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胡闹吗?”这时的廖明轩一怒而起,想要拍桌子却发现自己够不着,于是扬起来的手,顺势重重拍了一下自己的大腿!
“倒也不全是胡闹,仔细想想还是有道理的。”这时的廖明亭看见大哥居然失态到了这种程度。这个平日里极其稳重的山长,他也有二十年没见到他气成这样了,就见明亭笑着说道:
“听说在临安大学里,若是教授讲出来的学问有了错误,学生立刻就会发出质疑。”
“他们在讲课时如果出了错儿,往往会被学生当场弄得下不来台。而且那帮临安大学的学生们,他们爱听哪个教授的课,也都是任凭其便。”
“若是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到那里担任老师,还真有上课的时候,下边一个学生都没有的情况!”
“话说我都想过去看看,如果我要是在临安大学任教,能不能在那里边站得住脚……”
“胡说!”
“扑哧”一声,就在廖明轩听到他弟弟说的离谱,忍不住开口斥责之时,却听到旁边自己的女儿忍不住笑了出来。
廖明轩一皱眉,正要让女儿出去。却见这时的廖丹琪姑娘站在那里,端端正正地说道: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临安大学的事,父亲和叔父都是道听途说,焉能信之不疑?”
“女儿倒是知道一些临安大学的情况,也不知道爹爹和叔父想听不想?”
“怎么回事?”
“你怎么知道?”
这时的廖明轩和廖明亭,两个人忍不住一起发问,同时廖明轩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
要说他们这大儒之家,家教可以说是天下最严的。自己的女儿居然说她知道临安大学的情况。这一下子就让他这个老爹,警惕了起来!
第3322章:会当击水三千里、江河之利、学院淑女
此刻的廖明轩心中想到,女儿若是真的知道临安的事,那她到底是从何得知?这消息的来源自己居然都不知道,是不是女儿做了什么伤风败俗的事了?
这时的廖丹琪见到父亲眉头紧锁,她倒是不慌不忙,端端正正地说道:
“咱们家中洗衣买菜的李家婶婶,她女儿妞妞,爹爹可还记得?她如今正在临安大学求学呢!”
“哦……”这时的廖明轩在记忆里搜寻了一下,好像记得家中的佣人李氏确实有一个女儿。在他的记忆里好像还是一个小女孩儿,如今都长这么大了?
这时的廖丹琪接着说道:“李家婶婶不通文墨,所以跟她女儿妞妞通信的时候,就央求我来给她读信回信。女儿心里想妞妞也是个姑娘,不算伤风败俗之举,也就应了李婶。”
“这一来二去到现在,差不多有两年半时间了。那位妞妞姑娘先在通州念书,又在临安求学,不免把临安大学的情形在信里讲给她娘听,于是女儿也就知道了一些。”
“这些信里的内容我还记得,爹爹可要听我给您讲讲?”
听到了女儿的话,这时的廖明轩才松了口气。
他虽然是当世大儒,却并不迂腐。听到女儿并没有做什么逾越之事,反而是帮自家佣人的忙,他也就放下心来。
他示意自己女儿赶紧讲,于是廖丹琪就用她脆生生的口音,向爹爹讲起了那位妞妞姑娘。
在最初时,那个孩子是被舅舅带去了通州。原本十五六岁的姑娘准备是去通州做女工的,可是到了那里之后却发现,通州的学校非但不要学费,还有奖学金拿!
于是在应天书院耳濡目染、粗识文字的妞妞姑娘就进了通州中学。在这之后,当沈墨主政之时,他第一时间就设立了临安大学。正好赶上妞妞姑娘中学毕业,就理所当然的到大学里继续进修。
这个孩子十分要强,进了大学之后成绩优异,拿奖学金拿到手软。还用自己奖学金给娘亲买了日用之物,连带着银钱,通过泰山商社寄了回来。
说实话,听说读书读得好也有钱拿,当时的廖丹琪姑娘看到这些银钱物品时,也是颇为吃惊。
“鼓励学生一心向学确实不错,不过用银钱作为奖励,这……”
姑娘才刚开始讲,这时他的叔父廖明亭就被里边的内容,弄得哭笑不得。
话说在他们应天书院,对于品学兼优的学生也是有奖励的,但那不过是一些毛笔宣纸之类的文房用品。临安大学这种激励学生的方式,让他听了之后一时间也有些难以接受。
而这时的廖明轩山长却摆了摆手,示意他的女儿接着说。
廖丹琪清脆的声音,在这寂静的雪夜之中娓娓道来,渐渐的一个坚强好学的女学生形象,慢慢在这兄弟二人的脑海中浮现了出来。
……
这位妞妞姑娘进入大学之后,主修的是流体力学。按照她跟自己娘亲的解释,这些东西可以用于城市给排水,比如通州名闻天下的自来水系统和抽水马桶,就和她所学的知识息息相关。
除此之外元首的弟子唐天玑先生,在西夏修造的青铜峡水坝,使得如今的宁夏郡数万亩良田得到灌溉,这里边也应用了流体力学的知识。
这位妞妞在唐天玑的激励下,一开始就拼命学习,准备将来也做一个水利工程师。
她在信中说,元首沈墨经常到大学里,有时给他们这些学生上课,有时则是倾听这些学生对于治学方面的意见。而且元首还不惜重金,聘请了大批有名的学者到校中任教。
可以说沈墨对学校的建设十分重视。据说他们流体力学学院的院长张还,当年还曾经跟元首一起远征利州西路,用他对汉江水文及其熟悉的优势,帮元首全歼西夏铁鹞子,立下过赫赫战功!
在今年夏天,他们学院的学生还在张环院长的带领下,去了灌江口都江堰实地考察,这姑娘在信里喜不自胜地说道:
战国时秦国蜀郡太守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中间的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都堪称绝妙。
还有百丈堤、人字堤这类附属工程,也巧妙的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鱼嘴分水堤四六分水)、自动排沙(鱼嘴分水堤二八分沙)、控制进水流量(宝瓶口与飞沙堰)等等一大堆问题。
就这一处水利工程,灌溉区域已达四十余县,千年以来造福了无数百姓!
在参观的过程中,妞妞同学平时在课堂里学习的知识,一一在现实中得到了印证,她也是喜不自胜。
她在信中对自己的娘说,自己将来也要亲身参与建设一个这样的工程。使得千秋万代之下的百姓,都得到江河之利!
……
当廖明轩和廖明亭听到这里时,这两位山长面面相觑,已经是惊得目瞪口呆!
他们脑海中,似乎还记得那两个梳着两条小辫儿的妞妞姑娘。没想到她在临安大学里,竟然学到了这样惊人的本事!
刚才的话从廖丹琪的口中说出来,这里涉及到专业术语,这两位饱学的儒生山长竟然百分之百……没听明白!
但是有一点,却是他们可以确认的。就是大匠李冰修建的都江堰工程,里面包含的全部秘技和巧妙的设计,那位妞妞姑娘全都能理解和接受……这个事实却让他们无法接受!
算起来那妞妞大概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样子,可是如果说到水利工程,只怕把天下儒生中了解水文地质的人才都拿出来,人家妞妞姑娘也能稳稳的排进前五!
要说这两位山长之所以如此吃惊,其实是有原因的。因为在古代的中国,有很多技术其实都是掌握在儒生的手里。
不管是改造军事器械,设计守城工具这方面,还是在算学领域、工程技术方面。有很多儒家子弟,都展现出了非凡的成就。
因为归根结底,这些人又识字又会算数,所以如果有兴趣的话,他们不管研究什么都是事半功倍。
可是这位临安大学里的学生妞妞,当她的事迹被廖丹琪转述出来时,廖家兄弟的自信就在一瞬间被击垮了!
第3323章:谁人深夜立终宵、又为何故、雪满襟袍
这还只是临安大学诸多学院中的一个而已,听那位妞妞在信中所说,像这样的学院学科细分成各个系,在临安大学里几乎有近百个之多!
这廖家兄弟这时才意识到,这临安大学是多么可怕的一个庞然大物!它爆发出来的可以改造整个大宋的力量,又是何等的让人惊心动魄!
那沈墨的弟子唐天玑又能造热气球上天,又能建造水坝,之前就在廖家兄弟的心中,暗自被归为天纵奇才一类。
而他们天骄五营第一期的穆天璇制造的,无需帆桨的火轮船更是横扫海疆,活跃在大宋的长江大河里。
当可是当廖家兄弟听说,在沈墨兴办的临安大学里,正在成千上万的培养出这样的英才……这时的廖家兄弟顿时感到了一种灭顶之灾即将到来之际,那种无力感!
……
这时的屋子里一片寂静,廖丹琪娓娓道来,将临安大学建校、治学、育人、钻研的一点一滴慢慢的讲述出来。这时的廖明亭也就罢了,廖明轩却是心中波涛汹涌,难以自制!
在这之前他一直以自己的应天书院为荣,觉得他带领的是天下四大学府之首,是当之无愧的学界第一。
可是沈墨搞出来的这个临安大学却很有可能,甚至是已经在短短的时间内,就从他的应天书院头上跨了过去,将自己远远甩在了后头!
“难怪沈墨要说兼容并蓄,让天下人都有机会著书立说……”这时的廖明轩在廖丹琪说完之后,沉吟了许久才喃喃自语地说道:
“如此开阔的局面,这般浩如烟海的学科,只凭我儒教一家……确是做不到啊!”
……
而这时的廖丹琪姑娘,在说完了这番话之后。就见自家爹爹好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难以接受这些事实。
姑娘的芳心中千回百转,终究还是没把肚子里那番话说出来。
以廖丹琪这样的年纪,自然是对妞妞姑娘所说的临安大学盛景,心中向往不已。
她跟随爹爹从小读书习字,博文强记,学业精深,原本觉得自己在女孩子中,也是天下少有的女先生。
可是妞妞姑娘在这两三年之间的来信,却把她的自信轻松击碎,由此她对临安大学也充满了憧憬。
其实她若不是生在家教极严的大儒之家,这姑娘只怕早已向自家爹爹提出要求,要去临安上学了。
今天她终于有机会一吐为快,把她知道的关于临安大学的事全都说出来。之后她正想趁热打铁,说服老爹答应她去临安上学……
可是看现在自己老爹满头大汗的样子,廖丹琪想了又想,终于还是没敢开口。
……
在这之后,廖明轩神情落寞的挥了挥手。此时夜已经深了,他让自家女儿赶快回去休息。
等廖丹琪若有所思的走出去之后,兄弟两人相视了一下,长长的叹了口气!
世事如此,看起来这儒教独霸天下的局面,便是想留也留不住,想争也争不回来了!
……
且不说这兄弟俩在这巨大的变革前心潮翻涌,难以平静,单说廖丹琪姑娘。
她走出了爹爹的名人堂之后,一路走向了自己的闺阁门前,心里却像是被一腔烈焰煎熬般难以排遣。
话说她原本也知道,自己不管是读书读成什么样儿,将来也必定是要嫁人的。弄不好她还会被自己的爹爹,嫁给一个木讷老实的儒生。
到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大帽子压下来,自己无论是读书写字都是有悖妇德……这样的生活让她一想起来,便觉得前途一片灰暗。
那个临安大学,其实带给她的,更像是一个触手可及的希望。
在那里女子也可以学习真正的本事,也可以在学成之后出去做事,发挥自己的才能!
妞妞姑娘在信中说的那句“将来要为国家和百姓谋千秋福祉”的话,更是让廖丹琪每每想起,都是心潮澎湃。
可是爹爹不会同意的……廖丹琪的心中暗自想道:我还没跟他们说临安大学里,那些女学生的夏季校服是什么样儿的呢!
我爹爹那样的老学究要是知道,我在临安露出小腿胳膊来,被男人看见。估计他就是把我剁吧剁吧喂了狗,也不能让我去临安上学!
……
想到这里,廖丹琪心中烦闷,在一地半尺多厚的大雪中用力踢了几脚。
然后她一回头,正想回自己的房间。目光一扫,却发现书院的大门那边,居然还亮着灯光。
到了这个时候,居然还没关门上锁?廖丹琪心下诧异,信步朝着大门那边走了过去。
往常到了定更天,书院就该关门落锁了。可是现在已是接近二更时分,大门居然还没关。廖丹琪一脸好奇的走到了门前。
他们应天书院的大门甚是雄伟宽阔,进了大门就是一个宽大的门廊,两边都有门房供看门的门子休息。
廖丹琪走到了门廊里,才发现靠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