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4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慕渊在领受任务之际,说的这几句话,同时也是汇报了他对老师这个命令的理解,以免在中间产生偏差。
  沈墨听了之后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让李慕渊出去了。
  等李慕渊走远了,沈墨才陡然想起,自己到底还是忘了件事。
  李慕渊去年和那位金国公主李妍妍姑娘双双到了结婚年龄,已经成了婚,当时沈墨还亲自当了一回主婚人。
  不过沈墨记得最近听谁说过,那位李妍妍公主好像是怀孕了似的。
  他原本一直想着要向李慕渊过问一下这个情况,以便自己安排人到通州去照顾。可是今天说完了正事,他到底还是把这事给忘了!
  想到这里,沈墨干脆也就不再把李慕渊喊回来了。而是立刻提笔写了一封信给夫人陆云鬟,让她亲自过问一下这件事。
  以他夫人的能力和水准,这件事肯定会办得妥妥当当,让那位金国云瀛公主顺顺利利的把孩子生下来。
  ……
  等沈墨封好了这封信,他愣愣的看着这一封信,轻轻叹了口气。
  眼前的情形让他想起了前世的事,人生中总会有几个这样的阶段。就像是毕业了之后频频参加升学宴,参加了工作之后频频参加婚礼一样。
  眼看着他的弟子纷纷长大,接下来他们婚配和生育的事,想必会犹如组合拳一般,密集地像沈墨袭来。
  他现在已经开始考虑,是不是成立一个办公室,专门负责给弟子们养胎保胎,还有筹备相亲和婚礼了。
  “呵呵……好像顺序错了,应该先婚礼然后再保胎……”想到这里,沈墨自得其乐的笑了笑,把这封信和案头上另外几封家书放在了一起。
  ……
  等到忙完了这些事,沈墨又想起了李慕渊告诉他的那两个名字。
  那个卜郁成,显然是个战术方面的人才。至于那个余玠……是怎么回事?
  此时的沈墨皱着眉头靠在椅子上,两眼望着房顶苦苦地在记忆里思索。
  余玠这个名字,怎么横竖好像他在哪里听过似的呢?
  在这之后,沈墨又想起了这次作战之后,他准备带领全军去往西夏的事。这一次他决心彻底解决西夏问题。
  关于他将血脉留在西夏的那件事,经过了这一段时间在他心中的来回思虑,也在沈墨的心中慢慢想明白了。
  在这件事上,沈墨知道不该让自己的个人感情,影响国家的统一和发展。所以项嫦儿这一招看似抓住了沈墨的软肋,实际上当沈墨静下心来考虑时,项嫦儿的这番心思终究还是白费了。
  因为西夏虽然地处边陲,在经济和人口上都并不属于特别重要的领域。但是留下一个国家在那里却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加以驻军和防备。
  况且在沈墨的心中,将来大宋的国土面积一定不会只有之前那么一点点。所以西夏所处的位置在沈墨的心目中,早已被设定成国土上一个内陆省份。
  要是在大宋境内留下这样一个国中之国,那和沈墨的理想当然是背道而驰的。
  况且对于沈墨而言,自己掌控了西夏,只能让那里的百姓生活更好,万万不会让他们受到压迫和奴役。
  更何况他那个儿子,要是让他变成一个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小皇帝,沈墨更是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第2913章:孤城勇斩单于时、名将之姿、命数如此
  他可是最清楚,皇宫生活和自小就成为一国皇帝,会对一个孩子的身心造成多大的损害。
  一想到汉献帝和溥仪那种从心理到身体,弱得像个小鸡崽子的熊包样儿,沈墨心里的气儿就不打一处来!
  这事不行,绝对不行!
  想到这里,沈墨的心中暗自思虑道:他娘的我在天骄五营里教出了满营雏鹰,一群人中龙凤,可自己的亲儿子却变成了那样一副怂样儿……那怎么行?
  这件事不管是谁从中阻挠,也绝对没有商量的余地。我也干脆不让姜俞馨提前到西夏去给我打什么前站,只要自己带兵过去就完了!
  我就不信我软硬兼施之下,各种手段齐上,还搞不定项嫦儿那个狡猾的小娘皮!
  ……
  想到这里时沈墨又琢磨了一下,西夏并入大宋国土之后,利州东西两路就彻底成了国土上的大后方,就更别提川蜀一代了。
  因为西夏故国和临洮凤翔等路,已经隔绝了蒙军向内进军的路线。
  这回西夏并没有亡国,而是并入了大宋。原本历史上蒙军侵入四川的惨剧就绝不会再发生,接下来的历史就彻底面目全非了。
  那个南宋名将孟珙,肯定没有了在历史上的长江一线抗击蒙军,大放异彩的机会。至于在钓鱼城死掉的那位蒙古大汉蒙哥……啊?哎呀!
  想到这里,只见沈墨的全身一震,陡然间从椅子上跳了起来!
  因为他在这一瞬间,已经想到了刚才那个在他嘴边呼之欲出,却死活就是想不起来的余玠,到底是谁了!
  ……
  因为在沈墨前世熟知的历史当中,蜀中的山城防御体系就是这个余玠一手创立修建的。在历史上干掉蒙古大汗猛哥的钓鱼城,就是他主持修建的诸多城堡之一!
  余玠字义夫,别号隐樵。是南宋末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诗人。他官至兵部尚书、拜资政殿学士。是宁宗庆元三年正月生,死于理宗(就是赵与莒)宝佑元年五月。
  余玠籍贯是在江西九江修水,他在少年时是白鹿洞书院的学生。他在历史上后来投奔到淮东制置使赵葵的幕下……注意,这个淮东就是沈墨的淮南东路。
  他在嘉熙年间担任“知招信军”的职务,在汴城、河阴、安丰曾经数次战败蒙古军。
  他在淳祐元年时(1241年),出任四川安抚制置使、四川总领兼夔州路转运使。在四川的那段时期里,他构筑了山城防御体系,有力的抗击了蒙古军。
  从淳祐三年(1243年)到淳祐四年(1244年),余玠曾经和蒙古军大小三十六战,战果显著。后来他又率军北攻兴元府,还击退了进兵成都、嘉定的蒙古大军。
  在历史上的余玠在南宋危难之际临危受命,竭力经营巴蜀数十年,为支撑南宋王朝半壁河山做出了杰出贡献。
  就因为沈墨刚才想到了钓鱼城,终于把历史上的这位余玠给联想了起来。
  至于为什么余玠会在少年时代会来到沈墨的淮南东路,并且在他的利刃营三期成了一名学生,这里边的原因沈墨回忆起余玠的平生之后,立刻就想通了。
  原来这位余玠在文学和军事方面都有出色的才华,不过他的一生却是命运多艰。
  在余玠一辈子里,一共遭遇了三次莫名其妙的灾难,而且是因为三个和他基本上没什么关系的人,让他这一生笼罩上了一层悲剧色彩。
  历史上的余玠在白鹿书院读书的时候,因为在茶馆里和一个人打架,推了那家伙一把,没想到那个人嘎一下就死了。弄得余玠只好逃离白鹿书院,开始游历天下……这其实是好听的说法,实际上这哥们就是潜逃了。
  然后他在蜀中成了一员主将,人生开始一帆风顺的时候,第二次又遇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
  就是在余玠接连抗击蒙军,建立了蜀中山城防御体系之后,他曾经率领军队北伐蒙军,并且迅速取得了优势。
  当时的余玠想要攻击汉中蒙军的时候,为了避免别处的蒙军过来援助汉中守军,他一把火烧毁了汉中和大散关之间的栈道。
  一般来说这已经是万无一失,他攻克汉中已经绝不会再有什么悬念了。
  可是就在他聚精会神领兵围攻汉中的时候,竟然出来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家伙。这个在历史上名不见经传的人居然集结了当地的大批工匠,帮助大散关蒙军在数日之内重新修好了栈道!
  于是蒙古兵在余玠攻打汉中之际,突然出现在他军队的身后,导致余玠这次领兵北伐因为这个奇怪的理由无功而返。
  随即因为余玠功勋卓著,开始加官晋爵,四川的抗蒙形势日也渐好转之际,他又遇到了第三个莫名其妙的小人。
  此人正是当时理宗皇帝赵与莒的宰相,名叫谢方叔。
  这个谢方叔莫名其妙的就跟余玠结了仇,他向理宗诬告说余玠独掌大权,却不知事君之礼。
  于是理宗皇帝听信谗言,立刻召余玠还朝。这时的余玠听到了风声,因为愤怒和不安导致他生了一场暴病,没过多久就在四川暴死,享年五十六岁。
  关于余玠的死,在历史上素有传闻,说他是因为不肯受辱,因此服毒自尽的。
  所以这位能力极强、一生忧患、却不停和自己的命运抗争,不断为民族而战的抗蒙英雄,就这样莫名其妙的死于悲剧命运,这也真是让人慨然长叹。
  此时的沈墨这才知道,原来是少年求学的余玠惹了祸之后,按照他历史上原本的轨迹跑到了淮南东路。
  而且因为没有了历史上,他投奔的那位淮东制置使赵葵,因而余玠就以学生的身份进入了自己的利刃营第三期。
  不过余玠此人终归是聪明才智无双于天下,今天终于还是在利刃营里脱颖而出,被沈墨发现了。
  而且这一次,沈墨知道在自己的庇护下,余玠绝不会再遭遇历史上那样悲惨的命运,而是会在自己的通州军中大放异彩!


第2914章:燕然未勒归无计、轻骑逐敌、雪满征衣
  得到了余玠和卜郁成这两个好苗子,沈墨的心里也是异常兴奋。恰好在这时,他也终于接到了古北口以北山地步兵的传信。
  在接连三天不停的攻击之后,蒙军太师国王孛鲁率领的大军终于就要杀出群山,就此北逃而去了。
  得知消息的沈墨立刻集结整备军队,准备追杀这支敌军。
  这次有李慕渊的临安军赶到这里救场,沈墨就再也不用担心自己出发追击敌人之际,古北口这里无人镇守了。
  所以他放下了李慕渊的临安军,同时还有自己淮扬军团里炮兵和重骑兵的部分。
  然后沈墨率领麾下的淮扬军团大将姜宝山,还有新归附而来的大将史天泽,带着淮扬军中六千轻骑兵。放下了所有的重型装备只带着步枪、手榴弹和攻城火箭即刻出发,一路向着山区里面穿行而去。
  这片群山,在孛鲁的蒙军走过去时无疑是步步荆棘,几乎每一步都要他付出人命的代价才能向前迈进。
  可是当沈墨走过去时不但无人阻拦,而且山地步兵军抽空还把遭到破坏的道路重新修整了一回,使得沈墨带兵过去的时候顺畅无阻。
  在清晨刚过去还不到半个时辰,沈墨就已经来到了古北口群山的最北端。在他的前方群山退避,眼前一片豁然开朗!
  他面前正是燕山山脉的最北端,再往前走就是一片广阔的蒙古草原。到了此时,沈墨忍不住心潮起伏。
  在他自从来到南宋之后,过了这么长时间,他终于还是一脚踩上了草原枭雄铁木真的根基之地!
  当他的马蹄踏到草原上时,沈墨只觉得就连迎面吹过来的北风都是甜的。
  随即山地步兵军中的将领过来向沈墨报告说,孛鲁大军已经在一刻钟之前冲出山区向北去了。
  在这片长达四十里的阻击阵地中,沈墨率军通过时沿途看到的死尸,也被山地步兵军战士清理出了战果。
  孛鲁带领着七万大军通过山区,一路赶到古北口的那次,死伤的人数就超过了三千。而这一次他率兵北逃,更是有六七千人的蒙军被歼灭在这片群山里。
  而且让沈墨最为欣喜的是,这些山地步兵军忠实的贯彻了他布置下来的战术。
  这支部队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三天里折磨得蒙军死去活来。他们不但在这三天里像熬鹰一样,将这只蒙军熬的人困马乏。而且在大量杀伤了敌军之余,还非常注意用火力杀伤敌军的战马。
  在三天的战斗之中,蒙军战马的总数已经下降到了一名蒙古骑兵只能搭配三四匹战马的程度。也就是说敌军的战马几乎被他们削减了一半。
  其实这个任务对山地步兵军来说,倒并不怎么困难。毕竟战马的目标要比马上的骑兵要大多了,步枪在阵地里射杀对方的战马时,效率绝对要比打人要高得多。
  沈墨听到了这次的战报也是异常振奋,如今他虽然只带着六千兵马,同时敌军的人数差不多有六万上下,但是他却有必胜的信心。
  因为蒙军的信心已经被摧毁了,他们长途跋涉到这里后才拉开架势想要攻城,却不到半天就被人打得铩羽而归,这样的事已经给他们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挫折。
  更何况在这三天里,全体蒙军都被折磨得不眠不休死去活来。再加上他们现在战马的总数不足,现在再去追杀他们自然是方便之极。
  沈墨早就给部队做好了轻装追击的准备,他麾下的六千名战士全都是一人三匹雄壮的河曲战马。在短途冲刺的速度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