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的拖雷也充分见识到了敌军武器犀利、战将骁勇。更何况对方的领兵元帅,还是一个智谋深不可测之人。
从他在调动部队、防守襄樊两地的一系列行动里,拖雷已经知道对面绝对是一个难缠之极的对手!
而且明显敌军并没有被大量消灭,他们的实力几乎是丝毫无损。
在这样的情况下,拖雷要是还满怀信心的想攻下襄阳,那他无疑就是个异想天开的傻子!
虽然打下襄阳的希望已是如此渺茫,可拖雷却依然难以舍弃眼前这个目标。因为他要是现在回去的话,一个损兵折将、惨败而回的形象就算是彻底树立起来了。
拖雷暗自想道:眼下父汗年事已高,两位最有实力的兄长却抱成了一团。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要是败退回去,那我不是离大汗之位越来越远了吗?
想到这里,拖雷一面心生退意,恨不得立刻结束这场毫无希望的襄樊之战。同时他一想到回去之后面对的嘲笑与讥讽,还有自己永远无缘汗位的羞辱,他就觉得自己绝不能就这么回去!
所以此刻的拖雷心中既悲愤又痛苦,一时之间权衡来思量去,却是难以做出决断。
……
而这时的姜俞馨元帅,也从重新布置好了襄阳一带的防线。
在她的命令下,淮南西路军在血战之后剩余的四千多名战士,被放在襄阳城中负责驻守。
这支率先赶到襄樊的英雄部队作战的时间最久,受创也最为严重,减员人数几乎达到了两成。
所以用他们来防守襄阳,配合剩下的炮兵,已经能够完全保证襄阳的安全。
与此同时,谷慕兰和青慕莲两支骑兵部队立刻进入修整,随时准备用船只抢渡到汉江对面,向蒙军发起突然袭击。
这两支骑兵全都属于进攻型兵种,只要他们利用夜色的遮蔽悄然度过汉江,就可以在汉江沿岸上下游百里之内,任意一个地点登岸。
这样当敌军再度攻击襄阳时,她们可以随时用来去如风的骑兵,袭击敌军侧后。
伍朝阳的绍兴军部队兵分两路,分别驻扎于虎头峰左右两侧的通道上。这两条狭窄的通路可以使得他们占据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地利优势。
而福建路刘烈的山地步兵军,驻守的位置则是虎头峰。这支山地步兵在山川地形下如果用于防守,那真是在合适不过了。
刘烈将一千人放在山顶上构筑阵地,同时将剩下的四千人在虎头峰两侧山坡上兵分两路,分别布置在侧翼。
他在半山腰设置的两侧阵地,可以和山下驻守通道的伍朝阳上下呼应。同时还能和山顶防御阵地形成交叉火力,使得虎头峰的防守做到了万无一失。
当虎头峰一线死死守住之后,襄阳和虎头峰之间的空隙,实际上就成了通州军的安全区域。
所以襄阳城中的淮西军战士只要守住襄阳城北的汉江一线就可以,完全不用担心身后。
与此同时,五百飓风营士兵重新回归耶律华营长的指挥,警戒襄阳城到虎头峰之间的汉江河段。
他们负责在蒙军试图渡江的时候先期迎战,并发出警报,随时呼叫大部队赶来增援。
这次全歼江南大营,在汉江上带领飓风营拦江作战的陆战队军官宋杰表现得极其精彩。所以在他交回指挥权之后,姜姑娘索性把襄阳沿岸的船全都交给了他。
宋杰接受的命令是,想办法改造船只,让士兵训练水战科目。争取在接下来的作战中继续利用汉江和船队,狠狠打击敌军!
而且宋杰现在也一点不愁没人可用,眼下他虽然是个光杆司令,手底下连个大头兵都没有,可是却足有一千两百人可以供他指挥……这些人就是刚刚被收服的色目人俘虏。
不过这些人没经过思想教育,显然不能直接放到战场上作战,于是宋杰索性把他们当做工匠和苦力来使用。
在他整理改造船只、编练船队的时候。宋杰流畅自如地把这些长得稀奇古怪的异族战士,使唤得团团转!
如今的襄樊战场,在经过了这前后数日的决战之后,又一次安静下来。
接下来他们还要面临怎样的战事,那就要看对岸的蒙军大帅拖雷怎么想了。
可是拖雷却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反复思量、犹豫不决的时候,却有一个人飞快地替他做好了决定!
……
拖雷在心情沉重之下,闷闷不乐的想了半夜之后。
他刚刚睡下,觉得自己才一闭眼,就听到马蹄声从远处接近了他的营帐。
当拖雷惊醒之后,他从毛皮铺成的地铺里警醒的一翻身坐了起来,然后抄起自己的配刀走出了毡房。
他发现自己像是没睡多一会儿,可实际上时间却已经不短了。眼下的天光已经蒙蒙见亮,眼看就是清晨时分。
这时他就看到一名蒙军百夫长带着几名骑手,来到自己前方勒住了战马。
对方一开口说出来的话,立刻就吓了拖雷一大跳!
在他们的后方,伏牛山外的汝州与郾城,竟然同时发现了大队通州军!
此时拖雷这一惊,真是非同小可!
这次他兵进襄樊,走的就是伏牛山口这条路。而在山口外面的汝州郾城,距离襄樊足有五百六十里远!
通州军竟然在自己后面,这么远的地方出现了?
当他接到这个消息之后,随即就脸色铁青地走进了自己的营帐。然后脸上带着一片惊愕之色,惊疑不定的坐在了凳子上。
在这里要说一下襄樊一带的地势,咱们前文书说过,整个南阳平原上由于四面环山,就像是一个水盆放在了地上,而襄阳就是水盆南面边缘的一个开口。
从襄阳往北,在南阳平原的中心偏北位置就是南阳城,这个平原也因此得名。
第2788章:生死存亡在一线、南襟湘汉、西胁武关
整个南阳平原周围环绕着群山,是一个直径大约一百八十里的圆形。
它的北面是秦岭余脉熊耳山,西面是武当山脉,东面就是蜿蜒险峻的伏牛山。在他的北面,也就是襄阳城的正东方向则是桐柏山。
这个由群山包围起来的平原,一共只有寥寥几个出口。
咱们从西面逆时针往下数:正西方的出口是汉江上游,也就是谷慕兰和青慕莲顺江而下时的那条汉江通道。从南阳平原出了这里就是利州东西两路,同时也可以通向川蜀之地。
而南面的通道,就是汉水南流的河道和地势平缓的通道,位于武当山和桐柏山之间。这条通道就是拖雷想要拔掉襄阳,就此向长江流域进兵的道路。
在这之后,南阳盆地的正东方还有一条通道,是淮河源头冲击而成的。从这里出去就可以直接进入淮南东西两路,也就是沈墨的大本营。
最后一条通道在南阳盆地的北面偏东,也就是拖雷率领大军由北向南而来的通道,是伏牛山的一个豁口。
通过这样一介绍,大家也就知道南阳平原这地方有多重要了——基本上谁占据了襄阳,谁就拥有了一个交通枢纽。到时无论向哪个方向进攻都是易如反掌。
尤其是拖雷过来时的伏牛山通道,是高耸险峻的伏牛山上唯一可以通过的地方。由于它位于南阳方城一带,所以被称为“方城垭口”。
自古以来不管是北伐还是南征,那里都是南北大军必夺之地!
这条方城垭口就像是伏牛山被刀锋砍断了一条缝,因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所以在历史上被称为:“南襟湘汉、西胁武关”!
……
以拖雷的才能,在他通过方城垭口这道隔绝南北的天险之时,自然要派兵驻守,以保障自己退路的安全,所以他在险要的山口处留下了三千蒙军。
非但如此,他在方城垭口的外面,还将伺候骑兵的侦查范围撒开了数百里远。
在拖雷进军南阳平原之后,他还把南阳和襄阳之间的邓州和新野攻下来驻兵防守,以保障自己后方的安全。
可是他怎么也没想到,就在他率领部队和襄阳守军苦战时,他们的后方却出现了这种情况!
根据这次传来警讯,通州大股部队的位置一共有两个,其中一个是汝州一个是郾城。
现在摆在拖雷眼前的情况是,他所在的襄阳和身后派兵驻守的南阳相隔是一百四十里。而南阳距离伏牛山外的汝州和郾城同样也是一百四十里。
南阳、汝州与郾城这三者,正好形成了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汝州和郾城是方城垭口之外,成犄角之势的两个警戒点。
如今这两个警戒点上,同时传来了通州军大部队过境的消息,这就说明对方毫无疑问瞄准的就是方城垭口!
他们打算从自己的后方远远的兜截而来,一巴掌堵死自己回军的通道。把他和这支蒙军困在长宽两百里不到的南阳平原上,变成一只瓮中之鳖!
想到这里时,拖雷已是如坐针毡。
现在他最关心的就是方城垭口那里,自己留下来的三千蒙军能不能凭借险峻的地势,死守住方城垭口,保住自己的退路?
与此同时,自己这支南征大军,到底还要不要继续死磕襄阳?
想到这里拖雷的心思越发混乱,他知道现在面临的,已经不是能不能打胜这一仗的问题了,而是能不能活着回去的问题!
……
又过了片刻,当天色大亮时,拖雷冷着脸走出了营帐。
他立即命令全军集结,准备向北撤退!
在付出了大半军力的情况下,他终于还是放弃了襄阳,准备全军回师蒙古。
从襄阳这里跑到方城垭口大概是一百七十里远,如果全速奔行的话,在太阳偏西时分他就能赶到。
当他的骑兵突破了伏牛山垭口之后,他就从南阳平原跃进到了广袤的华北平原。到那时就算是通州军再厉害,也绝对不可能再追上他这支来去如风的蒙军!
……
可是就在拖雷刚刚下完了命令之际,他又看到一队骑兵向着这边飞奔而至。
当他再次接到消息的时候,只见拖雷的脸色陡然剧变!
……方城垭口失守,他唯一的退路已经落入敌人手中!
这时拖雷的眼前,数万蒙军正在整理行装飞速集结,初升的太阳洒在这些战士和战马的身上,给他们罩上了一层淡金色。
可是拖雷却感觉不到一丝阳光的温暖,就连他握着马鞭的手都是一片冰凉!
“……怎么这么快?”拖雷咬牙切齿地想到。
在他的脑海中,随即就推演出了方城垭口那里的战况。
先后两道战报仅仅相隔两刻钟的时间,这就说明在汝州和郾城接到消息之后,在蒙军斥候以最快速度穿过方城垭口,像自己这边飞马报信的时候。同时汝州和郾城发现的那股通州军,也在用和蒙军斥候相差无几的速度,直扑方城垭口那条生死通道!
所以当第一波报信的骑兵刚刚穿过方城垭口时,通州军也随即到达了那里,并且马不停蹄地向方城垭口开始了进攻。
而且敌军竟然是以快马奔行的速度,顺手就解决了方城垭口的守军!
……
所以当方城垭口失守的消息,被战败的三千守军飞报回来时。才形成了这两波信使在不到两刻钟的时间内,先后到达的情形!
这是什么部队?他们大军移动的速度,竟然不亚于自己的骑兵斥候?
占据了天险地势的三千蒙军,难道就这么说没就没了?
这么说来,现在的敌军……离自己还有多远?
……
拖雷咬牙切齿的看向了汉江对面的襄阳,这之前他已经和通州军正式交过手,知道通州军确实是实力过人,可是也厉害不到这种程度吧?
这时的拖雷哪里知道,一直和他在襄樊地区作战的,其实是通州军序列里的一群新兵!
这些人从参军到现在才刚刚超过两个月的时间,和真正的通州军野战相比,他们两者之间的实力,却是有若天渊之别!
第2789章:鸣蝉先觉金风动、心有灵犀、千里关情
一大清早蒙军撤退得极为干净利落,坚决得让人诧异。
眼看着天亮过后还没有半个时辰时间,汉江对面如山如海的蒙军已经走了个干干净净,只留下满地的火堆痕迹和马粪。
从蒙古大营产生异动开始,姜元帅就一直在襄阳城头观察着蒙军的动向。
在这之后她回过头,向着自己的麾下战将说道:“看来应该是统帅到了……蒙军这不是在撤离,是在逃跑!”
“万一这要是敌军调虎离山的诡计呢?拖雷那家伙的心眼儿可不少!”这时的大脑袋刘烈,在旁边不失时机的提醒了姜元帅一句。
其实他的担心也没错,因为假装战败、狼狈撤离后吸引敌军追击,一向是蒙古人最爱使用的战法。
他们在遇到强敌急速撤退之际,根本就不会考虑面子之类的事。蒙古人一向喜欢用这种做法,把敌人从坚固的城池和防线中引出来,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