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尖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卫勤尖兵- 第2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云的瞳孔凝了凝:“怪不得!”
  旁边三个人也暗暗惊讶,苏杨这身手真是了得啊,怪不得看到军事五项的场地就手痒痒,想表现一下。
  待得苏杨跑完全程,李云咔的一掐秒表。
  看了看时间,他一下愣住。
  “怎么了?”杨欣不解地问。
  “这成绩——可以直接参加军运会了,甚至还可能拿冠军!”李云惊讶无比地道。
  啊?
  旁边的三个人都错愕地张着嘴。
  可以拿冠军?
  真的假的?
  大家都愣住了。
  还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啊,这个苏杨看起来文质彬彬的,没想到体能这么厉害?
  几个人回过神时,苏杨恰好回来。
  “苏组长,你这体能真是不错啊,都可以参加军运会了!”王院长笑呵呵地说道。
  听到王院长的话,苏杨愣了一下。
  看来做介入手术真的是能提升体能的!
  他心中暗暗开心了一下。
  但也紧紧只是一下而已。
  很快他就平静了下来,他一边拍了拍手一边朝王院长走过去道:“王院长,刚才我亲自做了一遍军事五项的障碍跑,发现了几个问题,第一,翻越障碍的时候,那些栏杆太滑了,如果手上有汗,一不小心就可能抓不稳,很可能会给参赛选手造成摔落等情况,这个要请场地那边进行一下改进,增加一下摩擦力;第二,翻阅时落地位置的垫子太薄了一点,如果有人像我刚才那样直接跳下来,很可能造成骨裂。”
  苏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说了出来。
  他说的这些虽然是场地的问题,但严格说起来,跟医疗保障还是有很大关联的。
  讲完了自己的观察,苏杨语重心长地道:“王院长,我们的医疗保障工作一定要往前延伸,不能只是想着出了问题怎么办,而是要往怎么才能让问题少出现、甚至不出现这个维度思考。”
  王院长听了,点了点头:“好的苏组长,我记下来,回去后立即开始整改!”
  苏杨点了点头,随后,压低声音说道:“把准备工作往前延伸,这不是我的意思,这是上级首长的思考。”
  嗯?
  王院长一愣,刹那,唰的一下,他的眼睛顿时就比天上的太阳还要明亮了!


第401章 场边医疗点

  401场边医疗点
  苏杨把自己的那些想法一一说了出来。
  这些其实都是医疗保障准备工作中不足的地方,一般而言,指出别人工作的不足,别人心里大多不会开心,可是苏杨不但让王院长乐于接受,而且还让对方开开心心高高兴兴地接受,这就有点出乎李云等人的意料了。
  三个人暗暗交换了一个眼神,都在心里道:“真是看不出来啊,原来这个苏杨这么厉害,云淡风轻之间就把人给搞定了!”
  看完了比赛场地,苏杨在王院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设置在一侧的医疗点。
  每一个比赛场地旁边都会设置一个场边医疗点。
  王院长亲自为苏杨介绍:“我们在每一个医疗点工作的医护人员都是各个科室的骨干,比如在这个医疗点工作的人员,就是急诊科的一个副主任和一个住院总,年富力强,经验丰富,而且,我们专门研究了近些年军事五项中常出的问题,专门挑选了一个擅长骨科的医生和一个擅长抢救的医生。”
  苏杨边听边看。
  医疗点的桌子上放置了一台仪器,音视频记录仪。
  苏杨拿起看了看。
  王院长连忙介绍:“我们为所有竞赛场馆的医疗急救人员配备了这种音视频记录仪,全市共200台,记录仪佩戴在急救人员肩部,可以用来规范急救人员的医疗行为,将整个院前急救流程如实记录下来。
  另外,200台记录仪均与武市急救中心联网,通过后台,可以看见全市所有场馆发生的情况。
  记录仪拥有对讲功能,如果前方遇到紧急情况,急救人员需要帮助,可以开通音视频与后方连线。”
  苏杨点了点头,随后打开了仪器,亲自试验了一番。
  用了一下,他觉得这个东西还不错。
  于是他走向了下一个仪器。
  这是一台自动体外除颤器,英文缩写AED。
  自动体外除颤器又称自动体外电击器、傻瓜电击器,因为操作很方便,是一种便携式医疗设备。
  AED于1979年问世,是一种简单、便携、易于操作的现场急救除颤设备,可自动分析特定心律失常,通过电击除颤,抢救心源性猝死的患者,稍加培训即可熟练使用,是医务人员乃至非医务人员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生命的“新式武器”。
  AED操作起来非常简单:
  首先打开AED电源,根据语音提示按步骤进行操作。
  按照仪器上的图示在患者胸部贴好电极片,连接好电极线。此时仪器会自动分析患者心律,判断患者身体情况。
  如果判断患者不需要除颤/电击,AED就不会充电工作;如果判断并语音提示需要除颤/电击,则需要按下除颤/电击按钮。
  使用AED电击除颤时,施救者和周边人不应触碰患者身体,其他时刻应尽可能持续进行心肺复苏。
  AED 完成一次除颤/电击后,应立即继续心肺复苏,即按照30:2的比例,进行胸外按压: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与AED的早期有效配合使用,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病人最有效的手段。
  心肺复苏术需经过较为专业的训练,但AED不仅使用简单,还能大大提高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的几率。
  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公共场所,AED的普及率和配置率非常高,截止到2016年8月的统计,日本和美国每10万人配备AED的数量分别是235台和317台,然而我国大城市公共场所配置尚不多,北…京目前约150台AED,其中首都机场70台,旅游景点等地约50台,学校等场所约有30台,差距显而易见,加快我国城市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仪的配置和推广使用势在必行。
  2015年,无…锡马拉松出现首例马拉松“猝死”AED施救成功案例。
  在抢救中,存在“黄金4分钟”,即心脏骤停4分钟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害。因此AED的配备给“猝死”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王院长见苏杨对这个东西很感兴趣,于是笑着介绍了起来:“我市在所有竞赛场馆、媒体住宿酒店、主媒体中心共配备了170台AED,而且我们都对相关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
  苏杨听了,点了点头。
  这个东西他还是第一次见,因为以前他都是用专业的除颤仪,所以有些好奇。
  他拿起一个试了试。
  还不错。
  这个东西还真是一个好东西,以后,公共地方也都应该放置一个。
  就在王院长松了一口气之际,苏杨忽然问道:“志愿者会用吗?”
  “志愿者?”王院长愣了一下,然后有些犹豫地回答道:“应该会吧,毕竟这个并不算难!”
  “一定要保证每一个志愿者都能熟练操作自动体外除颤仪,毕竟,这个场边医疗点的工作人员还是太少了,而军事五项的运动强度又比较大,一旦出现多种意外,医护人员就会人手不足,这个时候,志愿者就必须顶上来,所以我建议,志愿者也要会一些简单的急救技术,这种AED也要会用。”
  王院长点了点头:“好,回去后我马上安排相关的培训工作!”
  看了军事五项,苏杨随后和王院长来到了定向越野场地。
  军运会定向越野测试赛分别在青龙山、八分山、大花山进行。
  定向越野是一组运动比赛,参赛者需要仅使用一张地图和一个指南针逐点通过类似山丘和溪谷的不同地形。第一个完成全程的人就是获胜者。运动员需要具备多种技能,如看地图并辨认方向,以及判断力和体力。
  看了一会儿,苏杨道:“我看了一下比赛期间的天气预报,如果不出意外,比赛那几天当地气温会反常的高,这里地形复杂,距离较长,我们一定要做好官兵剧烈运动后出现脱水、中暑等情况的准备,另外,要做好出现力竭性运动致横纹肌溶解征、以及热射病的救治准备。”
  “好的,苏组长请放心,对这些问题我们都做了预案。”
  苏杨之后又巡查了帆船、公开水域游泳等项目的医疗保障准备工作,也在其中发现了一些小问题,他也都一一指了出来。


第402章 力竭性横纹肌溶解症

  402力竭性横纹肌溶解症
  苏杨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刚开始,他的重心放在了巡查上,找出不足,发现缺陷,及时督促整改。
  事实证明,苏杨的工作严谨而有效,他巡查完毕的第三天,张桐带着专家组前来验收检查,任凭专家组怎么挑挑拣拣,都找不出什么毛病,王院长因此被上级首长好好的表扬了一通,不明就里的人以为一切都是王院长的功劳,但很多人还是心知肚明的,苏杨也功不可没。
  巡查工作告一段落后,苏杨的工作重心放在了巡视上,主要是到处转悠,如果哪里出现了紧急情况,立即上前帮忙处理。
  这一个工作依然是李云林娜杨欣跟着他一起做。
  那三个家伙都是总院急诊中心的骨干,做这一个工作应该是很得心应手的。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对苏杨怀有淡淡的排斥和敌意,所以对苏杨多是一副阴阳怪气的模样。
  苏杨后来了解了一下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他们的带组教授出了一点问题,被开了,也正是因为那个家伙出了问题,张桐和苏杨这才急急忙忙从首都赶来。他们的老大被开了后,他们三个分别被从原来的组织抽调出来,一起组合进了巡查组,给苏杨当组员,所以他们以为他们老大被开是张桐的原因,而苏杨跟张桐是一伙的,之所以把他们三个安排给苏杨,就是要让苏杨给他们小鞋穿。
  后来,专案组公布了案情,以儆效尤,引起了不小的震动,李云林娜还有杨欣三个人这才发现自己错怪了苏杨。
  所以,之后的工作三个人虽然不至于献媚奉承,但也不再像一开始那样充满敌意了。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军运会就要开始了,运动员已经开始进驻,运动会虽然还没有正式召开,但医疗保障组的工作却已经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了。
  运动员进驻,各种各样的情况就接踵而来了,有水土不服病倒的,有因为中国的食物太好吃了而把肚子吃坏了的,也有在适应性训练中受伤的,各个医疗点都忙到了飞起,但还好,多是一些小灾小病,处理并不复杂。
  这一日,苏杨和李云他们巡视到了一处比赛场地,苏杨把车停好,带着三个人下了车,他们正要往里面走去,忽然,砰的一声,一个黑人小伙子摔倒在他们前方十多米的地方。
  这个小伙子正在和十多个人一起跑步,跑着跑着,忽然一下摔倒。
  看到这个情况,苏杨立即小跑过去。
  林娜连忙提了急救箱正要举步跟着过去,李云忽然一下扯住了她。
  干嘛?
  林娜不解地看着李云。
  李云摇了摇头,然后用眼神看了苏杨一眼。
  “你们要试试他?”林娜一愣,随后用眼神询问。
  “嗯。”李云点了点头。站在一旁的杨欣也沉默着表示默认。
  “这?”林娜愣了一下,不过,最后,她还是趁李云不注意小跑过去了。
  “这个叛徒!”李云恨恨地嘀咕了一句。
  不过他和杨欣还是很快跟了过去。
  此时,苏杨已经来到了患者旁边。
  他的队友们都紧张地围在一旁。
  “大家让一让!我是军医!”苏杨一边大声地用英语说一边指了指自己肩膀上的袖标。
  哗啦。
  旁边的那些人员连忙让开了一条道路。
  苏杨迅速来到患者身前蹲下,简单查体。
  患者突发晕厥,意识不清,大汗,面色苍白,无呕吐,无肢体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看了一下,苏杨用手在患者身上的人中等穴位掐了掐,施展了一番大师级按摩术。
  很快,患者意识好转,但仍不能睁眼、不能言语、肢体不能活动。
  想了想,苏杨打开随身带着的包,从里面摸出一盒银针出来,常规消毒,然后针刺人中穴、合谷穴、足三里等主要穴位。
  针灸结束,患者睁开了眼睛,恢复了意识。
  苏杨一边收银针一边对赶过来的林娜道:“给他量一下体温和血压!”
  林娜在测量的时候,苏杨对系统下令道:“系统诊断。”
  “叮——患者,男,23岁,长跑4300米突发晕厥。
  体温37。8 ℃,血压82/60 mm Hg。
  经过针灸治疗,已经苏醒,但反应迟钝,头晕、双眼视物模糊,双下肢肌肉酸痛。
  血常规:WBC16。6×10^9/L,中性粒细胞(NEUT)85。5%,PLT70×10^9/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