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尊,怎能以身犯险?”
“陛下当心系江山社稷!”
“遣一大将领兵出征即可,必能大破高句丽!”
……
李世民沉声道:“朕已经说了,东征之战十分关键,只需胜不许败,所以朕必须御驾亲征!众卿不必再说了!朕意已决!”
魏征撩了撩官袍,直接跪在了地上,沉声道:“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没想到身为侍中的魏征竟然在大殿中当着一众朝臣的面跪了下来!
马周微微一愣之后,紧随其后,跪倒在地沉声道:“臣请陛下以江山社稷为重!”
有了魏征和马周为先,孔颖达、虞世南、褚遂良……越来越多的大臣们在大殿上跪了下来,请求皇帝以江山社稷为重,不要御驾亲征。
大殿中乌泱乌泱的朝臣,看起来倒是十分壮观。
在大唐这个时代,还臣子拜见皇帝还不兴跪拜之礼,当然也不绝对,若是有时候求饶啊请罪啊或者谢恩,到了激动的时候也会有跪拜的情况。
但是,像魏征、孔颖达等这么多重臣一起跪拜,还真是难得一见。
一众武将们都懵了,他们是该跟着跪啊还是不跪啊?
李世民看到这一幕也十分头疼,沉声道:“都起来!你们跪在地上,这是在要挟朕吗?都给朕起来!”
李世民充满了威严的大喝声在大殿中回响,魏征等人犹豫了一下还是缓缓起身。
李世民沉声道:“这天下,是朕一刀一枪打下来的!朕自继位以来,夙兴夜寐,付出了多少心血?朕又在怎会不以江山为重?”
“朕正是因为要以江山为重,所以朕才要御驾亲征!满朝文武,还有大唐的臣民们,一听到要东征高句丽,人人都面无人色,这是什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啊!”
“所以,这次东征,必须打出我大唐的威风来,打出我大唐臣民的信心来!若这次东征失利,那不止高句丽会吞并新罗,继续壮大,而且我大唐的臣民百姓将更对高句丽畏之如虎!”
“对高句丽失去了信心,以后这仗还怎么打?以后高句丽壮大之后,一定会犯边,到时候,该怎么办?朕的将士们还能以后一战之心吗?”
大殿里一片安静,群臣面色全都十分凝重,不得不承认,皇帝说的确实有道理。
如果这次东征也失利了话,那不只是新罗会不会得救的问题,而是大唐臣民对东征彻底失去信心。
一众武将们面色更加凝重,他们也感受到了压力。
李世民环顾群臣,沉声道:“朕说了这么多,就是要告诉你们,这次东征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你们不让朕御驾亲征,那你们觉得谁领兵出征一定能凯旋?”
大殿里仍然一片安静,虽然之前大家都在举荐出兵的人选,但是现在皇帝再次问起来,却没有人再敢开口。
因为皇帝说这次出征是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举荐的领兵之人一定能凯旋。
如果不能凯旋,那举荐的人就要担责任了!
而且还是不小的责任,听听皇帝的口气,能轻饶的了吗?
不只是担责任,而是谁也没有信心一定能凯旋啊!
就连魏征都沉默了,他想举荐的人是李绩,但是李绩就一定能凯旋吗?
难说的很,别说李绩了,就是李靖领兵东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凯旋啊!
第916章 风暴
苏程微微低着头,努力忍住笑,没想到李世民竟然也有耍无赖的时候。
说实话,如今高句丽的境内兵力空虚,只要派一大将领兵东征,胜算是极大的。
但是,这世上哪有绝对之事!
毕竟战场上瞬息万变,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所以皇帝语气不善的这么问,谁敢举荐啊?
举荐的人选凯旋也不见得有什么功劳,举荐的人选征战失利,到时候皇帝肯定会追究罪过。
李世民静静的望着群臣,你们不让朕御驾亲征,你们倒是举荐个人啊!
“既然没有人举荐,那朕御驾亲征,众卿还有何意见?”李世民沉声问道。
大殿中一片沉默,李世民终于还是凭借着语气不善和耍无赖让众臣无话可说。
“好,既然都没有意见,那朕就御驾亲征!”李世民心中激荡不已,连声音都带着一丝发颤。
多少年的夙愿啊,终于要实现了,怎不令人激动?
魏征躬身道:“启禀陛下,臣有话说!”
魏大喷子有话要说,李世民心中凛然,沉声问道:“哦,魏卿有何话说?”
魏征沉声道:“昨天在两仪殿,荣国公曾说,若陛下御驾亲征,那请陛下当着群臣的面做下保证,绝不披甲上阵,绝不亲自带人刺探敌情。”
“臣觉得荣国公说的很有道理,臣斗胆请陛下当着众臣的面做下保证。”
一众大臣们听了觉得这话说的很有道理,他们劝阻皇帝御驾亲征是为了什么?
当然是怕皇帝出征遇到了危险有什么闪失,如今这大好局面付诸东流!
能够参加大朝会的大臣们也都是老臣了,对于皇帝当年领兵征战的时候的表现纵然没亲眼见过也耳闻过,皇帝不但经常亲自带兵上阵,而且经常只带着少数亲卫四处刺探敌情。
当年随军的将领和谋士就没少规劝,但是皇帝却屡劝不听。
如今陛下早已经不是当初的秦王,而是天子,若是再跟当年一样冲锋陷阵甚至亲自带着亲卫刺探敌情,那乐了可就大了!
“朝中猛将无数,怎劳陛下亲自上阵,还请陛下以龙体为重!”
“臣等斗胆请陛下做下保证,绝不披甲上阵厮杀,绝不亲自刺探敌情!”
朝臣们的口风顿时转了,他们正是骑虎难下的时候,眼看阻止不了皇帝御驾亲征,那能阻止皇帝亲自披甲上阵也不错。
不止文官们请求皇帝不要披甲上阵,就连武将们也在请求皇帝不要披甲上阵。
开什么玩笑,皇帝要亲自上阵厮杀,他们还怎么安心的打仗?
俗话说刀枪无眼啊,万一皇帝伤到了,那随军的将领们还活不活了?
所以这次,一众武将们比文官们还积极。
整个大殿里全都是此起彼伏的请求声,李世民十分头疼的瞥了一眼苏程,结果发现苏程正在左顾右盼颇有些幸灾乐祸的样子。
此次东征,李世民还真抱着再上阵杀敌的念头,重温一下当年的峥嵘岁月,想他一杆长枪威猛无敌,有什么好怕的?
但是,被苏程这么一搅和,披甲上阵是没可能了。
李世民没好气的瞪了一眼苏程,这小子鬼主意真是一个接一个。
苏程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一脸的无辜,要不是他提出了这一个建议给魏征他们一个台阶下,最终君臣之间还不定得闹的多僵呢!
有了他的这个提议,君臣各退一步,你看多么和谐?
朝中的大臣们都感激他苏程防患于未然,皇帝从心底里感谢他苏程暗中促成了东征,啧,完美。
对于这个结果,苏程表示十分的满意。
李世民心里也明白,若是不答应群臣的这个要求是不行了。
因为苏程的这个提议,御驾亲征之事要比他预想中的要顺利的多,朝廷也没有多起波澜,也算是好事。
总要给群臣们一个面子嘛。
李世民沉声道:“也罢,朕身为天子,有朝中猛将为朕冲锋陷阵,朕只需坐镇指挥便可,朕不会披甲上阵冲杀,朕也不会再带着亲卫去刺探敌情,朕乃天子,身系社稷,这些朕都知道,朕今天就当着众卿的面做下保证,众卿尽可放心!”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道,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此刻都同心同力。
春风拂面,暖阳当空,一片生机勃勃,李世民步出太极殿移驾两仪殿,心中激荡不已,多年的夙愿终于要实现了!
御驾东征啊,这些年来李世民午夜梦回想的都这个,然而他却只是做梦而已,因为大唐百废俱兴,因为朝臣们一定会反对。
然而,现在,他的夙愿却就要实现了!
要说改变,是从那一天的春天开始,有一个年轻人一把薅走了他最宝贝的闺女的肚兜……
算了,不去想了。
李世民的脚步都轻快了几分,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气,仿佛又回到了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时候。
可惜啊,无法再跃马挺枪一战。
大朝会散去,房玄龄、魏征、长孙无忌等人脚步匆匆的赶往两仪殿,皇帝要御驾亲征,那事情就更麻烦更多了!
而且绝不容轻忽,有些事要重新商议。
苏程并没有前往两仪殿,那些调度都是三省六部的事,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就不去打瞌睡了。
随着大朝会的散去,消息不胫而走,想像是一场风暴,席卷长安。
昨天皇帝要御驾出征的消息就传遍了长安,市井百姓虽然议论纷纷,说什么的都有,但是大家也没觉得皇帝真的会御驾亲征。
毕竟,朝中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跟被刨了祖坟一样,怎么可能让皇帝真的御驾亲征?
然而,没想到的是,皇帝竟然真的要御驾亲征了!
长安的年轻人们听到这消息都激动的很,他们没能经历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却听说过陛下领兵席卷天下,却每见识过。
如今陛下要御驾亲征,那打辽东肯定连战连胜,打的高句丽落花流水。
年轻人们甚至有从军的冲动,想跟着皇帝一起东征,一起创造辉煌。
当然,有些老人却有些担忧,因为,这样的太平日子得来不易啊。
第917章 感谢
没资格参加大朝会的朝中官员们知道这消息十分的惊讶,因为在大朝会之前,参加大朝会的文官们可都是摩拳擦掌,一副众志成城要阻止皇帝御驾亲征的样子。
怎么大朝会结束,皇帝御驾亲征的诏书都下来了?
参加大朝会的朝臣们不免大力吹一下,虽然没能阻止皇帝御驾亲征,但是他们却逼迫皇帝做下了保证,保证不披甲上阵,保证不带着亲卫刺探敌情。
之所以不愿皇帝御驾亲征,不就是担心皇帝的安全吗?
一旦皇帝御驾亲征遇到不测,那将会带来惊天巨变,也许这盛世光景将不复存在。
只要皇帝不亲自披甲上阵,不以身犯险,即便战事失利,皇帝也不会有危险。
所以,这个结果貌似也不是不能接受。
况且,不能接受也得接受啊,皇帝御驾亲征的诏书都下了,而且还经过了大朝会,这事就已经定下来了。
要说朝中最心情激荡的就属武将们了,皇帝御驾亲征那肯定会带上非常多的将领,也就是说大家随军出征的机会都大了很多!
而且若是随军出征的话,那可是在皇帝面前立下功劳,那和随行军大总管出征立下功劳能一样吗?
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啊!
当然,前提是,必须能随皇帝御驾起出征啊。
所以,怎么才能随皇帝御驾亲征呢?
当然是走门路!
就算是朝中大将也不见得一定能随皇帝御驾亲征,毕竟皇帝肯定还要留下信任的文臣武将坐镇。
但是有一个人,确定一定会随军出征,那就是苏程。
大家不止确定苏程能随军出征,而且确定苏程能在陛下面前说的上话。
开玩笑,苏程怎么可能说不上话?
此次东征就几乎是苏程一言而决,皇帝要御驾亲征,朝野反对,又是苏程提出了个建言,然后让陛下和群臣各退一步,谁还敢说苏程说不话?
如今的苏程可不止是有圣眷的问题,而是在朝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苏程离开皇宫之后就直奔苏家庄,既然皇帝御驾亲征的诏书都下了,那肯定很快就会出兵,所以苏程准备回去多陪陪长乐公主她们。
整个长安,所有出征的将士当中,苏程和他的神机营绝对是最从容的,因为老早就在准备了。
所以,苏程也没去神机营,因为如今的神机营可以说,随时都能拔营出兵!
苏家庄,一辆辆马车正进入府里,苏程见此很是稀奇,疑惑的问道:“这是哪儿来的马车?”
“回公爷,这是宫里送来的!”门房脸上全是激动的神色,这份圣眷可真是普天之下头一份啊!
怎么从宫里来了这么多马车?这里面都是什么?
苏程好奇的上前翻了翻,锦缎、瓷器、药材……简直应有尽有。
这些都不是凡品,都是贡品。
要知道,在古代,真正的好东西是有钱都买不到的,甚至就算买到了也不敢用,因为真正的好东西都是贡品。
苏程疑惑道:“年前宫里不是刚送了十几车吗?怎么又送了这么多车来?”
很不解,很疑惑,这过了年还没多久呢,干嘛又送这么多车贡品来?
怎么?宫里的贡品都多到没地方放了吗?
苏程疑惑的回到了后院,疑惑的问道:“怎么宫里又送来了这么多车贡品?”
长乐公主抿嘴笑道:“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