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铁木真连忙鸣金收兵,再度扔下了一万多具尸体之后,把冲上去的色目人全都撤了下来。
到了这个时候铁木真当然知道,他想攻下这个要塞的企图,很可能会在损失惨重之下,依然是无功而返!
……
时间飞快地过去,坐镇在燕山防线的沈墨,也随时都在关注着雷霆要塞方面的消息。
除了铁木真刚刚到达的前三天,他用各种方法尝试着攻击要塞屡屡受挫,损失了小几万人之后。他率领的百万大军就不动声色的围住了雷霆要塞。
这在兵法上叫做“闷围”,实际上是非常不可取的一种作战方式。沈墨不相信铁木真会在雷霆要塞下束手无策,这头老狼肚子里的奸计实在是太多了。
围城到了第十二天,雷霆要塞的消息也随即断绝。因为在这之前,始终都是闪电河上的蒸汽艇在抵近观察着战况,并且和要塞进行联系,向燕山送回情报。
可是到了第十二天,处于深秋季节枯水期的闪电河,在雷霆要塞下游被铁木真派兵截断,使得蒸汽艇再也无法靠近要塞的十里之内。
至此,雷霆要塞孤悬于燕山之外,音信断绝!
……
到了现在,沈墨也开始估算铁木真的下一步行动。目前来说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他绝不会用人命作为代价,用数十万人的伤亡交换这个雷霆要塞。
那么接下来,铁木真很有可能留下一部分人马,监视围困雷霆要塞,转而把兵力投向燕山方向。
这时的沈墨也随即发令,让燕山各个关隘的守军,随时准备应对铁木真大军的疯狂冲击。
根据铁木真以往的一贯战术,往往那些欧洲军队在汇聚了全国之力,构筑了坚固的防线,以数十万大军准备迎击这些蒙古兵时。那些来去如风的蒙古人却会在一两日之间脱离两军阵线,突然出现在数百上千里外。
他们会在敌军侧后大肆穿插进攻,在欧洲军队的后方,士兵被抽调一空的城池和市镇里屠杀和抢掠,使得敌方的大军军心浮动。
这时候,那些凝聚在一起的欧洲军团,就会面临一个生死两难的抉择。如果他们回头攻击的话,人家蒙古兵行军的速度是他们的数倍,他们绝对追不上。
如果他们继续在原地固守,他们就会除了一个边疆军团,所有的国土都会被蒙军蹂躏成一片血火之地。
他们如果继续凝聚成一团,就是毫无作为。只要一旦他们分兵,就会被蒙军逐一吃掉!
这就是欧洲军队的机动性弱于蒙军,在战场上形成的被动局面。沈墨也担心铁木真会在这次战争中故伎重施。
所以他在几方面都做好了应对准备,在燕云十六州,所有山口被他的十余万士兵牢牢把守住的同时。在燕山防线西边的大同府,他也安排了守城术冠绝于天下的首席弟子李慕渊镇守。
至于大同再往西的贺兰山一带,则是由宁夏军区的常春远和钟与同负责驻守。
同时在贺兰山往南数百里的临洮路上,是沈墨的利刃三杰带领部队,作为西北战区总预备队。
而临洮路向东,也就是大同府的南面。则是汉王姜俞馨元帅带领花神三人组坐镇于襄阳,形成了中部战区预备队。
这样一来,利刃三杰和花神三人组,就随时可以率领快速骑兵部队支援前线。
同时临洮路守军和汉王姜俞馨坐镇的襄阳,也形成了万一战事不利之际,拦在蒙军面前的第二道防线。
也就是说现在的贺兰山、大同府和燕云十六州,就是大宋的第一道战线。而临洮郡、襄阳府、山东,则是这第一条战线的预备队,同时也是防御敌人冲击的第二阵列。
只要保得临洮,就可以让成都稳如泰山。只要襄阳在手,江汉一带就可以安然无恙!
至于山东和开封一线,更是两位名将,完颜陈和尚和杨妙真的主场。
所以沈墨这次列出的是堂堂之阵,反而需要奇兵突出、必须使用奇谋才能取得胜利的,却成了蒙古人一方。这就是敌我之间强弱态势扭转之后,形成的战略形势。
……
这场战争既是军事实力的比拼,同时也是双方将帅的意志、军事素养和谋略水准的对抗。
现在的沈墨知道,在他冥思苦想,猜测铁木真作战意图的同时,那位草原天骄同时也在审视揣测着自己的想法。
想到这里,沈墨不由得长长的叹了口气。铁木真做出的这次南征的决定,一点儿都没错!
此时正是蒙古人实力最强的时期,而大宋的发展速度却高于他数倍。所以在几年前,铁木真就决定倾全力攻打大宋。
在这之后的铁木真钻研技术、打造火器、汇聚部队、筹备粮草、用三年时间准备好了这一切。现在的蒙军实力如日中天,也是蒙古对大宋作战,最接近胜利的时刻。
如果是这个时候再不打,铁木真就称不得千年难遇的英雄了!
第3372章:天玑北斗云中现、乘风而战、烈火燎原
那么现在,沈墨占据了燕山大同贺兰一线,布置了两条坚不可摧的防线。使得他同时有着兵员素质的优势,武器装备的强势,还有扼守险关的先手。
而铁木真则是拥有庞大的人力资源,部队的数量接近沈墨的十倍。同时他这支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军,还有着极其恐怖的运动战优势。
更何况铁木真在草原将士的心中有如战神一般,使得蒙军在心理上对大宋毫不畏惧。
这支军队毫无品德和道义可言,只要为了赢得战争,他们会用上所有能想到的手段。
所以现在双方势均力敌,那位草原英雄铁木真,又该如何破局呢?
……
就在燕山防线严阵以待,北面的铁木真大军动向未明之际。
此刻在雷霆要塞更北边的辽河上游,却有一只船队正在奋力逆流而上。
这支船队是由六条平底内河蒸汽船所组成,原本这种船的船体就不大,而且这六艘船还并非满载,所以吃水很浅。
它们在蒸汽机的推动下一路上行,眼看着就要到达辽河源头。此时河道中的水量已经不多,眼看着水深就不足以托动这支船队了。
此时的船队总指挥唐天玑,见到探测锤每每扔下水之后。行进的船只都要绕行一阵,在河床中反复摸索才能前进一段,他就果断地让船队停止了西行。
之后唐天玑命令船队靠岸,将船上的货物人员一起卸了下来。
卸下了货物的船队,一下就因为减轻了负载,船舷的吃水深度上升了半尺左右。这支船队随即就在唐天玑的命令下,全速向出海口返航。
然后唐天玑带着五十名士兵和几十个大木箱的装备,开始在河滩上忙碌起来。他们这次的行动,真是极其冒险!
首先就是辽河的入海口,实际上是在名义上是敌占区,是大辽国陆无惧的地盘。在这里一旦船只出现问题,正在跟随铁木真南征的陆无惧是无法提供任何支持的。
同时在他一路航行到辽河上游之后,就到了蒙古草原的腹地。
这时的百余万蒙军早就经过了此处,向南方的雷霆要塞方向赶去。唐天玑他们这些人如果在这里遭遇敌人的侦查兵,他们立刻会陷入重围!
原本打算在他们登陆后,计划用火炮为他们提供掩护的六艘蒸汽船,因为辽河水量不足的缘故,被唐天玑果断打发了回去。
这就使得他们这支五十人的队伍,立刻就变成了赤身于狼群之中的无保护状态。
可是此刻的唐天玑脸上却是毫无惧色。这个当年的小白胖子,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健硕的年轻人。从他双眼中放射出的光芒也能看出,这家伙的心里有一股彪悍的狠劲儿。
他们用一上午的时间整理架设装备,组装机械搬运物资,终于做好了出发准备。
等到太阳稍稍偏西之时,二十四个巨大的热气球已经开始在喷嘴“呼呼”地喷出烈焰后,渐渐鼓胀起来。这支热气球部队也做好了战斗准备。
如今唐天玑率领的热气球部队,早已是今非昔比。现在的热气球已经可以称之为软质无框架飞艇了。
因为它的气囊形状就像一条肥胖的游鱼,呈现出中间粗两头细的流线形。
除此之外,二十四个汽油发动机驱动的螺旋桨,可以使热气球在空中调整航向。虽然他们还不能逆风航行,只能顺着风向做有范围的机动,但是这也比当初随风漂流的热气球要强了许多。
这些汽油发动机实际上早就有了雏形,但是却时至今日依然没有量产,这里边的原因也很复杂。
首先就是汽油发动机还在研制初期,无论是马力还是故障率,都达不到战马的水平。所以即便把它安装到车辆上,也只能在平坦的地面上行走,不具备实战意义。
然后就是这个时代的漠北,根本没有官道可言,就更别提公路了。所以马力不足的车辆,是无法在草原上大纵深突进的。
唐天玑的这二十四台汽油发动机,还是他和安俊以及总装备部的穆天璇大姐,发动了一批高级技术工人,用元首提供的图纸手工打造出来的。
甚至发动机使用的高纯度汽油,也是使用了精细化工厂,特意给他们开了小灶的产品。
所以这支热气球部队,是大宋空军的全部精锐。只要损失一个,都不是三两能生产出来的。
之所以沈墨要用这么多心思来打造这支部队,就是因为这次的唐天玑,负担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
……
眼下秋高气爽,牧草枯黄,唐天玑在蒸汽艇的帮助下来到了蒙军的后方。他是要借着强劲的西北风焚烧草原!
这个行动的代号是“草原烈火”,对于战局的影响,可谓是至关重要。
因为燕山防线的蒙古人一旦战败,开始大面积溃退的时候,蒙军行动的速度就会快到让沈墨头疼的地步。
所以只要唐天玑在辽河源头,到雷霆要塞这数百里的距离内,将大片草原焚烧一空。就会使蒙军的撤退之路上,所有的战马都没有牧草可吃。
到那个时候,看那些战马还能不能饿着肚子,跑过这数里宽的过火草原!
这一次的纵火行动,因为初冬季节强劲的西北风,不会蔓延到更北的草原上。使草原上的蒙古妇孺因为缺少牧草,牲畜死亡而面临绝境。
所以这次只是针对蒙军侵略者的行动,并不是无差别的灭绝式攻击。
唐天玑这五十多人,二十四只热气球执行的这次“草原烈火”行动。起到的作用,很可能比数万军队还要巨大!
……
眼看着热气球已经开始充气,他们这支部队终于度过了最危险的时期。这一刻的唐天玑也松了口气,随即命令所有热气球部队登艇出发。
这次他们出战,将会利用强劲的西北风,一路由西北飞向东南。在这条斜向而过的路线上,他们会在草原上不断的抛出燃烧弹,使得自己走过的地方,变成一条火线。
在这之后,西北风自然会让这条火线逐步向东南方向推移。到时这条长度超过一千里,宽度超过五百里的大火场,将会成为溃退蒙军的巨大灾难!
第3373章:草原烈火焚汉疆、千里怒龙、狂暴飞扬
当热气球部队开始升空之后,随即唐天玑在高层气流中,找到了一条略略偏向东北的暖气流层。他立刻命令部队将高度固定在一千三百米,使得热气球部队顺着气流向东北方向前进。
他这样做可以使得火场面积更长,也让蒙军更难以绕开这条被焚化成黑色地狱的草原。
在攻克了焊接技术之后,热气球上的压力钢瓶可以造得比原本更加轻盈,压力值却始终不变。再加上雪茄型的球体使得风阻变小,所以热气球部队的行动里程也增加了很多。
更何况他们这次带上去的武器,基本上全都是比手榴弹大不了多少的纵火弹。
在草原上纵火要求的是火点密度,至于燃烧弹爆炸后波及到的面积,根本就不重要。
因为这个季节的草原,哪怕就是一根火柴形成的火苗,也足以形成燎原大火!
所以他们这支热气球部队的吊篮里,既没有沉重的炸弹,也不用精确的投弹瞄准机构。甚至连投弹手都可以用歇班的操纵手兼任,这就使得热气球上的载重越发减轻了。
于是这二十四只雪白的飞艇,在一路向东北方行驶了近百公里之后。随即下降高度,进入了地表冷空气层。
强劲的北风立刻使得热气球上的唐天玑,就像是屁股上被人踹了一脚一般,整支部队陡然间加快了速度!
他们开始以两两编队的方式,拉开了一条极为宽阔的横线,飞艇上的士兵开始掐着时间,每飞行十分钟左右,就将一个燃烧汽油弹投向了下面一片枯黄的草原。
在这之后,热气球上的唐天玑看到了一副极其壮观的景象。他身后的草原上,出现了一条烈焰飞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