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绝技不传给儿子留着干什么?
李绩和李靖一同走了进来,一眼就看到了尉迟恭手里的宣花大斧,顿时大笑道:“好哇,连宣花大斧都准备好了,今天可要好好欣赏一下老程的三板斧!”
“呸呸呸!什么三板斧?”程咬金大声道:“俺老程不会什么三板斧,俺老程用的是马槊!”
苏程上前一步笑道:“伯父何必烦恼,伯父一柄马槊驰骋沙场,纵横无敌,朝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又岂会因为一个小小的故事就认为伯父用斧子?小侄说的对不对?”
按理说倒也确实是这么会是,市井中的流言每天不知道有多少,但问题是这个故事是苏程编的啊!
而且这个故事编的太好了,连他自己听着都觉得十分有趣,很想继续听下去。
所以他觉得这个故事肯定能流传开来。
程咬金没好气道:“你还不知道你自己?你编的这个故事肯定能流传开来,虽然长安城里可能没多少人信,可要是流传到整个大唐的话,那老夫的一世英名岂不会毁了?”
“而且若是你故事一直流传下去,那后世的凡夫俗子岂不都觉得老夫用的是三板斧?”
别说,程咬金和三板斧是真的很匹配,听着就很和谐,毫无疑问,这个故事一定会流传下去,深入人心。
这个故事早已经经历过验证,更何况在娱乐活动不多的古代。
苏程笑着开导道:“伯父,您应该这样想,您现在当然是大名鼎鼎,整个大唐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可是再过个几百年,您觉得整个天下知道您的有多少人啊?”
“但是有了这个故事就不一样了啊!哪怕过个几百年上千年,您在民间那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程咬金听了也不禁微微一愣,不得不说,苏程说的好像还真挺有道理的。
虽然他程咬金在当朝也是名将,可是放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
不说过个几百年上前年,就过个百十年,民间又有多少人还记得他程咬金呢?
若是苏程这个故事一直流传下去的话,那他程咬金在民间可不鼎鼎大名深入人心吗?
这么一想,程咬金心里莫名还有点激动,谁还不好名呢?
“这么说,老夫还得感谢你不成?”程咬金有些挠头的问道,他突然觉得手里的马槊好像有点烫手。
第818章 忽悠
苏程听了微微拱手笑道:“不用谢,不用谢,伯父太客气了,咱们谁跟谁啊,伯父还用得着跟我客气吗?”
但是,总觉得哪里不对啊,程咬金疑惑的问道:“不对啊,你就算要讲故事,又何必说老夫用宣花大斧呢?就用马槊也可以啊!”
苏程摊手道:“非也非也,若是照实来说,那不就是讲史了吗?市井百姓谁会听人讲史啊?”
“传奇故事嘛,当然要有艺术的加工,这样听起来才有趣,才能广为流传啊!”
李绩笑着点头道:“确实是这个道理,传奇故事嘛,当然要够传奇,若是历史,那市井百姓谁还有兴趣听?当然不可能广为流传。”
程咬金听了也不由点头,好像还真是这个道理。
这会儿程处默兄弟也都明白了,好像是苏程讲了个什么故事,把老爷子编排成了用斧子,所以老爷子来找苏程算账了。
怪不得老爷子生气,用斧子看起来就跟个砍柴的一样,太挫了。
但是程咬金却不觉得,名传后世这太有吸引力了,一想到哪怕千百年之后他的名声都广为流传,他就感到激动。
虽然用斧子确实挫了点,而且还只会三斧子,但是不管怎么说都比默默无闻强啊。
再说了他那三斧子也挺强的,也算能表现出他的几分勇武,而且性格方面倒也确实和他贴切。
苏程笑道:“而且,伯父,难道你就没有觉得这宣花大斧和你其实十分契合吗?”
尉迟恭大笑道:“真的特别契合,我听说了这故事之后都开始怀疑了,老程用马槊该不是个幌子吧?”
李靖笑道:“别说,就连老夫都开始怀疑了!”
程咬金回头看了一眼尉迟恭手里的宣花大斧,突然觉得好像也挺顺眼的。
“老程,接斧!”尉迟恭大喝一声,直接将手里的宣花大斧扔向程咬金。
程咬金用力将马槊往地上一插,然后顺势就接过了宣花大斧,然后开始舞了起来。
舞的虎虎生风。
李绩笑道:“苏程编排的一点不错啊,老程果然适合用斧子!”
尉迟恭大笑道:“老程,你在斧子上果然有天赋,若是早就用斧子,说不定就不会输给老夫了!”
程咬金一边舞的虎虎生风,一边大叫道:“滚蛋,老子什么时候输给过你?”
这时候外面有又人走了进来,长孙无忌、房玄龄等人联袂而至,刚刚走进大门他们就惊呆了。
程咬金竟然真的拿着一把斧子舞的虎虎生风。
莫非程咬金竟然真的会三板斧?
用马槊只是伪装?
不怪他们这么想,因为程咬金舞起斧子来看着太和谐了,程咬金和斧子太相配了。
李孝恭大叫道:“好啊老程,你果然会三板斧啊!你藏的好深啊!”
苏程看到这一幕顿时傻眼了,今天这么热闹的吗?
然而,今天的苏家庄热闹的甚至超乎他的想象,不止这些国公们来了,就连国公们的家眷也来了。
长安城里的贵夫人们平日也都无聊的很,除了打打麻将唠唠家常也没别的事可干,听了苏程讲过的故事也都大感有趣。
后宅里,长乐公主已经懵了,不知道怎么突然来了这么多国公夫人。
不过怎么说她也是公主,和这些国公夫人也都相熟,所以一点都不会露怯,很快就带着丫鬟们接待起来。
一番交谈,长乐公主才知道,原来这些国公夫人竟然是来听郎君讲故事的。
长乐公主听了真是哭笑不得,这个答案她是怎么都没想到啊。
去上香的事只能暂且放在一边。
武珝随着长乐公主还能应付自如,那边沈晓和罗香凤已经傻掉了。
这一个个都是国公夫人啊!
竟然一下子来了那么多国公夫人!
那可是国公夫人啊!
对于江湖人来说太高高在上了!
就在两人还没从呆滞中回过神来的时候,突然有丫鬟飞奔了进来:“公主,公主,皇后娘娘驾到!”
沈晓和罗香凤直接就懵了,什么?皇后娘娘也来了?
竟然连皇后娘娘都来了?
这可是世上最尊贵的女人啊!
长乐公主和一众国公夫人们连忙去迎接,然后就见到皇后娘娘带着豫章公主、高阳公主、晋阳公主走来。
连长孙皇后都来了,皇帝自然也到了。
李世民是直接闯进去的,还没走进去就听到顿顿喝彩声。
好奇的李世民走进去一看,原来程咬金正舞着一柄宣花大斧,舞的那叫一个虎虎生风,旁边的众人全都在大声喝彩。
李世民不由微微一愣,这一刻他也在怀疑,程咬金这家伙不会真的会三板斧吧?
要不然怎么兴高采烈的舞着宣花大斧?
而且这宣花大斧是哪儿来的?
不对啊,程咬金不是一大早挥舞着马槊直奔苏家庄了吗?这分明是来找苏程算账的啊,怎么现在却笑的嘴角都快咧到耳根了?
不用说,程咬金又被苏程给忽悠了!
“陛下驾到!”
走进的李世民立即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
“臣等参见陛下!”
李世民笑道:“都不必拘礼,今天朕和大家一样都是来听故事的,顺便还能欣赏一下知节的三板斧!”
程咬金脸红道:“陛下,您又不是不知道臣,臣善用马槊,哪会什么三板斧啊?”
李世民笑道:“是吗?可朕刚才看你舞斧舞的很精彩啊!”
程咬金连忙道:“哪有,臣就是乱舞!”
尉迟恭笑道:“陛下,臣觉得老程用马槊可惜了,他真应该有宣花大斧,太适合他了!”
李绩也笑道:“别说,老程提着宣花大斧还真特别的相配!”
李世民笑道:“刚才朕看知节挥舞宣花大斧,甚至一度觉得知节真的会三板斧!”
众人听了齐声笑了起来。
“臣也这么觉得!”
“不瞒大家,臣刚刚听故事的时候就觉得老程和宣花大斧十分的相配!”
“所以说,苏程根本就不是胡乱编排!”
“对,苏程也是慧眼如炬啊,一眼就看穿了老程的本质,一眼就发现了老程在宣花大斧上的天赋!”
第819章 车如流水马如龙
程咬金听了不由抚额,他现在已经明白了,三板斧的名声他无论如何也甩不掉了。
既然甩不掉,那就好好的接受啊!
至少哪怕过了千百年,他程咬金也一样名声远扬,一样深入人心。
苏程笑道:“大家的眼睛果然都是雪亮的啊!”
李世民大手一挥:“难得大家都来了,还不快把好酒好菜备上,你呢,可以开始讲故事了!”
众人听了尽皆点头,准备好美食美酒,然后苏程就可以开始了。
苏程听了不由抚额,这可是在他家里啊,不但要他准备好好吃的好喝的,还要他讲故事?
能怎么办呢?
连李世民都搬着个椅子坐在了最前面一脸期待的等着他,还能怎样?
“来,搬个桌子过来,再拿个镇纸过来!”
没有惊堂木,拿镇纸来凑也一样。
苏程拿起镇纸啪的一声拍了下去:“上一回,咱们说到……”
顿时大厅里安静了下去,只有苏程的声音在回响,程咬金禁不住感慨,还是苏程讲的好啊,和苏程一比,那两个小太监讲的都是什么啊。
然而在后面却有一溜小太监侍立着,那是长孙皇后派来的小太监,他们要听过之后去后宅讲。
今天的苏家庄可谓备受瞩目,长安城里的一众重臣们全都带着家眷直奔苏家庄,就连皇帝和皇后娘娘都去了苏家庄。
长安城里的百姓禁不住感慨,苏程还是那个苏程啊,一回来整个长安都变得那么热闹。
在苏程不在长安的时候,哪有皇帝还有一众朝廷重臣聚在一起的时候。
在知道不止一众国公还有国公夫人直奔直奔苏家庄,甚至连皇帝和皇后娘娘都去了苏家庄,原本还在犹豫的一些人,也奔苏家庄而去。
像李泰更是屁颠屁颠的就去了。
薛万彻则被丹阳公主揪着上了马,护送她去苏家庄。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去苏家庄,比如太子李承乾,比如侯君集,都窝在府里没什么动静。
说书倒也是很过瘾的事儿,一开始苏程倒是说的很过瘾,很痛快。
但是很快下面就乱了起来,因为大家都是经历过隋末的打乱的人,对于那段历史十分熟悉。
苏程一本正经的讲着,下面却已经乱了起来。
大家已经开始争执了起来。
“扯淡吗这不是?”
“就是苏程瞎扯啊这是!”
“年轻人嘛,对这段历史根本就不了解!”
“哎呀,淡定,这就是个故事!”
程咬金嚷嚷道:“这么不废话吗?当然是扯淡!俺老程难不成还真的会用三板斧啊?”
“不过呢,苏程这故事是真有意思,甭管以前怎么样,这故事,肯定广为流传。”
事实上,就在苏程在苏家庄说书的时候,长安城里已经有人开始说苏程讲过的兴唐传了。
一经开说,就吸引了不知道多少人,而且在快速的流传开来。
虽然只有不长的一段,但是这故事太吸引人了,比起之前说书先生说的那些要精彩的多。
再加上苏程名头的加成,这个故事传播的速度十分惊人,再加上这故事确实十分精彩。
很快,长安的茶馆里,酒肆中,甚至青楼中都有人在说起了这段兴唐传。
这一天青楼里人头攒动,但是大家却又分外的和谐。
没有喘息声,没有娇声细语,没有咸猪手,没有投怀送抱,大家都很安分。
无论是客人还是姑娘们全都安分的坐着喝着茶磕着瓜子,聚精会神的听着说书先生说书。
青楼里的妈妈都懵了,这些客人们一个个正襟危坐是怎么回事儿?
我们这儿不是茶馆啊!
我们这是青楼啊!
这到底算怎么回事儿啊?
把这些客人都赶出去?
开什么玩笑,哪有开门赶客的道理?
名声怀了以后谁还来啊?
把说书的赶走?
把说书先生赶走,这些客人们肯定不会同意啊,而且这些客人们估计就跟着说书先生走了。
那能怎么办?
得,今天就当一天茶馆酒肆算了!
认命的妈妈静下心来顿时就被说书先生的故事吸引了过去。
真好听啊!
安康郡公诗写的好也就罢了,怎么说书都说的这么好?
现在在长安传开的是苏程之前在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