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造呵呵笑着说道:“大郎过奖了。愚兄可不敢承这番话,稍后笔墨纸砚到齐,大郎必然会见分晓
此时两个人已经出了秦府,正走在钦善坊小巷道,既然商议已定切磋一番笔墨,当即便打算打道回府。然而当他们刚刚转身,打算沿着小巷道走回去时,只见巷道迎面走来一个人影,竟然正是李观雪的父亲李官人。
秦允明迎了上前去,隔着老远就开始打招呼了:“李世叔?今日真是巧了?”
李官人看见秦允明,立刻换上一副温和的笑容,快步走了过来,道:“原来是大郎呀?大郎这是要去哪里呀?”
秦允明于是说自己只是陪同一位友人闲逛,接着正要开口向李官人介绍一下苏造。q i s u w a n g 。 c o m '奇 书 网'
哪里知道苏迫在看到李官人之后,脸色立玄生了变化,惊疑了好一阵之后,脱口呼道:“李相公?”
李官人仔细打量了一下苏造,神色同样是一片惊异,略略回忆了一阵之后,洗然大悟了起来,道:“苏鼎苏仲豫?”
秦允明知道苏造以前的名字叫苏鼎,仲豫便是那个时候的表字,后来因为家中连遭变故,为了化解邪祟之气而改名换字,也就是现在的苏造字季明。这下子他比眼前两个人更惊讶了,他们两个是怎么认识的?
苏造连连笑道:“还请李相公先见谅。下官如今已经改名为苏造,字季明了。与李相公相别数年,今日巧遇
李官人捋须笑道:“苏二郎,我倒是更惊奇呢,上次相见还是在饶州,后听闻你远迁广州,本以为要有一段时日不能相见了。不曾料到今日旧友重逢,不可不谓机缘巧合呀!”
他顿了顿,接着饮许的道:“当然,我这份惊奇还因为你怎么又改名字了?”
苏造一愣,随即失笑不语。他最先的名字本是苏昆,字叔寄,后来改名苏鼎字仲豫之后,立刻就中了当年的进士。因此,他前前后后一共是改了三次名字,确实有几分滑稽和无奈了。
“李世叔,原来你们认识呀?”秦允明这时插嘴了道。
“自然是认识,不过说来话长。今日能与苏二郎再会,一定要好好叙叙旧,不妨二位都到寒舍小坐,一边饮茶一边谈岂不更好?”李官人笑吟吟的说道。
秦允明和苏造自然都很乐意,当即便跟着李官人去了李家小院。
来到李家小院,秦允明还有几分期待,自己差不多有两个月不曾见李观雪了,也不知道这位冰山美人近况如何。进了院子,李官人直接将他们二人引到了偏屋的客厅落座,然后向正屋唤来女儿和丫鬟彩云来招呼客人。
如今已是冬季,天气冷了,李观雪和小丫鬟不经常在院子里闲玩,多是在屋子里面读书写字,陶冶大家闺秀的情操。此时听见了李官人在偏屋呼喊招呼客人,立刻知道客人的身份不简单,要不然也不会这般正式的待客。
当李观雪和彩云来到偏屋客厅,看见原来接待的客人是秦允明和苏造时,顿时有了几分意外。
秦允明望着李观雪,两个月不见,这位美女变化不大。李观雪此时穿着一件白色的单袄,只是她的袄子似乎与袭人的夹袄一样,显得了几寸,虽然将身材衬托的很苗条,却看上去总有几分不协调。
不过不管怎么说,李观雪这样好身材的女孩,穿什么衣服都是那么好看。
李官人向苏造介绍了一下自己的女儿,然后就让女儿和彩云去烧水奉茶,家里丫鬟不够用,自然只能让女儿来帮忙了。不过他对于自己目前的窘境并不尴尬,因为他知道苏造与自己的情况相差无几,同是沾着元佑党人的关系,大家都犯不着见怪了。
秦允明如今对李观雪的态度已经改变了不少,既然李观雪不喜欢自己,自己没必要一厢情愿单相思了。像李观雪这样的女孩子,当作花瓶欣赏就罢了,当然偶尔相敬以宾的闲聊一下也不失一件妙事。
因此,他眼下更关注的还是李官人与苏造是如何认识的。
在等待沏茶这段之际,李官人特意向秦允明介绍了一番。
原来早年李官人在陕西出任地方官,曾经与著名的理学大师张载来往甚厚。而少年时的苏造恰恰就是拜在张载门下学习,张载去世之后,又继续留在横渠书院潜心读书。正是因为这层关系,李官人与苏造早就结下了忘年之交。
后来,苏造从横渠书院修习结束,从陕西辞行前往了饶州。而李官人则在一年之后,调入京城出任朝官,途径饶州时与苏造又会过一面。然而饶州这一会面,竟然往后将近十年时间里的最后一面。
由于党争原因,李官人仕途不利,最终落得贬官出走的结局。
听完了李官人的讲述,秦允明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李官人与苏造竟然有这么悠久的关系,这次两个人会面还真是太巧了。
茶水送上来后,李官人让李观雪、彩云留下来侍茶,同时又向女儿介绍了一番自己曾经的旧友。
李观雪听说苏造是苏东坡的二公子,又见苏造一副温文儒雅的态度,心中顿时生出了好感。除此之外,她如今不再生秦允,明的气,更何况这两个月来一直都在关注秦允明的词作,对秦允明也颇有钦佩。因此在一旁侍候的时候,不知不觉之间显得勤快了一些。
李官人与苏造阔别重逢,要说的话很多,两个人各自畅谈分别之后的种种。
此玄秦允明到成了陪衬了,只能坐在一旁听两人叙旧,不过好在时不时能与李观雪聊上几句,心情还是舒坦了不少。
苏造虽然与李官人倾心叙旧,但心中一直还记挂着与秦允明切磋书法的事。
因此在畅谈一阵之后,他很合时宜的将话题转移到秦允明身上,这才将秦允明拉到谈话之中来了。
………………………………
第九十六章
二复人向秦允明问道!“大郎,你我也好此时日不见了子府上生的变故,让我心下担忧了一阵,好在你爹吉人自有天相,总算平息了下来。(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
苏造闻此言,有些疑惑的问道:“大郎府上有事生?”
秦允明淡然的笑了笑,轻描淡写的将前些时日老爹入狱的事介绍了一下,并道:“不过是一场误会,家父已然正名,算不得什么大事。
苏造沉思了片玄,道:“现任杭州知州黄相公,可名作黄潜善?”
秦允明点了点头,问道:“苏二哥认识此人?”
苏造缓缓叹了一口气,沉声说道:“虽不曾见过,但家父出任杭州知州时,与这人有过来往,那时黄知州还只是州衙小吏。家父并不喜与此人,因为那时黄知州三试才中举,后来还听说其屡试不及第 到目前也仅仅是举人出身。”
李官人听了这话,不由奇了道:“举人出身才短短数年时间就升任知州,这也太不符合规矩了吧?”
秦允明自然是很认同李官人的话,在古代进士及第出身的人,一般要么是直接入翰林院任职,要么就外调地方担任县官,其间就算政绩卓著也是需要三五年的时间才能升迁。(w w w 。 q i s u w a n g 。 c o m 无弹窗广告)更别说一个小小举人,从一个州衙小吏要混到知州,几乎可谓是天方夜谭了。
当然,他心里很清楚,黄潜善背后的外戚势力肯定暗中给予其不少帮助。
他叹了一口气,这个。话题再谈下去也没有什么意思,想了想之后,忽然向李官人和苏造请教了道:“世叔、苏二哥小子近日下了一个决心,但却不知该如何实现,还请两位指点迷津。”
李官人与苏造相视一眼,都笑了起来。
“大郎不妨直言。”李官人问道。
“这几日在家中慎思许久,如今小子年岁不整日吟诗作赋、挥笔掷墨虽然是文雅趣事,但终究不是正业。前几日经历家严陷狱之事,更让小子感到家中需要一位顶梁柱来主事才行,因此小子下定决心,打算用功读书学习,尽快取得功名,以求光宗耀祖!”秦允明神色十分正经的说道。
“哦?大郎竟有这样的觉悟!”李官人不由乐了起来。
苏造在一旁却没有说话,脸色有些微妙的变化。
秦允明点了点头,道:“正是。这件事小侄曾询问过县学的张夫子,不过张夫子似乎觉得我如今小有名气,若要读书取士,需从长计议才是。二位前辈都是过来人,倒是想请教二位当如何捷径取士?”
李官人呵呵笑了笑,道:“捷径取士?我自幼六岁开始读书,直至二十五岁才中举,又经过两武方才中了进士。唉。回想起来,这读书是要下苦功的,妄想一步登天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以大郎你的资质,现在开始读书,用功三五年之后应该就能步入科场了。”
秦允明虽然做好准备奋斗数年,但是他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并不是读书苦不苦,而是自己能否顺利的通过州试。州试是由州府出题,知州来审核,也就是说能不能中举全是知州说得算。
眼下他与黄潜善结下梁子,以这厮歹毒的心胸,自然不可能对自己公正了。
那日张师爷之所以说要从长计议,其实也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个因素。
虽然三、五年之后黄知州有可能调任、离职或者其他原因离开了杭州。只不过这是说不准的事情,万一姓黄的老死在任上,那岂不是耽误了一辈子时间。
“世叔,三、五年其实不算久小侄也做好了心理准备。只是”除了正规科举之外,就没有其他方法取士了吗?”秦允明脸色有些为难的说道。
“读书人都是如此呀?”李官人看着秦允明的样子,笑呵呵的说道。他以为秦允明年少气盛心中受不住三、五年苦心,所以才这样说的。
顿了顿之后,他又道:“苏二郎二十六岁便中了进上,大郎若真想早日取得功名,倒是可以向苏二郎请教请教呢。”
秦允明知道苏造自由在横渠疏远读书,一读就是十几年的时间,虽然年仅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但是前面所下的功夫也不藕
苏造微微笑了笑,神色十分淡然,说道:“其实以大郎你现在的情况,何必要追求功名利禄呢?大郎有才华,又有家世,生活无忧无,虑。官场尔虞我诈、结党营斗,倒不如一身无牵挂的潇洒呢!”
秦允明虽然听了这话,但是却没有放进心里去,他读书的目的已经很明确了,至于其他种种是影响不了自己的决定的。
苏造见秦允明没有说话,以为秦允明对自己的感到郁闷了。毕克秦允明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做一件事,自己不鼓励也就罢了,却还偏偏劝其放弃,或多或少是冒失了。于是他叹了一口气,连忙又道:
“愚兄追随恩师横渠先生多年,恩师曾教诲科场官场名利场,皆是人欲所在,能够远离那就尽量避之。只可惜愚兄迫于家境,不得不深陷其中呀。当然,大郎既然心意已决,就向着目标努力便是。如果大郎不愿意走科场的道路,不妨求得本地一些名士的推荐,上京报考太学院!”
李官人这才想了起来,哈哈一笑,说道:“正是,以大郎你现在的名声,入太学院应该不成问题。在太学院里只需学习指定书目,每年都有考试,一旦大郎认为自己有所小成就可以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即可授官呢。”
秦允明眼前一亮,太学那不就是古代的大学了吗?是呀,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
当即,他欣喜的道:“苏二哥所言极是,如此,那小弟便决定入太学读书了。”
苏造只是呵呵笑了笑。他的思想受张载影响太深,主张“天理克人欲”的观念。当然有时候他也会觉得自己很矛盾,虽然恩师说过远离人欲之所,但自己始终为之所困,真有一种自欺欺人的感觉。,
………………………………
第九十七章
一后。秦允明心情大好。主动向李官人提出借文法四宝心门”二郎就在院中切磋一番。李官人欣然应了下来,让李观雪和彩云去准备笔墨纸砚等物。
一阵准备,众人在偏屋客厅置了两张小桌小桌上各置了一副笔墨。李官人先道了一句不是,说寒舍简陋,请秦允明和苏造将就一番。
秦允明和苏造都不觉得介意。兴致勃勃选了桌台,各自开始落笔。
李官人则忍不住在两人之间来回走动,欣赏二人的墨宝功力。
李观雪和彩云研墨罢了,也饶有兴趣的在一旁细细观看,只是小丫鬟彩云什么都不懂,看到李观雪露出赞赏之色时,就叽叽喳喳忍不住问东问西。
苏追近日一直苦于舟马,所以笔力有所不济,但是浑厚的一手行楷果然沾有其父苏东坡的浓厚味道。他凭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