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好听啊!
安康郡公诗写的好也就罢了,怎么说书都说的这么好?
现在在长安传开的是苏程之前在宫里说过的故事,而李世民和一众重臣们在苏家庄听苏程讲后面的故事。
长安城里,有的说书人已经讲完了那一段故事,虽然讲的远没有苏程好,但是却也引得满堂喝彩。
听的很过瘾,但是却又意犹未尽,这听到正关键的时候呢,怎么就没了?
然而,这段故事却只有苏程知道,就算再心急也没办法。
他们也终于知道为什么皇帝、皇后还有一众国公们为何齐聚苏家庄,原来是去听苏程说书啊!
太令人羡慕了!
苏程讲了一天,累了个够呛,也没能将兴唐传讲完。
但是天色见晚之后,李世民还是带着一众大臣们离开了,虽然他们也觉得意犹未尽,奈何苏程的嗓子已经有些沙哑。
虽然程咬金他们很想彻夜听下去,奈何皇帝都发话了,众人一起告辞。
李世民连连叮嘱道:“我们离开之后,让孙道长给你开一副药好好润润嗓子,少说话,保护好嗓子明天再接着讲!”
听到前面的时候,苏程还有些感动,听到后面苏程差点没绝倒。
感动个球!
李世民嘱咐他这么多,原来都是为了让他保护好嗓子,明天接着说书!
程咬金他们一个个拍着苏程的肩膀嘱咐着。
“好好休息啊!”
“尽量少说话!”
“多喝热水!”
什么玩意儿?
多喝热水?
苏程听了简直哭笑不得,多喝热水算怎么回事?
长孙皇后带着豫章公主、高阳公主袅袅而至,晋王李治则屁颠屁颠的跟在后面。
“苏小子,你今天辛苦了,孙道长给开的护嗓子的药汤,一定要喝!明天若是不舒服就休息一天!”长孙皇后笑道。
苏程听了心里十分熨帖,还是皇后娘娘知道疼人啊。
还没等苏程感慨,程咬金他们已经叫了起来。
“娘娘放心,苏程不累!一点都不累!”
第820章 当街
回到后宅往软塌上一趟,苏程舒服的叹了口气:“今天可累死我了!”
沈晓来到苏程的身后给他揉着肩,她到现在腿都还有点发软。
武珝好奇的问道:“听说卢国公在前院舞弄宣花大斧,他是真的会三板斧吗?”
苏程笑道:“怎么可能?哪有上战场用斧子的?他只是见到宣花大斧喜不自胜而已。”
武珝等人听个了心里更加好奇了,喜不自胜?
为何喜不自胜?
她们还待要问,长乐公主已经走了进来,笑道:“好了,郎君累了,你们也都去歇着吧!”
程咬金骑马进入了长安城,手里还提着一柄马槊,至于那柄宣花大斧则被程处默扛着呢。
走在长街上路过一个茶铺,一个说书先生正在抑扬顿挫的说着,周围围了满满当当的听书的人。
“那程咬金使一柄宣花大斧,因只学会了三招,人称三板斧……”
程咬金听了感觉很是复杂,这传播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吧。
这时候一个听书的人一不留神就瞅到了程咬金,忍不住喝道:“快看,是三板斧程咬金!”
虽然已经被苏程给说服了,但是听到三板斧程咬金这个称呼他还是忍不住脸黑。
一世英名啊。
听到这喊声所有人的都禁不住回头,然后激动的叫了起来。
“真的是三板斧程咬金!”
“是三板斧程咬金!”
就连说书先生都禁不住停下了说书的声音,一脸激动的看着程咬金。
此刻还真有种书里人走进现实的感觉。
但是很快众人就全都安静了下来,十分的安静。
因为他们突然反应了过来,虽然这个故事十分的精彩好听,但却是在编排了不少大唐的功臣,尤其将程咬金编排的最狠。
大唐立国还不算久,隋末的乱世相去不远,所以对于朝中的大将们长安的百姓还是十分熟悉的。
所以,几乎所有长安的百姓都知道程咬金用的是马槊。
但是刚刚他们却都喊出了三板斧程咬金,这位国公该不会恼羞成怒吧?
初唐的风气还算开放,又有圣天子在朝,所以长安城里的百姓说起朝中官员八卦那是一点都不带怂的,别说朝中官员们的八卦了,就是说起宫闱八卦都一个个两眼放光口若悬河。
但是俗话说的好,打人不打脸,当着卢国公的面叫人家三板斧,这就有点不地道了。
程咬金该不会恼羞成怒吧?
程咬金倒是不至于恼羞成怒,只是他心里特别的感慨,这才一两天的功夫啊,三板斧的名声就已经这么深入人心了啊?
整个长安城谁不知道他程咬金善用马槊啊?
然而这些百姓见到他脱口而出的是三板斧。
太深入人心了。
心里最害怕的还是说书先生,毕竟是他在这儿说书编排呢,程咬金就算要惩戒也不可能惩戒那些听书的人,当然是找他这个说书的人算账。
虽然这故事据说是从安康郡公那里传出来的,但是人家安康郡公脸大啊,谁能把安康郡公怎么样?
说书先生战战兢兢的上前:“国公,还望您海涵,小人也是讨口饭吃。”
别说程咬金已经被苏程说服了,就算没有,他也不可能找一个说书先生的麻烦。
太掉份了!他程咬金又不是什么欺软怕硬的人,要找人算账也该找源头,找苏程。
他要真找这个说书先生算账那还不被尉迟恭他们笑死?而且魏征那些御史们还不得喷死他?
程咬金摆了摆手道:“老夫今天也在苏家庄听苏程说书听了一天呢,老夫也知道这是苏程在编排老夫,跟你们也没啥关系,虽然这故事扯淡了些,但是确实挺有意思,就听个乐呵!得,你们接着讲吧,接着听吧!”
程咬金摆了摆手直接就驱马离开了,程处默扛着宣花大斧耀武扬威的跟在后面。
说书先生和听书的人禁不住在心里感慨,卢国公可真是大度啊,竟然一点没有怪罪他们。
“卢国公真是宽宏大量啊!”
“是啊是啊,卢国公高风亮节,令人钦佩啊!”
程咬金听着这些话心里还是美滋滋的,但是很快后面议论的人就话锋一转。
“快看,快看,程小公爷手里提着的那不就是宣花大斧吗?”
“还真是呢,真是宣花大斧!”
“所以,卢国公会三板斧是真的啊!”
“看来是真的,而且看这情形卢国公是将三板斧传给了程小公爷。”
“这么说,安康郡公根本就不是编排啊!”
“没想到啊,卢国公藏的可真够深的!”
“听说这三板斧乃是神仙在梦中所授,也不知道到底多么厉害!”
骑着马逐渐远去的程咬金叹了口气,已经认命了,他觉得别说后世之人,就是当世整个天下人都不知道他是用槊的高手,都会以为他只会三板斧。
不过一想到他会将名扬天下,而且哪怕过了千百年他仍然会名扬天下,听又忍不住激动。
多少人追究名传后世而不可得?
他却另辟蹊径而名扬天下,想想还真是美滋滋,这么一想苏小子还是记得他的。
整个长安城都很热闹,尤其是那些说书先生们尤其活跃,他们在打听今天苏程在苏家庄都讲了些什么。
虽然苏程是在苏家庄讲的后面的故事,但是听到的人却着实不少,不只是皇帝、皇后、公主、亲王、国公、国公夫人们,还有他们的随从,还有苏程府里的下人们。
整个前厅后院都满满当当人,甚至连墙上都骑着人,所以这些随从们回到长安城里之后,立即就被人拖走了。
沽两壶清酒,置几样小菜,故事通宵说起来。
立政殿里,长孙皇后疑惑的问道:“臣妾听说卢国公在前院舞斧是真的吗?他不是一大早就提着马槊去找苏程算账去了吗?”
李世民笑道:“你又不知道苏程那张嘴有多厉害,能把死人说活,能把活人说死,忽悠个咬金还不小菜一碟?”
长孙皇后一听觉得也对,不过她还是感到很好奇,苏程是怎么忽悠的?
第821章 皇后的小心思
长孙皇后十分好奇的问道:“苏程到底是怎么劝说的?”
李世民解释道:“苏程说,虽然咬金现在是天下闻名的猛将,可是再过几十年、几百年、千年,还会谁记得曾经有一个将领叫程咬金?”
“在灿烂的历史长河中,名将、猛将多如繁星啊!”
“但是倘若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了下去,百年、千年之后,人们至少还会记得程咬金。”
长孙皇后听了不由小嘴微张,原来苏程是这么忽悠的啊?
不,这不能叫忽悠。
这就是事实啊。
虽然程咬金在当世也算大将,但是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不算顶尖的名将,再过个百年,确实没多人还记得他。
但是,倘若这个故事能流传下去的话,程咬金这个名字将一直深入人心。
这个故事会广泛的流传下去吗?
听过这个故事的长孙皇后觉得会的,因为这个故事实在太精彩了。
这根本就不叫忽悠,这对程咬金来说反而是一大惊喜。
想程咬金已经位居国公之位,还有什么是他想追求的呢?
名传后世当然是一个。
长孙皇后笑道:“苏程这也不算是忽悠啊,他说的很对啊,臣妾觉得这话还真说到了卢国公的心坎里去了!”
李世民笑着点头道:“那倒也是,不然咬金也不会兴奋的舞起宣花大斧来!”
长孙皇后笑道:“这个故事一定会广为流传的,因为这个故事太精彩了,而这个故事里最出彩的就是卢国公的三板斧了!”
李世民哈哈大笑道:“也不知道苏程是怎么想到的,三板斧,笑死朕了!”
长孙皇后却没有笑,因为她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几百年千年以后,又有几个人还知道她呢?
李世民低头看着怔怔出身的皇后,柔声问道:“怎么了?”
长孙皇后问道:“二郎,你说过个几百年几千年,还有人会知道臣妾吗?”
李世民点头道:“知道,当然知道,你可是朕的皇后!”
长孙皇后带着一丝轻叹:“二郎是横扫天下开创盛世的明君,当然会被后人铭记,可是臣妾只是一介女流之辈,后世又有几人会记得臣妾呢?”
李世民拉着长孙皇后的手,深情道:“你是最贤惠的皇后,你是最美的皇后,世人怎么可能忘记朕的的千古一后呢?”
长孙皇后摇头道:“臣妾倒是觉得长乐哪怕过个千百年也会名声远扬,因为苏程给她写的诗太美了!”
“那朕也给你写一首诗?”李世民有些迟疑道,问题是这确实不是他所长啊。
长孙皇后直接给了他一个妩媚的眼神,嗔道:“二郎写的诗还不如臣妾写的好呢!”
要论兵法韬略,那李世民觉得自己不会弱于谁,要论书法他觉得自己也能不觑于谁,但是说起写诗,他不得不承认自己确实还不如皇后写的好。
若是和苏程比写诗,那大概就等同于苏程和他比兵法。
李世民有些犯难的问道:“那怎么办?”
长孙皇后像个小女孩都一样噘嘴道:“要是能让苏程给臣妾写首诗就好了,写一首传世之作,赞颂一下臣妾。”
李世民听了笑道:“这还不简单,再过些日子不就是你的生辰了吗?就让他写一首诗作当贺礼吧!”
长孙皇后有些赧然道:“这,臣妾怎么好意思指定要什么贺礼?”
虽然长孙皇后很想让苏程写一首诗当作贺礼,但是她的脸皮薄啊,还真不好意思直接要求。
李世民点头道:“也对,苏程这小子也太不识趣了,就该主动给皇后写诗,朕的皇后乃是千古第一贤后,而且还是最美貌的皇后,他怎么能不写首诗赞颂一下呢?”
“既然他想不起来,那朕就点醒一下他吧!”
长孙皇后听了心里很是雀跃和期待,不知道苏程会给她写一首什么诗呢。
不过,终究还是有些不好意思,长孙皇后嘱咐道:“陛下点醒苏程的时候记得委婉一点啊!”
李世民点头道:“放心吧,朕当然不可能直接说!”
事实上,李世民心里也犯愁的很,怎么点醒苏程呢?
第二天,兴唐传的故事在长安城里更广为流传了,而一些说书先生也得到了昨天苏程在苏家庄说的内容,如获至宝,迫不及待的就开始说起来。
这时候谁若说的好,绝对能在长安城里的某一坊中名声大噪。
而苏家庄也变得更加热闹了。
皇帝、皇后带着皇子公主再次亲至,所以苏家庄来的人比昨天还要多。
今天李世民来的比昨天还要早,早的连苏程都感到惊讶,他这早饭还没吃饱呢。
李世民该不会是来蹭早饭吃吧?
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