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合伙人》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明合伙人- 第1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他还是不死心,又不想签,便悲凄的道:“陛下,若百官谏言之前便要签此等文书,以后谁还敢直言上奏啊。”

    “我朝自太祖以来未有此事,还望陛下勿开此等先例,实为祸国之举啊。”

    崇祯轻笑道:“国丈言重了,这只是权宜之计,毕竟兹事体大。”

    “且朕得到秘报,朝中有不少人趁机屯粮,推动粮价高涨,不顾百姓死活。”

    “若真如此,这些屯粮之人必然反对开仓放粮。”

    “既然问心无愧,签下这文书又有何妨,不过一废纸尔。”

    崇祯的意思很明显,你反对开仓放粮,那么你暗中屯粮发国难财的可能性就很大。

    你签了,我还要查你。

    周奎敢签吗?敢让人查吗?自然不敢,所以他打死也不能签。

    在周奎绞尽脑汁的想着应对之策时,崇祯好似喃喃自语的道:“何不让锦衣卫去审审那刘大能,若是朕冤枉了国丈,朕可当着众百官的面向国丈赔罪。”

    周奎心头大骇,自己这女婿的行事作风何时变成这样了啊,以前可是很爱颜面的啊,今天居然连当着百官的面赔罪的话都能说出来。

    但此刻不由得他慢慢思索了,心思电转间,突然话风一转的道:

    “陛下,是老臣鲁莽了,日前传言勇卫营出了些差池,无法出战,老臣才担心城中粮食不足半年之用。”

    “可观最近时日,勇卫营气势如虹,不惧建虏来攻,看不出有任何不妥,这谣言便不攻自破。”

    “只要勇卫营可再战,京师之围便不足为虑。”

    “陛下体恤民情,除夕、正旦之日放粮,乃大善之举。是老臣糊涂了,还请陛下,责罚。”

    崇祯随即神情一转,正色道:“既然国丈乃拳拳之心,朕何以忍心责罚,国丈若无其他事宜,便退下吧。”

    周奎连忙躬身退下,心里却是在滴血,步履都显得无比的沉重。

    国丈被突然敲打,一下子给不少人敲响了警钟,说明陛下对很多事情并非真的一无所知啊。

    陛下明显是心意已决,现在跳出来反对,很可能成为陛下专门针对的对象。

    连国丈周奎这个吝啬鬼都扛不住,谁敢保证自己能够阻止这个诏令的通过?

    很多人已经发现,自己这个陛下比之前要果决很多。

    难道是因前阵子勇卫营对建虏的大胜,让陛下变得更自信了吗?也许吧。

    一时间,跳出来反对的人一下子少了不少。

    当然,还是有不死心的,但只要屁股不太干净的,崇祯就能立即说出几条让他肝颤的事情,连忙找借口转换立场。

    这进一步让不少人怀疑,自己是不是也有什么把柄被陛下抓住了,一时间心神不宁。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贪赃枉法,也是有少数忠义之士的,心里确实为大明着想,站在自己的立场提出了反对意见,但没有多大作用。

    因为内阁、户部等主事部门大多都同意了,少数人反对根本改变不了结局。

    这份诏令迅速得到通过,由王承恩亲自去执行。

    崇祯的心情似乎很好,还特意留下众大臣在宫中用膳,名义是好好的总结一下这一年的得失。

    毕竟明天就是除夕,后天就是正旦,不好打扰列位臣工过节。

    周奎等暗里地屯有大量粮食的官员简直一口老血要吐出来了。

    自己这陛下什么时候变得这么奸诈了,是不是跟勇卫营学的?

    这不是明白着拖延时间,不想让他们尽快回去处理自家粮食吗?脸皮最厚的国丈周奎第一时间想到通过尿遁的方式逃跑。

    但今天的陛下非常关心列位臣工,让王承恩派两个宦官随身伺候,还特意强调别让国丈掉茅坑里了。

    御医也早已安排好了,若是哪位臣工身体突然有恙,也可以及时的得到医治。

    很多人强颜欢笑,但心里却如死灰。

    而在这个时候,王承恩行动了起来,他调动五城兵马司的人在全城张贴告示,并另派人敲锣打鼓的在全城宣扬。

    “陛下体恤民情,开仓放粮喽。”

    “自即日起,全城百姓十五岁以上者可领粮三斗,十五岁以下者可领粮两斗。”

    “若有闲银,不分年岁大小,皆可按三两的价钱买粮一石。”

    “每日施粥亦不会中断,除夕、正旦两日更有糖吃喽。”

    前几个月,为了更好的防治鼠疫,沈浪提议崇祯将全城的人口重新清查一遍,并登记造册。

    刚好这个时候派上了用场,大大的方便了封闭期间的城市管理。

    如今,全城的监管主要由五城兵马司负责。

    五城兵马司是指东、南、西、北、中五个衙门的合称,分管全城五个区域。

    登记在东城兵马司的人,没有经过允许,不得进入东城兵马司管理以外的区域,否则无法领到粥票、炊饼票和粮票等。

    即便有,东城兵马司的这些票在其他兵马司所辖区域也无法使用。

    ————

    同理,其他兵马司亦是如此。

    为防止有人偷窃、抢夺、倒卖,这些票都标有日期,只能当天使用,过期便作废。

    当然,这也阻止不了一些恶霸欺凌一些弱小者。

    但是,曾经让人闻之色变的锦衣卫以及五城兵马司的差役,却站在了弱小者一边。

    甚至还经常有锦衣卫装扮成乞丐、饥民混在人群中,一旦发现恶霸,或者是欺压弱小的差役,立即召人过来缉拿,当天便会呈报宫中。

    听说会直达陛下手中,处治结果最迟第二天就会下达。

    毫无例外,最终都是立即处死,曝尸三天,简直大快人心。

    时至今日,恃强凌弱的现象已经很少出现了。

    正因如此,这段时间粮价飞涨,涨到了无人问津的地步,但对崇祯产生不满的百姓却不多。

    即便有心人在背后推动,还是没能酿成民变。

    今天,陛下又下达诏令放粮,凡十五岁以上者可领粮三斗,十五岁以下者可领粮两斗。

    不管是几口之家,还是孤身一人,这些粮吃大半个月都不成问题,省一省的话足以吃上个把月。

    而且施粥也不会中断,那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一时之间,几乎全城都不停的响起陛下万岁的声音,然后纷纷的从各自所在的兵马司领取粮票,再往指定地点领粮。

    这消息一出,粮价几乎是断崖式的往下暴跌。

    越跌越引起屯粮大户的恐慌,纷纷降价抛售,又进一步推动粮价持续下跌。

    但这个时候,谁还敢买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手中的粮食迅速的贬值。

    可以说,崇祯这一招,出得既精准,又及时,砍得那些投机倒把之辈心肝乱颤。

 第二百零五章 崇祯的怨念

    王登信直接瘫坐在平时最喜欢坐着的那张太师椅上,全身仿佛被抽干了力气。

    “不是说等到除夕吗?这腊月二十九的天还没黑呀。”

    王子为似乎根本体会不到老爹的痛楚,还有些埋怨的道:

    “爹呀,你说你,方才要是早做决断,以二十两一石的价格出手,咱们也不至于亏那么多了呀。”

    “现在十两恐怕都没人敢收了啊。”

    王登信差点儿一口老血喷出来,八万多石的粮食,价值超过两百万两,说能决断就一下子能决断的吗?

    事前一点风声都没有,就凭他沈浪的一句话,然后就迅速低价卖了?老子亲爹跟我这样说,老子也没这魄力啊。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还有机会,还有机会。

    只要英亲王殿下明天能率军击败勇卫营,并对京师继续围困,粮价还会涨上去的。

    你崇祯开仓放粮,这一次怕就要放出二十万石粮了,你能放几次?官仓中的粮被沈浪那帮人盗卖那么多,还剩多少余粮?

    能成为王家在京师的主事人,范登信并没有被眼前的困境所吓倒,反而迅速的看到了起死回生的机会。

    越是这个时候,越是不能卖粮,否则只能认亏。

    其他七家也先后做出了同样的决定。

    因为他们知道,大清在京师中的探子今晚会将存放勇卫营弹药的仓库给炸掉,明天英亲王就会率大军对勇卫营发起全面进攻。

    届时,粮价肯定又会出现新的变化,继续暴涨的可能性不小。

    正因如此,胆大包天的范永昌更是在暗中收粮,这个时候收粮太简单了,而且可以尽量的将粮价压低。

    否则的话,等英亲王发起进攻,并将勇卫营击败之后,可能就不那么好买到低价粮食了。

    为了制造恐慌,官粮被盗卖的事情也被人捅了出来,并在全城宣扬,但是,并未引起多大的波动。

    对普通百姓来说,有粮可吃,饿不了肚子,哪管得了官粮有没有被盗卖。

    比这恶劣的事情见得多了,有一条活路的百姓有几个愿意与官斗?顶多是在心里骂一骂贪官污吏罢了。

    效果不太好,这也在范永昌、王登信等人的意料之中,只能寄希望于接下来的其他行动了。

    皇宫中的宴会,一直摆到了晚上,还是热闹非凡。

    今天的陛下好像格外的开心,将召来议事的列位臣工从下午一直留到了现在。

    为了活跃气氛,陛下还将这些天在城外给勇卫营表演剧目的戏子也召进了宫里,将这阵子反响热烈的剧目表演给列位臣工观赏一番。

    —————

    毕竟列位臣工不是市井百姓,不会聚集在街头听着城外的表演,所以只是听闻,并没有亲眼观赏到,实为可惜。

    而且,这些剧目都是根据建虏诸多真实事迹改编,岂容错过。

    今天,便一次性让他们看个够。

    其实,崇祯自己也是第一次观赏,他之前只是看过沈浪创作的剧本,心里还觉得内容有些低俗。

    只当是沈浪的恶作剧,给勇卫营士兵增加一些乐趣罢了,没太放在心上。

    可没想到,这阵子的连番表演之后,反响会如此之好。

    不但揭开了满清权贵丑陋不堪的一面,同时也显示出了大明的超然地位,全城百姓的心态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据锦衣卫呈报上来他们观察到的情况,连一些衣不遮体的乞丐在谈起建虏时,都满脸鄙夷,没有以前那般谈虏色变。

    这是一种优越感和自信心的提升,是一股隐形而强大的力量,有了这种心态,你就有与敌人一战的勇气。

    否则,未战先怯,便已经败了三分。

    崇祯可以说是第一次亲身体会到沈浪所说的舆论力量,谁掌握了天下悠悠之口,谁就扛起了正义的大刀,杀人于无形。

    崇祯可以想象,当大多数人都相信,甚至在议论阿济格生吃猪脑的嗜好时,阿济格本人会作何感想?暴怒之下失去理智都不是不可能。

    不管他活着还是死了,他阿济格生吃猪脑的事情将永远伴随着他,人们一想到猪脑,很可能就会想到他阿济格。

    其他人亦是如此,当自己治下的子民议论福临是自己和庄妃私通生下的儿子时,多尔衮会作何感想?福临自己长大了又会作何感想?

    反正大明只让人表演了一些剧目,根本没有花费多大的代价,却给满清权贵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让他们成为世人笑柄。

    痛快,真是痛快。

    “沈兴明啊沈兴明,你总是能给朕意外之喜啊。”

    崇祯是怀着极大的愉悦之情欣赏这些剧目的,但很多人却是如坐针毡。

    不是陛下准备的膳食难以入口,也不是剧目不好看,而是心静不下来啊。

    可以想象,这皇城之外的粮价,此刻怕是在哗哗的往下掉吧。

    在这里每坐一刻,就好像自己兜里的银子不停的在往外飞啊。

    崇祯瞟了一眼左下方的一个肥胖身影,一本正经的道:“成国公,朕知你喜欢吃鸡腿,特命尚膳监给你精心准备,为何辜负朕一片心意?”

    一身肥肉的朱纯臣一惊,眼珠子一转,连忙回应道:“回陛下,微臣脑子里全是阿济格那厮生吃猪脑的事情,这满眼的佳肴看着都不是滋味了。”

    崇祯却是神色严肃的道:“成国公祖上南征北战,为我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如今成国公传承十二代至你手中,怎的因一句生吃猪脑便不敢用膳。”

    “若那阿济格在你眼前生吃猪脑,你待如何?直接饿死不成?”

    朱纯臣面露尴尬之色,连忙赔罪道:“陛下教训得是,陛下教训得是。”

    连忙夹起一个鸡腿开始吃了起来,心里却在嘀咕。

    自己这陛下,怎么这样了?变得自己都快不认识了。

    我家里那么多粮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