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我亲自去探查一番,会会那位损毁我弟子兵器的高人,我倒要看看他有多高的武艺!”
说到这里,井中龙向着珍珠幔帐中微一拱手,便要起身出去。
而这时就听珍珠帐中有一个女声,不急不缓地说道:“依我看,龙先生就不必去了吧。”
此刻在窗子外的鱼洋,听见里面的声音柔软娇美,并不怎么苍老,他心中也是暗自诧异了一下。
原本他以为游家的主事者,那位九奶奶的年龄再怎么也该在中年以上了,可是没想到听声音却是如此年轻。
就听里边的九奶奶向着井中龙说道:“既然对方也准备了高手,那想必就是有备而来,龙先生也不必急于现在就去涉险。”
“我让贵弟子去探查情况,就是想知道郡守身边那些护卫里有没有江湖人士。既然里面有高人在,咱们心中有数就行,也不必立刻去跟他们分个高下。”
说到这里时,小厅中的井中龙眉头一皱,似乎对九奶奶拦住他的行为有些不解。
而里面那个声音却笑着说道:“眼下只是双方试探之时,还远远没到剑拔弩张的时刻,更是谈不到结果赵郡守的性命。”
“若是龙先生现在去,不管是杀了他们还是打败他们,都有可能引起强烈的冲突。更何况,若是今后咱们和赵郡守这盘棋下得越来越激烈,龙先生还怕没有出手为弟子报仇雪恨的机会?”
“我听说你们武林人士都有几招防身的绝技,以备遇到真正的强敌时使用。”
说到这里时,幔帐里那个女声似乎是笑了笑道:“这些像是拖刀计、回马枪之类的绝招,龙先生总不会刚跟敌人一见面,就马上使出来吧?”
“九奶奶此言,却是何意?”听到珠帘里这位女子的话,龙先生脸上的愤慨之色也消下去了不少。
“龙先生,您现在就是我游家的绝招。”就听珠帘里的九奶奶笑道:“咱们和赵郡守的对弈才刚刚开始,哪有现在就匆忙使出绝招的道理?”
听到此处,这个井中龙已经明白,九奶奶这是不愿让他出手。
而且人家还好言相劝,给了他一个台阶让他下。井中龙点了点头,也只好应承下来,不会立刻去郡守府找麻烦。
而此刻的鱼洋在外面听着,却是暗自皱了皱眉。
身为一名资深密谍,鱼洋在刚才九奶奶的那番话里,感觉到了一丝不同寻常的味道。
第3101章:谁料裙钗藏忠良、内忧外患、苦心一场
他的第一感官是:这个九奶奶很有城府,相当不简单!
刚才她那段话虽然十分简短,并没说上几句,里面却透露出了很重要的信息。
首先就是这个九奶奶头脑冷静,思路清晰,而且做事不急不躁,举重若轻,还真是有大家族稳重的风范。
仅仅是这份镇定,这位九奶奶就足够做他们郡守的对手了。
其次这个九奶奶在人心掌控方面,似乎是异常娴熟。
刚才那位黑衣人的师傅,明显是一个行事老辣的江湖人。所以当弟子受到折辱时,他立刻就要翻身回去报复。
可即便是这样的人,却还是被九奶奶几句话就消去了怒气,打消了再次夜探郡守府的念头,而且双方还不伤和气。
这位九奶奶用“绝招”这样的说辞,使得这位江湖豪客面上有光,觉得没有坠了自家的威风。这个九奶奶言辞间有这样的说服力,也是十分难得。
想到这里,鱼洋心中不由得暗自恼火起来。
像是这样的家族,夔州城内还有另外三户,而且他们都是地头蛇。现在他们声势浩大一呼百应。反过来说,赵郡守眼前的局面可就难办了。
……
这个时候,夜已经深了。看起来那位井中龙就是在此等着他弟子回信的。在云里鬼展星魂铩羽而归之后,这两师徒二人也没什么收获,正事说完之后就告辞离开了小楼。
等他们走了以后,鱼洋却依然留在原地,看看还有没有别的收获。
过了一会儿,就见从小楼外面又上来一个人。此人来了以后,珠帘中的那个女子松了口气,命人给这人上茶。
听他们的口气,这二人很亲近,并没有陌生的感觉。
鱼洋一眼就认出了上楼的这个家伙,在临安自己还因为美洲人参的事,把他好好的寒碜了一番……此人正是那个螳螂脑袋秦瑞。
秦瑞上得楼来,拿起茶来吃了半盏,然后叹了口气向着珠帘内说问道:“不知这次查看郡守府的结果如何?妹妹赶紧说来我听听。”
原来这二人是兄妹关系,此刻在外面偷偷听的鱼洋暗自记下了这一点。
只听得珠帘内那个女子,悠悠的叹了口气说道:“对方有备而来,咱们派出去的人铩羽而归,什么消息也没得到。”
“即是如此,那接下来怎么办?”听到这里秦瑞吃了一惊,关切地向着珠帘里问道。
“还能怎么办呢?四家人拧成一股绳,跟这个赵郡守打擂台呗!”珠帘里那个女子的声音听起来颇有些无奈。
“眼下正是多事之秋,游家也是内忧外患,麻烦事一箩筐。”
“那个赵郡守是有备而来,他背后靠着通州军庞大的势力,又有朝廷的大义名分在,是一个强劲的对手。咱们呐,说不定哪一步走错就会满盘皆输,整个家族被人连根拔起!唉!”
说到这里,那女子又叹了口气道:“可就在这样的危急时候,游家的那些嫡系子弟却是蠢蠢欲动。他们都担心我这个老太爷的小妾,掌管了整个家族的财权。尤其是那几位正房少爷,更是每天想着要夺回自家的产业!”
“说起来这事儿,其实都怪我!”这时的秦瑞一脸羞愧,低下头去说道:
“若是有我在京中当官,堂妹你有临安官官场的势力为你撑腰,无论如何这帮人也不至于明目张胆的造反。”
“只怪我丢了官身,才会让堂妹失了依靠,弄得今日如此犯难!”
“那也是没办法的事,难道你想丢官吗?”这时珠帘里那个女子,反倒出言安慰了秦瑞一句。
只听那个女子感慨地说道:“游家这些人,老一辈的贪婪昏聩,只想着把财权搞到手里,他们好用来给红姑娘赎身,在花街柳巷里败家花钱。”
“那些年轻一辈的子侄还未长大成人,却早早的在心里把我当成了对手……我现在是一寸也退不得!”
“我要是在家主的这个位置上,他们还能同仇敌忾的对付我。若是我将家主之位一放手,这些孩子立刻就会因为争夺家产,自相内讧起来。”
“到时候这硕大的游家真要是分崩离析,眨眼之间便是一盘散沙。到那时整个游家的产业被周围虎视眈眈的家族侵吞霸占,便是理所应当之事。那些正房子弟也许还有性命之忧。”
“老太爷当年对我恩深义重,临死前又把这份家业交到了我手上,我便绝不能看着它灰飞烟灭!”
“再让这些孩子们骂我几年也罢,终归等他们长大了,明白了事理。等我将游家产业交回的时候,他们就该明白我这一番苦心了……”
说到此处,珠帘里声音越来越小,似乎是有些心灰意冷。
而这时的鱼洋,分明看到屋子里的秦瑞,嘴角露出了一丝不以为然的冷笑。
很明显在这位秦少爷的心目中,既然得到了这样一大份产业的权柄,要是再把他交回去,那可真是够傻的。
这时的鱼洋在外面,也听明白了珠帘里那位九奶奶的来龙去脉。
如果这女子说的都是真的,那就说明当年的游家老太爷,目光还真是非比寻常。
在整个游家都是一群废物的情况下,他竟然能找到这样一名女子,把家业交给她来执掌。而且离奇的是九奶奶不但有这样的水平和能力,良心竟然也不错!
果然天下之大,奇人奇事无所不有,真是让人心中暗生感慨。
想到这里,鱼洋看见那个秦瑞起身告辞而去,小楼中的女子也命令丫鬟们检查院中各处门锁灯烛,看来似乎要睡了,于是鱼洋也撤了回来。
……
在这之后数日,夔州城内的反对势力,和赵郡守之间的对抗似乎是停止了。
夔州一片风平浪静,可空气中的紧张感却越来越强。
周围漂浮着一股危机四伏的味道,很多人在黑暗中等待着时机,准备在敌手露出破绽时发出致命一击。
等赵郡守来到此地三天以后,他也开始整理夔州境内的政务。
这位赵郡守发布了命令,从今以后“帅漕宪司”四厅里,一定层级上的政务全都要请示郡守,予以批复了才准许执行。
第3102章:稳坐府中何用忙、金漆金锭、枪头银样
换句话说小事郡守府根本不管,赵郡守要专抓大事。
得到了这个消息,夔州官场上也震动起来,大家都知道这位郡守大人是要抓权了。
而且郡守府发布的政务改制条款,非常清晰明确,甚至详尽到令人发指。显然这东西不是他赵金锭一个人编出来用于夔州的,而是整个天下的郡守府,都要获得这样的治理权限。
到了这个时候,下属四大厅里的官员是不是要听话的照此办理?从今以后郡里的政务是不是都要听郡守府的?他们现在可要大费一番脑筋了。
再过了两天之后,移交政务的行动就开始了。州路的各级官员似乎非常合作,他们把手上正在办的案件和公务,以每天一批的数量,向着郡守府内通报过去。
他们很扎实的把赵郡守定下来的规矩,执行得异常严谨。可是才第一天,正式开始运行的郡守府就发现情况异常!
……
原来他们稍一检查下面“帅漕宪司”送上来的公文,就发现这些公文的远超了正常的数量,甚至超过了标准的数十倍还多!
按道理说各厅每天办公的数量,公文绝不可能多到如此程度。
他们略一检视,就明白了公文和案卷这么多的原因。在这里边居然夹杂着大量陈年积欠下来,未曾处理的旧日政务。
换句话说,下面的“帅漕宪司”里,正有人把多年来都没有人解决,也无法处理的那些错综复杂的繁难政务,全都向郡守府这边塞过来!
到了现在,下边那些人假合作真捣乱的嘴脸已经暴露无遗,看来他们是要明目张胆地和郡守大人对抗了。
……
这些日子以来,通过鱼洋的侦查,夔州本地的官场,实际上形成了一高一低的两个集团。
这里边的高级集团,就是“帅漕宪司”中的各部高官。
一方面他们手里有权利,可以用来为自己谋私,另一方面在赵郡守到这里之前,他们也在本地四大家族的挤压下被迫抱成了一团,形成了一个高级文官团。
他们的水平和数量,难以和本地家族相抗衡,所以他们一方面和本地势力有沆瀣一气的合作。另一方面,这个文官集团也有些守望相助的意思,使得本地家族对外地官员的压迫不至于太过份。
而另一个集团就是本地籍贯的低级官员,也就也就是那些书吏税吏、不入流的文书之类。你别看你这些吏员的层级不高,但他们的数量却很庞大。
因为吏员不用像官员一样走遍天下,到各处去走马上任。他们在本地的差事一般都要干上一辈子,甚至有的还要传给自己儿孙的。
所以这些吏员的位置上,全都是四大家族的爪牙。这些低级官员之间形成了一个类似家族企业一样的关系,他们凝聚力极强,甚至可以牺牲自己为整个家族谋取福利,这才是一块真正难啃的骨头。
……
眼下赵郡守要接手政务,这些人当然不可能坐以待毙,于是立刻就做出了相应的对策。
他们这反手一招也是极其很辣:你不是要管公务吗?我就把所有多年以前陈旧难解的公务,全都发给你!
这些公务大都是两三年以前,有的甚至是十多年前的陈年官司。这里面涉及到漕运上的纠纷,还有夔州路提刑官手里多年未破解的案子。
甚至还有关于本地的大宋驻军,和地方百姓之间的土地纷争……每一桩都是错综复杂,本地的官府也无法办理,只好将他撂在那里不管。如今这些东西却全都涌向了赵郡守的龙王庙。
此刻郡守府中那些官员们,把这些陈年旧日的文档纷纷归类整理,一个一个的查阅里面的内情,已是忙得不可开交。可是即便如此,每一天还有大量的陈旧公文继续送上来。
这些东西既处理不了,也没法给人扔回去。所以郡守府一筹莫展,对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毫无办法。
事情过了两三天以后,这件事开始逐渐发酵,弄到了夔州城街知巷闻的程度。
因为这些陈年的旧案里,涉及到的很多人都收到了本地官吏的通知。说是新上任的郡守大人要处置陈年积欠下来的旧案子和公务,在三五日之内就会给这些当年打官司告状,却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