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尖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卫勤尖兵- 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只要不是林小刀就好,只要不是中方人员就好,虽然他也不希望有人受伤,但如果真的必须有人受伤,他宁愿是德方人员。
  苏杨快步跟着林小刀。
  十五秒后,他看到伤者了,是一个人高马大的德国特战队员。
  伤者被手榴弹的弹片炸伤头部,鲜血直流,非常危急。
  此时,大卫也跑了过来。
  看到那个伤者,大卫一声惊呼:“麻雀?”
  “你认识他?”苏杨问。
  “他是我以前的战友,我们一起肩并肩作战了很多年,我受伤后我们才分开的!”大卫说。
  他一边说一边蹲了下来检查伤者的伤情。
  看了五六秒钟,他就痛苦地捂住了脸盘。
  苏杨也看着伤者。
  他迅速进入了系统空间,开始了尝试性治疗。
  患者面部被炸得稀烂,所以,苏杨首先给患者进行了面部清创。
  检查发现,伤员鼻腔和口腔黏膜缺损严重。
  伤者右鼻翼下缘缺损 0。2 cm ×0。3 cm ,右鼻腔、右上颌窦和口腔相通;
  鼻中隔中后部穿孔,硬腭与软腭黏膜撕裂,右上 1 、2 、3 牙根部黏膜缺损,骨质暴露;
  左前腭上部有 2 cm ×2 cm 创面(弹片入口);舌中部有1 cm ×1 cm 擦伤。
  苏杨首先清理口、鼻腔中的大量分泌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随后才开张紧急抢救。
  为防止严重感染,肌内注射青霉素、链霉素,静脉点滴四环素加强抗感染和支持疗法。
  伤后 5 天,伤员神志清醒,但精神不佳。
  但这一天晚上19 时 35 分出血停止,但患者的心跳与呼吸亦同时停止,苏杨立即进行紧急抢救。
   20 时 30 分,口腔继续出血,苏杨即予凡士林纱条填塞鼻腔及口腔出血创面,止血效果不明显。
  20 时 57 分做颈外动脉结扎术,出血亦未止住,心内多次注射三联针,大量快速动脉输血和心脏起搏等措施,均告无效,伤员于 22 时 30 分死亡。
  第一次治疗失败。
  苏杨站在手术台前,面无表情地看着患者。
  想了一会儿,他决定对实验体进行尸检。
  手榴弹炸伤是重伤,哪怕是富有经验的军医,也不一定有办法,而且每一个伤员的伤情都不同,救治方案也会不同,对这一个伤员有效的方案到了另外一个伤员身上,也许就会失败。
  所以,了解伤情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也因此,尸检是最好的办法。
  了解伤员的伤情,针对性治疗,可惜,这在现实里根本无法实现,但现在,苏杨有系统,他可以做到。
  苏杨沿实验体下颌骨内缘做弓形切口,自口腔底部打开口腔,检查创道。
  患者右眼周围皮下有淤血,右鼻孔下至右口角有 3 cm 长的裂口,已缝合;
  右侧鼻翼有小块缺损,为弹片入口。
  右侧上颌骨粉碎性骨折,右上 4 牙齿已缺,右上 1 、2 、3 齿骨骨折,可见右上颌骨及周围软组织分离,右上颌窦内有暗红色血块及坏死组织。
  硬腭及软腭黏膜近中线处有不规则裂口,已缝合。
  腭垂有水肿,舌背中部有 2 cm ×3 cm ×0。5 cm 溃疡面,左前弓黏膜有直径约 2 cm 穿孔,深达第 2 、3 颈椎左侧,形成盲管。
  第 2 、3 颈椎横突骨折,颈椎横突孔破裂,椎动脉外侧有破损。
  在盲管终端内有大小不等的弹片,小的如米粒,大的 3。1 cm ×0。8 cm ×0。6 cm ,边缘锋利。
  从左锁骨下找到椎动脉的起端,结扎椎动脉根部,自椎动脉注入液体,见第 2 、3 颈椎横突孔处有液体流出,提示椎动脉有损伤破裂。
  病理剖检诊断:
  一,右上唇裂伤,右上颌骨粉碎性骨折,硬腭、上齿槽骨粉碎性骨折,鼻中隔硬腭贯通伤。
  二,左 2 、3 颈椎横突粉碎性骨折并椎动脉损伤并发感染。
  三,头颈部伤口内多处性金属异物存留。
  看到这儿,苏杨恍然大悟,怪不得之前的救治失败了,原来伤者的情况比预想的要复杂!
  所以,他很快就制定出了抢救方案:
  首先要实施有效止血。
  战伤常见死亡原因是失血性休克,因此,及时有效的止血非常重要。
  苏杨之前对实验体的抢救,虽然进行了局部压迫和颈外动脉结扎术等止血,但未能发现椎动脉出血点,这才造成失血性休克,导致死亡。
  椎动脉行于颈椎 6 ~ 1 横突孔内,紧贴骨性管道,当骨性管道破坏塌陷后,也易引起血管损伤。
  其次,清创与控制感染。
  感染是加重伤情又一重要原因,特别是这个伤者,鼻、口腔部位伤,造成左前弓黏膜有直径约 2 cm 的伤道,深达第 2 、3 颈椎左侧,并有多块弹片存留,且伤后口、鼻腔填塞凡士林纱条止血,局部受压,引流不畅,特别在第 2 、3 颈椎伤处无法引流,造成严重感染化脓。
  因此,在抢救伤员时,必须及时清创和控制感染。
  有了这些经验,苏杨开始制定第二次的抢救方案。
  第二次方案大获成功,患者苏醒后没有再发生休克,而且情况一直在好转。
  但苏杨并没有因此而结束,他继续调整,重新制定了第三次治疗方案。
  第三次因为使用了新的抗生素,效果更佳。
  至此,苏杨终于信心满满。
  他从系统空间里出来,蹲在伤者身边,问大卫道:“你来?”
  大卫摇了摇头。
  苏杨道:“那就我来,你放心,我一定帮你把他救过来!”
  “真的?”大卫一愣。
  “真的!”苏杨认真点头。
  “好,那就拜托你了!”大卫道。
  苏杨点头:“不过你要搭把手!”
  “好!”大卫急忙回答。
  两个人开始合作。
  大卫的手术能力非常强,而苏杨又知道最佳的治疗方案是,是以两个人一起合作,先给伤者清理了呼吸道,保持呼吸畅通,然后迅速止血,之后,两个人一起把伤者送上了救援直升机,直飞卫勤基地,之后,苏杨连夜手术。
  手术结束,患者各项生命指标开始平稳恢复,后面也没有出现恶化情况。
  手术很成功。
  一天后,患者苏醒,恢复了意识。
  三天后,患者伤情得到大幅好转,脱离了ICU。
  五天后,患者转到了普通病房,开始了常规治疗。
  患者恢复已经不成问题。
  苏杨至此获得了大卫和他的战友们的尊敬,再加上这一次,苏杨在大卫的困境解脱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他得到了大卫最为真诚的友谊。
  因此,在随后几天的卫勤演习中,大卫对苏杨有问必答,而且还主动敞开了很多卫勤装备让大家参观,德方的其他工作人员也对中方人员感激有加,所以他们对中方的很多问题,也是有问必答,最后还送了一些卫勤装备给大家,而且,双方一致同意,今后每年都进行这样的卫勤演习。
  苏杨一时之间成了最为重要的存在。
  不过对于苏杨而言,他最最开心的,却还是他获得了大师级的介入手术和大师级的微创手术。
  当然,这只是操作技能,换句话说,他只是操作微创设备和介入设备的手法非常熟练,达到了大师级,但具体到了某一个手术上,微创设备要怎么用,如何治疗,哪儿可以切除哪儿必须保留,他还是一个小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万里长征迈出了第一步,也就很好了!
  卫勤演习的后面部分就没什么特别的了,按部就班,正常完成。
  在德国呆了差不多半个月后,卫勤分队终于是启程回国。
  苏杨又回到了常规的急诊生涯中!


第324章 海军陆战队巡诊

  324海军陆战队巡诊
  这一天下午,四点四十。
  苏杨正在办公室里给两个实习军医讲解看片的方法,分享他的经验,办公桌上的电话忽然响了起来。
  叮铃铃。
  急促的铃声打断了几个人热烈的讨论。
  苏杨无奈,只得伸手拿起电话。
  这年头,联系基本靠手机或者微信,会打座机的一般都是单位的同事,所以肯定是有事情。
  “喂,我是苏杨。”
  “苏杨,到行政楼302会议室开会。”一个清脆的女声传来。
  “好,马上到。”苏杨急忙回答。
  他听出来了,这是院长的行政秘书。
  电话由她直接打来,说明事情比较紧急,而且也比较重要,苏杨只得把办公室里的几个人解散掉了,然后出了门,匆匆朝外面小步快走。
  到了电梯口时,忽然发现电梯门就要关上了,他急忙喊了一声等等,同时一个箭步冲向前去,用手阻挡了电梯。
  进入电梯,他才发现何琼和两个副主任也在那里。
  “何主任,杨副主任,王副主任。”苏杨急忙打了招呼。
  何琼埋怨他道:“都什么年纪了还毛毛躁躁的,不会稳重一点么?”
  王副主任道:“对,小苏,这一点上你要向我们学习,佛系人生!”
  杨副主任听了道:“老王,这你就错了,就小苏这性格,就算佛系了,也是一个战斗武僧,可跟你不一样!”
  战斗武僧?
  何琼一听,扑哧一声,忍俊不禁,笑出了声。
  王副主任也哈哈大笑。
  此时,军区医院急诊中心规模愈发大了,已经差不多跟一个二级医院一般,所以一共三个主任,何琼是正的,另外两个都是从其他科室调过来的,也才三十多岁,正是年轻力壮之际,不过比起苏杨,他们的确要大一点,所以时不时就在苏杨面前以老人自居,当然,这并非是两个人故意要拿捏苏杨,恰恰相反,两个副主任在苏杨面前姿态都是放得很低的,院长张桐本来是要给苏杨一个副主任当当的,但苏杨没有同意,一是他是特殊身份,不时会有特殊任务,并不适合担任需要长期驻扎在急诊中心的副主任一职,第二,他觉得他也太年轻了些,还需要锻炼,最后,院长从其他地方调了两个人过来,不过那两个家伙十分清楚苏杨在急诊的地位,所以并不自以为是,身段都放得很低。
  军区医院的急诊并没有分科,中心依然秉持大急诊和全科发展的理念。
  所以论起业务,苏杨可以算是急诊的大牛了,执牛耳者,因为真正能把全科医生干得如鱼得水的,到目前为止,也就他一个了,其他的医生都才开始往这个方向发展,是以苏杨绝对是业务上的骨干,不可或缺的核心,因此,只要是涉及到急诊的重要事务或会议,上面都会通知苏杨参加,尽管从职务上而言,他什么都不是。
  苏杨与两个副主任相处还是很融洽的。
  他们常常以老人自居,更多的是一种开玩笑的性质。
  “主任,今天是什么事?”苏杨问何琼。
  有人的时候,两个人对对方的称呼都比较正式。
  听到苏杨问这个问题,两个副主任也急忙扭头看着何琼。
  何琼的地位与日俱增。
  自急诊中心开始与各个基层部队合作,培养他们的军医以来,何琼的在医院的地位就一日比一日高。
  没办法,很多基层部队都求着她。
  很多基层部队都希望何琼好好把他们的军医培养一下,而且有不少部队通过实习军医这个纽带加强了和军区医院的联系,时不时就请急诊中心的医护人员下去开展巡诊什么的,人家从急诊中心这儿得了好处,自然也会有回报,只要有机会,那些人都会为何琼和她的急诊中心说话。
  一条条一件件的正面反馈汇总到军区司…令…部那里时,何琼的形象自然就高大了起来,地位也就更加稳固,再加上她本身就有些关系,所以她这个主任越来越有位高权重的感觉了。
  是以此刻,苏杨才会直接问她。
  果然,何琼听了后,笑了笑:“可能是跟巡诊有关。”
  巡诊?
  两个主任和苏杨听了,都是一愣。
  自联勤医疗改革以来,为准确掌握部队保障需求、实时解决官兵就医难题,上级领导强化了推进了巡诊制度,为官兵的健康保障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来自联勤保障部队的数据显示,单是2018年,联勤保障部队卫勤系统就派出医疗队2500余支、专家1。5万人次,深入基层部队、驻训部队开展医疗巡诊服务,面对面为基层官兵提供优质医疗保障,极大地提升了一线部队的官兵健康水平。
  军区医院自然是巡诊力量的重要组成,而且是最为核心的部分。
  不过苏杨还没有搞过巡诊呢,是以听了后有点小激动,“要是能够回老部队看看那就好了!”他心中暗暗地想。
  “主任,那我们这一次去哪儿?”回过神后,苏杨立即迫不及待地问。
  “具体还不知道,不过。。。。。。”
  此时,叮的一声,电梯到达,何琼于是止住了话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