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第一卧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南宋第一卧底- 第11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但是从船上卸下来之后,这样的箱子正好可以放运到马车上运输,而且不会让商品破损和丢失。
  这样的集装箱在装卸方面也是极端便利,所以基本上通州的远途运输,现在都采用这样的装运方式。
  而另一面的两艘船,正卸下来是用麻布网兜起来的麻袋。这样的包装吊运的时候虽然也不复杂,但却是比集装箱差的多了。所以沈墨一看知道,这是本地商人短途运输的货品。
  ……
  在沈墨的注视下,只见码头上的商社工作人员行动之间井然有序,所有的操作都是按照规程进行的。
  而在他们飞快地装卸之下,一艘一艘商船不断的在码头上就位。卸掉货物之后马上又给后面的船腾出位置,装卸的效率非常高。
  就在沈墨驻足观看的时候,在他边上还有不少人站在这里看热闹,显然这副奇景让他们也感到很爱新奇。
  估计这些人也是头一次看到,用滑轮组能把沉重的货物轻飘飘提起来。所以才会一边看一边不住的赞叹。
  而那些常熟本地人显然已经对此习以为常,他们看到这群外地人没见过世面的样子,脸上的笑容明显是在笑话他们。
  “得!让人当成土包子了!”
  这时的沈墨笑着摸了摸鼻子,一说话就引得身边的家眷一阵娇笑。
  ……
  随即,沈墨又一把抓住了一个看身量打扮,就是在码头上讨生活的牙行(中介)小厮,然后给了他五六个铜钱,说要向他打听些事。
  这个牙行小子还有些没搞清状况,可是他攥着手里的五六个铜钱,听这位客人向他打听,此地的蕈油面去哪家吃味道最是地道,他立刻就放松下来。
  他脸上露出了笑意,这才乐呵呵的把铜钱揣进了自己衣袋。
  只见这个小厮用手指着码头里面,一个酒家的幌子道:“好叫客官知晓。”
  “在那个酒幌儿下有一座兴福楼,他们家的蕈油面是专选三秋之后‘老来嫩’的松树蕈做的。那可是兴福寺素面的嫡传!”
  “等到蕈油‘浇头’一淋上去您就晓得了,最是香气扑鼻,鲜美异常,远非一般酒楼可比!”


第2436章:今把江山从头看、雾谷青山、世外茶园
  听着这个牙行小厮的话,沈墨顿时就是一乐。
  和尚庙里哪来的嫡传?显然这个小子胡乱用词,才把人家和尚弄得不清不楚的。
  在这之后,等这个小厮说完话,他倒是觉得自己这点消息完全不值怀里那些铜钱。看他的样子一时间有些踌躇,也不知是走好还是不走好。
  这时沈墨又笑着跟他聊了两句,问的都是本地船夫的生计,有没有受到泰山商社的影响。那间商社里面的护卫和工作人员,平时行事是不是霸道凶狠,还有他们跟本地人闹没闹出过冲突之类的事。
  等这个小厮答完之后,沈墨随即也挥手让他走了。
  随即,沈墨倒是微微松了口气。
  ……
  根据他刚才得到的消息,本地那些船夫里手艺不错的,基本上都被泰山商社雇了去,经过培训之后成了商社雇员。所以商社的成立对于本地船户的生计影响倒也不大。
  另一方面,商社这边跟本地人的关系还算融洽。起码来说,这个小厮说起商社的时候,沈墨从他的口气中就可以判断出,他对商社并没有敌意。
  而且也没听他说起商社的护卫有行为不当之处,这就说明此地工作人员的纪律还是不错的。
  总的来说,今天得到的都是好消息。沈墨见此情景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感觉到心中十分欣慰。
  在这之后,沈墨果然带大家到兴福楼那里去吃了蕈油面。
  就像是那个小厮说的那样,这面确实是鲜美无比,而且素气清爽,让人吃完后齿颊留香,精神也是一震。
  随即沈墨带人回到了住处,自然是一夜无话。
  ……
  再到了次日,沈墨依旧带着全家四处游览。
  当然他是以游山玩水、走街逛市的形式了解此地的经济情况,而并不是单纯为了玩。
  以沈墨的性格,他自然不可能每到一地,随便看两眼就算了。在这里边很多涉及到深层次的东西,沈墨都要一一摸清才能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所以预计他们在常熟这里且还得待几天呢。
  不过除了沈墨之外,其他的人倒是非常高兴。因为这种游山玩水、走街逛景、看到啥好吃吃啥,见到啥特产就买的旅行方式,其实对于宋代人来说是很少见的。
  尤其是女子,基本上难得出门,更是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奢望。
  所以张嶷如和莫小洛她们都很高兴,就连望月长云那位女忍者看起来都放松了许多。
  ……
  在半日游览之后,沈墨发现天气渐渐热了起来,他索性就从常熟城中退出来一路往回走去,一路捡着幽静凉爽的景致玩耍。
  等他们一路到了虞山北麓,才到了一处山洼里。顿时便觉得一阵凉风扑面,腋下生风,分外的凉爽。
  只见眼前一片山谷中,因为阳光被虞山的山脊挡住,所以并没有直接照射进来。山谷里是一片茶园幽静凉爽,里面似乎还飘荡着淡淡的雾气。
  沈墨闻到鼻端似乎飘来一股茶香,他在低头一看,就见脚下是黄白色的沙质土壤,显得分外粗砺。
  这时的沈墨回头向着身后的家眷说道:“这样的土质再配上云遮雾绕的环境,此地这片茶园可了不得,必是出好茶的地方!”
  “正好走得渴了,咱们进去看看,喝杯茶如何?”
  听到沈墨的话,大家自然是笑着答应,其实大伙也都渴了。
  在这之后,他们一边往里走,李慕鱼小姑娘还在旁边向沈墨问道:“少爷,怎么我看这地上的土壤肥力不足,就像是沙粒子似的,怎么偏偏这样的地方却能种出好茶?”
  “我也不知道,”这时的沈墨非常干脆的笑着摇头道:
  “但是我看咱们临安的狮峰一带,出产好茶的地方尽是这样的土壤,平日里也是云遮雾绕的天气。想必只有这样的水土,才能长出好茶来吧!”
  听到了沈墨的话,大家才知道原来他们统帅也是猜测,大家不由得哑然失笑。
  要说沈墨刚才所说的狮峰绿茶,实际上就是后世的杭州龙井。只不过这个时候还没有“龙井”这个名字,不过那里出产的茶叶却是一等一的好,这却是千百年以来都未曾变过的。
  ……
  等到了山谷以后,茶香更浓。沈墨抬眼一望,就见满山的嫩绿茶芽,看起来就让人觉得赏心悦目。
  当他们这一行人走到山谷深处时,就见路边的茶园里搭着一个草棚。
  此时这个草棚里,显然是一家三口的茶农,正在棚里劳作。
  一个正在收拾农具的茶农大概三十岁,粗手大脚的一脸皱纹。一见到沈墨他们一群人来到,这人立刻就丢下农具站了起来。
  他一见沈墨这一行人衣装光鲜,男女俱是姿容不凡。这茶农也知道这是来贵人了。
  等沈墨进了草棚之后,就看到大概是这个茶农的媳妇,正在那里对着一口铁锅给新茶杀青。
  在她旁边有一个五六岁大,娇憨可爱的小姑娘。正蹲在那里捧着脸蛋儿,看自己的娘亲干活儿。
  一见到沈墨他们进来,这一家三口都露出了不安的神色。
  ……
  而这时的沈墨摆了摆手,笑着向他们说道:“在下走到这里,口渴了向您讨口茶吃。”
  说着,他用眼神示意了李凌豪一下。这位保镖随即就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小串钱大概有二十文上下,放在了茶农刚坐的凳子上。
  此时的茶农,见到为首的这个年轻人衣衫华贵,脸上笑容可掬,却是文质彬彬。
  而且人家说话的时候,居然对他这样的农户也很有礼貌,况且里面还有几位女眷,这就说明他们明显不是坏人。于是也赶紧搬了凳子,让大家坐下来。
  茶农一见这串钱,数量还颇为不少,随即又是吃了一惊。要说这些钱,买他一斤炒制好的茶都够了。
  正当这位茶农手足无措之际,却见望月长云从身后背着的藤箱里拿出了水壶水罐。她跟这位茶农借了火炉,便用自家带来的水注满了水壶,座在火炉上。


第2437章:寄情山野正流连、清风徐徐、好个江南
  之后望月长云又拿出了一套精致的茶具,用自带的水一一冲洗干净……边上的茶农看到他们出来游玩,竟然连水和茶壶都是自己带着,就觉得这户贵人出行的时候,派头简直是大得没边儿了!
  实际上沈墨倒并不是非这样不可,望月长云之所以这么做,大体上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
  漫说是外面的器具和水未必干净,也暂且抛开有人下毒的因素。就算是碰巧赶上哪口井的水比较“硬”(含矿物质比较多),统帅喝了肚子疼一阵,那也是她们的失职。
  眼看着水即将烧开,沈墨示意望月长云将水壶提下来,让水稍微晾凉一点。
  这时,他才笑着来到了茶农媳妇儿的铁锅前,从里面抓出了一把刚刚杀青的茶芽,回身放到了茶壶里……这一下,又弄的那位茶农是满脸惊愕!
  要说沈墨这种喝茶的法子,几乎在宋代都很少出现。
  一般在世家大族吃茶的时候,他们几乎全都是将干透的茶叶磨成茶粉,之后再用水冲调,用竹帚打出泡沫来之后才可以饮用。
  正所谓:“停匙侧盏试水路,拭目向空看乳花。”这首欧阳修写的诗,就是宋代饮茶时的“点茶”法的真实写照。
  这里面的“乳花”,实际上说得就是手工打出来的细致泡沫。
  不过沈墨身边的人却知道,他们这位统帅平素喝茶的时候,却是喜欢用热水冲泡。
  这其实是沈墨后世养成的习惯,他可不喜欢喝茶跟喝米粥一样,粘粘糊糊的往下咽。
  不过因为统帅喜欢,所以这种饮茶方式也在通州大行其道。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其实也是避免不了的。
  而沈墨今天这个喝法,却比直接冲泡茶叶更离谱!
  实际上他刚刚放到茶壶里面的茶叶,才刚完成了杀青,并没有炒制成成品茶。但是沈墨心理却清楚,其实茶叶炒制是为了防止霉变,和便于运输的原因。
  要说到真正味道好的茶,莫过于刚刚杀青的鲜嫩茶芽为最。当然,这里说的只是绿茶而已,并不包括红茶等发酵类的茶品。
  在这期间,沈墨还特意让水温下降了一点,以免过高的水温会破坏茶香。实际上以这种新鲜的茶芽而言,水温甚至超过八十度都不合适。
  随后沈墨索性自己动手,他提起水壶甩去了壶嘴里的水,然后将水冲入茶壶中。
  等了片刻之后,他又用茶盏斟了一盏茶,重新倒进壶里,“砸匀”了整壶茶。之后他才将茶壶交给了望月长云,让她斟满了一排茶盏,招呼大家都过来吃。
  这时当张嶷如和莫小洛一端起茶盏来,便觉得一股清淡悠远的茶香,在杯口上飘荡如雾。
  才浅缀了一口,两位美女便愣了一下,随即她俩不由自主的对视了一眼,眼中满是一片惊奇!
  这茶刚刚一入口的时候,只觉得似乎有些淡而无味。可是当徐徐咽下时,便觉得一股清新灵透的茶香,似乎淡淡的萦绕在自己的喉头。
  等到一口茶饮下去之后,她们才觉得齿颊留香,满口甘甜。不但精神一振,就连眼前似乎都清亮了许多。
  此时的张嶷如不由得心中暗自赞叹,像是老师这般饮茶法,倒是比吃大酱汤一般的点茶,更要清新淡雅百倍!
  真难得她这位老师,怎么会懂得这么多?
  ……
  这里还要顺便提一句,“杀青”这个词,原本就是茶叶行业里的专用术语。说的是将新茶采下之后,用铁锅的热量将它的水分蒸发出一部分的意思。可是后来却被别的行业给借用了,以至于人们甚至忘了它本意。
  等沈墨亲手弄出来的这壶茶,被大家每人吃了一盏后,大家都长长的松了口气,觉得周身通泰舒服。
  在这个小小的山谷里清风徐徐、凉爽宜人,景色优美,又有这般的好茶!这时大家的心中,都生出了一股舒适惬意之感。
  在这之后,长云看着这壶茶将将饮尽,于是她问过了沈墨,又在炉子上新座了一壶水,准备给茶壶里续水。
  随即,沈墨也笑着跟茅草棚里这茶农一家聊起天来。
  ……
  等沈墨一开口,在这家茶农看来,无非是有钱人家到此地闲话桑麻,跟本地农户随口聊天罢了。
  可是他身边的众人听了两句,却是立刻醒悟。原来统帅正借此机会,了解本地茶农的家境和生活。
  等他们聊了两句,沈墨才知道原来这位茶农家里有三亩半茶园,种的正是此地有名的好茶“剑门白毫”,难怪沈墨喝起来齿颊留香。
  这三亩半茶园,每亩一年都可以产出百余斤茶叶。不过能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