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驸马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逍遥驸马爷- 第3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一定遵守朝廷的规定?
    对设立市舶司表示欢迎?
    李世民听了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疑惑的问道:“这真是他们说的?”
    苏程点头笑道:“他们真是这么说的!”
    李世民不可思议道:“这太阳是打东边出来了吗?”
    苏程微微笑道:“臣从岭南北上的时候,带着世家子弟们坐了一趟臣的炮船,并且让他们见识了什么叫火炮齐发!”
    虽然李世民没有亲眼见到那场面,但是他却可以想象。
    想当初,他和程咬金他们第一次见到火炮开炮的时候都被震懵了。
    那还是只见到了一门火炮开炮,那些世家子弟第一次看打炮就见到是了十门火炮齐射,不吓傻了才怪呢!
    李世民不由哈哈大笑了起来,他这个皇帝和世家一直不对付,视世家大族为眼中钉、肉中刺,世家大族也阳奉阴违经常暗中使绊子。
    现在听苏程说世家那么老实,心里别提有多爽了,简直就跟三伏天喝一口冰镇酸梅汤一样爽。
    李世民听了点头道:“那此番南下考察,你觉得在哪里设立市舶司合适?”
    苏程沉吟道:“近几年内出海的船都不算多,所以臣觉得可以先设立三个市舶司。”
    “一是海州,海州在北方,而且距离长安最近,那里海港优良,臣觉得在海州设立市舶司很有必要。”
    李世民听了不由点头,这几句话说的中肯,北方的门阀家族也想出海,总不能读跑去南方出海。
    而且作为国都的长安在北方,海州靠近长安,设立市舶司准许出海,他这个皇帝也有颜面,也能更便捷的了解出海的情况。
    苏程接着道:“然后便是明州,臣从岭南北上就是到了明州下船,那里很适合出海,而且明州处江南腹地,距离繁华的余杭、姑苏都不远,可以辐射整个江南。”
    李世民微微颔首,对苏程的话深为赞同。
    苏程接着道:“第三个地方就是广州城!相传三国时广州的海贸就十分繁荣,可惜如今海贸反倒是凋零了。”
    “那里不但适合出海,而且在岭南设立市舶司还能让岭南归心。”
    李世民听了不由双眼一亮:“哦?让岭南归心?”
    苏程笑道:“毫无疑问,一旦海贸兴起,一定能一改现在岭南穷困的现状。到时候市舶司和朝廷必然深入人心,这对岭南冯家的威望来说是一个冲击。”
    “陛下建立水师之后,对岭南的家族会是极大的震慑,毕竟他们要想继续在海上发财就必须听朝廷的话,而他们一旦尝过了出海的甜头,就很难放弃出海的财路。”
    “海贸给岭南百姓带去的可不只是钱财,还有物资的丰富。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啊。”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岭南一旦开启了海贸,必然会吸引很多汉人去岭南,这对岭南固有的秩序也是一个冲击,汉人可不认他岭南冯家。”
    李世民越听眼睛越亮,在广州设立市舶司果然能让岭南归心!
    “妙啊!此计甚妙!”李世民激动道。
    一直以来,岭南就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苏程的这个设立市舶司的计策一下子就解决了他的心病。
    不需要大动干戈就能让岭南彻底归心,这才是上上之策。
    苏程感慨道:“这是阳谋,其实冯盎人老成精又何尝不明白这些,不过他还是答应了,冯盎虽然也有趋吉避凶之意,但是他对岭南百姓确实有深情啊。”
    李世民又何尝不明白,冯盎也是觉得在他死去之后冯家会有凶险,这是想逐渐放弃岭南的权利,而另谋出路。
    李世民沉吟道:“朕也不会忘了冯家,耿国公确实有大功!”


第812章 惊吓
    如果冯家不作妖,最终岭南顺利归心,那就让冯家与大唐共富贵又如何?
    当然,最大的功臣还是眼前的惫懒小子。
    不过,一想到刚才苏程翘着二郎腿坐在这里悠哉悠哉的喝茶,他就眼皮直跳。
    这里可是两仪殿啊!
    谁敢在两仪殿里翘着二郎腿喝茶?
    别说臣子了,就连他这个皇帝都没在两仪殿里翘着二郎腿喝过茶!
    但是能怎么样呢?
    这是朕的好女婿,这是朕的的好女婿,李世民不断的在心里重复着。
    “很好,在海州、明州、广州设立市舶司,朕觉得这个提议很好,你回去写个奏章递上来,朕早朝的时候议一议。”李世民道。
    苏程微微拱手道:“臣遵旨!”
    一想到设立市舶司收税不但能财源滚滚,还能让世家大族吃瘪,还能让岭南归心,李世民心里就很高兴,舒服的往后面一倚,然后不自觉的翘起了二郎腿。
    旁边的小太监都看傻眼了,跷二郎腿的皇帝,这谁见过?
    “苏程啊,这个秋天朕是格外的高兴,大丰收啊!无论是玉米还是白叠花,硕果累累啊,苏程,你功不可没!”李世民笑道。
    这功劳想谦虚也没法谦虚啊,苏程笑道:“都是陛下圣明,陛下重视农耕,爱民如子,臣才能将玉米和白叠花推广开来!”
    李世民大笑道:“那倒也是。”
    臭不要脸!苏程很无语,我不过拍两句马屁,你还当真了。
    “玉米和棉花也到了该收获的时候了,原本朕还有朝中众爱卿都觉得你不在长安实在太可惜了!好在你终于在收获之前赶了回来,这可是足以记入史册的大事件啊!”李世民激动道。
    今年是白叠花在大唐的第一次丰收,明年后年白叠花就能传遍整个大唐,到时候天下就再无饥寒了,这怎么不是永记史册的大事件?
    苏程点头道:“陛下不说臣差点忘了,玉米和白叠花可不是要到了收获的季节了吗?”
    李世民听了有些无语,感情苏程早就将玉米和白叠花忘了,他还以为苏程这么急着赶回长安,是不想错过玉米和白叠花丰收的大场面呢。
    小太监走进来恭恭敬敬道:“陛下,长乐公主入宫来了,皇后娘娘请膳!”
    李世民起身笑道:“走吧,朕今天就在宫里为你接风洗尘了!”
    李世民带着苏程出了两仪殿,向立政殿走去。
    立政殿里十分的热闹,不止长乐公主在,还有李治、高阳、豫章、晋阳、李泰、李承乾都在。
    这还真算是一场家宴。
    此刻李治正绘声绘色的说着呢,刚才虽然听的时候胆战心惊,但是这会儿他却说的却眉飞色舞。
    晋阳公主捏着长孙皇后的衣角小脸有些发白,听着那么多毒蛇,想象着那画面,她觉得太可怕了,虽然心里觉得可怕,但是却又忍不住想听。
    长孙皇后轻轻揽着她,轻声道:“兕子害怕吗?害怕就不要听了!”
    晋阳公主微微摇头坚持道:“不,我要听!”
    晋阳公主在宫里是个很特殊的存在,因为她先天体弱,所以在宫里谁都得小心翼翼的捧着她。
    她还真没听过这么有趣的故事呢,此刻听了还有真有些欲罢不能。
    不止晋阳公主听的欲罢不能,豫章公主、长乐公主、李泰乃至李承乾也都听的入了迷。
    难为李治竟然想的这么清楚,一口气说完之后,他还有些意犹未尽,可惜,下面的他不知道了。
    豫章公主等人听的都意犹未尽,连忙问道:“雉奴,你怎么停下来了?快讲啊!”
    李治小手一摊,无奈道:“我就听到这里,然后父皇和母后就走进来了,然后姐夫就不讲了,我也想知道后面啊!”
    豫章公主、长乐公主等人一听顿时傻眼了:“这就没了?这讲到了最最关键的时候竟然没了?”
    高阳公主叫道:“可不是嘛,密密麻麻的全是毒蛇,想想都吓人,接下来该怎么办啊?”
    众人的目光一起看向了长孙皇后,他们心里同时冒出了一个念头,父皇和母后早不过去,晚不过去,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过去了吧?
    感受着儿女们那异样的目光,长孙皇后笑道:“一会儿苏程就来了,想听你们就再让他讲!”
    这倒也是,一会儿苏程就来了,可以再让他讲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
    李泰回味着刚才的故事,疑惑的问道:“江湖真有苏程说的这么玄乎?还有江湖人能用笛声驱使毒蛇?”
    李泰和李承乾心里都很震惊,因为这太可怕了,那么多毒蛇,这怎么抵挡?
    若是有人驱使毒蛇进了他的府里的话,那怎么办?
    他府里的侍卫能防得住刺客,那也防不住毒蛇啊!
    更何况,那江湖人能驱使那么多毒蛇,这太可怕了。
    别说他的府里防不住,恐怕就连皇宫的侍卫也太防不住吧?
    这么一想的话还真有些可怕啊。
    刚刚听的时候很刺激,现在静下心来他们却突然觉得很可怕。
    他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危险,原本在他们眼中贱若泥土的江湖人竟然能威胁到他们的安全?
    李承乾同样震惊道:“若真有这样的江湖人,那太危险了!就算是皇宫也防不住毒蛇啊!”
    李治、豫章公主等人听了也不禁心中一紧,若是宫里也进了那么多毒蛇,那太可怕了!
    不知道苏程到底用什么仿佛打退了那么多毒蛇?
    长孙皇后听了不由失笑:“那是苏程编了个故事逗雉奴和高阳玩呢,你们还当真了!”
    李泰有些尴尬的笑问道:“啊?这么说没有会驱使毒蛇的江湖人?”
    长孙皇后笑道:“朝中的不少大将军就是出身草莽,本宫还真没听说过有人能驱使毒蛇呢!”
    “不玩杂耍的倒是有耍蛇的,但是那毒蛇的毒牙也早就被拔掉了!”
    李承乾和李泰听了心里长松了一口气,同时也有些尴尬,原来只是苏程编的故事,他们竟然还当真了!
    李治听了松了口气之余,又莫名有些失望。


第813章 故事继续
    就在众人说着的时候,李世民和苏程走进了立政殿。
    “父皇!”
    “父皇!”
    “见过父皇!”
    李世民笑道:“说什么呢说的这么热闹?”
    李治跳了出来叫道:“父皇,原来姐夫讲的那个故事不是真的吗?”
    李世民笑道道:“当然不是真的,哪有江湖人能驱使毒蛇?”
    苏程笑道:“只是个故事而已,不必当真。”
    李泰笑道:“不过这个故事讲的倒是真有趣,我们听的心都提了起来!”
    高阳迫不及待的问道:“那后面怎么样了?到底怎么样了啊?”
    苏程干咳道:“后面啊,我还没想好呢!”
    众人听了不由大失所望,长孙皇后笑道:“本宫也想听听下文,他们刚才都吵着要听呢!”
    李治、豫章、高阳连连点头,眼巴巴的等着听故事呢。
    苏程也不由在心里感叹,这个年代的人娱乐的项目实在太少了,他不过随口瞎编了一段故事,竟然就把这些亲王、公主们给吸引的欲罢不能。
    讲故事?讲个什么故事呢?
    苏程抬头看了一眼李世民突然心中一动,笑道:“这个故事太扯了,不如讲个别的故事吧?”
    李世民招呼大家坐了下来,笑道:“今天就是家宴,不必拘束,若有什么好故事只管讲来。”
    李治等人虽然觉得不能听到刚才那个故事的后文有点可惜,但是见到苏程要将别的故事,心里也很期待。
    苏程清了清嗓子,道:“话说山东济南府历城县有一个人,为人正直,事母至孝,济困扶危,侠肝义胆,人称小孟尝!此人姓秦名琼,字叔宝。”
    “这秦琼啊自幼曾受高人传授,枪马纯熟,武艺精通,骑一匹黄骠马,马踏黄河两岸,使一对熟铜锏,锏打山东三州六府半边天。只可惜秦琼空有一身本领,英雄无用武之地……”
    众人听了不由微微一怔,原来苏程要讲的是隋末啊,对于这段历史就连李治都耳熟能详,因为这就是他老子的那些牛逼的岁月啊。
    众人听了心里不免有些失望,他们还以为苏程要讲什么故事呢。
    但是众人还是耐着性子听下去,听着听着,众人却不觉入了神。
    真的很有趣呢!
    和他们知道的历史全然不同!
    或者说,他们知道的历史都是兵马纵横,倒是没听过江湖上的故事。
    苏程当然不可能给他们讲史,他是讲起了小时候听过的评书,兴唐传。
    当着李世民的面讲兴唐传,想想都觉得有意思。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也听的十分入神,因为隋末那段历史他们俩是亲身经历过。
    听着听着,李世民不由摇头道:“扯淡!瞎扯淡!苏程你这瞎编呢?”
    苏程摊手道:“那陛下到底还要不要听下去啊?臣还讲不讲啊?”
    讲啊!当然讲!
    这会儿,不说李治、高阳公主、豫章公主已经听的入神了,就连李泰和李承乾听的都十分入神。
    长孙皇后笑道:“讲啊,快讲,快讲,后面怎么样了?”
    听到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