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这儿,还只是他们用在案件方面的捞钱手法。至于说在这位县官老爷的辖区内修筑河堤、整顿道路、扫清匪患、修造衙门,他们也有无数的方法,把百姓和朝廷的钱往自己兜里装。
在这之后,如果这个官员要是听话老实,他就会一步一步安安稳稳的升迁上去。当然前提是人家吃肉,他永远是个喝汤的命。
那么有人可能会问了,这位贫寒士子出身的官员,难道永远就这样了吗?其实不然。
等他的官职上升到一定位置之后,这时他身边的人捞钱也捞足了,人家自然会回到自己主子的身边。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位官员的身上已经有了无数贪赃枉法的把柄,被人拿捏得死死的,绝无翻盘的可能。他也就成了借给他钱的那位朝中高官的党羽。
在这之后他的官位高了,人家自然是让他干什么他就得干什么。然后他要是想让自己的家族稍稍有一些起色,就得寄希望于自己的儿子将来也能当上朝廷官员。
等到了他第二代的时候,此时这名贫寒出身的县官老爷,在官场上也有了一定的关系和人脉。这时只要他背后的那个靠山没倒,他的儿子也就打上了那位权臣派系的烙印,就此平步青云,成为新一代的官员。
所以古代的权臣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捞钱敛财,经营自己势力的。他们有无数的方法,可以使自己慢慢变成不可撼动的庞然大物,同时一点一点毁坏着王朝的根基。
像是前面所说的官员,即便是他们犯了事,上头也有人替他们说话,帮他们清扫政敌。使得这些人的官位做得比清官还要安稳。
……
以上的这些,还是从朝廷中枢下来的歪风邪气。要说到地方上的世家大族,他们挟持和威慑那些外派过来的地方官时,手段也是一点都不逊色。
咱们打个比方说,一位年轻官员新来到任上,他想要励精图治,打算干上一番事业。但是他却没有得到地方上世家大族的支持……那会发生什么?
为了造福百姓,他想要修一道河堤。可是他能从上面请下来河务银子,但是朝廷总不可能把石料和民夫全都划拨下来,都要他在地方上自己筹措。
可是这些世家大族就有本事,让你想买石料买不到,想雇民夫雇不着。
哪怕就是你修河堤的马车从人家地头上过,本地的农户都会在世家大族的支持下,跳起来跟你打官司!
所以往往这些担任地方官的官员,若是没有庞大的根基和实力,并且和地方的世家大族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他们基本上可以说是一事无成。就算是有心为百姓办事也绝对做不到。
当然,也有很多官员因为背靠着强盛的家族,所以担任地方官时和本地势力相处得如鱼得水,那也是想干什么都会事半功倍。
通过就这些例子咱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每个王朝的末期,担任官员的往往都是那些朝堂重臣、学界领袖、还有世家大族的子弟。而没根没派的贫寒士子,则是根本不可能凭着一腔热血,踏上权力的巅峰。
就是因为做官这件事,实际上是天下利润最高的买卖。而这个生意被人垄断之后,带来的利润和权势也更加地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官场和土地一样,都是在古代被人争来夺去的宝贵资源。
这一次,当赵金锭把这些困难全都说给大家听之后。虽然很多人早就对此行的困难有了心理准备,但他们却依然听得惊心动魄。
按照赵郡守这么说来,他们这只小分队的任务可是真的够艰难的。因为他们现在正是那种无钱无势、四面树敌、却要走马上任的一类官员。
……
当然事情还要分成两面来看,赵金锭也给大家罗列出了许多他们这一边具有的优势。
首先第一点就是在情报方面,赵金锭说到这里时,他笑眯眯的看了一眼自己的情报主管鱼洋鱼先生。
要说到这里,还得说统帅高瞻远瞩,早在四五年前就做好了布置。
如今在天下的每一个重要城镇里,都有经销通州产品的四海商社和运输业的巨擎泰山商社。
有了这两间商社的分社在,郡守在走马上任的第一时间,就可以了解到自己辖区的情况。包括这里有什么反对新政的家族势力,还有本地的风土人情。
这就使得他们在开展工作时,一开始就对于本地的情报十分了解,避免了盲人瞎马乱闯乱撞的情形。
此外第二点,就是元首在派出各个郡守小组之前,就提前在大宋上下做好了军事上的安排。
除去八大军区不算,如今在天下每一个郡治的所在地,最起码都有两千名地方军驻守着。
这些兵都是统帅的弟子,按照新方法训练出来的新军。这些部队可以在地方上成为每一位郡守的有力后盾。
最起码来说,当地的世家大族想要谋害朝廷命官,或者是煽动民众造反,都有非常大的难度。因为这些军队是和郡守大人站在一起的。
其次还有第三点有利因素,这虽然并不明显,但是却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条。
第3089章:渡罢巫山风物奇、巴国腹心、锦绣之地
这就是当地方上的官制整理清楚之后,官府将会发布一系列新政,而这些新政都是对百姓有着极大好处的。
因此这些新政一旦发布,就会让郡里的百姓在得到好处的同时,成为新政最有力的支持者。
所以对赵金定这样的郡守来说,最难过的是其实是初期的半年。等跨过了这段最艰难的时刻,一旦新政推行下去,他们面对的形势也就会渐渐好转。
说到这里时,赵金锭看着他这个小组的成员,笑呵呵的向大家说道:
“所以请诸君和我共同努力,咱们一定要在夔州,为统帅打个漂亮仗!”
……
与此同时,临安的元首沈墨也不断的收到了自己派出去的郡守,向他发来的消息。
这些弟子们在走马上任后,体现出了惊人的适应性和顽强勇猛的做事风格。他们好多人一下去,就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大刀阔斧的开始梳理郡内的官员,为新政的推行做准备。
在这里边,像是利州东西两路这样的边远军州。根据沈墨弟子发来的报告,他们非常圆滑的使用了当地人的关系。
因为沈墨最早起家的部队,很多都是在利州东西两路招募的,所以当这些部队中的战士将领回乡探亲时,往往手里拿着大把的银两,同时还成了大宋元首的军官。
这份荣耀和富足,立刻使得他们成了本地百姓中的新朝宣传员,也起到了带头作用。
自己派到那里的郡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首先就在民间形成了欢迎新政的风潮。
而在南方富庶的州郡,尤其是在广东和福建两军。那里的弟子却是充分运用了沈墨之前在天南立国时的威严。
并且他们还将新宋政权刚刚建立时,得到了大笔利益的商人组织起来,很快就使得他们拥有了新政的第一批同盟者。
这些新任郡守,有效的利用了各地的优势,灵活机变巧计百出,一到任上就抓住了站稳脚跟的立足点,这一点让沈墨也十分欣慰。
而当他的目光,最终挪向了滚滚长江上游的夔州郡时,沈墨心中却暗暗有些暗暗地担心起来。
那个地方山遥水远,地方势力盘根错节。这块难啃的骨头,也不知赵金锭能不能把它拿下来?
……
如果说夔州这个名字,大家可能对这个地方还有些陌生。但要说到现在的重庆,我相信没人会不知道。
此地在六千年前孕育出了辉煌的大溪文化,更是巴文化的发祥地,堪称中国最古老的文明聚居地之一。
在这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要是在现代你问一个重庆人,他是不是四川人,他会郑重其事的告诉你他不是四川人,而是重庆人……这在历史上其实是有根源的。
因为重庆所在的夔州属于古巴国,巴文化跟成都附近的蜀文化原本就不是一种。所谓“巴蜀”只是后来因为他们地域相近,所以才把他们叫在了一起。
这样说来,其实最早重庆跟成都人就有着文明传承上的区别。虽然他们都是中华文化中的璀璨的明珠,但实际上却并不能混为一谈。
在夔州这个地方,盛产美酒与井盐,仅仅唐代大诗人杜甫赞颂此地美酒的诗篇就有十余首之多。
其中“数杯巫峡酒,百丈内江船”。还有“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楼。”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
除此之外有名的三峡、白帝城、还有天下盛景巫山十二峰全都聚集在此处。沿江胜景无限,巫峡两岸猿啼,整条长江的美景风貌半数都在于此。
再加上夔州地处长江航道,水运发达,也使得此地的民间富庶,生活悠然,是一处难得的锦绣之地。
……
当然,元首之前说它是个极其难以治理的地方,也是一点没错。从巫峡十二峰的形态上您就可以看出,此地的地形有多复杂!
另外本地的宗族势力盘根错节,官府的能力往往难以与之抗衡,另外这地方也实在太大了。
如果把整个夔州比做一个手掌的话,咱们之前所说的夔州郡治和巫山十二峰之类的长江沿线,就只是他指尖的部位而已。
而在他掌心处,还有大片密集的城镇和居住区,也就是现今重庆的所在重庆府和涪陵一带。
而夔州第三个人烟密集的地方,就在他的手掌根处。
那里的南宁州、合江州,实际上位置已经比后市的贵州省会贵阳还要往南了。
由此就可以知道这夔州面积大、山脉纵横、很多地方事务官府都是鞭长莫及,十分难以管理。这也是咱们郡守大人赵金锭要头疼的。
……
很快赵金锭的坐船过了瞿塘峡之后,就到了夔州……这是一个州的名字,夔州郡就是因此得名,他这位郡守大人办公的地方也在这里。
与此同时,离他们这个船队不远的后面,却有另一艘船也摇摇带荡荡的来到了夔州码头附近。
这艘船上,正是那位螳螂脑袋的倒霉蛋儿秦瑞。
他是做梦也没想到,即便是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却依然脚前脚后的赶上了这群杀神!
……
早在赵金锭到任的三日前就有人过来打前站,说新任的郡守大人就要到此。
所以当赵金锭的坐船来到夔州码头时,本地的官员和乡绅已经在这里列队相迎了。
可以想象,这些人的心里必定是五味杂陈。估计没有一个人因为新来了位郡守大人而欢欣鼓舞。因为大家不用猜都知道,这位新任的郡守肯定是来砸他们饭碗的。
通州新政的名声,在大宋各地早已传扬了开来。别的不说,就光是在官员贪腐方面的毫不留情,就让这些旧官员们恨得牙根都痒痒。
除此之外他们原本手中的权柄,全都是银子如流水般向兜里涌来的通道。可是如今这些权利也要被这位郡守大人收回。最起码那些“帅漕宪司”衙门,全都要一体归郡守大人节制,以后就再也不是他们想怎么办就怎么办的了。
再加上沈墨一系的势力,从来就对独霸一方的乡绅氏族不甚友善。尤其是中间那些行为恶劣,欺压残害百姓的为父不仁者,更是通州势力重点打击的对象。
所以本地的富商大户来迎接的时候,他们的脸上的表情也不怎么好看。
第3090章:明枪暗箭皆备齐、大人此来、不怀好意
不过他们今天此来,也跟迎接上官这件事没什么关系。他们只不过想看看这位新来的郡守大人到底是个什么样儿,还有他带来的文武班子是怎样的。
所以在码头上迎接的十个人里,倒有九个是存着观望敌情的想法来的,所以此时周围的气氛就可想而知了。
此时的夔州码头上刚刚经过了一场新雨,漆黑的石板和石阶被雨水润得乌光油亮,在水光荡漾下就像墨玉一般。
再配上岸上葱绿的柳树,大片青砖碧瓦房舍,看起来倒是颇具南国风韵。
……
郡守大人的坐船在码头上缓缓靠岸之后,二话不说先是一队荷枪实弹的士兵上了码头,开始布防列队。
眼看着这些国防军战士身穿着笔挺的短衣,手上拿着名震天下通州步枪,一个个身材雄健杀气腾腾。岸上的那些官绅顿时就觉得自己的气势弱了三分。
等士兵列队结束后,只见独臂卫队长孟涛铁青着脸从船上走下来,大喊了一声:“……立正!”
在这一瞬间百余名士兵双手捧枪,鞋跟儿一碰,发出了整齐划一的轰响声。这一下顿时就把周围的百姓和欢迎队伍吓了一跳。
一见这百十人就有千军万马的威势,大家这时才意识到,这位郡守大人平白无故来到此处,伸手就要接收他们的权柄,并非是没有依仗。他的背后可是通州军不可侵犯的军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