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45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昨天晚上,那位天子虽然是心意已决,但是心中却并没有底。反正禅让已经是大势已定,不如我说得容易些,让天子把心安下来,反倒更不容易出乱子。”
  “至于治理国家……”说到这里时就见沈墨深吸了一口早晨清冷的空气,脸上恢复了一片严肃之色,慢慢地说道:
  “这一路上筚路蓝缕、艰险重重,更何况咱们选择的,还是最艰难的一条路!”
  此刻的小洛见到沈墨神色肃然,话语中更是带着沉重的味道,心中不由得又替她夫君担心起来。
  ……
  在这之后,按照天子和沈墨两个人所商定的计划,就这样逐步的开展起来。
  首先是赵与芮这边,他在次日就给沈墨下了禅让皇位的诏书,决定将大宋江山交到通州统帅沈墨的手上。
  这封诏书交到了沈墨手上以后,随即连同圣旨一起,再加上沈墨一封言辞恳切的推拒奏章,一起被送回了皇宫。
  这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一让一推了,随即这封圣旨和沈墨奏章的内容,立刻就传到了朝堂和民间,引起了临安乃至大宋天下的一场轩然大波!
  这时的朝臣,一个个如同死了亲爹娘一番。他们知道眼下的天下大势,他们再也无法逆转或者影响了。这使得他们现在就像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乘坐的马车,朝着悬崖边疯跑过去一般,真是毫无还手之力。
  而在民间掀起的这场风暴,则是让所有的百姓始料未及。此刻在临安的街头巷尾,茶馆酒肆里,全都讨论着这件事。
  这里有些有识之士,已经是早有心理准备。毕竟沈墨之前带着这么多军队进入临安,使得有些人已经猜到了大宋的天,怕是要变了。
  可是对这些人而言,却并未觉得眼前的这件事有什么不好。因为毕竟这种和平移交政权的禅让方式既不动刀兵,又不损伤百姓。甚至连当事人的大宋皇族也可以平平安安的度过危机,这肯定比兵乱一场,弄出个血淋淋的宫闱血案要好得多。
  而更多的临安百姓,则是因为平日里受到过很多沈墨的恩惠,所以对此事这态度也是欢欣鼓舞。
  在这些百姓里面,有的是因为沈墨数次带兵营救临安,在金国人手里和赵与莒的手里把临安挽救出来,让百姓们转危为安,所以对沈墨心怀感激。
  而有的则是一些生意人,因为沈墨的税制改革使得他们在做生意的时候免受官府的盘剥,在最近这几年来日子好过了不少。
  更有不少临安老百姓,都切身经历过沈墨改革经济之后,市面上各种生活用品物价被平抑下来的场面。
  这种情况下,他们也都对沈墨执政之后各自生活的改善,充满了期待。
  由此在民间,对于禅让这件事的风评还是不错的。
  除了一些思维守旧的酸腐儒生,还在念叨着什么:国之将亡、必有妖孽。或是在暗地里骂着沈墨奸贼篡取皇位,逼迫天子,势必不得好死之类的话。基本上民间的风向还是向着沈墨这一边的。
  ……
  而至于沈墨要做的事,就更是千头万绪,复杂到了难以想象。
  首先就是政权的中心要从通州挪到临安来,就这一点就需要大量的统筹工作,还有无数的人员和工作单位需要搬迁。
  所以如今在沈墨的阵营里,就像是蚂蚁搬家一样,成千上万的单位正在从通州向着临安方向转移。
  多亏了姜俞馨姑娘才华如海,把这一切筹备的井井有条,才没有在一时之间造成混乱。
  ……
  沈墨的家眷全都搬到了临安,因为要避嫌,所以她们不能住在皇宫大内。而赵与芮特许他们搬进西湖边御花园的圣旨,也被沈墨规规矩矩的交了回去。
  于是沈墨在临安城内寻了一户高官变卖的宅院,就算是把家宅安定下来了。
  在这里边,陆云鬟几位夫人也是多日没见到沈墨这位郎君了,所以刚搬来的时候,家里着实热闹了好一番。
  除此之外,还有无数通州一系的官员和沈墨昔日的弟子,都在进行着最后的集中培训。准备在新政开始实施之际,在朝堂上大展手脚。
  他们这些人已经分门别类的被集中在一起,进行政务方面的培训与强化。
  通过密谍机构和朝臣中的高官,比如卢月大人整理出来的三省六部各部司的资料,以及大宋政务处理时的各项要点,全都在向着这些准备踏上政坛的新生力量头脑中灌输。
  其实在这几年之中,这些通州的官员们在政务方面,都已经是合格的办公人员了。现在无非是在熟悉大宋官府的程序,以免权利移交到手中的时候,因为对大宋的执政流程情况不明造成误会,或是因为不了解大宋官场的情况,因而造成决策错误。


第3000章:大事如棋将欲行、财货如海、天下流通
  而另一方面,无数有关土地、粮食、运输、税制、经济、刑侦、很多和政务有关的培训班,也都在纷纷举办运行。
  ……
  这一天,当沈墨走到一处培训学校视察的时候,他一进院子就听到自己家的张嶷如夫人,正在用清脆的声音,在一间课堂里讲述着在大宋推行新货币的理论基础。
  沈墨一看,那里边受训的全都是年青而陌生的面孔,大概是通州经济学科里面的学生。
  这些年轻人都在用如饥似渴的眼神看着张嶷如夫人,显然她讲出来的内容一句句振聋发聩,听得那帮学生们都呆住了。
  就见这时的张嶷如不急不缓地说道:“从古至今,货币都是一种交换符号。至于货币能否稳定和保值,就以前的历史经验而言,完全取决于它载体的珍惜程度……”
  “这句话用简单的方式来说,就是货币是印在什么东西上头。”
  “如果要是相对珍贵的金银,通常老百姓就会认为它能够保值。而咱们大宋制钱所用的铜也是一样。”
  “反而是咱们大宋发行的交子,还有市面上流行的银票,在信用上通常会引起大家的不安。因为这样的货币信用一旦崩塌,它的载体就是纸,而纸本身是没有价值的。”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发行新型货币如果采用纸作为载体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各阶层的疑虑。而且咱们大宋地盘广阔,虽然所有人都能接触到货币,却未必大家都能感受到大宋发行纸币的信誉。”
  “在这种情况下,新政采用的货币载体,依然还要采用金银和铜……至于将来发行更易流通轻便的纸质货币,则是以后在国家信誉建立起来之后的事。”
  “今天我们主要讲的,就是贵金属货币在大宋境内流通的现状……”当张嶷如说到这里的时,沈墨就听到教室里面的粉笔在黑板上“吱吱喳喳”的写了起来。
  只听张嶷如接着说道:“说到铜制货币,咱们大众百姓常用的铜钱,实际上是有着一定弊端的,这种弊端就是铜钱本身和铜的价值之间必有差异。”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如果铜钱比铜的价值要高得多,在民间就会出现很多人想办法开凿铜矿、私铸货币……哪怕中间的差价只有百分之十,都会导致大量的伪劣货币被制造出来,在市面上流通。”
  “而另外一方面,假如说铜钱比铜的价值要低……注意!这一点其实是很容易发生的。”
  “因为在这之前,大宋官家手中就掌握着铜矿,而且官方开采所需要的人力物力都比较容易筹集。所以在大宋朝的某个时间段里,就产生了铜钱比铜还要便宜的情况。”
  “而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使得无数铜钱被百姓融化,将它们制成铜器来卖钱,因为这样也可以产生利润。”
  “所以对于我们来说,铜制货币就会有这样的缺点,它的价位无论是高还是低,都会使得民间要么私铸、要么融化、使得市面上的货币总量非常不稳定。”
  “另外还有一个缺点,就是一直以来正在流通的圆形方孔钱,经常被那些不法之人用剪子剪去一圈钱边,用来谋利……这个大家都知道,只要使用咱们通州花钱滚边工艺制作的硬币,就可以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在这里面,要着重提一下私铸货币。”
  只听张嶷如姑娘用粉笔擦敲了敲黑板说道;“那些民间非法似铸的货币,通常都比标准的制钱要轻,甚至有的地方还私铸出了铅钱和铁钱。”
  “有一些极其脆薄的小钱,被称作鹅眼钱,甚至轻到能飘在水面上……就这些东西,却偏偏在市面上大行其道!”
  “因为百姓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把好钱留在手上,而把那些缺斤短两、质地不好的钱想办法先花出去。”
  说到这里的时候,就见张嶷如对大家说笑了笑道;“就别说铜钱的质量好坏轻重,直接影响了它的价值。就算是咱们大家手里捏着十张食堂饭票,也会下意识的把最破旧的一张先花出去,把崭新的留在手里……其实这是人之常情。”
  “可是这样一来,就使得真正的好钱,往往会被囤积在百姓的家中或者是埋藏在地下。而那些劣钱和假钱却在市面上大行其道。这就是统帅所提出来的经济理论之一……叫做劣币驱除良币!”
  “而另一方面,从贵金属金银货币方面来讲,咱们民间向来就有囤积金银的习俗。”
  “所以往往在咱们大开金矿,想办法把黄金白银熔炼出来的同时,在大宋土地上的某一个地点同时又有人刨了个洞,把它成百上千的埋在地里……这就使得市面上流通的金银的数量,始终不足!”
  “综上所述……”只听张嶷如说到这里的时候,她的声音提高了一点,向着大家说道:
  “就是大宋货货币流通领域现有的弊病,而解决这些弊病的方法,就是我给要向你们提出的问题。”
  “现在告诉我,大宋的货币制度应该怎样改良,才能规避上面所说的所有问题?”
  当张嶷如问到这里之后,她随即把课堂里的学生一个个叫起来,让他们解答这个问题。而这时所有的学生也都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等到大家说完后,就见张嶷如在黑板上把学生提出的建议一一罗列了出来,之后她把这些建议总结了一遍。
  综合学生们的意见,就是采用通州机床冲压制成的金银铜货币,并且采用滚边技术。因为这一些货币制造得非常精密,所以极其难以伪造。基本上杜绝了私铸货币这个最大的弊端。
  同时这种机制货币,由于它的载体是贵重金属,所以也没有快速贬值、失去信用的问题。这让百姓接受它的时候,心里也并没有任何负担。
  除此之外,就是用精密的印刷技术印刷一部分大额纸币,以便大宗货币流通……这和现在四海钱庄的银票,职能基本上是一样的。


第3001章:欲问沧溟寂无声、剥茧抽丝、只待天惊
  “那么问题来了!”只见此刻的张嶷如一边叩着黑板,一边向大家问道:
  “这金银铜三种冲压制成的货币,它实际上的贵金属含量,应该是它货币价值的百分之多少?”
  说到这里的时候,只听教室里“轰”的一声,学生们纷纷开始热烈争论起来。
  此时的沈墨在外面听着,心里边不由得暗自窃笑。
  说实话,现在即便是一位通州大学里学习经济的学生。他们所学习的经济理论,都已经接近或者达到了这个时代所谓名臣的水平了。
  教师里边学生的意见非常统一,首先就是这些新发行的货币,贵金属含量绝对不能超过货币真正的价值……不然的话新钱一发行到民间,立刻就会被重新熔铸成金锭和银锭。
  其次,它的价值也不能低于货币本身的面值太多,这样的话就会使得百姓在持有新币的时候,担心它会出现贬值的情况。
  所以大家公认的,这个币值比例应该是贵金属含量占货币面额……这么说或许太复杂了。简单的来说,就是一两一个的大银元,它银子的含量应该是八点五钱、到九点五钱之间。
  沈墨听到了之后,不由的心中暗自想笑。因为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数值实在是太宽泛了。
  实际上沈墨的心里对此早有定数,不过这些学生们的踊跃发言和思考的路数,还是听得他这位统帅心花怒放!
  沈墨悄悄退出了这个经济培训班的院子,然后他带着李凌豪和李凌杰,来到了另一处隐秘的所在。
  ……
  到了这里,气氛却是截然不同。
  因为在这个院落里的一间房子里,差不多汇集了所有通州一系的高级谍报人员!
  而那一天刺杀天子事件中的两位当事人,龙璃儿夫人和柳风也在此处。
  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沈墨正式启动了皇宫刺杀案件的调查程序,也由此开始了抓捕他们内部叛徒的行动!
  ……
  在这间房子里都是沈墨最为信任的谍报人员。这里面有武毅文和锦云局长,有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