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沈墨出发之际,通州军尽显他们建军时,就极度强调机动性的特色。
他带领的一万淮扬军团,所有的人员装备全都由马匹驼负,行动速度快得惊人。
到这时,沈墨提前布线在耽罗岛的养马场,终于还是在六年之后爆发出了强劲的繁衍速度。
一般马匹在一周岁半以后就能繁育后代,而它们适用于战场上的年龄,则是在两岁半到八岁之间。
所以在几代的繁衍之后,耽罗岛上各类优良品种的战马,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个恐怖的数字。这颗沈墨在数年前埋下的种子,如今终于长成了参天大树!
沈墨在耽罗岛上,令人搜罗了河曲马的优良品种,然后再用它和花费重金采购来的顿河马、卡巴金马等欧洲北方马种混血杂交。
之后培育出来的挽马,体型和力量很类似后世的铁岭挽马。马儿的肩高达到了155厘米,在体量上拥有很大的优势。
而且这种挽马吃苦耐劳,力道极大。它可以拖拽480公斤的重量,达到他体重的百分之八十,负重能力更几乎是蒙古马的一倍。
这样的挽马几乎每一匹拿到大宋去,都是鹤立鸡群的宝马。可如今却被沈墨用于牵引马车和驼负装备。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它们也可以被战士骑乘,因为这种马匹温顺而聪明。
就仅从驮马这一件事上,沈墨就花了这么大的精力。由此可见现在这支淮扬军团,已经被他武装到了什么程度!
沈墨率军扑向喜峰口之际,这把被沈墨磨砺了数年的神兵利刃,终于露出了耀眼的光芒!
第2851章:北地寥阔男儿行、廿九刀锋、魏武青虹
在部队的四面八方,阿旺的狼人部队散开了侦察兵防御圈。他们一边侦查周边的形势,一边护送队伍前进。
而部队中的一万名士兵,却带着战马挽马一共将近三万匹,行动速度有如疾风一般!
在沈墨所负责的燕山这一段一共有三道关口,就是从东至西的榆关、喜峰口和古北口。在这三道关口里,榆关最为重要。
从喜峰口进入燕云十六州内部,要是从北向南,就要走从喜峰口到遵化、再到蓟州(蓟县)这条线路。而从古北口入关,则是进入古北口,就接便到了密州(密云)。
除了榆关之外,剩下的这两条线山势险峻,非常不利于大部队进攻。
后世的历史中,在满清刚起家的时候,他们也曾经从古北口进关。不过那都是派出几千一万人到大明去抢劫的。
而当清军人数到了几十万时,为了保险起见,他们就只能走宽阔的山海关了。
可是现在对于沈墨来说,这两道关口却必须拿下。因为它们要是掌握在蒙古人的手里,蒙军就随时可能利用这两道山口,向燕云十六州的内部捅上重重的一刀!
所以沈墨的第一站,就扑向了喜峰口。
从榆关赶到喜峰口,距离正好是四百里。按照沈墨的要求,他们要在十八个小时之内到达战区!
这么长距离的急速奔行,对军队马匹和装备都是极大的考验。可是沈墨为了这一天却已经苦心经营多年。尤其是淮扬军战士的素质,已经被他锤炼得有若钢铁一般!
当他的队伍犹如铁流,滚滚向喜峰口前进时,沈墨的也忍不住心潮澎湃。
同时,他派出去的另外两支万人队也和他一样,正在飞速赶往各个战区。
估计用不了多久,通州军从榆关上岸的消息就会传遍燕山南北两麓。到时候北面的蒙军一定会拼命冲击这条防线,而南面燕云一带的敌人,也会疯狂的向北反扑。
现在消息正在飞快地向着四处散布,而这条防线却依然握在敌人的手里!
……
眼下军情如火,沈墨也是心中焦急。在他经过了一夜半日的疾行之后,队伍终于来到了喜峰口一带。
现代人对于喜峰口比较熟悉,大部分是由于长城抗战的缘故。在这里二十九军战士的大刀扬威天下,给日寇造成了惨烈的杀伤。
从此二十九军大刀队无人不知,宋哲元、赵登禹、王治邦、佟泽光这一个个名字,也被中华民族永远铭记在心里。
喜峰口的位置在现在的唐山北部,迁西县与宽城县的接壤处,是燕山山脉的东段隘口。他在古代有一个赫赫有名的称呼,叫做“卢龙塞”。
当年曹操在远征乌桓时曾在此作战。东晋时前燕慕容儁进兵中原,也由此地一路向南。
相传在这里,有个年轻人出去当兵多年未回,然后他的父亲一边询问,一边顺着道路寻找。
结果就在这里,父子相逢于山下,相抱大笑。从此这里就被命名为喜峰口。
这里的地势险峻,也是天下之奇。
原本燕山山脉就只有有限的几个缺口,其中的喜峰口就是由滦河经过成千上万年的冲刷而成。
滦河从高峻的群山之中流过,恰好在喜峰口这里一分为二,形成了一个“Y”字。喜峰口城关就建在这个“Y”字上面的两叉之间。
也就是说,它不但地处群山之间,陡峭峡谷当中,而且还被滦河左右环抱着……它有多么险要,就可见一般了。
等沈墨他们接近喜峰口一带的时候,随即就和蒙军派出的侦骑相遇了。
……
沈墨的侦察兵和蒙军斥候稍一接触,对面就立刻转头回去报信,丝毫没有恋战。
从蒙军斥候的反应上来看,他们显然已经接到了榆关的阔阔不花发来的警讯,这说明这支敌军已经有了准备!
随即沈墨命令自己的队伍顺着滦河河谷,向喜峰口快速接近——到了这个时候就看出,沈墨在淮扬军里培养这支山地步兵军的作用了。
这只山地步兵军上马之后的运动速度快得惊人,而当他们一旦进入山区之后,就更是猛得就像虎入山林一般!
在沈墨军队的两翼,不住的有一个个至高点的山峰和台地,被他们接连占领。
这些战士们在丘陵和山脉上纵跃如飞,每当他们占领一处高地,就可以居高临下,将一大片河谷控制在自己步枪射程之内。
在这种情况下,沈墨的军队行进的速度飞快。很快当他们接近喜峰口之时,两侧的山谷里陡然传来了剧烈的枪声!
当沈墨驻足倾听之际,他能听出这是自己的山地步兵军,正在驱赶蒙古部队,将蒙军设在山道两侧的伏兵打散。
想必敌军接到了斥候的回报之后,就派兵埋伏在了喜峰口附近的山峰两翼。打算居高临下,给沈墨的部队来个惊喜。
可是他们既逃不过狼人部队的追踪,同时也打不过沈墨的山地步兵军!
至于沈墨到底是怎么听出这是一场追逐战的,那时因为前方只传来了爆豆一般的枪声,却没有一声手榴弹炸响。这说明敌我双方的交战距离,始终都在百米开外。
如果不是敌军且战且退,山地步兵军的手榴弹和攻城火箭,早就揍到敌军的头上去了!
在这之后,听到步枪声渐渐远去,沈墨知道敌军已经被赶回了喜峰口,他随即命令部队继续向前进发。
他的部队在一处山洼处一拐弯,随即眼前就是一片豁然开朗!
只见群山之间,燕山山脉在此地形成了一个陶瓮一般的险要地形。四面都是陡峭高峻的山崖,只有滦河流经的地方,形成了一道缺口。
就在这个陶瓮的底下,就是分成两路的滦河水,喜峰口就建筑在其间。
上面关城高耸,全部由青灰色的麻石砌筑而成。大块的巨石顺着地表走势垒砌得厚重巍峨,看上去就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威势!
……
“金国这帮窝囊废啊!”这时的沈墨突然一句话,便是脱口而出!
想那大金国也真是该骂,他们占据了如此天险,居然还让蒙古人打了进来,这仗他们是咋打的?
第2852章:危崖一览炮轰鸣、居高临下、梦里犹惊
不过现在沈墨也根本不用去想这件事了,现在喜峰口关城里的虚实经过他密谍的反复侦查,已经在他心里熟得不能再熟了。
所以下一步该如何攻下这座险关要隘,他的心中已是早有计较。
沈墨随即命令山地步兵军出发,夺取喜峰口东面一侧,悬崖下的几座小山包。在这之后一个步兵营犹如旋风一般,就向那里冲了过去。
根本没有蒙军防守这几座小山,所以战士们如履平地一般,迅速占领了那里。之后沈墨迅速叫过了炮兵指挥官刘明,同时伸手把李凌杰从身后叫了过来。
随后这两人得到了沈墨的嘱咐,立刻开始了分头行动。
就见李凌杰身上盘着一大捆小手指粗细的绳索,将它斜挎在了肩上,随后他就来到了那一片小山包附近的山崖下。
只见他身体向上一纵,犹如猿猴一般,顺着东边陡峭如墙的山壁爬了上去。
与此同时,一支由十二门火炮组成的炮兵部队,也来到了那片小山包附近。
只见李凌杰身法轻盈敏捷,有如猿猴一般向上攀岩了六七十米。之后他上到了悬崖半腰处的一个平台上。
在这之后李凌杰把绳索抛了下来,有下面的士兵在绳子头上接上了一节粗绳。随后这一节粗绳就被上面的李凌杰拽着,飞速向上升去。
没过多久,等到这根粗绳被李凌杰从平台上固定好之后,随即几名战士就顺着这条绳子爬了上去。
然后他们再次把绳子往上拽……这时的粗绳下面,已经连上了一道结实的绳梯!
之后一个排的工程兵战士扛着杠杆滑轮,飞一般的顺着绳梯爬上了那座高台。他们一上去就立刻架设滑轮组,很快一座升降平台就从那座高台上伸了出来。
这个架子极其简易,却又粗壮结实。它组装好以后就伸出了悬崖,上面一边带着配重,一边带着一个托盘,中间用绳索和滑轮连接在一起。
这个托盘由下面的士兵牵引,在配重的帮助下,沉重的火炮毫不费力的一门一门,开始向那片峭壁半腰的高台上吊装。
眼看着十二门十六磅炮,就这样接二连三的被吊到了高台上。随后便是炮兵上去组装火炮,这时成箱的炮弹也开始飞速向上吊装。
神炮手刘明亲自上到了平高台,当他一踏上这里之际,便是一咧嘴!
只见这座高台上原本生着茂密的草丛,现在已经被先上来的士兵清理干净了。不过地面和石壁上一片白花花的全是陈年鸟粪,一脚踩上去“唰唰”作响,一股异味儿冲鼻而来!
现在的刘明当然顾不上这些,他随即检查了炮兵阵地的设置,然后就过去帮助炮手调校火炮。
如今他居高临下七十米,离远处的喜峰口城关不到七百米距离。刘明往下一看,就觉得自己简直就像看到了参谋部的沙盘一样——喜峰口城关里的情景历历在目,啥都看得清清楚楚!
这要是在平台上开了炮,那还不是指哪儿打哪儿啊?这时的刘明喜滋滋的命令,炮兵加速行动!
……
眼看着两个基数的炮弹已经吊到了平台上,上面也发来了可以随时发起炮击的信号。这时沈墨叫过了姜宝山向他说道:“你带着士兵,给我向前突击一段。”
“不要靠得太近,根据情报显示,喜峰口里面有投石机和万人敌。你只要把敌军引到城关上来就行。别忘了一接近到600米之内,就是他们的杀伤范围!”
“明白!”
姜宝山随即点了点头,随后他就带着淮扬军山地步兵向前冲去!
而这时,位于山崖半腰平台上的刘明,很快看到一架架投石机正在顺着关城里的斜坡,慢慢推上城墙。
“目标敌军投石机……开炮!”
这时的刘明,毫不犹豫的下令开火!
……
在山地步兵军中,十六磅火炮的勤务性是最好的。他虽然比不上陆军的二十四磅炮,同时比海军的三十二磅炮更是威力小了不止一倍。但是他的优势却在于,它能随时跟着山地步兵行动。
将它拆成几大件之后,这种火炮每一个部件的重量都不超过420斤,正好处在战马可以驮着在山地行走的重量区间。
与此同时,它不但适用于快速移动和翻山越岭。同时也因为它炮身小巧,炮弹轻盈,所以在发射时的射速也比重型火炮快得多。
在对面喜峰口城关里,那些正打算推到城墙上,向下投掷万人敌的投石机还没等就位,它们就劈头盖脸迎来了一片十六磅开花弹!
在一里半的距离内,通州炮兵的射击真是精准无比。话说在居高临下向下轰击时,他们的山地火炮都调整到了负角度——也就是说炮口角度甚至低于地面平行线。
这种情况再加上视野无比清晰,使得炮兵们甚至无需校射。当第一批炮弹落下去的时候,它们的落点就像打下去的步枪弹一样精准!
每一轮十二发炮弹,两轮发射就将城里的十余架投石机打成了漫天飞舞的碎木块。
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