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勤尖兵》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卫勤尖兵- 第1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卫见大家有些目瞪口呆,连忙介绍道:“这一盒套餐是能保障一名士兵在战场上生存一天所需的粮食供给。为了迎合不同人的口味,每个编号套餐盒子里食品的味道和风味是不一样的,有印度咖喱味盖饭套餐系列,有番茄肉棒套餐系列,有意大利面风味套餐系列等等。”
  “这个饼干已经有些年头了,但我们的保存技术非常好,所以还是很新鲜,味道很好,不信你们试试。”大卫一边介绍着一种军用饼干,一边把饼干递给苏杨等中国官兵。
  德军野战口粮的搭配还特别注意一些人性化的小细节。比如6号套餐里除了食物外,还贴心地准备了手纸和湿巾,大卫介绍道:“湿纸巾是为了预防病从口入,而准备手纸,则是为了万一吃多了的不时之需。”
  在德军口粮的套餐盒里,都会有关于盒内实物的热量及营养说明书,提示军人们用餐时合理饮食,定时定量。
  “德国的单兵速食看来还是比较全面的,尤其在营养搭配上面很有门道、分类很细致,另外,食物的收纳包装很适合在野外和战场上应用,携带极为方便。”苏杨扭头,低声和何琼交谈。
  何琼也点了点头道:“是啊,我原本以为在吃方面他们应该没什么创造性,只会香肠配面包,啤酒就猪脚,但没想到在单兵口粮中如此注重饮食的风味与多样性。”
  苏杨听了,也点了点头。
  我方的单兵食品种类和数量的确是比德方要多的,但不得不承认,我方在很多细节上做得真的很不到位,我们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怪不得这个大卫一直得意洋洋,人家真的是有骄傲的资本的。


第311章 躯干出血

  311躯干出血
  稍微休整了几日,中德“联合救援”卫勤实兵联合演习就在德国训练基地正式开始了,这次演习,肩并肩连贯作业。
  除了中德以外,还有来自美国、日…本、奥地利、法国等国的军官一共80余人观摩了演习。
  演习突出中德双方联合指挥控制、联合伤员救治、联合疫情防控、联合伤员后送等,着重锻炼提升两军卫勤力量联合行动、应急反应和协同处置能力。
  当地时间9时,联合演习正式开始。中德双方参演人员配合密切、行动一致,职能转换和医疗救援迅速、快捷、有效,充分展现了双方人员应对非传统安全挑战的能力和水平。
  在“难民营”,双方实施人员混合编组,协同开展信息接报、病例调查、风险评估、采样筛检、人员管控、健康宣教、消杀处置、临床救治、医疗防护等全要素防控工作。
  在模拟事故现场,中德双方急救小组分工协作,快速进行伤情评估、现场急救、检伤分类和后送。
  在中德双方的野战二级医院,两国医护人员分类后送配合流畅、临床病例协同诊治、手术治疗联合实施。
  苏杨和大卫在一个组,两个人的任务是对伤员进行检伤分类和后送。
  当然,这才是演习的第一天,所以他们主要承担这一个环节的工作,到了第二天,他们会去其他部门,承担别的工作,之所以如此,是为了广泛的学习和交流,深入地相互了解。
  两个人才等了一会儿,几个医护人员就送来了一个重伤患者。
  看到那个患者时,苏杨和大卫都是眼皮一跳。
  躯干战伤出血?
  这个患者竟然是躯干战伤出血!
  在常规武器战争中,致命性大出血是战场上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来自美国陆军外科研究所、武装力量医学调查部及死亡调查局的军事医学专家对2001-2011年美军4596例大样本战伤死亡的分析显示, 24%的院前死亡是“潜在可预防的(potentially preventable)”;
  在可预防性战伤死亡中,致命性大出血高居榜首,占90。9%。
  在越…南战争中,美军有超过2500名士兵因四肢伤大出血死亡,占死亡伤员的60%,位居可预防性战伤死亡的首位。
  这种状况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上得到了根本扭转,由于在单兵急救包中加入了新式止血带,使得这一比例降至2%…7%。
  然而,在四肢伤大出血死亡率大幅下降的同时,躯干战伤出血成为了战场致命性大出血死亡的首要因素。
  此时,苏杨和大卫遇到的这一个患者,就属于躯干战伤出血——当然,患者完全由假人模拟,不过德方的这个假人做得十分逼真,就跟好莱坞用的最好的那种道具一样,不但创口跟真的一样,而且一路抬来都有鲜血在滴答滴答地滴落,有的地方还有喷血,所以苏杨和大卫虽然都知道这只是假人,但还是被眼前的状况吓了一跳。
  从这一点上看,德方的卫勤部队在训练上真的是一切从实战出发的,连一个假人都做得跟真的一样,苏杨不得不服!
  躯干战伤出血?
  苏杨眯了眯眼睛。
  躯干指人体除头、颈和四肢外的躯体部分,包括胸部、腹部、骨盆会…阴部以及与四肢和头颈部连接的腹股沟、臀部、肩部、腋窝和颈底等交界部位。
  躯体为呼吸、循环等重要生命器官所在部位,受伤后容易危及生命,其中胸部创伤所致的张力性气胸以及心脏破裂等均可在数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腹部空腔脏器损伤早期通常不会立即造成血流动力学恶化,但如果伤及腹部大血管或肝、脾等实质脏器,仍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出现失血性休克。
  交界部位往往为大血管走行区域,由于常规止血带难以在这些部位使用,导致这些区域战伤出血的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躯干战伤出血的救治不同于肢体战伤出血。
  肢体战伤出血一般可采用直接压迫止血或止血带来达到控制出血的目的,故称之为“可压迫性出血(compressive hemorrhage,CH)”。
  相反,躯干战伤出血难以采用直接压迫或止血带等手段有效控制出血,故被称为“不可压迫性出血(non…compressive torso hemorrhage, NCTH)”。
  近年来,由于止血带的广泛应用,战时肢体创伤出血伤员的存活率已达到90%以上,而躯干战伤出血很大程度上仍局限于传统第二阶梯的前伸外科手术队甚至第三阶梯野战医院内的手术救治,在机动医疗队之前的战术救治阶段仍然缺乏有效的出血控制手段。
  根据美军过去15年的数据,躯干战伤出血约占“潜在可预防性死亡”的25%。
  著名医学专家Kauvar等将交界部位作为战伤出血的一个单独部分,而交界部位止血技术也逐渐成为研究热点。
   2013年1月,一份美国中央战区(USCENTCOM)与联合创伤系统(joint trauma system,JTS)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大投入,积极研发躯干(包括交界部位)止血装置。
  由此可见,躯干创伤出血在战伤处理中的难度与重要性。
  看见这个患者,大卫把身一侧:“苏,你来!”他用英语说道。
  苏杨明白大卫是什么意思。
  这家伙之前一直隐隐地展示着自己的骄傲,比如每一次向苏杨介绍一个装备,他虽然很注意掩饰了,但还是会时不时地泄露出这种东西你们是第一次见所以我要好好让你们开开眼界的意思,有时候遇到需要双方交流展示技术的时候,他也会抢先出手,展示他过硬的战场救护技术。
  但这一次,他也有些搞不定了!
  苏杨甚至怀疑,这个伤者肯定是中方导演组的人员故意搞出来的,他们也有些受不了德方的傲娇,所以干脆就搞出这么一个伤情出来——你们不是厉害么,来,那就试试这个?
  曹蒹一见大卫吃瘪,不由道:“大卫,这才是真正的战伤患者哦,你们不是一切从实战出发吗,这一类战伤患者的处理。。。。。。你们应该也很有经验吧?”
  大卫的脸色有些尴尬,他不自然地笑了笑道:“曹,这一类战伤患者,战场上很少见。。。。。。”
  曹葭立即用流利的英语反驳道:“我想你肯定弄错了,现代战争中,这种战伤应该才是最常见的!”
  “。。。。。。”大卫张了张嘴,不过最后却只是尴尬地道:“曹,你说的对,这一类战伤患者的确常见,不过我们这一次演习,主要模拟的是执行国际人道主义医学救援任务为背景,以发生多批次批量伤员以及暴发霍乱传染病疫情为导调事件主线,突出联合指挥控制、联合伤员救治、联合疫情防控和联合伤员后送等训练任务。。。。。。”
  曹葭笑了笑:“说一千道一万,其实就是你搞不定这个伤者了,是吧?”
  “。。。。。。”大卫尴尬地笑着,不知该如何回答。
  “但我们可以。”曹葭说,说毕,她看向了苏杨。
  苏杨他们信心满满。
  苏杨看了一眼伤者,随即对他的助手杨曦道:“杨曦,准备高岭土止血敷料,聚氨酯泡沫塑料,躯干止血装置,战备钳。。。。。。”
  “明白!”
  对于不适合使用止血带的部位的出血,使用局部止血材料能够尽可能地减少失血。
  止血敷料可根据作用机制、组成成分、给药方式、适用伤类等多种方式进行分类。
  按照作用机制,可分为凝集因子类、促凝类和黏附类。
  第1代凝集因子止血敷料以Quickclot为代表,主要成分为沸石,可快速吸收伤口血液中的水分,凝集血液中的细胞和蛋白成分,从而促进血块凝集,其缺点是会产生热量,引起安全担忧。
  2008年美军战术战伤救治指南规定,以第2代止血敷料Combat Gauze(CG)替代Quickclot,其主要成分为高岭土,是一种可激活内源性凝血途径的铝硅酸盐。
  该产品已被美国和北约十几个国家的军队在战场列装应用。
  我们自然也不会落后,我国军方也已经研究出了相关产品,不过还在试验阶段,没有大规模推广。
  这一次,为了演习,苏杨特意请院长从总部申请了一些相关材料,没想到还真的就派上用场了!
  除了高岭土止血敷料,苏杨还准备了聚氨酯泡沫塑料。
  腔内泡沫材料是利用材料自身的膨胀特性,填充腔隙,从而达到压迫止血的目的,具有代表性的是聚氨酯泡沫塑料(polyurethane foam)。
  该类材料止血的主要原理是在腹腔中迅速膨胀以增加腹内压,从而达到间接止血的目的。
  但是若想将泡沫塑料填入腹腔,腹部也需要足够大的切口。在腹腔出血动物模型实验中,腹腔大量填充该材料能够降低动物死亡率,但同时也带来了更高的肠坏死率。
  在猪的肝损伤模型中,聚氨酯泡沫塑料也显示出显著的止血效果,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即一旦从腹腔内移除出血仍将继续。
  苏杨对于躯干出血很有研究,这一次为了卫勤演习,又专门强化了这一方面的内容,而且还专门准备了相应的止血装备,另外,出国之前,他还组织大家进行了专门的演练,是以很快,中方卫勤小组就行云流水的操作了起来。
  旁边,大卫等人看得目瞪口呆。
  “这。。。。。。这。。。。。。中国人怎么对这种战伤这么熟悉啊,他们这几年没听说经常对外作战啊?”
  他们齐齐傻眼了!
  刚刚还对人家指手画脚说要怎么怎么从实战出发,可是真的遇到了这种战伤,他们却傻眼了,因为他们也没有相关的经历啊,可是中方的这些卫勤人员,他们是怎么这么熟练的?


第312章 看病

  312看病
  苏杨和他的团队此刻所做的这个工作,其实是战地卫生员的职责。
  真正的战场上,卫生员在一线,把伤员集中,简单处理,紧急后送,而军医则在后方进行抢救。
  但这次演习,中方并没有派出真正的卫生员,部队里的一线卫生员,老实说,综合素质大多还是差了一点,出国参演这么重大的事,上级还是不敢派他们,所以,这个工作,最后一分组,就落到了苏杨等人的头上。
  但苏杨本来就是专业的卫生员出身,干起这些事情来,得心应手,再加上他又有系统帮忙,而且之前还在国内进行了专业的强化训练,尤其是针对性地弥补了最新的救护技术,所以无论是他还是杨曦或者是曹葭,抑或是其他人员,检伤后送什么的,都非常专业,动作迅速,技术标准,行为规范,让人挑不出一点点的毛病。
  躯干出血是当今世界的救护难题,老实说,就连美军都不一定做得很好。
  可是到了苏杨他们这里,由于苏杨能用系统搜索查到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资料,了解了美军的很多做法,然后专门针对性地和国内的专家进行了探讨,后勤装备部的一些领导专门为这个事和我军的老专家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一些专业的设备,这些东西,在战场上的效果如何,谁也未知,但此刻一拿出来,却是真的唬到了这群德国佬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