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驸马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逍遥驸马爷- 第4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高建武的一颗心都快沉到了底,停下脚步,沉声问道:“高延寿,你亲生体会过唐军的火炮,依你之见可有什么破解的办法?”
    高延寿连忙道:“王上,臣这一路上都在苦思冥想,可是臣较劲脑子也没想出什么好办法,那火炮不止威力奇大,而且射程很远,再城墙上根本没办法攻击到唐军的火炮!”
    “守在城墙上的将士又不能离开也无处躲闪,就是活生生的靶子,只能任由火炮轰击,而火炮的威力太大了,根本就无法抵挡,而唐军则在火炮的掩护下攻城,将士们因此士气低落,这城就很难守住!”
    高建武听了脸色更加的阴沉,沉声道:“照你这么说,难道倾我全国之力就没法抵挡的住大唐这十几万兵马吗?”
    高延寿沉声道:“当然不是,王上,臣仔细想过了,火炮虽然厉害,但是却移动缓慢,将士们在城墙上只能当活靶子,可是如果,不在城墙上呢?那唐军的火炮就没有了用武之地,或能扭转战局!”
    高建武听了顿时停住了脚步,沉吟道:“你的意思是,和唐军野战?”
    高延寿沉声道:“以臣愚见,只能如此,集结兵力和唐军决一死战,若分兵据城而守,只能让唐军用火炮各个击破!”
    高建武心里也在飞快的思索,不得不承认高延寿说的有道理,既然唐军的优势就是火炮,那守城就只能成为活靶子被火炮轰杀,倒是不如集结兵力,和唐军决一死战。
    毕竟唐军只有十几万兵马,不足为惧!当初决定坚守,是因为渊盖苏文领二十万精锐大军征战在外,朝内实在没法集结多少兵力。
    如今辽东已经丢失,只能让渊盖苏文退兵了,虽然十分可惜没能攻灭新罗,但是国内的领地更重要,更不容有失。
    那就和大唐来一场决战!
    高建武转头沉声道:“八百里加急传旨渊盖苏文,接到旨意立即领兵回返,无论有没有攻下金城,片刻都不得延误!”
    大殿里的侍者们听了这么久,心里早就惊慌不已了,连忙上前来研墨。
    高建武亲笔书写了旨意,太监盖了章,然后捧着旨意小跑着出了大殿,真是片刻都不敢延误。
    虽然高延寿仍然跪在地上低着头,但心里已经放松了不少,看样子王上已经决定了集结大军和唐军决一死战,那丢失辽东就更不能算是他的罪责了。
    毕竟,面对大唐的火炮,坚守城池本就是个错误的决定,他也只是奉王上的旨意行事罢了。
    如果王上没有下旨让他务必坚守城池,不得出战的话,那他也未必会这么快就丢失辽东。
    高延寿觉得自己之所以兵败,就是败在了唐军的火炮上,败在了奉旨坚守上,当然,这话他也不敢直说出来。


第971章 应对
    命人八百里加急去传旨之后,高建武又下令将朝中的一众重臣们全都召集了过来。
    王宫里的气氛十分的凝重,不只是王上还有一众大臣们心情沉重,就连王宫里的内侍宫女们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因为,如果大唐的大军攻陷了都城,攻陷了王宫,那他们这些宫女、内侍也没有什么好下场啊。
    宫中的气氛凝重,一众大臣们凝重的商议着。
    高建武揉着紧皱着的眉头,一脸头疼道:“大家商议这么久,现在最要紧的就是三件事。”
    “一,让渊盖苏文尽快率领大军回师,孤已经派人八百里加急去传旨了!”
    “二,将唐军火炮的情况告诉各城,下令各城严防死守,现在起草诏令,立即传送各城!”
    “三,派使臣去唐军营中面见大唐皇帝,向大唐皇帝赔罪,并承诺从新罗退兵,谁愿出使?”
    自古以来,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况且大唐乃是礼仪之邦,倒是不至于有什么危险。
    所以高建武话音一落,立即有大臣出列。
    “臣愿往唐军大营,一定力劝大唐皇帝退兵!”
    “臣愿往唐军大营!”
    ……
    消息很快就在城中传了开来,听过的百姓无不懵了。
    虽然知道大唐皇帝御驾东征,但是他们对辽东有着极大的期待,因为大唐皇帝只带了十几万大军,他们还期待能将唐军阻挡在辽东之外呢。
    当然,他们也想过辽东有可能会失陷,但是却没想过辽东竟然这么快就失陷了。
    这发生的太突然了!
    辽东失陷,那就意味着唐军有可能长驱直入直接攻入腹地!
    更让他们心中惊慌的是,辽东为什么会那么快失陷?
    要知道,当初前隋百万大军东征,辽东都没这么快失陷!
    如今唐军只有十几万大军,辽东为什么会这么快失陷呢?
    是辽东守军疏忽了吗?
    还是唐军的战力强到可怕?
    真相到底是什么?
    真相是因为唐军有一种攻城拔寨的利器,火炮!
    平壤里的百姓都懵了,火炮是个什么东西?竟然能这么快就攻陷了辽东?
    高句丽王和朝中的大臣们听说过火炮,但是普通的百姓谁关注这个啊?
    他们根本就没听说过火炮,根本就不知道火炮是什么。
    虽然不知道火炮是什么,但是他们很快就知道,火炮原来是苏程制造出来的。
    听到苏程这个名字,整个平壤城的百姓心里都十分的复杂。
    因为苏程这个名字在平壤城大名鼎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因为苏程就是一个传奇,关于苏程的故事比传奇话本还要传奇。
    而且,渊盖苏文出使大唐返回高句丽后,一番造势,让苏程在平壤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而后苏氏商行带来的苏茶、烧刀子美酒、琉璃器具更是惊艳了整个平壤城,这也加大了苏程的知名度。
    整个平壤城的百姓在知道渊盖苏文和苏程是好友的时候,还有种与有荣焉的感觉。
    在渊盖苏文领兵出征的时候,这种与有荣焉的感觉达到了顶峰,因为有苏程的帮助,他们才有出征新罗的机会。
    然而,谁能想到,大唐却出兵了!
    谁能想到,就是苏程制造出来的火炮攻陷了辽东!
    此时平壤城百姓心里的滋味可想而知了。
    王宫之中,众臣已经散去,但是高延寿却仍然留在了大殿之中。
    “高爱卿,你还有何事吗?”高建武沉声问道,虽然朝臣们提出了三条解决困境的办法,但是他仍然忧心忡忡。
    高延寿犹豫了片刻,沉声道:“王上,臣心中还有话不吐不快!”
    高建武皱眉问道:“值此危机之时,正是需要群策群力的时候,你若有什么什么想说的就畅所欲言!”
    高延寿沉声道:“王上,臣有些担心渊盖苏文!”
    高建武皱着眉头道:“担心渊盖苏文?担心他什么?”
    高延寿沉声道:“当初渊盖苏文说大唐不会出兵,说苏程会帮助说项,结果呢?”
    “苏程没有说项,不但没有说项,而且还极力支持出兵,为什么?一定是因为火炮啊!”
    “渊盖苏文去过大唐,是苏程的好友,他到底知不知道火炮的厉害?他到底知不知道大唐会出兵?”
    “渊盖苏文到底是大唐皇帝的臣子,还是王上的臣子?”
    “臣现在有些怀疑,这渊盖苏文极力鼓动征讨新罗,这会不会是个阴谋?”
    高建武听了皱着眉头缓缓的踱步,沉声问道:“你是怀疑渊盖苏文的忠心?”
    高延寿抱拳道:“王上,臣绝不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臣心中真的有很多疑惑。”
    “在渊盖苏文出使的时候,苏程已经是名扬天下的大才子,是大唐皇帝面前的宠臣,在大唐位高权重,那是什么样的地位?”
    “而渊盖苏文呢?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小副使而已,他为何突然和苏程成为了至交好友?”
    “他和苏程把酒言欢的时候,到底说了什么,谁又知道呢?”
    “然后,渊盖苏文借此平布青云,拿着苏程书信鼓动出兵,领大军出征在外,然后唐军趁机入侵。”
    “王上,虽然这只是臣的猜测,但是不可不防啊!”
    高建武听着听着,脚步越来越慢,终于彻底停住了,其实他心里又何尝没有疑惑。
    这一切的一切到底是巧合呢,还是自始至终就是个阴谋?
    如果是个阴谋的话,那渊盖苏文到底是参与了其中,还是被利用了?
    见到王上停下来凝神思索,高延寿继续道:“王上,出征的大军可是咱们高句丽最精锐的兵马啊,也是咱们高句丽最大的希望,绝不容有失!”
    “万一渊盖苏文有异心的话,那这后果不可设想啊!王上,不可不防啊!”
    这次征讨新罗,渊盖苏文也彻底证明了自己领兵的才能,要说谁最适合领兵抵挡唐军,那毫无疑问就是渊盖苏文。
    高建武认可渊盖苏文的领兵才能,但是高延寿的话却又不得不让深思。
    如果渊盖苏文有异心的话,怎么办?


第972章 金城城下
    征讨新罗的那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高句丽唯一的希望,如果渊盖苏文真的暗中投降了大唐,那他举手投足间就能葬送了这支大军。
    如果没了这支大军,还能靠什么击退唐军?
    渊盖苏文一定有异心吗?
    不一定,不确定,但是敢冒这个风险吗?
    一旦看错了人,那可就是国破家亡的下场啊!
    高建武皱眉沉声道:“你说的这些孤会考量的,你既然受了伤,且回去养伤自省吧!”
    高延寿听了磕了头之后,恭恭敬敬的退了下去,他知道,今天过关也只是暂时过关而已。
    今天就有朝臣当堂弹劾他,认为他丢了辽东,不惩处不足以平民愤。虽然王上没有下旨惩处他,不代表不会秋后算账。
    如果渊盖苏文带着那二十万大军回师,打退了唐军,那他一定会被秋后算账。
    到时候,就算他没有获罪,恐怕也再无起复的希望。
    大丈夫在世,不可一日无权,不可一日无美酒美人。
    所以,要想彻底摆脱罪责,要想重掌权势,就必须在这场战争中立下功劳。
    而要想立下功劳,就必须领兵,如果连领兵的机会都没有,又何谈立下功劳呢?
    所以,他才针对渊盖苏文,不只是因为他嫉妒渊盖苏文,还因为他垂涎渊盖苏文的兵权,当然渊盖苏文也确实有些可疑。
    虽然王上刚才没有直接作出什么表示,但是他明白,他刚才的话已经让王上对渊盖苏文起疑了。
    他深刻的明白,渊盖苏文的那支大军对高句丽来说多么重要,重要到由不得出现一点变故。
    朝霞如血,将金城染成了红色,就如同流不尽的鲜血。
    虽然每天停战之后,双方都会收走尸体,但是浓重的血腥味却依然挥之不去,金城城头城下,就连砖石泥土都被浸入了黑红的血色。
    城外的大军缓缓铺开攻城的阵势,城墙上的将士们静静的望着这一幕,眼神中没有惊慌,只有麻木和渴望。
    如今已经是守城的第十二天,这十二天来见到了太多太多的死亡。
    身边不知道多少同袍倒下,城下不知道多少高句丽人倒下,然而,战争却依然在继续。
    压抑,疲惫,每个人都憔悴不已,眼中充满了血丝,仿佛随时都会倒下,仿佛再也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如果见不到明天的太阳倒也好,至少不用再杀戮,或者被杀。
    朝阳原本充满生机,然而如今在他们的眼中却充满了血腥。
    因为太阳升起就意味着杀戮或者被杀又开始了。
    “女王来了!”
    “女王来了!”
    握着冰冷的武器麻木的望着城外的将士们眼中终于充满了动容,这十几天来,高句丽的攻城不可谓不凶猛,有几次高句丽人攻上城头,城池差点就失守。
    然而,即便是那么危险的时候,女王也依然站在城头上。
    也许女王无法提剑和他们一起杀敌,但是只要女王在城头上和他们站在一起,他们心里就有莫大的勇气。
    女王带着侍女还有城中的妇人们担着肉粥劳军。
    “坚持住,再坚持几天,高句丽一定会退兵的!也许,明天高句丽就会退兵!一定要坚持住!”
    女王同样十分憔悴,但是走在城头上却不断的鼓舞着将士们。
    望着城外的大军,她不知道自己还能坚持多久,也不知道将士们还能坚持多久,这也不知道城池能守多久。
    现在,唯一能让她坚持下去的信念就是大唐已经出兵。
    自从高句丽大军合围金城之后,她就再也没有获得过城外的消息。
    现在唐军应该已经到了辽东了吧?
    也不知道,如今辽东的战事到底如何了?
    希望唐军能快点打胜仗,逼迫高句丽大军回师。
    金城外,高句丽大军阵前,渊盖苏文端坐在战马上,披风随风飘扬,只是他的脸色十分沉着,少了几分当初的意气飞扬。
    他没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