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44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
  在这些战士的脸上带着坚毅与沉稳,那是从生死之战中磨练出来的铁血气质。
  “这不是老李家那个小三子吗?我去了……可真威风!”
  “赵二牛!那是赵二牛!我小时候还跟他一起玩过呢!”
  “哎呀!早知道我也去参军了,真他娘的够劲儿嘿!”
  “隔壁那个李郎君也回来了,也不知他现在……哎……婚配了不曾?”
  一时之间临安城里的家乡父老、街坊邻居,全都兴奋地谈论着自己曾经熟悉的临安儿女。
  这时的他们看到那些战士目不斜视,一个个一队队威风凛凛地从眼前经过,把这些人羡慕得都不行了。
  他们早就知道临安军里不但军饷极其丰厚,甚至能赶得上一位县太爷,而且对于战功的奖赏也是高得离谱。
  如今他们熟悉的这些街坊邻居的孩子,再次回归临安之际,却已经成了本地百姓仰望的目标。一时间临安军这些年轻战士的身上,不知道汇聚了多少羡慕而崇拜的目光。
  ……
  而这时在临安军的队列里,战士们也一个个竭力保持着队形的严谨和军容整肃。
  可是他们虽然外表看起来还是一片平静沉稳,心里边却早已翻滚得就像沸腾的油锅一般。
  多少年了,他们终于又回到了临安!周围的空气中似乎都飘荡着他们熟悉的味道。
  周围走过的,是他们闭着眼睛都不会迷路的街道。在街边的墙上,还留着他们儿时顽皮的涂鸦。
  那一张张面孔,都是从小看着他们长大的父老乡亲。在这里有关爱他们的邻居,有拉扯他们长大的老父母,这里有他们从小爱慕难舍,却从不敢开口表白的姑娘!
  在之前,他们每一次浴血奋战时,心中想的都是用自己的血肉和生命保护的这一切。今天这座花团锦簇的临安城,这片自己拼死保卫的家乡……他们终于回来了!
  “那是我爹!”
  “看一眼得了!别左顾右盼的!”
  这时的队伍中,战士们也在口唇之中小声的和他们身边的战友,嘀咕着自己见到的一切。
  这些战士现在全都骄傲的昂起了头,他们知道自己没有辜负这座城市,也对得住生养自己的父母和乡亲!
  ……
  “也不知巷子口豆腐店的三娘来了没有?估计早许了人家了吧?”
  这时一个小战士在行进中,想打量周围的人群却又不敢,只是在嘴里小声的嘀咕着。
  “你是不是天天都掐着手指头算人家的岁数呢?瞅你那点儿出息!要是你那个豆腐西施嫁了人,你还不娶媳妇儿了?”
  “她变寡妇我也要!你是不知道,三娘那脸盘儿、那身条儿、生得那叫一个……”
  “闭嘴!”


第2969章:华美风流锦江山、东华高唱、儿郎凯旋
  这些通州军的年轻战士一边小声说的话,一边徐徐地向着城内走去。
  此时从天空中向下望去,就见临安城周围十座水陆城门全都被百姓围得水泄不通。顺着城门的大道,正有一道道铁流反射着冰冷的寒光,向着城中行进。
  这个花团锦簇的城市,很快就被这支带着威严与杀气的大军染上了几分铁血之色。在这山温水软的江南,在这片善良朴实的百姓中间,沈墨之前埋下的尚武与刚烈的种子,终于在这一刻绽开了花朵。
  大宋朝历来以文为尊,武将与军人的地位是非常低的。以至于在北宋时对西夏作战的大将狄青,别看他在战场上能杀得敌人所向披靡。可是到了朝堂上,却连自保都做不到。
  更有甚者,皇帝往往会任命文官作为阵前将帅。他们一上来,往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树立自己的威严,方法就是斩杀一名军中素有威望的将领,好震慑其他的将官。
  之前所说的狄青,他征战时的部将焦用就因为这个缘故,被要被上司所杀。而狄青为他的部下求情时就曾说:焦用为大宋屡立战功,是一位好儿郎。
  可是这时想要杀人的元帅韩琦却理直气壮的反驳道:“他算什么好儿郎?那些东华门外唱名的才是好儿郎!”
  这里面所说的东华门,就是今日天子即将阅兵的地点。所谓东华门外唱名,就是当每次科考结束之后,那些高中了前三甲的书生举子,被人高声宣布名次的情景。
  要知道这些人才刚刚考中功名,甚至还没能上任当官,也没有为国家做出一丝一毫的贡献。就被人拿来和边关上屡立战功的将军相比。
  而且在这些当政者的心目中,他们的相差还是如此悬殊!
  甚至后来的狄青本人,都因为受到当朝文官的猜忌与诽谤,导致心怀忧惧而亡。
  ……
  像狄青这样的一代绝世名将,没有败在敌人的手中,却在自己人的手里被折磨得死去活来。由此就可以知道宋朝对于武将的态度和文官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而沈墨所做的,就是彻底扭转了这一切。
  在他的统治之下,为国征战的将士薪资丰厚,而且因为战功所获得的荣誉也是极为尊崇。这让他们在通州管理区里的社会地位,始终都处于很高的位置上。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战士们才能心中产生荣誉感,才能奋勇为国争战。他们在得到了整个社会的承认之后,生活和身后事也是毫无后顾之忧。因此沈墨才得到了这样一群舍生忘死,在逆境中浴血奋战时也一步不退的好儿郎!
  当这支军队开进城里之际,从他们的精气神到武器装备,从心中的自豪感到身上睥睨天下的傲骨,每一个方面都足以碾压南宋时期的旧军队。
  这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使得看到他们的百姓也忍不住怦然心动。因此对这些勇猛无敌的汉子,产生了一股难以言喻的崇敬之情。
  要说到当兵的,这满大宋的军队都算上,哪怕就是临安的御林军也往往被人蔑成为军汉或是丘八。
  每当他们三五个人聚在一起的时候,百姓看着他们时心里总会想着,这帮家伙肯定没干什么好事儿。
  至于说这些旧军队中的军汉要是聚集得多一些时,百姓们更是走避唯恐不及,生怕他们闹出事来殃及自己。
  就是这样一群祸害一样的东西,又怎么配和通州沈墨的通州军相提并论?
  ……
  而这时的人群中,也藏着那些朝中大臣家中的管事管家之流。
  他们看着这只迈着整齐的步伐,隆隆而进的铁军,心里随即便是一股阴寒暗暗透了出来。
  看这样子,如果说这位通州沈郎真的撕破脸,打算用武力解决临安,那真是天下无人可挡!
  可是他们的主子,那些朝廷上尊贵无比的大臣勋贵,最擅长的本事又是什么呢?
  他们在朝堂的政争之中打人闷棍、暗地里下绊子、玩一些背叛勾连的把戏。他们党同伐异,合纵连横,总觉得天下大事都操纵在自己手里。
  可是一旦沈墨抬手掀翻了桌子,在桌子下露出他手中黑洞洞的枪口,这帮人顿时就没辙了。
  至于他们之前的那些把戏,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更是完全像个笑话!
  这时这些探听消息的人,有的还在拼命向着通州军阵型里眺望。有的则是一股脑向着家里奔去,想要把通州军进城的规模和气势,向家主详细汇报一番。
  而就在这时,郑清之也终于忍耐不住了。
  他在宅邸中换上了一身文士青衫,在这初春的天气里,他居然还不忘拿起了一把扇子……估计十有八九是打算用来遮脸的。
  随后他让管家开了角门儿,带着两名护卫一直向御街的方向走去。
  郑清之心道:这一次他倒要看看,通州军进城后的虚实到底如何?
  ……
  而此时在皇城中,天子赵与芮也得了到沈墨大军开始进城的消息。
  他立即命人帮他穿好了全副朝服,一身冕旒冠衮龙袍的皇帝打扮。然后他立刻令人起驾,坐着御辇向东华门的方向而去。
  这一次赵与芮没有去招呼自己的文武群臣,而是就这样自顾自的到东华门去检阅沈墨的部队。
  反正人家沈墨的报纸上说了,要请天子校阅大军,也没说让群臣校阅。更何况那帮家伙去了除了添乱也不会干别的,赵与芮现在烦他们都已经烦得不行了。
  可是就在他赶到东华门下的时候,还是有一帮朝臣拦住御驾劝阻他来了。
  就在东华门内城墙根儿底下的阴影里,这些大臣们似乎已经在这里等了天子好一阵子了。一看到赵与芮过来,他们赶忙上前围住了天子的圣驾,上来七嘴八舌的劝天子回宫去。
  他们的理由也非常充分——沈墨根本没有向朝廷提及他回军临安的事,也没有向临安朝廷或者天子发来任何一封战报或是奏章。


第2970章:虎狼十万压金銮、无诏进京、势同谋反
  所以沈墨擅自带兵进京的行为,已经毫无疑问是谋反行径。由此也可以知道这位通州统帅居心叵测,狼子野心不问可知。他们让赵与芮无论如何不能到东华门去,给沈墨这个面子。
  这帮家伙,真是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此时的赵与芮听见了他们的话,一边用冷冷的眼光轻蔑的看着他们,一边用自己的手死死抓住了椅子扶手。
  如今大宋朝整个人都掉到井里头去了,他们还打算用耳朵把自己挂在井沿儿上?
  到了现在这个时候,他们还打算阻止自己这位皇帝上城露面,玩这种幼稚的把戏!
  ……这还有意义吗?
  只见赵与芮冷冷的看着这些人,语气淡淡地说道:“沈墨既然在报纸上登了,要我到东华门去校阅,那就说明他是有事儿跟我这个天子说。”
  “十万大军现在已经开始进城,别说是通州军以一挡百,就是那些背着铁箱子的死灰营,他们即便是只有三五十人来,也足以拿下整座皇城!你们现在不让我露面,不知是谁的主意,是何居心?”
  “若是沈墨大军在东华门外等着,却见不到我,心里越等越是生气的时候,过来派人质问朕,到时朕要不要把你们的名字说出来?”
  “朕要不要如实告诉沈墨,说是你们硬拦住了我的御驾,不让朕上东华门?”
  “到了这个时候,你们心里不想着保住朕这条皇帝的性命,也根本不关心皇位将会归谁。反而过来堵着我,打算拿我这位天子的生死安危来给沈墨添恶心……你们特么到底有人心没有?”
  “来人!把这些人名字统统都给我记下来,一个也别落下……不许跑!”
  等赵与芮搬出了沈墨这尊大神,开始怒斥这些大臣之际。顷刻间几个站在远处看热闹、犹犹豫豫没过来的大臣一扭头,就决定蔫儿溜了。
  至于刚才那些气势汹汹,死活不让天子校阅大军的臣属,现在也被天子赵与芮这番话,吓出了一头冷汗!
  真正让他们担忧惊惧的,实际上就是沈墨对他们施加残酷的报复。同时他们也对天子的头脑清晰灵敏感到暗暗震惊。
  这位天子居然一开口,就把不能上东华门的责任,推向了阻拦他的大臣。
  以这帮家伙添乱的时候一个顶俩、承担责任的时候却是一百个都不顶一个用的德行。他们谁还敢去硬扛那位沈郎君爆发出来的怒火?
  要知道,现在可不是讲理的时候!
  人家兵都派进来了,一张弓弦拉的嘎嘎作响,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到了这个时候,谁耐烦跟你左一句右一句的理论?
  只要现在有人敢上前阻拦沈墨的军队,那位通州统帅绝不会给他说出第二句话的机会。如今这些朝臣中间的所有人,对此都是心中有数。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朝臣被天子两句话就吓得满头冷汗,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转身便走,为天子让开了一条路。
  之后的赵与芮坐着御辇,直上东华门城头。
  随即在他身后,一群文武大臣也灰溜溜的上了东华门,自发的站在他天子身后,看起来他们还是不肯死心。
  当赵与芮来到城门上的时候,一眼就看到顺着东华门向前的御街上,宽敞的大道尽头远远的正是一片人声鼎沸,如潮如海!
  差不多满城的临安百姓全都聚集在街面上,等着那支通州大军从他们面前经过。眼前的情景不由得又让赵与芮想起了当年,沈墨从利州路凯旋而归时那次阅兵。
  就是那一次,沈墨委婉的提醒他,他的兄长赵与莒不可以信任。可是自己却置若罔闻,对沈墨的话不以为然。
  在那之后,他这个天子的一生,就在身不由己之中渐渐沉沦了下去。
  可是如今沈墨又回来了,他依然还是他,他从未停止过前进的脚步。他所向披靡,未尝一败!
  而自己呢,却在内外交困之中忧虑沮丧,在束手无策之际愤怒疯狂!这世上终究是福祸无尤,唯人自招。这什么也不怪,只能怪自己!
  这一刻,赵与芮心潮澎湃的看着远方,只等着让他如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