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29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这支刘烈新建起来的福建路山地步兵里,跟他们过去当兵吃粮的大宋军有着天壤之别。在这里没有炮灰,只有一条条同样珍贵的性命。
  在他们过去的旧军队里,曾经掌管十个人的棚长,就能命令手下的军卒给自己带孩子做饭,到棚长家的地里干农活,甚至是刷马桶!
  可是现在,即便是那整整一团的人去打扫厕所,也没有人心中不满。因为他们在扫厕所的时候,他们的团长一定就在自己身边,一边骂娘一边干活!
  ……
  此时的刘烈站在山顶上,向着下方泥猴儿一般累得躺在地上,一动不动的进攻部队大声喊道:
  “都给我支棱起来!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要走上战场,为家乡父老浴血而战。在这之前我得把你们这帮笨猪,归置得像个兵的样子!”
  “你们给我记住一句话,”只见这时的刘烈大声喊道:“这是统帅亲口告诉我的!”
  “当咱们踏上战场的时候,虽然是千军万马,必须是万千人有如一人!”
  “我们是福建山地旅!我……”
  “顶你个肺啊!”这时山上山下的两千多人,同时怒吼了一声!
  在这之后,这些汉子齐声哈哈大笑了起来!
  ……
  绍兴以南,会籍山下的若耶溪边。
  一片清流浅碧,四面山色如翠,正是一派“万山苍翠色,两溪清浅流”的溪山胜景。
  当年李白写下“若耶溪畔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的诗句时,就在此处。
  这时的若耶溪边,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伍朝阳站在会稽山余脉的一处高岗上,正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军事演习的情景。
  只见进攻的部队散开了一条齐整的散兵线,在茂密的草丛中摸爬滚打,却丝毫不乱。在后方部队开始急促输出火力掩护的同时,一群战士迅速向前突进了十余米。
  然后他们侧躺在地上,用工兵铲三下五下就娴熟地挖出了一个浅浅的单兵掩体。对于士兵来说,这样的掩体用来防御对方的弓箭或者火龙炮,已经足够了。
  随后压上前面的这一队,就在单兵掩体后架起步枪,以密集的弹雨掩护后面的部队。就这样连续交替上前,他们一步步的把进攻兵线向前方突进而去。
  在伍朝阳的眼光看来,他们的战术动作标准,火力输出迅猛有力。伍朝阳看着他们交替向前掩护越近的动作,在娴熟中似乎开始隐隐有了一种奇妙的韵律感……这时的他终于轻轻松了口气。
  这些两浙东路的战士心思细密,头脑灵敏,在作战时的配合和节奏都非常恰当。经过了这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已经形成了他们独有的精密而灵动的风格。
  伍朝阳的战斗经验异常丰富,此时他可以断言,如果他们能把这种稳健的风格带到战场上,即便是敌军跟他们交战时再如何迅猛和凶狠,这支部队也能将敌人带到自己的节奏当中,然后有条不紊的将敌军消灭掉!
  这些两浙东路的部队从不惧怕牺牲,却也不会轻易付出任何不必要的牺牲。这种作战的风格既带有党项烈风营的铁血,也同时有墨字营的稳重。
  稍稍假以时日,他们在作战时无论是碰上了何等强军,都会是一颗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
  ……
  就在此刻,前方的防御部队,也在不断射击中稳住了防御线……可是他们随即就发现,在位于他们侧翼的溪流里,竟然有一只百余人的连队陡然间一跃而起!
  这支部队的出现,就像是在一个人的腋窝里陡然出现了一把钢刀,霎时就让防卫部队乱了阵脚!
  他们的防御阵地被人侧面袭击,难以继续维持火力强度。随后就在侧翼的连队和正面的包夹攻击之下,造成了大量“伤亡”。
  在这之后,进攻获得胜利的部队,立刻发出了一阵欢呼!


第2671章:三吴都会出豪侠、三秋桂子、千里杀伐
  当伍朝阳骑着战马从山岗上下来的时候,就见那个从溪流里带队扑出来的连长万夕山,依然在愁眉苦脸的擤着鼻子。
  原来他刚才贴着河谷岸边武装泅渡的时候,为了隐藏住身影不暴露目标,被若耶溪的溪水灌得不轻。
  这位万夕山连长今年才二十岁,身上却带着一股成熟老练的气质。他脸上的线条棱角分明,却又带着一股江南学子的儒雅之气。
  这家伙如果要是穿上青衫带上儒冠,活脱脱就是一个温润如玉的书生公子。
  “干得不错!”伍朝阳一边跳下战马,一边笑着对万夕山说道。
  “您不是说过的嘛?突出奇兵,绝不能守旧呆板。”这时的万西山一边慢条斯理地向着伍朝阳敬礼,一边笑着说道:“要是硬往上顶,就成拼消耗了……老经实足,苦头吃足!”
  伍朝阳闻言立刻笑了起来,万夕山刚才这话是一句绍兴方言。意思就是谁实心眼儿谁倒霉的意思。
  这时的伍朝阳不由得心中暗自想道:“这位万连长算计得可是够精的……看来是个当团长的料!”
  这时演习输了那一团人,已经愁眉苦脸的卸下装备跳进了若耶溪。他们要在河里捕捞河虾和草鱼,然后交给厨房里改善生活。
  绍兴若耶溪里的河虾和草鱼味道极其鲜美,草鱼剃掉骨头剁碎成泥,然后加上小葱和生姜去腥之后做成鱼圆。再和河虾和蛋皮香菇一起清炖,就是此地的名菜“绍兴三鲜”……当然了赢的部队才能吃上这个,谁输谁就负责捕鱼捞虾。
  此刻的伍朝阳跳上战马之后,他一边看着风景秀丽的会稽山,一边心中感慨的暗自想道:
  “老师,咱什么时候开打啊?也好让那些侵略者看看,我华夏江南灵秀之地,三吴都会鱼米之乡,能活人……也能杀人!”
  ……
  此时在大宋各处,沈墨的弟子们正在分头改制各地的军事制度。
  由于提前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和铺垫,他们的动作迅速而高效。飞快在各地裁撤了大量无用的军队,组成了一支支强悍的野战军。
  在这之前,各地的大宋军队虽然烂得千奇百怪,但是里面的问题也都是换汤不换药,差不多所有的毛病在各地都有。
  这里当官的虚报军卒数额,吃朝廷的空饷,压榨军人士卒为自己谋利。军队疏于训练、士兵身体羸弱。士兵这个职业在外界口碑和名声极差,以及旧军队里一些欺负新人、勾心斗角之类的毛病,里边的花样还真不少。
  甚至在福建路那里改制军队的刘烈,在查账的时候发现,他们军队里库存的三千领崭新铠甲,却是连毛都没看见,甚至连一领旧铠甲都没有。后来他一查证,才哭笑不得的得知了里面的内幕。
  原来这是朝廷兵部批下了福建路的这批盔甲,并且拨付了款项。
  可是当地的福建路厢军巡检,却直接去了临安军器监。他给军器监打了一张已经收到铠甲的收条,给了军器监的负责人。
  就这么一张收条被他卖了四万两银子,要知道这些铠甲在军器监里还根本没开始打造呢,这笔生意就做成了。
  这样一来,军器监虽然花了两万两银子,但是他们在朝廷上得到的三万两拨款却一文钱都不用花费,全都落进了军器间那些官员的私囊里。
  现在军器监不用再去购买这批铠甲所用的原材料了,也根本不用去雇佣工匠。这些花费全都可以省下。而且这些军器间上上下下的人都有钱分,还不用工作!
  更何况沿途负责运输的衙门也省下了车船费用,工匠们也不用担心做出不合格的东西被人训斥……总而言之,所有人都是皆大欢喜。
  可是军队里的战士就是没铠甲穿,因为他们买铠甲的钱,已经被军队里的将领给自家买田地盖房子了!
  像这样应该存在的铠甲,虽然账目上对不上。但是只要过个三五年,这位厢军将领就说由于福建路气候潮湿,导致铠甲难以保养,现在已经锈蚀不堪,不能使用了。
  到时候这些并不存在的铠甲,自然就会被报废,在账面上一笔勾销。然后他又可以把前面的把戏再玩一遍,赚来大笔的银钱!
  在大宋身上,旧军队这条吸血的蛀虫就这样日复一日,吞噬着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粮食、交纳的赋税,成百上千万两银子流水般花出去,却丝毫没有用到士兵身上!
  像这样的军队和这样的将领,要是能打仗可真是活见鬼了!
  ……
  不过现在这样的情况再也不会发生了,如今在沈墨诸位弟子的操作下,大宋的这些地方每一路都做完了初步军事改制,并且组建了五千人左右的野战军。
  虽然他们的部队人数只相当于过去的十分之一左右。但要说到打仗,这十分之一的士兵绝对是之前的数万旧军队战斗力的数倍!
  可以想象,当他们被拉出来打仗的时候,绝对能让那些旧军队难以望其项背。
  这些地方野战军被临时编成了师级单位,像是大脑袋刘烈训练出来的两千山地步兵因为建制比团大、比师小,所以只好临时编成了山地步兵旅。
  如今这些部队正在他们各自长官的培养下,逐渐锻造成了适合本地士兵性格与特长的多个兵种。
  他们的战斗风格迥异,作战方式也是百花齐放,却同时带有通州军的铁血壮烈和一往无前的气质!
  ……
  就在各地改制军事,练兵演习进行得如火如荼之际。赵与莒的军队经过了这一段时间的跋涉,也终于来到了临安城下。
  这百万大军流犹如一片蝗虫过境,所过之处赤地千里!
  沿途所有的粮食和财产都被一扫而空,各地的青壮全都被迫加入了这支大军。他们以赵与莒里手上那只剑州军扩充而成的精兵为核心,铺天盖地的逼近了临安。
  负责临安之战的李慕渊根本就没有带兵进城,而是率领一万临安军驻扎在临安城外。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慕渊心思细腻,对形势有着准确的判断力。


第2672章:兵临城下竞风华、以一敌百、吹彻城笳
  因为李慕渊手里的这只临安军都是临安子弟,他们要是一旦进了城,虽然在城头上防守会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可是这支军队的军心再想收拢起来可就难了。
  虽然他们如今在城外列阵而战,和自己的家乡近在咫尺却并不能回家。但是在作战时,他们知道自己在护卫着家乡父老和亲属,打起仗来的时候必定会全力以赴。
  可是李慕渊要是真的让士兵进了城,他怎么能拦得住这些士兵和自己的家人相见?
  到那个时候造成混乱是肯定的,说不定在大战前士兵家属哭哭啼啼的各种开导规劝,到时打起仗来士兵三心二意,那可就麻烦了。
  所以李慕渊只是告诉士兵,打赢了这一仗之后就可以回去跟家人团聚,却没有让他们进城。
  于是临安城里的百姓每天都扒着城墙朝下看,看自己的子弟兵还在不在,有没有被敌人的百万大军吓得跑的没了影儿?
  这样一来,城外的军心倒是保住了,城里的民心却开始渐渐慌乱了起来。
  毕竟这次敌军的人数实在太多,这真要是打起来,一万对一百万,怎么想都觉得心里七上八下的没底!
  此时那些朝廷官员也不知此战的结果会如何。这些人一边心里七上八下的等着,一边儿还在不停做着小动作。
  其实这些朝臣们心里已经开始猜测,沈墨这一次来保护临安,在军事行动背后有什么更深的意义了。
  因为他们虽然不知道当初赵与芮和范德俊将军之间的那次谈话,可是他们会在心里边瞎猜啊?
  根据他们掌握的情况,那一天皇上到范德俊老将军家中去探病,他们曾经屏退下人,密谈了一阵。
  在这之后范老将军立刻赶往通州,向沈墨搬兵去了。
  此后这位范老将军不但自己一去不回,反而把官职辞了,连家小都被送到了通州,甚至连他的家当和宅院都变卖了!
  于是沈墨立刻毫不犹豫的冲到临安来救援,要说这个天子到底答应了沈墨什么要求。这一帮朝臣们真是千奇百怪,怎么猜测的都有。
  他们有的人说天子要给沈墨封王,有的干脆说天子答应沈墨划长江而治,变成南北大宋这样荒谬的计划……总而言之大家心里都知道,那个沈墨肯定不会白白出兵的。
  于是这些人猜测狐疑之际,越想就觉得天子和沈墨之间的协议很危险。于是他们索性在敌军兵临城下之际,咬着牙开始了下一轮针对沈墨的行动!
  ……
  他们作出的这件事,就是将一件耸人听闻的消息告诉了天子赵与芮。
  那日被俘的赵与莒手下大将宋玉鳞,他真正的身份其实是沈墨的通州密谍!
  按照这些人的说法,那个宋玉鳞为什么那么能打仗?因为原本就是通州方面的人!
  宋玉鳞这家伙四年前一出临安就绑架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