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还在心中暗自盘算着,要是本地真又冒出一批不服管束的家伙。到时候宋无悔难道不会鬼使神差的再流窜过来一回,再杀它一茬人?
反正总而言之,千万不要跟通州人作对,不然的话就让你全家死光……不信你看那些昔日的豪门大族,现在连个上坟的人都没有!
……
于是在无悔和海慕棠两路大军经过之后的各个地方,军事改制的工作进行得异常顺利。
伍朝阳他们亮出高薪之后,有大量身体素质合格的良家子弟纷纷过来投军。而伍朝阳刘烈他们这些人,也并没有机械教条的执行军队的训练条例。
因为他们记得统帅在培训他们的时候说过,在华夏的每一个地方,实际上都有各自的和风土人情。在那里招收的兵员也自然带有本地的特点和长项。在因材施教训练成部队之后,他们形成作战的风格也会各有不同。
当时的统帅沈墨举了个例子,就像是福建地形多山。所以部队招收上来以后,他们就在翻山越岭方面,天然就具有难以匹敌的优势。
崎岖险峻的地形在他们脚下,却是如履平地一般。像这样的兵员天生就是山地步兵的料子,正应该因势利导,在训练中发挥出他们特有的优势才行。
……
伍朝阳按照统帅的思路开始观察之后,发现他所在的两浙东路由于山温水软,人物也是俊秀精细。所以他手下的新兵往往对于新环境的局势掌控,会极为精细准确。
他们头脑清醒而且善于计算,如果他们身上再有了通州军一贯的血性和刚烈之后。这支部队在打起仗来的时候,他的聪明机警和灵活多变,一定会让敌人大吃一惊!
所以伍朝阳他们招收上来的这些士兵,还没学会列队走正步的时候,伍朝阳他们就已经开始观察琢磨他们的优势,还有如何打造一只具有特长的强军了。
第2646章:曲终之时谁称王、滚滚长江、血火杀场
就这样一支支截然不同的部队,在各自的长官因材施教,还有本地风土的影响下变得争奇斗艳,极为精彩。
与此同时,各个地方的部队在成军之后,这些新军部队也在崭新的训练方式下,飞速提升着战斗力。
可以想象当这些战力惊人,却又各有特长和风格的军队,一旦出现在抵抗异族侵略的战场上。他们的表现会多么惊艳,敌人又会多头疼啊!
……
眼看着宋无悔把荆湖南路搅了个天翻地覆之后,他又在海慕棠的追击下,一头杀进了荆湖北路。
这一次,他终于无处可逃了。
现在宋无悔这个家伙,他的西面是成都府路,那是天下绝险的蜀道和宋慈老辣的防守。他要是选择了那个方向才是天大的怪事。
同时他的南面是沈墨刚刚收拾好的淮南西路,他要是奔着那里去,准保会被海慕棠和刚刚建立起来的淮西新军,夹在铁砧和铁锤之间的空隙里。
在宋无悔的位置上要是往东,就是赵与莒数十万大军盘踞的江南东路。那些被蒙骗的人都以为他一定会过去和赵与莒会师,但是宋无悔却真的过不去。
而他身后,则是追着海慕棠!
于是在天下瞩目下,这位比泥鳅还油滑、却像饿狼一样凶狠的南天魔宋玉鳞,绕着洞庭湖溜溜的跑了一大圈,捎带手儿又把整个荆湖北路的世家大族又给杀了个干净。
在这之后四面被围,走投无路的宋无悔竟然走白鹿矶一线,从武昌直接穿插到了长江上!
……
宋无悔这个动作真可谓是鬼神莫测,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他的路线选择得其为巧妙,因为在武昌一段的长江下游。江北方向是沈墨的势力范围淮南西路,而江南则是赵与莒占据的江南西路。
但是由于赵与莒对通州大军忌惮甚深,所以他基本上放弃了长江附近的半个江南西路,其实就是要和通州军尽量拉开距离。
而赵与莒的这种兵力收缩,却使得宋无悔终于还是在铜墙铁壁般的包围圈中找到了一条缝隙,杀了出去!
等到宋无悔的进兵路线明确了之后,这时即便是再迟钝的临安朝廷,也发现事情不对劲了。
因为现在宋无悔最妥当的做法,实际上应该是跟南宋天子赵与莒合兵一处。
但实际上宋无悔的进军路线,却是绕着赵与莒的数十万大军兜了个大圈子,甚至还找了条缝隙挤了出去!
而且在宋无悔绕着圈儿逃跑的期间,他不但远远躲开了赵与莒,而赵与莒也没有对他做出任何策应的举动,甚至没有派人去给海慕棠的追兵增添丝毫麻烦。
这个情况立刻就让临安的朝臣们心中不断的开始猜想,宋玉鳞和赵与莒这一对儿君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等到宋无悔带领人马收集长江上的渡船,开始在通州势力和赵与莒的南宋大军之间穿插而过时,临安君臣终于还是明白了过来!
弄不好宋玉鳞和赵与莒他们两个人,他们在绍兴分兵的时候,已经开始势同水火了!
……
眼下的天下大局变幻的速度如此之快,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首先就是带领五千临安军,去迎战赵与莒的李慕渊。他才刚刚渡过长江,还没等逼进赵与莒的部队,就发现赵与莒突然动了。
那位南宋天子立刻开始动兵,他汇合起了所有兵力,全军向着临安方向逼近过来……这明显是看准了李慕渊所部的战略意图。
赵与莒这一招进逼临安,正是兵法上的攻敌必救。要知道此刻赵与莒的大军人数,已经超过了一百万人!
这百万大军攻向临安的局面,立刻就让临安朝廷中的君臣一片人心惶惶,吓得肝胆俱裂!
这时的李慕渊被迫采取行动,抢先向着临安西面穿插。想挡在临安前方,同赵与莒决战。
而这时顺江而下的另一只南宋军宋玉鳞部,才开到一半就弃船登岸了。因为他们再往下游走,就是淮南东路的长江一段。
可以想象得到,他要是敢把船开到那个地方。通州海军一定会在他接近之淮南东路前,把他的大军船队揍进长江水底!
所以宋无悔和当年的金国西路军一样,从贵池一带弃船登岸,然后竟也向着临安方向而去。
虽然全天下的人都不知道,这个用兵鬼神莫测的宋玉鳞想要干什么,但是他的行动实际上却引发了一个后果。
就是海慕棠的五千临安军追在他的屁股后面,也向着临安方向赶去!
与此同时,临安的四十万禁军严阵以待,准备在临安城里随时迎战赵与莒的南宋大军。
一时间天下风云汇聚,四海翻滚沸腾,所有的军队都在向着临安方向集中。
这场乱战之中,任何一方稍有差池都会面临惨重的损失,而谁要是能正好蹭上这股青云直上的旋风,说不定这天下权柄,就会掌握在他的手里!
……
这里边宋玉鳞和赵与莒的军队分成了两股,这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而沈墨的通州军也和大宋禁军面和心不和,很难相互信任。
所以孟珙手上的四十万禁军究竟是用来防谁的,那也很难说。
此时的通州临安军一分为二,分别由海慕棠和李慕渊带领。同时宋玉鳞的龙骧虎贲两军名义上是南宋部队,实际上却是为了他老师沈墨的目标在服务!
正所谓当局者迷,眼下的局势真是有如迷雾般扑朔迷离。所有参与其中的人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同时又满怀希望、踌躇满志。
这真是一个杀机盈满而又步步惊奇,充满危险却是蕴含机遇的时刻!
……
在长江沿岸的贵池城下,宋无悔率军弃船登岸之际,他的手上除了四万龙骧虎贲军之外,还有四万人的泉州福建军,此外另有两万各地搜罗来的仆从军。
这些军队都是身经百战,带有一种血染般的腾腾杀气。尤其是那两万附庸部队,几乎是在近二十万投降军队沿途被消耗之后,剩下来的强者。
这些人真可谓是百战精锐,个个全都是劫后余生之人。他们身上满带着伤疤,眼神里充满了凌厉暴虐的气息。整支军队似乎就像是一个火星就会爆燃的火药桶!
第2647章:气吞万里尘嚣上、乱军百万、青云之望
此时的宋无悔正骑在马上,看着自己的军队犹如一条怒龙般滚滚向前。
此刻西风漫卷,军旗猎猎。这位年轻将军立马于高岗之上,看着自己的部队延伸过去的东方。
他的脸上阴晴不定,不知道这位睿智而又暴虐、凶狠却又灵活的大将军,此时心里正在想着什么。
……
临安以西,遂安州。
赵与莒正率领他的军队,首次跨越江南东路的边界,来到了两浙西路的境内。
此处向东北三百五十里,就是赵与莒魂牵梦绕的临安!
这些日子以来,他手上的实力正在日益暴涨。赵与莒的心也从起先的惶恐不安渐渐安定下来,变成了现在的踌躇满志。
所谓天下大事,不过如此!
此时的赵与莒正坐在一辆庞大豪华的马车上,在大路上滚滚向前。
在他的身边前后左右烟尘弥漫、人马喧嚣,到处都是一片海浪般的刀枪闪光。
百万大军的阵势宽阔厚重,一望无际,就像一片汹涌而至的大洪水,毫不停留的翻涌向前。
身在其中的赵与莒,觉得这些军队就像是自己的肢体和意志的延伸。这种强大至极的感觉,真是让人迷醉而又兴奋!
之前的四年间,他身为一个天子却时刻被人囚禁。受到的侮辱和痛苦让他每每回首之际,都觉得身在地狱一般。
而此时的赵与莒,却在不足一个月的时间里,再次从一个阶下囚翻身一变,成了手握强军的一朝帝王!
虽然在他的一生中,大起大落已是习以为常,但此时的赵与莒却依然有一种如在梦中的感觉。
在他的前半生里,从无缘皇位到天下有望,从篡权夺位到仓惶出逃。从身为帝王到阶下之囚,再到现在手握雄兵百万,他又看到了夺取天下的希望!
赵与莒此时一面觉得天命定然在我,不然绝不会历经几番摧残折磨之后,老天又把这雄霸天下的机会放到自己的眼前。
而另一面,他却是如履薄冰。
他深知此番去往临安,只要一招不慎就会再度满盘皆输,落得个无奈身死的下场。
所以此刻的赵与莒踌躇满志又忧心忡忡,在他的耳畔似乎有个声音一直在高声大喊着:“这天下,早晚都是我的!”
与此同时,另一个声音却在大声提醒着他:如今的天下强者如云,若是一步走错,便是万劫不复!
……
这些日子以来,大宋昌化守军将领杨比权觉得自己,就像是坐在了一块烧红的炉盖儿上一样,简直是心神不定、坐卧不宁。
因为昌化距临安只有一百七十里,而且还是在临安以西。所以如今的临安城里只要是个人都知道,无数的军队正在往这边赶,这个消息杨比权当然也清楚。
现在他驻守的昌化,就像是临安前方的一块小石头,好死不死正放在大道中间。所以不管谁来,他被踢上一脚那是肯定的了。
这位杨比权今年大概三十岁上下,仗打的怎么样还没在战场上验证过,但是官做得确实不错。
原本以他的年纪,能够做到一州的兵马巡检,在仕途上升迁的速度也算够快的了。可是现在杨比权深深的怀疑,自己还能不能继续这样的好运。
因为据他在临安得到的消息,那个伪朝南宋天天子赵与莒,正率着百万大军,向着临安气势汹汹的扑来!
与此同时,南天魔宋玉鳞也在贵池登陆上岸,正在赶往临安的路上。宋玉鳞的这条进军路线,正好要经过自己的昌化。
所以现在对于杨比权来说,他面临的已经不是要不要打仗的问题了,而是自己将会死在谁手里的问题!
当然杨比权心中还有一线希望,就是那位追击宋玉鳞部的临安军海慕棠将军。
如果海将军能在南天魔宋玉鳞赶到昌化之前,把他追上消灭就好了!
但是杨比权知道,人家宋玉鳞之前顺顺当当的跑遍了大半个大宋都没事。如果他要是寄希望于这三四百里路上,宋玉鳞会被人家抓住消灭。这希望之渺茫简直就让人绝望!
所以这些日子以来,杨比权咬着牙操练军队、准备器械,把手下的三千兵丁每日里折腾得嗷嗷叫。他就打算着敌军到来的时候,自己无论如何也得抵挡一下。
……
以杨比权的估计,在两军对垒之际,他手下的士卒受到了伤亡之后势必会兵败如山倒,溃败得就像一群散养鸭子似的。
真到了那个时候,他就带着残兵败将往昌化城北的天目山里一钻。好歹为国尽忠之后,他也得留下自己的一条命再说。
在杨比权的心里,为了国家打仗饶上一条胳膊半条腿啥的倒没什么。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