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灵儿就要和唐天玑一起回临安了……那小子在信里告诉我,他已经得手了!”
此刻沈墨抬起头,脸上露出了欣喜的笑意。他的样子分明就是在得意的炫耀一头自家的养的小猪,会拱白菜了一样!
“居然被他拿下了一个太后,这唐天玑好手段!”张嶷如闻言也不由得笑道:“果然是名家授业,师徒传承,强将手下无弱兵啊!”
“你少来!说这话的时候明显不怀好意,分明是讽刺我!你以为我听不出来?”这时的沈墨笑着看了看张嶷如,顿时就把他这位夫人看得脸上一片羞红。
这当口,姜俞馨也走到了沈墨身边,她看了看沈墨写在纸上的几个字,皱着皱眉疑惑地念道:
“摊丁……入亩?这是什么意思?”
第3165章:男儿艰险仍向前、愿以我血、荐与轩辕
说实话,也难怪姜俞馨露出了这样的表情。要说这天下的事,她不知道的还真不多!
如今郎君写下来的四个字她居然是个个认得,却不知是什么意思,弄得这位汉王姜大元帅心中也十分不解。
“哦!你说这个啊?听为夫慢慢给你讲解……”
这时的沈墨一抬手把姜俞馨拉了过来,让她在自己腿上坐下,又向张嶷如摆了摆手,于是他这位小夫人也乖巧的依偎在了沈墨的身边。
沈墨指着桌上的这几个字,向姜俞馨她们说道:
“在这之前历朝历代,不管哪个朝廷收税时,税赋都是分为两种,一种是田地税,是按照你拥有土地的多少和肥沃程度来交纳的;还有一种是身丁税,是按人头来算的……这个你们知道吧?”
见到身边两个小脑袋一起用力点头,沈墨又接着说道:“咱们先说这个身丁税,但凡有一个丁口也就是一个成年男子,就要交一份税钱。”
“不管你家里有没有田地,有多少田产房屋,所交的身丁税都是一样的。”
“其次就是田亩税,这个税制看起来虽然公平,但是实际上却蕴含着极大的漏洞。”沈墨指着纸上的亩字,向着两位夫人说道:
“往往在地方上有钱有田产的人家和官府勾结,就可以瞒报自家的田地,还可以把他拥有的田产税减等收取。也就是说明明是收成丰厚的好田,却可以按照贫瘠的土地来收取。”
“至于说官府这么做之后,少收的那一部分,自然要变本加厉的加到普通老百姓的头上了。”
“更何况那些富人,有的人还压根不用交税。”这时的张嶷如靠在沈墨肩头上向他说道:
“只要中了秀才,他名下的田产就全都免税了,哪怕他拥有良田千顷也是一文钱都不用交,连身丁税都不用。”
“可是老百姓呢?”这时沈墨接着说道:“他们不但要背上富户地主少交那部分税的沉重负担,甚至还有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也要落在他们的头上。”
“农器税、牛革筋角税、义仓税、进际税、蚕盐钱、曲引钱等等,这都是放之全国而皆准的杂税品种。至于地方上巧立名目自己编出来的什么印版钱、鞋底钱之类,更是数不胜数!”
“甚至百姓交了税之后,把这些粮米从地方上运到临安,还要老百姓再付一次‘支移脚钱’!”
“更讨厌的是,这些官府在粮食腾贵的时候非要征收粮食不可,可是粮食的价格一低下来,他们就要百姓把税赋折算成银钱来交纳。”
“当年的包拯在陈州时,就遇到过这样的事。陈州府把夏税麦子每斗折成一百文,再加二十文的脚钱,头子仓耗钱二十文,一共一百四十文……可是当时麦子一斗才卖五十文!这就叫做‘折变’。”
“无形中,官府就在这项税赋中,把百姓需要交的税提高了三倍!”
“可是另一面,就像刚才嶷如所说的那样,真正占有大片土地的人,只要家中出了一个秀才,他们就可以大面积的免税。而且他们还和官府勾结,把更沉重的税赋转移到百姓的头上。”
“他们会趁着荒年百姓困苦之际,有的勾结税吏拼命催收。有的毒死人家耕牛,甚至买通大夫让百姓家的病人病情日益严重。之后百姓就只好朝他们借印子钱,也就是高利贷。”
“他们就这样用极其卑劣的手段,使自己手上的田地越来越多,最后甚至接连几个县数个州的好田,都会落到一个人的手上。”
“到最后,所有的百姓都成了在田地上劳作,却只能勉强糊口的赤贫之人。然后一遇天灾,他们就会起来造反……这就是所谓的土地兼并,也是形成三百年治乱循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沈墨说到这里,张嶷如也就罢了,沈墨明显感觉到姜俞馨在他怀里娇躯一震!
姜俞馨皱着秀眉,指着纸上的四个字,向沈墨惊讶道:
“如此说来,郎君你要废除身丁税,把所有的税赋平摊到土地上,废除文人士大夫可以免税的律法?”
“没错!这就是摊丁入亩。”沈墨点了点头说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我的新政之下,所有人都要按照律法缴纳税赋,就算是我跟赵与芮,也没有免税的特权。”
“到了那时,税赋就会平摊到土地收益中。再加上新兴的工业、商业和海贸成为高利润行业,土地的收益就不再是暴利了。到时土地兼并自然可以被抑制下去。”
“你这是要和全天下的读书人作对啊!”这时的姜俞馨不由自主的抱住了沈墨的胳膊,向他说道:“这堵墙郎君要是撞上去,十有八九会弄得头破血流!”
“我知道,但是必须这么干不可。”沈墨这时的话,语气却是出奇的坚定,就连姜俞馨听了,眼中也不由得一阵异彩闪动。
开前人未有之先河,做天下人难能之事!她这位郎君看来已经下定了决心,准备动手了。
真不知道沈郎是哪里得来的勇气?竟然敢做这样的事!
此时沈墨看着桌案上这四个字,他也一样是心潮澎湃。
别人不知道,他心里却是清清楚楚,在他后世的雍正时期,就实行了这样的制度。
当时摊丁入亩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和少地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让百姓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是个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法。
同时赋税规则也被极度简化,由此减少了地方官府任意加税的可能,可以说是一向利民的德政。
可也正因为如此,雍正改变的赋税制度使得天下无数原本不需要纳税的文人,在新制度下必须要交纳税银,这引起了他们心中极度的不满。
由此这些人你写一段吕四娘,说雍正皇帝是死于非命。他写一段甘凤池,诬赖你得位不正。总而言之,谁动了他们的钱袋子,这些人就要让你遗臭万年!
可是沈墨现在所做的,却比后世的雍正……更加彻底!
第3166章:撕咬百姓齿如锥、明日合该、断于铁锤
当蹦蹦听到“大宋元首沈墨”这六个字的时候,情绪立刻就失控了。
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伺候的这位少爷,竟有如此了得的一位老师!
啥叫元首?在这之前蹦蹦也听街头巷尾的人议论过,那分明就是皇上啊!谁能想到自己的少爷,竟然是天子门生!
对于蹦蹦而言,就算是一个县太爷也是他可望不可及的人物,至于说再往上更大的官儿,他甚至都没有想象过。
而他今天竟然和这样的人一桌子吃饭……现在还一起肩并肩坐在台阶上呢!这时的蹦蹦已经激动得全身上下都哆嗦了起来。
“那个……少爷,元首长什么样儿?”蹦蹦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里想象着面如观玉,方面大耳,长髯飘洒胸前的模样。在他心目中已经把玉皇大帝的模板,套在了自家少爷的老师身上。
这个时候,正在临安和自己的两位夫人纵论古今税制的沈墨,要是知道自己被人想象成了冥币上那位仁兄,也不知道他该大哭三声还是大笑三声?
照宇凡听见了蹦蹦的问题,笑了笑答道:“他很年轻,比我也就大个七八岁的样子,当年在他还没当上大宋元首,只是临安一个小捕头的时候,他就收了我做他的弟子。”
“那时候的他便是文采风流,天下无双!”
“你一定会见到他的,”照宇凡一边说一边向蹦蹦笑了笑道:“就凭你的机灵劲儿,他肯定喜欢。”
“到时候你趁着他一高兴,就趁机把他那副黑水晶磨成的墨镜要来,到时候大家就都敢看着你的眼睛说话了。”
“黑水晶的……镜子?”此刻的蹦蹦怎么也想象不出一面黑色的镜子,跟自己的眼睛有什么关系?
“那算什么,老师的身边有意思的东西可多了!”照宇凡一边说一边偷偷笑了笑,从怀里摸出了一件东西。
蹦蹦向那个东西上看去时,立刻惊奇的瞪大了双眼,这一下他的两只眼睛转得更是变本加厉了。
只见少爷的手中,拿着一根中指那么粗的水晶管子,在那上面还有一个水晶瓶塞牢牢塞住。管子中间有一根比小指还细,长约两寸的白色小纸棒。
照宇凡看着这个玻璃试管里密封着的东西,笑着对蹦蹦说道:“这是上次开会的时候,我趁人不注意,从他烟盒里偷的。”
“我老师可喜欢这玩意儿了,所以我老想尝尝,却没摸着机会。”
“这是吃的?”蹦蹦闻言眼前一亮,连忙说道:“那还不赶紧打开吃掉……让我也闻闻味儿!”
“不着急,就这么一根!”照宇凡看见蹦蹦抓耳挠腮,急不可耐的模样,他笑着说的道:“等干掉姓黄的那一天,我就把它打开……让你也尝尝!”
此刻的蹦蹦看着玲珑剔透的水晶,心里悠然神往的想着:皇上都喜欢的不得了,那得是多好吃的东西啊!
……
就这样到了次日,照宇凡开始升堂办公。
从他到了清江这里以后,县衙中的衙役和官吏们就对这位赵大人生出了一股神秘之感。
因为他既没带着家眷又没有丫鬟侍女,而是和自己的三十来个护卫一起住在后宅里。
这帮人不但里外三层的在县衙里严密布防,他们吃的东西也都是自己从街上买来,自己做着吃的。
显然他们这一番防范的功夫很管用,因为黄道贤很快就发现,他对这位县太爷的情况不但无法刺探,而且他心中打算的那些投毒拉拢之类的手段,也根本没办法进行。
等到照宇凡升堂之后,他第一件事就是把清江县所有的税吏全都集中了过来。
这些人大概有三十来个,一直是负责在清江城乡收取赋税的。
当然具体干活的绝不仅仅是这一点人而已,他们每个人还都有一帮手下,负责到乡下替他们催收税款。当然按照大宋规矩,这些人全都没有饷银可发,平日里都靠着吸吮百姓的膏血赚钱。
见到这些人一个个谦卑恭敬,陪着笑脸跪在堂下。照宇凡扫了他们一眼,心中便是一阵厌恶。
他当然知道,别看这帮家伙现在这么老实恭顺。只要把他们一撒出去,到他们向老百姓收税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一个个比疯狗还凶!
就他们这一身税吏的皮,一到百姓眼中就跟虎皮相仿,哪一个贫苦百姓看到他们不是胆战心惊?
“你们谁是带头的?”照宇凡高坐堂上,淡淡地向下问道。
“小人黄雅,拜见县尊大人!”这些税吏中立刻站出了一个人,再次向照宇凡行礼。
照宇凡向下一看,立刻就是一皱眉。
就见这家伙生得五短身材,站在那儿舔胸叠肚,十分的肥胖壮硕。他身上根本没有脖子这回事,就像把一个硕大的脑袋,直接坐在了肩膀上一样。
这个脑袋肥得有如猪头,脸上油光闪闪的肥肉横生竖长,一双小眼睛滴溜溜的闪着精光。
他脸上最明显的就是那张大嘴,一上一下两片厚嘴唇几乎直接咧到了耳朵下面,两颗焦黄的大板牙直接长到了嘴唇外面,掰下来简直能直接雕成两块砚台……真是好一对儿大牙!
照宇凡一看就知道,这个黄雅百分之百有个外号叫黄大牙。
一听到他姓黄,照宇凡的心中就有了数。这家伙十有八九也是黄家子弟,也就难怪他到了荒年收税时,跟黄家的阎王债配合得那么默契了。
照宇凡丝毫都没有跟他客套,而是直接开口向他问道:“黄雅是吧?你给我听好了!”
“从今日开始,清江县境内一应地方杂税全都停收,只能按照大宋规定的正赋,收取当年的身丁税和夏秋两季田税。”
“我不管是你手下的税吏,还是他们乡下的帮手,甚至是你本人。要是被我发现你们再在乡间胡乱收税,本官必定施以重罚!”
这个黄大牙跪在下边,一听说杂税不让收了,立刻就愕然了一下。
然后当他听到赵县令在言辞中,毫不留情的警告了他和手下这帮税吏,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