪口的火焰甚至连绵不绝,就像一条条火柱!
  战士们的手上不断喷发出弹雨,使得前方被掷弹筒杀伤、被步枪点名之后的蒙军残兵一露头,就被打得人仰马翻。
  与之相对的,蒙军却需要接近到一百米之内,他们的燧发枪才有可能准确地击中宋军。
  虽然他们的燧发枪射程也有两百米,但是距离远了,子弹就难以穿透宋军的合金铠甲,可是想要接近一百米之内,却又谈何容易?
  如今大多数蒙军战士手中的燧发枪,就像是烧火棍一样,还没等接近到开火位置,步枪的主人就被打倒在地。至于他们手中简陋无比的破手榴弹,根本就没有投掷出去的机会。
  这些手榴弹是仿照通州长柄陆军手榴弹制造的,简易的成本和粗陋的铸铁铸造技术,使得他们就像是后世的铸铁暖气片一样,上面麻麻连连的。
  这种手榴弹里装填的是颗粒化黑火药,虽然构造和通州步兵手榴弹也有几分相似之处,但是看起来却粗糙的多。
  除此之外,两者之间还有个巨大的区别:就是这种蒙古手榴弹根本没有拉发引信,而是在铁质弹体的顶端,有一节一寸多长的火药引信。
  通常蒙军战士使用这种手榴弹时,他们要把这玩意儿凑近火把,点燃了之后才能扔出去杀伤敌人。
  至于马上的骑兵,则是随身无法携带火种。蒙军骑兵则有另一种引火方法,就是用他们燧发枪上的药池。
  在他们的燧发枪开火时,机头上的燧石撞击药池里的火药会发出一股白烟,同时“嘶”的一声剧烈燃烧起来。
  所以那些蒙军战士想点燃手榴弹,就要把引信提前摁到药池里。
  他们一手拿着步枪,一手端着手榴弹。一扣板机后随着一发子弹射出去,手榴弹上的引信也随即被点燃了……然后他就得赶紧往外扔!
  就是这么个粗制滥造的玩意儿,和前方宋军的冲锋枪加三角背带相比,简直是判若云泥!
  蒙军的手榴弹别说有效的杀伤敌人了,就这不靠谱的玩意儿,战士得有多大的胆子才能放心使用?
  要知道火药引信这东西,跟后世炮仗上的药捻子没有任何区别。他们烧得是快是慢全凭心情。
  至于能不能在点火的一瞬间就“轰”的一声在自己手里爆炸,那就要看那位蒙军兄弟的人品了。
  所以在双方武器巨大的差别之下,这些蒙军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一个冲锋,三支万人队就被沈墨的追兵倒卷而回!
  随着骑兵不断向前突击,在沈墨的眼前的蒙古军阵也开始越来越薄,眼看着他们就像一块大饼一样,嘁哩喀喳几口下去就没多少了。
  就在此刻,沈墨在远方的硝烟之中,看到了铁木真的大纛!
  ……
  这玩意儿在沈墨的眼中,就是一杆大旗上面带个枪尖。原本绑着枪樱的部位,拴着一大团像雄狮鬃毛般蓬松的黑色马尾和牛尾。
  这大纛的意义就在于,只要发现了它,就找到了蒙军大汗铁木真!
  沈墨清楚地看到数百米外,一身金甲的铁木真拔出刀来狂喊着,还要继续带领部队冲锋,和大宋军队鏖战。
  可是他的身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