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一品才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宋一品才俊- 第6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苏造有些奇怪,追问道:“这奉公之日秦少游怎么会不在府衙内办公呢?”

    门房叹了一口气,笑着说道:“苏相公有所不知,秦监酒所任不过是闲职,市场都不曾到府衙来奉公。我们知州相公知道秦官人是仕途失意,又念在其是昔日大才子,所以并没有多加限制。”

    苏造忙又问道:“那秦少游家住何处呢?”

    门房答道:“秦官人就住在公府的六班值房里。不过冈才小的也去值房问过,秦官人也不在厢房之中。”

    苏造不由失望,叹道:“这,难道就不知秦少游现在何处吗?”

    门房见苏造似乎急切盼望见到秦少游,想了想之后,于是又说道:“苏相公,小的听府院里的人说,秦官人近来时常来往于松阳县的延庆寺。据说与寺内得道高僧们交情颇深,有时还会在寺庙里住上好几日。若苏相公有要紧事要寻秦官人,不妨去延庆寺看看吧。”

    苏造听了,向门房问了延庆寺的方向。然后向门房道过谢。他回到大街上,与秦允明会合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秦负 明。

    秦允明问道:“延庆寺不在丽水县?”

    苏造说道:“说是在松阳县小离处州城有三十里的路途。唉,现在天色不早,这个时候出,只怕咱们入夜才能抵达松阳县了。”

    秦允明同样有些失望了。历史名人还真不容易见,他叹了一口气,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先回莲都县的客栈吧。明早再去松阳县看看。

    苏造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答应了下来。

    众人空来一场,扫兴而归。返回既江对岸时,正好是日落时分。

    回到客栈,秦允明疲惫不堪,与苏造喝了半盏茶闲聊了一阵,就打算上楼休息。不过休息之前,他特意找到了今天上午派去送绾娘厮。询问了一下具体情况。小厮说打听到一家老字号的车驿,为绾娘雇了一辆马车,与一行去杭州省亲的娘子们结伴同行。

    听到这里,秦允明总算放心了,赏了这个小厮一块碎银子,然后就去休息了。

    次日清晨,天刚刚蒙亮,整个县城下了一场寒霜。

    不过秦允明今天是下定决心小一定要见到秦少游才肯回来。于是匆匆吃过早膳,他就与苏造带着王全、华安再次出。

    松阳县在处州城西北方向。因此不用再渡既江,直接雇了马车出城而去。

    一路上催促了车夫好几次,车夫看得出客人心急。于是很配合的加快了度。中途没有停息片刻,在晌午时分总算抵达了松阳县。进了县城,秦允明让车夫直接把车赶到延庆寺的山下。

    延庆寺位于县城郊区的山岗上,寺庙的香火还算旺盛,每日都能有不少香客到访。

    此时快到正午,从山岗上返回的香客陆陆续续。

    秦允明一行人下了马车,提着一大堆东西就往寺庙里去。来到寺庙大门口,正好看见一咋。小沙弥在门前恭送香客。秦允明亲自走了上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渍,向小沙弥问道:“这位小师傅,请问处州监酒秦少游近日可有到访贵宝刹?”

    小沙弥打量了一眼秦允明。又看到了秦允明身后提着大包小包的家丁。不由先问了道:“敢问施主是秦少游何人?”

    秦允明说道:“在下乃秦少游小侄,这位是秦少游旧友苏季明,此番打听到堂伯下落,特意从杭州赶来拜会。”

    小沙弥点了点头,微笑道:“原来是秦老先生的亲友,那就无妨了。因为控浴二止曾经嘱咐讨若非故人概不接位施丰来的正川 老井生前日来到微寺小住,目下正与几位蛰交在后山石亭下棋。几位施主请跟小僧来吧

    说完,小沙弥还主动帮小童华安分担了一些重担,然后带着一行人进入了寺庙。

    秦允明和苏造在听说秦少游果然在这里。心情大为畅快,阔别多年总算能够再会了。至于秦允明当然更有几分激动,自己就要亲眼见证一代大文豪了。

    穿过了寺庙正院。走上了一条偏僻的小道直接来到了后山。

    后山的景色雅致,绿荫丛生小偶尔还能开见一、两座古朴的舍利塔。走了片刻之后,前方小山径的尽头出现一座茅庐。茅庐一旁紧挨着的则是一处石亭。远远望去,茅庐后面隐约有炊烟数缕,而石亭里则分明有四咋。人影,时不时的还传来几声爽朗的笑声!

    众人一直来到石亭前,小沙弥快步走到亭子外面,将从华安是里分担的东西搁在了一边,然后向亭子内的四人略略行了一什礼,道:“秦老先生。有故人来访小僧已经代为引至

    亭子里面的只有一位老者,另外一位是中年,余下两位则是年轻人。老者与中年人坐在石凳上,津津有味的对弈。两名年轻人则在一旁观看。当他们听到小沙弥的话后。顿时都有一些疑惑,齐齐向小沙弥身后看去。

    四人在打量了秦允明和苏造之后,原本坐着的老者慢吞吞站了起来。只觉得秦允明与苏造十分眼熟,可惜人老了眼睛有些不好使。

    “有劳小师傅了。不妨坐下来喝杯茶吧?”与老者对弈的中年人客气的说道。

    “不劳烦,举乎之劳而已小僧这就告辞了。小沙弥很识趣,再次行了一礼之后,就匆匆退去了。

    秦允明和苏造谢过小沙弥。然后匆匆的走到了石亭前。

    苏造最先认出了秦少游,正是那位年过半百、神态龙钟的老者。一时间情绪感慨万千,激动的险些说不出话来。他先郑重的向老者行了一礼,这才切声开口道:“世叔,别来无恙呀!”

    老者微微一怔,沟壑纵横的脸上渐渐浮出了笑容。他颤颤巍巍的迎了上去。抓住了苏造的手,叹声道:“可是苏二郎?”

    苏造情绪难抑,只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苏二郎,都有十多年不见了,你变化可真大,老夫险些认不出了?”秦少游同样十分激动,苍迈的双眼立刻就湿润了起来。他一时有许多话想要破口而出,只是这些挤在一起,最终只化成了几声连连的叹息。

    秦允明看着离自己不过几步支援的秦少游,心情同样十分激动。但是自然没有苏造那般激烈。他缓缓的舒了一口气,这个昔日才情具有的大才子,已经是黄昏暮年了,并且明年这个时候,对方也将走完自己的一生。

    此刻能见到秦少游,还真是万分荣幸了。

    秦少游正要将苏造向周围三位好友介绍一番,苏造想到秦允明还在一旁,立刻提醒了一声:“世叔小造这次能有幸与您再会,多亏了世叔之侄秦大郎呀

    秦允明虽然心里有些委屈。秦少游六年前被贬至杭州时还曾住在自己府上,却没想到相别六年竟还没有阔别十数年有记性,真是让自己尴尬无比。不过他依然能理解,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当年秦少游与苏家来往之密切,当然要过自己这个远亲了。

    他略略收拾了一下情绪,上前严谨的向秦少游行了一礼,道:“、侄秦允明,拜见伯父!”

    秦观微微愕然,上下好好打量了一下秦允明,接着呵呵笑了起来,说道:“原来是大郎?唉。唉,是老夫失礼了,人老了,过眼的东西都忘。刚才就觉得大郎你眼熟的很,转眼间都长这么大了。

    秦允明笑着道:“伯父,阔别数年,变化自然大了。就连伯父您变化也大呀

    “人老了,就算人不变,心也变了秦观叹息的说道。顿了顿之后。他立刻又打起了精神,将秦允明和苏造向另外三位旧友介绍了一番。

    介绍完了秦允明和苏造,自然也要介绍这三位旧友。

    秦绷旨着先前与自己对弈的中年人说道:“这位乃龙游知县宗泽,字汝霜。与老夫颇合得来

    苏造向宗泽行礼,道了一声“幸会,

    秦允明则大不相同,他在听到秦观介绍这位中年竟然是宗泽时,立刻有几分惊讶。二十六年之后靖康之变,汴京遭受金军围困,正是这位宗泽率领宋军坚守抗敌,三次击溃了金军的进攻。并且到了南宋之时,最开始的抗金运动,也是由宗泽担任领袖。

    诸如韩世忠、岳飞这些以后鼎鼎大名的抗金名将,早期全部是宗泽的部下。

    他十分意外,一点也不知道历史上原来秦少游与宗泽还有交情。如今宗泽已经四十岁了,却还只是一个小小知县,二十六年之后却一跃成为第一代主战派的领袖人物,不可不谓时势造英雄呀!,
………………………………

第一百三章

    了片刻。却毋秦东明用种惊讶的目米直勾勾的…,并没有像苏造那样行礼,不由奇怪了起来。

    “大郎,你这是”怎么了?”苏造连忙拉了一下秦允明。

    宗泽也很是好奇,不过他性格爽快,从不计较什么细末之事,反而笑呵呵的打趣道:小郎君,莫不是我脸上有一只虫子吗?”

    秦允明这才收回神来,连忙赔礼道:“是晚生失礼了。原来您就是宗汝霜宗老前辈,在下在杭州就听闻了您的大名,今日不期相遇,一时惊讶,所以失态了。”

    宗泽今年刚刚上任龙游知县小在此之前从没有去过杭州,压根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声名远扬了。他摸了摸自己的胡须,怪道:“我又不是秦少游,哪里会出名了呢?”

    秦允明连忙说道:“元佑六年,宗老前辈应试时所作一篇策论。一针见血道出时政弊端,不可不谓是大快人心!”

    他顿了顿,接着叹息了一声,又道:“其实当年以宗老前辈这篇策论,本应获得进士及第的名份小却无奈朝中审官不能接受这篇策论的直言,最终将宗老前辈勘定为同进士出身。如今但凡读过宗老前辈这篇策论的士子,皆为宗老前辈鸣不平呢!”

    在场诸人都有些惊讶,这少年小小年纪竟然就开始钻研策论了?

    秦允明本来只是为了圆自己的话,所以翻箱倒柜拉出了一些历史知识来。不过他所说的确有其事,宗泽八年前参加进士试,以其成绩本应该排前当年前十,只可惜当时执政的革新派对其充满批评时政的文章不满,将名次排在了榜单最后一名。

    他看到众人都对自己刚才所言感到惊讶。连忙又补充了一句,道:“晚生开春之后,便有打算前往京城报考太学,因此这段时间一直都在潜心研究历来科举的名篇。”

    听到这番解释,苏造总先理解了过来。他呵呵笑了笑,说道:“大郎此话不假。世叔。宗相公,也许你们还不知道。大郎如今在杭州名声大噪,已经是一位小才子了。我能与大郎相识,正是仰慕其才学。特意前往杭州一会。”

    “哦?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呀,秦大郎少年好学,当属我大宋之幸呀!”宗泽哈哈大笑了起来。

    站在宗泽身旁穿着朴素青衫的一位弱冠青年也呵呵笑了笑,说道:“那等下可要向秦大郎请教一番了。”

    秦允明谦虚的拱了拱手,笑道:“晚生岂敢呀!”

    宗泽不等秦观介绍,抢先对苏造和秦负五明介绍了一下这位弱冠青年。道:“这位是无锡李纲李伯纪,在无锡县也颇有名气,如今已经有好几篇脍炙人口的词作流传于世呢!”

    秦允明不由又一愕然,今天还真是幸运了,一下子认识了日后的两位抗金名臣。

    这位李纲论资历自然比不上宗泽,北宋时期也并无多大作为。但是到了南宋自从宗泽去世之后,朝中主战派的大旗就由李纲肩负了。如果说宗泽是第一代主战派领袖,那么李纲便是接过宗泽衣钵的第二代主战派领袖。

    此时的李纲还只是一位年不过弱冠的少年,仅仅比秦允明大三岁而已。他向秦允明和苏造拱了拱手,笑着说道:“牵会幸会。”

    苏造、秦允明同样也向李纲行了礼。

    秦观笑着又介绍了最后一位穿着绸缎袄袍的青年,说道:“这位是衢州从政叶梦得叶少蕴,其祖父正是鼎鼎大名的叶清臣叶老先生呢!”

    叶梦得与叶清臣都是宋朝的名臣,不过叶梦得仕途迹时已是南宋初期。叶梦得少年时曾经拜在蔡京门下学习书法和文学。直至两年前登科之后,才外调任职。

    后人对叶梦得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以为叶梦得的才学可以与中兴四文臣同列。但是也有人认为其在宋徽宗继位后调入京城,与蔡京攀附交厚,之所以能够仕途高展。全是仰赖了奸臣蔡京的提拔。

    不过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谁都不知道。但是纵观所有史料,并没有现叶梦得有什么作奸犯科、贪赃枉法的事迹,也并没有因为与蔡京关系甚密。而仗势欺人、排除异己的勾当。非但如此,在南宋抗金的大局战场上,叶梦得从始至终都是积极为前线将士筹备粮草、军饷,在后勤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秦允明对叶梦得的印象不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