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之间,周围的百姓说得常山满面羞愤,无地自容。
他再也没脸坐在地上大哭,撩起袍袖遮住自己的脸,一头钻进了人群,转眼间就不知跑哪儿去了。
欧阳铭洲写完了案卷具结的文书,提在手上展示给周围的百姓看,立即便换来了一阵欢声雷动的掌声!
此时大家对这位年轻的白衣学士,已经佩服得都不行了!
……
“看见没有?这是有真本事的人啊!”
此时人群中,有几个商人一边倒吸着凉气,一边感慨地说道:“人家拓宽了官道、修了桥、这是对百姓施以仁义。”
“做成了这些事,不但没花官府的钱,反而还因此创收了不少,这便是经世济民之学。”
“最让人佩服的,是小先生处理了此事之后,他不但将恶人重重地惩罚了一番,而且甚至连渡口上摇船的船夫生计都考虑到了。”
“人家这一计,真是有百利而除一害……真是高人呐!”
第3107章:有理无钱终获罪、天日昭昭,沉冤几回
“就是!这个小先生若是不去做官,肯放下身段经商,只怕不出三十岁就是一位名动天下的大商贾!”
这几个商人说到此处,他们全都没留意,在自己的身后还停着一顶小轿。
此刻在轿子侧面,碧纱织成的窗帘中,正有一双眼睛眨也不眨的打量着警戒线内,卓尔不群一身气宇轩昂的欧阳铭洲!
……
各个小组都在分头处理案件。欧阳铭洲办完了这件案子,回身就到赵郡守那里取来了一桩新的案件,继续着手处置。
同时他也把刚才那个没了乌纱帽,一直光着脑袋看他断案的官员,带回了赵郡守的桌前。
如今这个家伙已是哑口无言,这件在他手里积压了三年的案子,还没等一盏茶的功夫,就被人处理得如此干脆利落,而且还这般精彩……他还有什么可说的?
现在他别说开口为自己分辨了,他甚至都不敢抬头看周围,那些百姓们望向他的鄙夷目光。
赵金锭大笔一挥,当场削了他的公职,让他就这么光着脑袋回去了。总算这位赵郡守还给了他个面子,没现场把他的官服扒下来。
等到这个胖乎乎的官员满脸油汗的含着眼泪,可怜巴巴地离开了现场。赵郡守也起身离座,背着手一个个的小组溜达过去,饶有兴致地看自己的幕僚们处理案子。
随即,他就在围观百姓最多的一个处理现场停下了脚步。
这是刚才那个告寡妇通奸的案子,处理的人是比欧阳铭洲小了几岁的学弟照宇凡。
此时周围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他们看着这个年轻后生断案,已经看得眼睛都直了!
……
这件案子的起因是,一家富户的老爷和家中的丫鬟有染,那丫鬟还给他生了个孩子。
当老爷发现丫鬟怀孕之后,就将她纳了做小妾,之后孩子还没满周岁,这家老爷就死了。
好在这位死去的家主还不糊涂,临死前将家中的一处宅院和临街的一间油坊,留给了这个小妾和自己的小儿子,让他们在那里又有地方住又有一份生计。
可是在老爷死了以后,家里边他的那三个儿子,就开始算计这一对孤儿寡母手中的房产。
按照大宋的规矩,像是这样的情况,如果这个寡妇一直谨守妇道,既不改嫁也没有什么逾越礼数之举,那么这份产业始终就都是她的。
但是如果她想要改嫁的话,就要把继承的产业全都交回给本家。因为按照民间的规矩,既然改嫁了别人,寡妇的儿子就要改姓,他就再没有了继承家业的权利。
就因为这个,不知怎么的忽然有一天,死去的老太爷的三个儿子,一起去告寡妇与别人通奸。
与此同时,还有油坊周围的四户邻居出面作证。说是他们亲眼看见住在巷子口的一个单身汉,在一天半夜时分从寡妇家的院门里走出来。
这样一来证据确凿,当时的官府立刻就将油坊和房产全都判给了老太爷的三个儿子。同时还把通奸的二人,当堂每人杖责了四十板子。
由此这寡妇带着个一周岁的孩子,无奈之下只能流落街头。
可是这个寡妇竟然死活也不肯认同官府的判决,她租了一间不大的小房子住下,一边儿在街边上给人家缝穷(就是替穷人缝补衣裳,换取微薄的薪酬),一边将孩子拉扯养大。
而且这个寡妇在这十年间,一直在不断的申诉上告。到了后来官府已经不愿再接她的状子了,她还是在衙门口哭泣大骂不休。
以至于每次她都会以搅闹者公堂之罪,被官员打上一顿板子撵出去。可是她伤好了之后又一边儿拉扯着孩子,一边儿坚持非要告状伸冤……就因为这件事儿,她都成了夔州城内的半个名人了。
十年前的通奸案子,这么一件棘手的事,如今就落在了照宇凡的手里。可是这个年轻官员却没有任何犹豫,大刀阔斧的着手开始处置案件。
他并没有去管老太爷的那三个儿子,还有那个跪在地上,带着自己十岁的儿子不停哭泣的寡妇。直接就将当时案件的四名证人单独提了出来。
照宇凡让自己的四个手下,分别对这四名证人开始审讯。他还有意的将他们隔离开来,使得他们无法串供。
此时这些百姓们听着这个四个证人,被审讯员连珠炮一般的问题问得结结巴巴,张口结舌,他们全都兴奋了起来!
这桩十年来都未曾未曾拨云见日的案子,难道今天真的要见个分晓?
……
如今这四个证人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在当初他们都是受了老太爷的三个儿子的钱财,才出来做伪证的。而且在当初判案的时候,三个儿子在官府上也使了钱。
所以官府当初询问他们四个的时候,他们只要一口咬定,确实看见奸夫从寡妇院里出来就完事儿了。
可是没想到今天这一审问,提出的问题好像跟案件关联不大,却问得他们这些人胆战心惊!
其中的一位证人就住在油坊隔壁,在他面前的一个年轻官员双目如电的看着他,向他问道:
“那个人……就是你说的那个奸夫,当晚他身上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
这家伙闻言,心里顿时就“咯噔”一下子!
他非常清楚,如果这衣服的颜色他要是说错了,跟其他人交代的不相符,那就是一个大大的破绽!
“没看清楚,当时天太黑了。”这个证人立刻小心翼翼地答道。
“那他手里拿着东西没有?”
“应该……没有。”
“当时的月光亮不亮?”
“天挺黑的,小人连他身上的衣服是深色和浅色都看不清。”
“既是如此,你对他的脸怎么看得那么清楚?”问题问到这里,对面年轻官员的语气已经严厉了起来。
而那个做假证的证人,就觉得自己的心肝儿都不由自主的一阵乱颤!
“你说过当时天色很黑,就说明当夜没有月光。你说他手里没有东西,所以奸夫如果手里有灯笼的话,明晃晃的灯笼你绝不会看不见……我问你话呢!”
那位年轻官员厉声问道:“你是怎么看清楚他的脸的?”
第3108章:徒劳狡辩作奸伪、旧案昭雪、一路横推
“……当时是……三更天左右。”这时那个证人在脑海里拼命转着主意,想要把眼前的局面应付过去,他一脸苦相地说道。
“街道两边还有人家未曾就寝,所以从临街的窗户里透出来的光,让小人看清楚了那个人的脸。小人看得明白,确实是住在巷子口的奸夫无疑!”
“哦?是这样?”那个年轻官员笑了笑,又接着问道:“那你现在告诉我,都是哪一家没有睡觉?是哪扇窗户漏出来的灯光?”
等到这个证人胡言乱语的编了一通之后,总算是把谎话编圆了。
随即他就看见那个年轻官员笑着招了招手,让记录员把写好的供状拿过来,让他签字画押——这就叫“一字入公门,九牛二虎拉不出”!
当这四个人审完之后,四位证人的证词全都汇总到了照宇凡手上。
他坐在椅子上低头翻阅了一下四张供状,便抬头向着四位证人说道:
“你们这四个人,有的说当晚天上月光明亮,正好让你们看到了奸夫的脸。有的人却说当天晚上月色甚黑,什么也看不见。”
“有两个人说,他们是透过街边的窗户里透出来的灯光,才看清楚了奸夫的脸,可是他们供述的这些窗户的位置,却完全对不上。”
“甚至还有人说他的衣服是灰色的,有的人说的是一身黑衣……你们这四个人的证词自相矛盾,各不相符,这里面最少有三个人没说实话!来人!每人四十板子先打了再说!”
照宇凡一声令下,立刻就有衙役过来将这四名证人摁在地上,抡圆了大板子便打!
“大人冤枉!”
那几个证人几板子下去就疼得嗷嗷直叫,他们用手抠着地上的青砖缝浑身直哆嗦,嘴里大声地喊道:“当时的事,小的们着实记不清了,所以说出来的供状难免有错漏之处!”
“继续打,我让你们停了吗?”照宇凡眼睛一看这些打板子的衙役,冷峻的目光立刻就使得他们手上又加了把劲儿。
“告寡妇通奸,这可是事关人家一生的清白!”
照宇凡冷冷的向着下面的四个证人说道:“记不清的事,你们就敢胡说?这是草菅人命之罪知道不?”
等到这一顿板子打完之后,周围的百姓门已经被这个年轻后生身上透出的官威,震慑得鸦雀无声。
衙役把四个满屁股是血的证人拽到照宇凡的面前,就见这个年轻官员低下头,笑着向他们说道:“是不是以为挨了打就完了?我告诉你们,这只不过是个警告而已。”
“我会叫人继续审你们,每一次你们的证词对不上,就是四十板子。”
“如果你们中间一旦有人首先招供,说他做了伪证,另外没招供的三个人就会以哄骗官府、证言作伪之罪,刺配八百里险恶军州……给我拉下去接着审!”
“我招!大人我招!”
“别介!先听我说!”
就在此时,一幕奇景发生了。
照宇凡的话还没落,四个证人已经争先恐后地爬了起来。他们一边疼得两腿直哆嗦,一边一边伸出手拼命拦着别人。
之后这四个证人七嘴八舌,将当初那三个儿子给了他们每人二十两银子,让他们在通奸案中做伪证的事,原原本本的招认了出来。
照宇凡随即命人将他们四个分别带出去,把当时三个儿子和四个证人,聚在一起商量证词的现场、还有当时的情形招认了出来,签字画押。
照宇凡拿着他们新的证供从椅子上起身,走到警戒线前,将这四份证供亮给周遭的百姓们看。
“诸位父老!看清楚了吧?”此时照宇凡的语调中带着一股激扬之气,向百姓们大声道:
“四份供状合在一起,没有丝毫错漏差池之处,这才是他们真正的证言!”
周围的百姓立刻便是欢声雷动,在一片鼓掌叫好声中,那个带着孩子跪在地上的寡妇匐在地上,猛地嚎啕大哭起来!
“赵郡守是青天大老爷!小先生断案如神!您千万留下姓名,小女子要在家中给你们立下长生排位,日日烧香参拜……我这一生清白,今天终于回来了!”
这时那位寡妇已经哭得就要昏厥过去,李慕鱼赶紧过去把她扶起来,温言抚慰她的情绪。
随即照宇凡把案件整理清楚,在文书上写好了案件的经过。他一见知府赵大人正在边儿上负手而立,笑呵呵的看热闹。顺手就把案子交回到郡守大人的手中,让他具结这桩案子。
只见这时的赵大人声音洪亮地说道:“此案审理清楚,再无疑义。”
“被告张氏并无失德之行,三名张家兄弟诬告之罪确凿无疑,四名证人有伪作供证之罪。”
“涉案的四名证人每人杖责八十,着令退还赃款,并向案中冤屈的寡妇叩首致歉。”
“张家三兄弟买通证人、诬告寡妇、玩弄律法、误人清白、每人罚银六百两,刺配沧州!”
“涉案的油坊和宅院,依旧判还给孤儿寡母。证人退回的八十两赃银,以及诬告者罚没的一千八百两银子,全都判给张氏作为赔偿。”
“此后一应房产银两,全部作为全这一对母女的私产。她可以自行择人嫁娶,其他人不得干涉!”
“此案就这么结了,大家说好不好?”说到这里时,郡守大人竟然笑着抬起头,向周围的百姓问了一句。
“好!”
这时附近的百姓们,个个都是心悦诚服,大声的回答了这位赵郡守。
还有大胆的百姓,出声向赵郡守问道:“这天下的官儿判案,从来没有问过我们这些平民百姓好不好的,郡守大人怕是头一份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