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驸马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逍遥驸马爷- 第4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渊盖苏文恭声道:“臣世代都是高句丽的忠臣,臣对王上的忠心日月可鉴,臣若知道苏程那厮狼子野心,臣一定会告诉王上防备大唐,又岂会请旨攻打新罗?”
    高建武沉声道:“可是,孤曾经派高正去唐军大营出使,高正回禀孤,说苏程还特地为你开脱,可见苏程也是重义之人啊!”
    好在他就知道了这事,渊盖苏文连忙道:“苏程此人阴险狡诈,哪有什么朋友之义,他开不是想为我开脱,他是想陷害我,还请王上明鉴啊!”
    “他是想陷害你?果真?”高建武问道。
    渊盖苏文正色道:“王上,苏程就是想陷臣于不忠不义,臣早已经没有苏程这个朋友,自从知道大唐出兵的消息,臣就在心里发过誓,和苏程恩断义绝,有朝一日一定生擒苏程,将苏程千刀万剐,以解我心头之恨!”
    “臣恳请王下准许臣随军出征,臣想在战场上手刃苏程这奸人!还请王上恩准!”
    虽然渊盖苏文说的十分诚恳,不过高建武却不敢全然相信,他沉吟道:“爱卿东征十分辛劳,疲惫不堪,如今刚刚回到都城,孤又怎么忍心让你再次披甲奔波?爱卿且在都城安歇便是!”
    渊盖苏文听了心中一沉,单膝跪倒在地,沉声问道:“王上是不隐忍臣吗?还请王上不要中了苏程的离间计啊!”
    高建武勉励道:“爱卿千万不要多心,孤对爱卿的忠心深信不疑,孤是不忍爱卿再度披甲奔波,不然天下臣民百姓岂不议论孤这个王上不知道体恤臣子?”
    “这次爱卿征讨新罗立下了大功,待击退唐军之后,孤一定会好好的封赏爱卿,爱卿就在都城好好的休息,静候佳音便是!”
    说起来高建武心中十分厌恶渊盖苏文,毕竟这场战事全都是因渊盖苏文而起,他一刀杀了渊盖苏文的心都有,但是他却不能杀。


第994章 夺权
    征讨新罗之战给渊盖苏文带来极大的好处,在三军将士中树立了极大的威信,所以他不敢杀渊盖苏文,生怕使得将士们离心。
    当然,他心中还存了一个念头,万一高延寿、高慧真征战不利,怎么办?
    到时候只能启用渊盖苏文,毕竟他只是怀疑渊盖苏文的忠心,并不是怀疑渊盖苏文的能力。
    所以高建武不能杀死渊盖苏文,甚至不能降罪,只能暂时稳住渊盖苏文。
    渊盖苏文心中极为不甘,叩头在地,沉声道:“王上,臣被苏程坑骗,和他有不共戴天之仇,请王上准许臣为马前卒,臣一定在阵前手刃苏程,以证明臣的清白。”
    高建武上前亲自扶起了渊盖苏文,认真道:“渊将军,孤相信你的忠心,何须你自证清白?只是孤实在不忍心让你再奔波,爱卿就在宫中好好休养吧!”
    “孤已经命人收拾好了房间,爱卿就放心去休息吧,来人,带渊将军去休息!”
    在宫中休养?这哪里是休养,这根本就是软禁,是要将他软禁在宫中!
    渊盖苏文听了不由心中一沉,若是被软禁在宫里的话,那就等于隔绝了他和外界的联系,他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由此可见,王上对他仍然有疑心,甚至有些怨恨他,若大军击退唐军,那等待他一定是秋后算账。
    跟着内侍走在宫中的路上,渊盖苏文虽然面色平静,但是心中却波澜不止。
    只有一个内侍在引路,仿佛王上对他丝毫都不戒备,但是渊盖苏文却知道,这宫里早已经戒备森严,就算他自负勇武也没有可能冲出去。
    况且,就算能冲出去又如何?
    冲出去他就是乱臣贼子,虽然他在将士中很有威信,但是也不可能让三军将士跟着他反叛,他虽然有威信却还没到那个地步,而且,现在时机也不到。
    如今他只能寄希望于将领们,希望他们能一起上书,如今时局危机,或许王上和群臣会迫于无奈答应将领们的要求。
    如果将领们没能改变王上的决定的话,那他就只能希望大军失利,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有领兵的机会,才有一线生机。
    大营中,一众将领们齐聚中军大帐等待渊盖苏文回营。
    “大帅怎么还没回来?”等待是很焦灼的事。
    “说不定大帅现在正在宫里喝着御酒,吃着御宴呢!咱们这次大军征讨新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差点就覆灭了高句丽,大帅功劳最大!”
    “说的对,大帅出征有功,王上怎么也不可能把大帅怎么样吧?”
    “就怕王上不相信大帅啊!”
    “咱们在这里也只是胡乱猜测而已,且耐下等下去就知道了,若是到了明天,大帅还没有回来,那咱们就一起入城去求见王上!”
    就在众人因为等的心焦而议论不休的时候,有亲兵匆匆进来。
    “启禀各位将军,王上的使臣到了大营!”
    没等来大帅,却等到了王上的使臣?
    既然是王上的使臣到了,那自然该迎接,一众将领们立即准备迎接,然而刚刚走出大帐,就见到一行人进入了大营,后面还跟着许多马车。
    为首二人骑着高头大马,正是朝中大将,北部傉萨高延寿和南部傉萨高慧真,军中的将领们对这两位朝中大将自然都认识。
    “见过两位将军!”
    一众将领们连忙见礼,虽然他们对于高延寿丢失辽东十分鄙夷,但是毕竟高延寿和高慧真都是朝中显贵。
    “众将不必多礼,我们奉王上的旨意,前来犒赏三军将士,王上说了,虽然你们没能攻占新罗,但是却连战连胜,扬我国威,同样是大功一件!所以特命我和高将军一起来犒赏将士们!”高延寿满面笑容道。
    “末将请问两位将军,我们大帅不知道现在何处?”有将领问道。
    “哦,渊将军啊,渊将军可是大功臣,王上正在宫中犒赏渊将军呢。”高慧真笑道。
    一众将领们听完之后宽心了不少,既然王上派人来犒赏三军将士,那在宫中犒赏大帅也正常。
    “末将等拜谢王恩!”
    “众将多礼,我们二人奉王上之命前来,一来是犒赏三军将士,二来是带来了王上的旨意!”高延寿和高慧真一起翻身下马,取出了王旨。
    想必是封赏的旨意,一众将领们心中有些激动,全都躬身深深的拜了下来。
    “末将等恭迎王旨!”
    高延寿和高慧真一起将王旨展开,然后抑扬顿挫的念起旨意来。
    一开始,一众将领们听着还挺高兴的,因为王上在旨意中对出征的将士们大为夸赞,但是听着听着却又懵了。
    因为王上竟然任命高延寿为三军主帅,任命高慧真为三军副帅。
    不对啊,大帅应该是渊盖苏文啊!
    旨意念完了,四下一片安静,一众将领们面面相觑。
    高延寿收起了旨意,看向众人淡淡道:“怎么?你们为何不接旨?”
    “两位将军,大军的主帅乃是渊将军,怎么能突然易帅?这怕是不妥吧?”有将领大着胆子问道。
    高延寿笑道:“大军易帅乃是常有之事,渊将军征讨新罗劳心劳力,王上不忍渊将军再度奔波劳累,所以特让本帅和高将军一起接掌三军,高将军熟读兵法文武双全,本帅对唐军知之甚深,所以王上才委任了我们二人。”
    “两位将军,我们大帅领军攻打新罗,在将士们心中极有威望,三军将士无不敬服,正要随大帅和唐军决一死战,现在贸然换帅,就怕军心不稳啊,还请两位将军如实禀报王上!”有将领大着胆子道。
    “你们对渊盖苏文敬服,难道就不对王上敬服?这到底是王上的大军,还是渊盖苏文的大军,难道你们想抗旨不成?”高慧真喝道。
    抗旨?一众将领们听了不由脸色一变,连忙道:“末将等怎敢抗旨?只是末将等一直在渊将军麾下,配合默契,值此危急之时,实在不宜换帅,所以,末将等想劝谏王上,这也是末将等人的一片忠心!”


第995章 易帅
    高延寿和高慧真听了不由心中一沉,渊盖苏文在大军中的威信果然极高,竟然让这些将领们连王上的旨意都不接了。
    绝对不能让渊盖苏文再次领兵,高延寿沉声道:“这是王上的旨意,难道你们真想抗旨不成?而且,这可是王上和朝中大臣们商议之后的决议。”
    “实话不瞒你们,无论是民间还是朝中百官都议论纷纷,虽然王上信任渊将军,觉得渊将军忠贞不二,可是架不住朝野议论纷纷啊。”
    “王上怜惜渊将军远征劳心劳力,所以将渊将军留在了宫里休养,这可是难得的荣耀啊?一方面是让因为渊将军功劳大,另一方面又何尝不是想让渊将军避嫌?”
    “你们若是违背王上的旨意,那岂不是让人怀疑是渊将军蓄意所谋?这不是陷渊将军于不忠不义吗?”
    “不止陷渊将军于不忠不义,还会连累你们自己!你们征讨新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若击退唐军,那你们更是前途无量,是值得所有高句丽铭记的英雄!”
    “所以,你们不要自误前程啊!”
    高延寿这一番话,连劝带吓,倒是将一众将领们给镇住了。
    一时间,一众将领们也不知道是该接旨还是该入城去觐见王上。
    高慧真沉声道:“怎么?你们还不接旨吗?”
    “我们想进城求见王上!”将领们沉声道。
    高延寿沉声道:“你们是想兵谏吗?还是渊盖苏文拥兵自重,想要挟持王上?连王上的旨意都不接,你们眼里还有王上吗?还有朝廷吗?你们,是想造反吗?”
    “末将等不敢,末将等只是觉得大敌当前,临阵换帅不妥,并不敢对王上有丝毫不敬!”一众将领们连忙道。
    高延寿沉声道:“你们就如此惧怕唐军吗?是,我高延寿曾经在辽东战败过,但是我高延寿却没有妄自菲薄,更没有害怕唐军!”
    “因为我在辽东战败,是因为唐军的火炮攻城十分厉害,但要说野战,我们高句丽有数十万精兵,唐军才区区十几万而已,难道野战还会怕唐军不成?”
    “我高延寿虽不才却也熟读兵书,久经沙场,我高句丽的大军更是百战精兵,要打退唐军,又有何难?”
    “只要打退了唐军,渊将军身上的嫌疑自然也就烟消云散了,你们说是不是?”
    高慧真沉声道:“高将军说的对,你们此刻违背旨意入城去进谏王上,会让朝野以为渊将军在拥兵自重,只能陷渊将军于不忠不义,若是接了旨,咱们团结一心打败了唐军,自然能洗脱渊将军的嫌疑,而你们,也会立下更大的功勋,怎么,难道你们还不接旨吗?”
    一众将领们默默对视了一眼,心中早已经动摇,虽然之前渊将军和他们约定入城进谏,但是渊将军毕竟也不知道城内实情。
    如果朝野都怀疑渊将军的话,那他们一起入城进谏,尤其是在这样的危急关头,确实给人拥兵自重的嫌疑。
    “末将等接旨!”
    终于,众人还是接了旨意。
    高延寿和高慧真彼此对视了一眼,心中长松了一口气,他们还真怕镇不住这些将领们,如果他们旨意不接旨的话,固然这些将领们落不得好,他们俩同样落得不好,毕竟连一众将领们都镇不住,那就是他们能力不行。
    见众将领们接过了旨意,高延寿和高慧真迈步当先走入了大帐,其他的将领们互相看了一眼,最终跺了跺脚,还是走入了大帐。
    说到底,他们都不可能抗旨不遵。
    高延寿毫不客气的在主帅之位上坐了下来,高慧真则在稍后的副帅位上坐了下来。
    一众将领们立在大帐中,高延寿环顾左右,满意的点头道:“本帅也知道,渊将军和你们一起攻打新罗,有着同袍之谊,只是,既然有王上的旨意在,又值国难当头之际,还请众将以大局为重,以千千万万的百姓为重!”
    高慧真点头道:“大帅说的是,咱们一定要团结一心,打退唐军,收复辽东,以报王上!”
    “打退唐军,收复辽东,以报君王!”众将齐声道。
    终于将一众将领们给收服了,高延寿心中很是得意,掌控大军领兵出征,然后打退唐军,建功立业。
    “军中的情形到底如何,各营折损多少,且详细报来!”高延寿扬声问道。
    一众将领们略微犹豫之后,依次上前详细禀报各营的具体情形……
    不知道过了多久,一直到了掌灯时分,一众将领们才散去。
    走出大帐外,一众将领们心中的滋味十分复杂。
    “你说咱们到底该不该入城去进谏啊?”
    “且不说这是王上的旨意,不接旨就是抗旨不遵,高将军说的也不无道理!”
    “咱们若是入城去进谏,很可能真的陷大帅于不忠不义!”
    “而且,高将军说的也对,值此国难之际,就应该团结一心,打败唐军,收复辽东,救万千百姓于水火之中!”
    “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