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逍遥驸马爷》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唐逍遥驸马爷- 第2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秋高气爽,太阳却火辣辣的厉害。
    秋老虎啊,一大片的玉米地硕果累累,然而苏程琢磨着人可能比玉米还多。
    黑压压的全是人头,李世民望着一地的东倒西歪垂下头的玉米,嘴角都快扯到了耳根后,笑的就跟个老农一样。
    魏征一脸又黑又冷的脸也露出了笑脸,望着这一地的玉米一脸慈祥的笑容:“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瞧瞧这穗个真够大的!瞧瞧这玉米粒可真够大的!瞧瞧这颜色!好粮食啊!”
    李世民咔嚓一下掰下了一个玉米,三两下就剥了开来,摸着手心黄橙橙的大玉米,大笑道:“苏程,瞧瞧朕这玉米比你去年种的好不好?”
    苏程脸有点黑,就跟这是你种的一样,有什么好得意的?
    “开始掰玉米!”随着李世民一声,自己撸起了袖子进入了玉米开始掰玉米。
    连皇帝都亲自动手了,文武百官谁还袖手旁观?
    于是,一个个朝中大臣们穿着朝服,纷纷撸起袖子进入了玉米地。


第454章 盛景
    在皇帝亲自下地开始掰玉米之后,早就准备好的农人们也开始下地掰玉米。
    很快,一包一包的玉米被背了出来,引起了阵阵惊叹,宿老们一个个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他们活到了快入土的年纪,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大的米穗这么大的米粒呢!
    这一亩地得出产多少粮食啊!
    太激动了,一个个宿老们捧着玉米就跟抽风似的,苏程在一边看到之后十分担忧,可别太过激动真的抽过去了。
    好粮食啊,真是好粮食啊,回去一定让庄子里的农户们种玉米,谁家不种谁家那就是傻子!
    这是所有宿老们的心声。
    等李世民满脸大汗的从玉米地里走出来的时候,外面的玉米已经堆积如山。
    虽然很热很疲惫,还被玉米刺的瘙痒,但是李世民仍然忍不住放声大笑,因为这是丰收的喜悦。
    不只是这一片地丰收的喜悦,他仿佛看到了明年无数玉米地大丰收!
    明年,对大唐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明年稻米的产量几乎能翻一番,而玉米也将大丰收!
    苏程装模作样的从玉米地里钻了出来,相比李泰等人的满头大汗的狼狈模样,苏程依然玉树临风。
    李世民瞥了苏程一样,但是却没有责怪,今天,谁都没有资格责怪苏程,因为苏程居功至伟!
    “玉米,真是上天赐给朕的珍宝啊!多好的粮食啊!”李世民由衷的感慨道。
    魏征捧着几个硕大的玉米,激动道:“玉米的产量真是太大了!有了玉米,百姓们再也不用怕饿肚子了!”
    “都撞进车里运到粮库去,谨慎些,一个都不能少,明年要留作粮种的!”李世民吩咐道。
    苏程目光一转,笑道:“陛下,臣觉得还是让人一担一担的抬着更好!”
    李世民疑惑道:“哦?莫非玉米这种粮食喜欢被人抬着,不喜欢坐马车?”
    苏程听了很是无语,这话听着像话吗?
    “臣的意思是,挑着能让百姓更直观的了解玉米,等明年推广玉米的时候,阻力也会小些,说不定大家都会踊跃种植!”苏程解释道。
    魏征听了颔首道:“苏程说的有道理,虽然陛下还有臣等都觉得玉米是丰产的粮种,但是没有见过的百姓,只凭传闻怕是会将信将疑。”
    李世民点头道:“有道理!”
    一个个士卒挑着沉甸甸的担子走在路上,担子上是黄橙橙的玉米,成了长安的一道奇景。
    路边的人们全都吃惊的长大了嘴巴。
    “好大啊!”
    “这也太大了吧?”
    “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呢!”
    “这就是传说中的玉米吗?”
    “真是好大的米啊!”
    “天啊,世上竟然有这么大的米穗!”
    “不止大,还黄!”
    “是啊好黄啊,看着真诱人!”
    ……
    听一千遍一万遍都不如亲眼看到更让人信服。
    亲眼见到玉米,无论谁都被征服了,打从心里相信这就是丰产的粮种!
    什么玩意儿?你问玉米好不好吃?
    连皇帝皇后都爱吃却又舍不得吃,皇帝重兵把守,安康郡公都忍不住去偷偷摘玉米吃,结果被皇帝拿着火枪追的满宫里乱窜,你说玉米不好吃?
    就算玉米不好吃,能填饱肚子就行!对于穷苦百姓来说,能填饱肚子就已经是最幸福的事了!
    各国的使节们都挤在人群中想一睹玉米的真面目,想看看玉米是不是真的像传说中的那么丰产。
    看到士卒担着玉米走过,真珠公主小嘴微张直接就惊呆了,喃喃道:“好大啊!怎么会这么大?这么还是米吗?哪有这么大的米?还黄灿灿的这么好看,看上去就好美味啊!大相,我能不能买些玉米啊?”
    然而禄东赞根本就没空搭理她,因为他也陷入了震惊之中,虽然他也知道既然大唐君臣那么重视,玉米一定比谷子高粱高产,但是却没想到这么高产。
    天下怎么会有米穗这么大的米?
    这老天爷也太偏心了吧?
    不知道他们吐蕃能不能种植玉米。
    南方的稻米变成了一年两季,北方又出现了玉米这样丰产的粮种,以后大唐是再也不怕缺粮了。
    对于大唐来说,这是好事,但是对于大唐周围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晴天霹雳。
    高句丽正使高正看着那一担担的玉米也震惊不已,他一直想知道玉米是什么样,如今终于见到了,结果却发现,玉米远超他的想象。
    这一刻,他心里充满了渴望,如果他们高句丽的百姓也种植玉米,那能少饿死多少人?
    高正咕咚咽了一口口水,将目光转向了旁边的渊盖苏文,问道:“苏文,看到这玉米,你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道:“确实是丰产的好粮种啊!”
    高正低声道:“苏文,这么丰产的粮种,难道你就没有什么想法?”
    渊盖苏文沉吟道:“难道高大人是想抢吗?”
    抢?高正直接呆滞了,大中午的冷汗都出来了,你特么不要命了?
    多亏刚才声音小,这要是再大点声,说不定这会儿大家都已经人头落地了!
    高正真恨不得一下子堵住渊盖苏文的嘴,急切的小声道:“别乱说,会要命的!”
    “你想啊,玉米是谁献出来的?安康郡公苏程啊!你和安康郡公相交不凡,或许能从安康郡公哪里获得玉米种子。”高正努力的压低了声音。
    “咱们高句丽苦寒,素来缺粮,咱们若是能带着玉米的粮种回高句丽,王上肯定会重赏咱们,而且诗书上肯定也会盛赞咱们,这是大功绩啊,就算千百年后都会有百姓拜谢咱们,不信你看苏程在大唐的地位?”
    不得不说高正说的很有道理,玉米会在大唐传开,过个几年之后肯定也会传到高句丽,但,那时候功德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但是,现在就将玉米的种子带回高句丽,他们一定会被王上重赏,而且会受到朝野赞誉,飞黄腾达简直指日可待!
    这是极好的机会,渊盖苏文点头道:“高大人说的对,不为我们的功名利禄,我也要为了我们高句丽的百姓不再挨饿而努力,即便是苦苦哀求,我也要把玉米种子求来!”


第455章 迫不及待
    渊盖苏文说的豪气干云仿佛十分自信,其实他心里确实很有信心,因为苏程是在投资他,是为了在高句丽经商。
    他青云直上大权在握之后,也能庇佑苏程的商行,能够为苏程带来好处,苏程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呢?
    见到渊盖苏文信心满满的样子,高正心中激动不已,抱拳道:“苏文,高某就代表王上,代表百姓拜谢你了!”
    高正很激动,一脸的诚恳,然而渊盖苏文心里却十分不爽,什么叫你代表王上?什么叫你代表百姓?
    谁允许你代表王上了?谁允许你代表百姓了?你代表的了吗?
    渊盖苏文拱手笑道:“高大人言重了,愧不敢当啊,这是我该做的,为了王上,为了高句丽的百姓,我必全力以赴!”
    热闹了一天,苏程终于返回了苏家庄,原本以为能清净清净,结果苏家庄竟然也十分热闹,就跟过节一样。
    长安的百姓虽然基本都听说过玉米,但是却大多没见过玉米,今天李世民派出了长长的队伍担着玉米绕城而行,让大家都见识到了玉米的真面目。
    所以整个长安的百姓都激动不已。
    但是,苏程疑惑道:“你们激动个什么劲儿?”
    “公爷,今天可是玉米丰收的大日子啊,玉米成为了长安的一道盛景,整个长安一片赞叹呢!”家丁们一个个笑的嘴巴都合不拢,脸上全是自豪的神色。
    听着满长安的赞誉声,哪个苏家庄的人不倍感自豪?
    “他们是没见过玉米,第一见感到震惊也就罢了,你们又不是没见过,跟着起啥哄啊!”苏程无语道。
    “公爷,那么大的米穗,就是见一百次,见一千次也感到震惊啊!”
    “行,明年把玉米堆满你炕头,让你天天见,天天搂着睡!”苏程笑道。
    “谢谢公爷,谢谢公爷,真有玉米,那小的指定能讨个婆娘!”
    “还讨什么婆娘,抱着玉米也是一样!”
    整个长安都很热闹,唯有四方馆显得有些平静,虽然白天的时候各国的使臣们一个个一脸微笑,但是等回了自己的住处独自一人的时候,脸沉凝的都能滴出水来。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使节的气氛都很沉凝,像倭国的使节就很激动,大唐有这样丰产的粮种太好了!
    大唐有不就等于他们倭国有了吗?
    有了这样丰产的粮种,他们倭国的百姓也不用挨饿了,这是何等的功绩啊!
    数骑直奔苏家庄而来。
    这是在苏程大婚之后,渊盖苏文第一次前来苏家庄。
    事实上,自苏程大婚之后,他和高正每天必聊的话题就是什么时候再去苏家庄合适。
    为此两人每天讨论,却始终没有讨论出个结果。
    去的早了,打扰了人家浓情蜜意的新婚生活,去的晚了显得没诚意,而且他们迫切需要跟苏程熟络一下。
    免得苏程大婚之后,将之前那熟络的关系给忘了。
    终究是因为太在乎,所以他们才迟疑不定,天天商讨也商讨不出个结果。
    但是,当看到玉米的那一刻,他们心里已经迫不及待,彻底等不下去了!
    “渊盖苏文来了?请他进来吧!”苏程淡淡道,既然是渊盖苏文来了,总是要见的,既然有了计划就该执行下去。
    “公爷,恭喜大婚!恭贺新禧!”渊盖苏文拱手笑道。
    “多谢多谢,大婚那天没陪文兄多喝杯酒,失礼了!”苏程笑道。
    “公爷太客气了,公爷大喜的日子当然不能多饮酒,不然辜负了良辰美景,那让我们如何过意的去?”渊盖苏文连忙笑道。
    “走,喝酒去!”苏程大手一挥。
    渊盖苏文来访,招待他很简单,带着他去逛青楼就可以了,让高句丽的使节们知道渊盖苏文和大唐安康郡公关系密切就可以了。
    喝酒?不,渊盖苏文真不想去,也不是不想,是不怎么敢。
    因为苏程大婚还不到一个月,去逛青楼这合适吗?
    即便苏程不害怕,他渊盖苏文都感到害怕!
    若是引起了皇帝的怒火,苏程不怕火烧,他渊盖苏文也怕啊!
    说不定大唐皇帝还以为是他撺掇苏程去青楼呢,他一个高句丽的副使,能承担的起大唐皇帝的怒火吗?
    别看高正现在对他那么重视,又是拜谢,又是看重,口口声声说什么回高句丽就会受到王上的重赏。
    其实渊盖苏文心里明白,如果他真的引起了大唐皇帝的怒火,无论是高正还是王上乃至整个高句丽朝廷都会毫不犹豫的抛弃他!
    因为整个高句丽上至王上下至臣子,骨头都已经软了,胆子都已经被吓破了。
    “不,不,不,公爷才刚刚大婚没多久,怎么能去逛青楼呢?传出去有损公爷的清誉!”渊盖苏文连声道。
    苏程笑道:“无妨,长安城里谁不知道我是风流才子?才不才的不说,风流倒是真的!”
    渊盖苏文连忙道:“原本我不该来打搅公爷的新婚生活的,今天我来拜访公爷,其实是有正事想恳求公爷!”
    正事?恳求?苏程微微笑道:“哦?正事?什么正事?说来听听!”
    “昨天高正使和我在街上看到了玉米,之前谁能想到玉米的米穗竟然那么大,那么高产,这简直是上天赐给天下所有百姓的至宝!”渊盖苏文感慨道。
    苏程笑道:“你说玉米啊,确实是高产的粮种,玉米能出现在大唐,真的是天佑大唐!”
    “这个世上有许许多多的百姓都处在饥寒交迫之中,每年不知道有多少人死于饥寒,公爷可能不知道,高句丽地处苦寒之地。”旋盖苏文声音低沉道。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