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再加上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被反对你沈墨的叛军蜂拥而起,造成了百余万百姓的死伤。”
“如果不是你沈墨强行改制军事,逼反了这些各地的军头,大宋又怎么会失去这么多的百姓?”
“更别提淮南西路,就在你的淮南东路旁边。一场兵火离乱,造成了百万以上的百姓死于非命。”
“你别说事后,你已经拿出无数粮食和银钱出来赈灾……如果不是你一意孤行,这些百姓其实根本就用不着死对不对!”
此刻的沈墨听他说得振振有词,言道百姓伤亡之际,宋慈的眼睛已经瞪得通红。
沈墨咬着牙没说话,示意宋慈接着往下说。
……
在这之后宋慈继续说道:“然后再说你首先着手变革的经济……之前的大宋商人虽然被官府税吏盘剥,所有的商业活动也被当地的世家大族和商界寡头垄断。”
“可是商人做生意,从来都是弱肉强食。商品垄断这件事,又怎么可能彻底避免?”
“不管怎么说,过去大宋境内的商品总算能顺畅地流通,可是自从你推行了经济改革之后,你又做出了什么成绩?”
说到这里,宋慈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讥讽之色道:“你三年前一番大刀阔斧的变革,打破了地方巨头对商品的垄断,就此让一部分小商人身家陡然富贵。可是三年之后呢?现在又怎么样?”
“当年被你扶持起来的那些商人,还是一样不可避免地在向着当地的权贵和官府投靠?”
“现在你扶植起来的那些商人,他们要么被当年的垄断寡头吞并。要不索性摇身一变,也一样变成了你口中那些垄断者!”
“这三年以来你的所作所为,看似取得了效果,实际上却仅仅是搅乱了市场而已。你做成的那一切,终究还不是渐渐的被市场巨大的力量,慢慢扭回了原形?”
“当年你的作为没有起到丝毫作用,我在川蜀那里每个月都让人送来成都府的物价报告。”
“这三年以来,物价还是在逐渐上升,差不多回到了你经济改革之前的水平。”
“在川蜀之地,不管是茶叶丝绸还是陶瓷,它们的价位重新因为地方上的官商勾结和垄断,慢慢增加了成本,使得价格越来越高。只要再过三四个月,就和三年前一模一样了!”
“到那个时候,你是不是要再来一次经济变革。重新把你扶植起来的人,那些现在成了垄断寡头和帮助官员敛财的家伙,打倒之后再换一批上来?”
当宋慈说到这里时,沈墨如寒冰地点点头,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因为沈墨心里清楚,宋慈刚才说的经济问题,实际上牵扯到官员制度和他将要新推出的商法,这可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
在这之后,宋慈又接着说道:“然后再说军事方面……”
听到这里的时候,王轩在旁边不由得冷笑了一声。
别的方面也就罢了,若是说到军事上,这个宋慈要还能从统帅的身上挑出毛病来,那可真是奇了!
第3039章:流尽膏血却无声、海内虚耗、汉唐强盛
只见宋慈昂然说道:“沈墨你知道不知道,世人都说我大宋暗弱,面对强敌一味的只知给予岁币,拿钱换取和平,远远没有强汉大唐那么厉害……可是你知道大宋百姓这种安宁的生活,是怎么来的吗?”
“早在高宗南渡之前,咱们大众给予辽国的岁币看起来数目不少,但每年却只相当于大宋境内一两个县的收入而已。所谓岁币其实是癣疥之患,根本不足为虑。”
“更何况交给辽国这几十万万岁币,他们连拿都拿不走,就在边关换成了茶叶丝绸带回去,咱们还能从中间赚回来一部分。”
“付出了这么小的代价,就换来了几十年的和平,让百姓安居乐业无需打仗,这才是咱们大宋今日如此富足的原因。”
“反观历史上所谓的强悍朝代……就以汉朝为例好了。”
“汉武帝北击匈奴、东平朝鲜、南讨两越、击败西羌、凿空西域,在位期间战绩辉煌,世称强汉,是不是够强大?”
“他在位54年中,用兵征战30年,拓地万里,能不能称得上是一位英雄?”
“犯强悍者,虽远必诛!这话喊起来够不够霸气,痛不痛快?”
“可你知不知道一场漠北大战,汉军十万精骑中就死了数万人,两度出兵征伐的汗血马战争,得到了三十匹汗血宝马,却总共损失了兵卒十万?”
“汉武帝去世前三年最后一次出击匈奴,七万汉军全军覆没。上面仅仅这三场战争,就损失了青壮年兵卒二十万人。而汉武帝的对外战争,却足足打了三十年!”
“按照《汉书》所载,汉武帝时:海内虚耗,户口减半”。
“皇甫谧在其《帝王世纪》中也说:军征三十余年,地广万里,天下之众亦减半矣!”
“不信你去查查,在汉武帝时代,民间多少次出现过人相食的惨状?”
“所谓打下来的万里西域,又不能耕种又不能住人,不过是一片黄沙而已。却造成了汉武帝末年之时和他接掌皇位时相比,人口数减少了三分之一!”
“我告诉你,下令打仗的是皇帝,名垂千青史的是王朝,可死的从来都是百姓!”
“你沈墨穷兵黩武,每一个士兵从征召到训练,从装备到征战,需要多少钱你以为我不知道吗?”
“之前的大宋军虽然不能打,但好歹还可以维持住大宋国土,要是天下真的由你掌权,会变成什么样子?”
“你的军队虽然强大,却要征伐四方。看似军队人数不多,可是十万人的军队,却比过去百万人的消耗还要大!”
“别的我不知道,你修在蜀中的兵工厂,每年要吞掉的原料和人工费用,难道我宋慈心里还会不清楚?”
“那川蜀联合兵工厂,每年消耗的钱粮都在一千五百万贯以上。而且还在逐年还在以恐怖的比例上升。”
“在加上通州的崇明岛兵工厂,还有军队从装备到军粮的开支,肯定要超过三千万。这还不算军队建设和薪饷的开支,如果全加上的话,总数一定会高于一年六千万两!”
“你知道吗?这数目正好相当于过去大宋一国的税赋总和!”
“我能想象得到,你当权之后立刻就会把矛头指向铁木真,在军事上的投入会更大。”
“这样一来,再加上经济被你搞得一塌糊涂,你拿什么来养兵?”
“到时候你只能在民间想办法,搜刮民财导致穷兵黩武,走上汉武帝的老路。军队无法存续的结果,最终就会像英雄辈出的三国时期那样,全国全是兵却没有人去养,军队只能以百姓人肉为食!”
“你一心想要当这个纵横天下的英雄,你有没有考虑过百姓会付出什么代价?”
……
“你……”当宋慈说到这里的时候,旁边的小泥鳅王轩气得满脸通红,正要出言反驳,却被沈墨一抬手挡了回去。
在这之后沈墨坐在椅子上,反而皱着眉头向宋慈道:“……你继续说。”
“好!”
这时的宋慈似乎是打算在自己死前,把心里的话都说出来,他毫不犹豫地接着说道:
“再接下来就是儒家学术……我知道沈墨你对儒家那一套十分不以为意,当你主政之后,势必要大加改动,甚至要将它彻底推翻。”
“可是你知不知道,古圣先贤的儒家学说,虽然到了我朝之后出现了理学这样禁锢人性的学派。但是儒学毕竟维护了华夏两千年的制度,还在法理上保护了皇权。”
“如今你治下的学堂,对儒学的忽视,就不用我去说了吧?”
“说实话,即便在我心里也不觉得儒家学说全都是对的。虽然我也是读着孔孟之书、圣人之学长大的,我也知道他有很多问题。最起码不能把它全部照搬过来,用它治来治理国家。”
“可是你知不知道,儒学虽然不好,但它好歹是件衣服啊!”
“如今你沈墨要把它扒下来,可是手里却完全没有一件新衣服给天下人……照你这么做下去,这世间的道德和学术都没有了,这能行吗?”
“所有的标准全都被推翻了,却没有新的标准可以遵循,这能行吗?”
“我问你沈墨,虽然说道德不能用来治国,甚至不能用来科考选材,可是没有了放之天下而皆准的道德标准,你拿什么去衡量正邪善恶?”
“在你掌权通州之后,你只知道在学术这方面大肆破坏,却没有丝毫的建设。在你治下的地方没有了思想核心,我问你,国家会变成什么样子?”
“难道你就想用你的通州的实用之术,来治理天下吗?”
……
当沈墨听到这里的时候,就见他深深吸了口气,然后重重的点了点头,示意宋慈接着往下说。
此时的沈墨心道:看起来这位宋惠父,并不是平白无故的反对自己。也不是因为自己做错了一两件事,才招来了他的全力攻击。
看起来宋慈还真的在自己势力暴涨之时,不断地衡量着自己执政的得失。
在他之前的那些话里说的东西,虽然并不见得全对,但是有些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第3040章:秦汉宫阙土一捧、亡国灭族、天下凋零
这时的宋慈接着说道:“还有关于教育和科考的事……”
“之前的科考制度虽然不好,我自己心里也明白,以诗文取士这件事并不可取。”
“本朝的苏轼苏学士就曾经说过这件事,他说如果朝廷设立德行科取士,那就是教天下的读书人争相作假。”
“如果朝廷是以孝为标准来选拔官员,那么勇敢的人可能会仿效历史上的孝子,割自己身上的肉给父母治病。胆子小的可能会住在父母的墓旁边,为父母守墓好几年。”
“如果朝廷是以廉洁来选拔官员,那么天下的读书人会争相坐破车、骑病马、穿破旧的衣服,吃很差的食物。只要朝廷认为是廉洁的事情,他们都会刻意的去做给别人看。”
“所以以德行取士的弊端十分明显,苏轼当年的这番言论,也很快就在实际中得到了证实。”
“到了本朝哲宗时,司马光曾奏请实行‘十科’荐士。然后到了徽宗大观元年,又一次改变了科举制度,以‘八行科’取士。”
“这八行就是:善父母为孝,善兄弟为悌,善内亲为睦,善外亲为姻,信于朋友为任,仁于州里为恤,知君臣之义为忠,达义利之分为和。”
“事后果不其然,跟苏轼料想的一样,这些改变了科举用文章取士,改用道德和行为挑选出来的官员,真的是一个都没法用!最后这个八行取士的制度,也只得取消了事。”
“所以沈墨我告诉你。”就见这时的宋慈一脸肃然地说道:
“不管以文章取士到底好不好,那毕竟是天下读书人的一条出路。要是没了它,你的新学不知道会堵死天下多少文人的上进之路!”
“就在去年,到临安参加省试的举子就有七千八百人之多。这三年一试,天下盼望经此途径得到功名、一展抱负的文人有三十万以上的数量!”
“如果这满天下的读书人,他们的上进之路全都被你堵死。我问你,这世间还有人去读书吗?你是不是觉得只凭着通州的工人和商人,就能治理好这个国家?”
“……还有吗?”
这时的沈墨闻言,没有回答宋慈的话,而是问宋慈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问题。
“当然有!”就见这时的宋慈,毫不犹豫地说道:
“最后是土地……按照你所说的,土地慢慢向着有钱有势的人手里集中,这种现象被你称作土地兼并,并且将它视为洪水猛兽,觉得它是每个王朝覆灭的根源之一。”
“可是你知不知道,土地兼并自古有之,百姓即便是失去了土地变成了雇工。佃农,可是土地不管换成了主人是谁,毕竟还是需要耕种的,这些百姓也一样可以养活自己。”
“可笑的是,你沈墨却对这件事深恶痛绝。你知不知道华夏人对土地的欲望和执着永远不会消失。你虽然能把大户的田地分给百姓,但是你却永远制止不了土地兼并?”
“最终这些土地,还是会渐渐兼并到权贵的手中。或许还没等到你死,就能看到土地重新被少数人拥有的那一天。”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宋慈冷笑了一声道:
“而且那些贪婪的土地兼并者,统统都是你沈墨新朝的权贵!除此之外,和之前又哪里有丝毫的区别?”
“你手下的官员,你想用制度去约束他们,却终究难以约束人心。你觉得那些读书人是腐儒,认为他们肚子里只有野心,只会带着对金钱和权利的欲望的往上爬……可是我问你沈墨,你觉得你的手下就没有野心吗?”
“到最后,还是要说到百姓。”
就见这时的宋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