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虽然接触不长,但通过这短短的接触,他还是了解了不少苏杨的行事风格,应该是很实在的,不会浮夸,可是他竟然还是说他有百分之八十的把握把患者治好!
真的假的?
他忽然对苏杨的治疗充满了好奇。
“苏主任,那。。。。。你看这样行不行。。。。。。患者如果住你这里不方便,先去我们消化科。。。。。。你放心,我不是跟你抢患者,但我知道你们急诊的床位非常紧张,比我们消化科还紧张,所以我负责给你找床位,但具体的治疗由你负责,不过,我们要全程观摩,你看怎么样?如果患者家庭经济有问题,我们可以解决一部分!”
第417章 苏杨又成功了
417苏杨又成功了
苏杨和张成一拍即合,双方一起敲定了接下来的合作方案。
张成那边似乎是想把这个作为一个经典病例记录下来,所以他们做了非常详实的记录,而且完全按照最为科学最为标准的流程来。
首先,他们对患者重新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查,首先就是确定患者的确是经确诊的轻度或中度克罗恩病患者,其克罗恩病活动指数CDAI为151~350。
并排除患者妊娠或哺乳期、伴有心、脑、肝、肾及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精神病、或者其他严重疾病的可能。
其次,他们一再询问患者的用药历史,以确保患者未服用任何药物或仅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和/或强的松(剂量≤15mg且至少已服用1个月)
第三,进行治疗之前3个月内未使用免疫抑制剂和抗肿瘤坏死因子-α等生物制剂
最后一点,他们把这些情况一一和患者的家属进行了交流,患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从这一点上看,消化科做事真的是有板有眼有章有法的!
苏杨很放心。
另外,张成还和苏杨商定了终止标准,也就是一旦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苏杨的治疗就必须停止。
看得出来,张成是真的为患者着想的。
只要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治疗必须停止,第一,出现了严重的不良反应。第二,治疗过程中,药物剂量必须保持不变,如果治疗中出现病情加重或并发症,需加大药物剂量或采取紧急措施的,治疗立即终止。
一切准备就绪,苏杨的治疗开始。
首先是隔药灸。
取穴:天枢、气海、中脘。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隔药灸药饼配方以黄连、炮附子、肉桂、当归、丹参、红花、木香等药为主要成分,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粉,过100目筛,保存备用。
治疗时将适量的药粉加饴糖用温水调成糊状,用模具按压成直径28mm、厚5mm的药饼(每个药饼含生药粉2.8g)。
艾条选用精制纯艾条并截成长16mm、重约1.8g进行隔药灸。
每次每穴灸2壮。
针刺。
取穴: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溪、公孙、太冲。
操作: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直径0.30mm、长40mm或25mm一次性无菌不锈钢针,局部常规消毒后,直刺20~30mm,然后进行捻转、提插,行平补平泻手法,得气后留针30min,在治疗第15min时再行针1次,行平补平泻法,以加强得气。
一个疗程后,患者痊愈,可以出院。
看到这个结果,张成目瞪口呆,怎么也无法相信。
这个事情也在消化科掀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在叽叽喳喳的议论,过了每一天,张成再次前来急诊科找苏杨。
“苏主任,我们消化科这两天又收了两个克罗恩病患者,都是中度,适合针灸治疗,要不。。。。。。你再过来帮我们一下?”
“好!”苏杨点头。
他其实也希望能把这种疗法发扬光大,所以也不推辞,再说了,这也是和消化科搞好关系的大好时机,张成在总院多少还是有些话语权的,以后说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到人家了呢。
所以他毫不犹豫地为人家做了治疗。
当然,因为患者不一样了,他的治疗稍稍做了调整,但本质是不变的,他依然现在系统空间里做了试验性治疗,找到了最佳方案,这才在现实里操作。
他再次震动了整个消化科,那两个患者,再次在一个疗程后出院。
“苏主任,不行,你必须好好给我们上一课!”张成兴奋了,拉着苏杨就不放手。
苏杨无奈,只得在消化科的例会上给大家讲了一下针灸在克罗恩病的治疗中的应用。
“克罗恩病可归属于中医学泄泻、腹痛、肠痈、肠澼等范畴。
《素问·太阴阳明论》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
《素问·脏气法时论》云:“脾病者……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以上这些相关病因病机及症状的描述与克罗恩病的主要症状颇为相似。
中医学认为,本病病因多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或久病体虚。饮食所伤、感受湿热之邪、劳倦过度或忧思恼怒,肝郁气滞,木不疏土致脾气受损,湿从内生,蕴而化热,熏蒸肠腑,气血壅滞,导致肠腑气机不利,传导失司。”
顿了顿,苏杨继续说道:“其实国外也有学者做过相关方面的研究,德国学者Joos等研究也证实针灸和安慰针灸均能降低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CDAI指数,且针灸效应显著优于安慰针灸。提示针灸疗法在控制轻、中度克罗恩病患者疾病活动度上具有较为理想的疗效,较安慰针灸具有明显的优势。”
苏杨把他的理解一一讲了出来。
从苏杨那里出来后,消化科主任没有回自己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行政楼,找到了院长的办公室。
咚咚咚!
他敲了敲门,朝里面喊了一声:“院长。”
院长抬起头看了他一眼,旋即问道:“你找我是为了苏杨吧?”
“呃?啊!”张成大吃一惊,好一半天没能反应过来。
院长笑呵呵地道:“苏杨你就别打主意了,第一,他们主任刚刚才走,你没看见吗?第二,苏杨同志还有特殊的任务,他只能留在急诊科,这不是我说的,这是上级首长的要求,所以,他不可能去你们消化科,也不可能去其他任何科室!”
张成听了,一脸失望。
“可是你们完全可以多交流嘛?我以前怎么跟你们说的,要多交流,多加强学科之间的融合,对吧?这不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吗?你以前就想搞一个多学科联合的研究,现在不就是机会吗?中医科,针灸科,急诊,你们四个科室完全可以联合起来搞一搞克罗恩病的研究嘛,那个病到现在连病理都还不清楚,你们可以把他搞清楚嘛,对不对?”
张成听了,眼睛忽的一亮。
对啊!
这就是机会啊!
急诊科这边没问题了,中医科和针灸科那边都是老朋友了,喊一声就可以,再把病理科也叫上,专门攻这个克罗恩病,也许还真的能搞出点名堂来呢!
对对对,就这么干!
第418章 把课题搞起来
418把课题搞起来
这一日,苏杨才刚刚完成了交接班,手机就响了起来,拿起来一看,却是张桐打来的。
张桐叫苏杨去他的办公室一趟。
苏杨不敢耽搁,急忙去了行政楼,找到了张桐的办公室。
张桐这个人其实还是不错的,虽然野心有点大,但能来首都的哪一个不是野心勃勃呢,比如苏杨,他其实也有野心的,只不过每一个人的愿望都不一样而已,张桐有野心,有手段,而且对自己人还是不错的,这样的人值得追随。
当然,张桐和苏杨之间并不仅仅只是领导和下属,更多的其实已经是朋友的关系了。
咚咚咚。
苏杨敲了敲门。
张桐正在里面奋笔疾书。
到了首都,张桐也发现自己其实并非那么优秀了,所以他也勤奋了很多。
在广城,无论是张桐还是苏杨,都是顶尖的人才,可是到了首都,人才太多了,每一个都是天赋异禀,所以唯有更加的勤奋和努力才能让自己脱颖而出,苏杨如此,张桐,也如此。
听见敲门声,张桐放下手中的工作,把老花镜一摘,笑着招呼起了苏杨。
两个人是老熟人了,简单寒暄了几句,就开始直奔主题。
没办法,两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
“苏杨,对接下来的工作,你有什么想法?”张桐直接问。
“好好干,先把急诊的工作干好,然后接着去熟悉一下卫勤基地和野战医疗队那边的工作。”苏杨也简单说了一下自己的打算。
张桐听了,摇了摇头,直接道:“不行,苏杨,你这样下去可不行,会被淘汰的!”
嗯?
苏杨一愣。
张桐把身体微微前倾一些,看着苏杨认真道:“苏杨,首都和我们广城有一个很大的差别,你知道这个差别是什么吗?”
苏杨愣了一下,他还真的没仔细观察过这方面的事情,所以他摇了摇头。
张桐没说话,只是站了起来,转身,打开文件柜,从里面拿出一个文件盒来,打开,拿出一份文件,递给苏杨。
“你先看看这个。”张桐对苏杨说。
苏杨接过,翻了几下,很快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这份文件是总院各个科室,各大主任和副主任所承担的科研课题的资料汇总,比如急诊科,除了他之外的三个领导,主任,两个副主任,都有课题。
除了他们急诊科,消化科,肝胆外科,胸外科,心内科,等等等等,只要是是主任和副主任级别的领导,都是人手一个课题,差一点的是市级课题,厉害一些的直接是国家级课题。
看完这一个文件,苏杨立即就明白张桐找自己的目的了,他就是提醒自己,来了首都,别只想着把班上好就可以了,还得有科研。
科研啊!
苏杨有些头痛。
这个东西他还真的不是很擅长呢。
张桐见他抓耳挠腮的样子,哈哈哈的笑了,忍不住:“没想到原来你苏杨也有不擅长的地方。”
开了一会儿玩笑,张桐收敛了笑意,认真道:“苏杨,给你提个醒,你现在是领导了,懂吗?领导就要有领导的准则,不要事事亲力亲为,领导的作用是什么,领导的作用就是定方向,找目标,至于具体的事务,完全可以交给下面的人嘛,别的不说,就你手下的那个李云,他就是一个搞课题的高手嘛,你把目标定下来,让他去做就可以了啊!”
苏杨一愣。
张桐说的这个倒是一个好办法。
据他所知,那个李云是真的厉害的,读研究生的时候就跟着导师搞了一个国家级课题,读博士的时候就在柳叶刀上发表了多篇文章,是这方面不可多得的好手。
非但李云,就是杨欣,她也不时就有小论文在医学杂志上发表。
嗯,不错,看来他苏杨今后也要在这方面多多努力了。
从张桐那里出来,苏杨就开始一直思索课题的事情。
课题可不好弄,首先是选题。
选题不好,研究的级别可能就不会很高,但选题太浮夸了,难度太大,很可能又搞不出什么成果。
而且,选题的方向也是对一个医生最大的考量,至少你要明白在你这个专业上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不然选错了题,只能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他一边朝医院外走一边思考。
正走着,嘀嘀的喇叭声响起,却是有人在后面按汽车喇叭。
苏杨回头一看,却是杨欣和李云、以及林娜他们三个。
“老板,去哪儿,我送你!”李云探出头来。
“老板!”
“老板!”
林娜和杨欣都朝他打了招呼。
苏杨走到他们旁边,笑着问:“你们怎么现在才走?”
“等她们两个呸!”李云用眼神看了林娜和杨欣一眼。
苏杨和他们简单寒暄了一下,然后问道:“你们对课题有没有什么想法?”
“课题?”
三个人先是一怔,很快,李云问:“老板,你要搞课题了?”
苏杨点了点头:“有这个打算!”
李云于是立即道:“那还能有什么想法,跟着老板你呸,你让我们干什么我们就干什么,对吧林娜杨欣?”
“对,老板,我们跟着你干!”杨欣和林娜都点头。
苏杨又问:“但我还没确定研究方向,你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克罗恩病啊!”李云立即道:“老板,我可是听说了,消化科想联合我们急诊、中医、针灸、以及另外几个科室一起搞克罗恩病,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啊!”
但苏杨听了却摇了摇头。
这不是他想要的方向,也不是他感兴趣的研究课题。
他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