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恪点头,“你说的也对。”
    “去把大牛叫来吧。”
    来到泾阳的书院已经有些日子没有给孩子上课了。
    见大牛来了,李正对他说道:“去把孩子们叫来,今天我们上课。”
    “好!”大牛答应着去叫孩子。
    科学的学习是需要一定基础的,物理化学都一样。
    现在对他们来说学这些都还太早。
    李正翻阅着系统图书馆里的书,拿出一本小学数学,就从最简单竖式运算开始吧。
    许敬宗这些日子一直关注着长安士族们的举动。
    五姓七望要联合举办这个秋日游园灯会,这是给李正下了战书。
    也不知道李正哪来的自信到现在还是这么地气定神闲。
    许敬宗细细想着若是自己说不定现在已经跑路了吧。
    越来越多的读书人来到长安,长安郊外也正在搭建着灯市。
    太极殿殿,五姓七望派了一些德高望重的士族老者前来觐见李世民,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都各自派了人过来。
    人世间少不了争斗,就像是江湖上的恩怨情仇。
    有时候结下了梁子也不能轻易地放下,往往一两个人的恩怨会牵涉到两家人的恩怨。
    若是再闹下去,就可能闹到江湖一片腥风血雨。
    五姓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绝对不会放过可以整死李正的机会。
    从一开始只是印书,或许五姓不是那么在意。
    毕竟李正只是印书,读书人依旧掌握在五姓手里就伤不到他们的根基。
    可眼下李正要独创一门科学。
    这门科学一登场,把人都送上天了。
    这可咋整?
    而且李正才十二岁。
    宁可让科学只是在长安昙花一现。
    也要把李正这样的人扼杀在摇篮里。
    这才是五姓真正的目的。
    虽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有些不堪入目,有些以大欺小,也有些人多欺负人少的嫌疑。
    可有多少人会在意过程?
    更多的人在意的是结果。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站太极殿中,面对一群老学士大儒学究,不免猜测这些人的意图。
    李世民勉强地挤出微笑说道:“诸位皆是士族之中德高望重之辈,你们能来长安朕甚是欣喜。”
    五姓七望之中没几个人认同李世民的皇位。
    要不是为了家族,也不会来觐见这个得位不正的皇帝。
    老家伙也勉强地笑着。
    看到这样的笑容李世民的脸立刻阴沉下来,不给面子还这么假惺惺。
    原本的好心情立刻消失殆尽。
    卢家的老学究站出一步说道:“陛下,我们卢家希望与陛下世代交好,这是我们卢家的婚书,愿将家中长女嫁予太子殿下。”
    说完卢家的老学究拿出一卷书信双手举过头顶。
    杜如晦和房玄龄神色紧张,一直以来五姓七望很少对五姓以外的人联姻。
    这一次竟然突然要和太子联姻。
    李世民笑着说道:“诸位都是德高望重之辈,只是如今朕的儿子都还小,未到婚配年。”
    “家中小女早就对太子殿下瞻仰已久,还望陛下成全。”卢家的老学究说道。
    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神色越加紧张起来。
    还以为他们要把女儿嫁给谁,竟然是太子殿下,如今到了嫁娶年纪的也就只有十五岁的太子了。
    听到这话李世民几乎就要站起身,冷静下来说道:“诸位一定舟车劳顿了,不如先去休息如何?”
    可这是太子李承乾的婚事,李世民自然不敢放松,一国国之储君的婚事牵涉太多,自然不敢随便找个人做太子妃。
    就算是五姓七望也要不见得可以,而且还是在这个关头。
    长乐公主的事情在前,现在五姓又要把女儿嫁给太子。
    房玄龄心中感叹,“这个时候来拉拢皇家,五姓的招式还真是刁钻,一出手就是直指要害。”
    若是皇家和五姓在这个时候联姻,李正还没出手,他就已经先输了一大半了。
    李世民还没说话,房玄龄站出一步先说道:“太子殿下的婚事,陛下与我们一定会考虑周全诸位放心。”
    一群大儒面无表情,太极殿内的气氛看似安静实则非常紧张。
    太原王氏的人上前一步说道:“我太原王氏长女也到了出嫁的年纪,太原王氏望中原安泰,大唐国祚万年绵长,家女愿嫁予太子殿下,还望陛下成全。”
    房玄龄看了一眼李世民的脸色,又看向这个太原王氏的老者,递上一卷婚书。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坐正自己的身子看着这群来自五姓的老家伙。
    “陛下,我荥阳郑氏虽门第不如卢氏与王氏,但家女温婉贤淑,或是太子良配,还望陛下成全。”
    又是一份婚书递上。
    五姓争先要把族中女子嫁给当今太子的事情,立刻在长安传开。
    才过了小半天这个消息就传入了李正的耳中。
    李丽质跟李正说着事情的前前后后。
    听完之后,李正感叹道:“看来太子殿下艳福不浅啊。”
    “你说什么呢!怎么还说起艳福了。”李丽质瞪了一眼。
    看着宁静的河边,李正低语说道:“那我能说什么?莫非我要说太子殿下大祸临头了,人都喜欢听吉利话,公主殿下不要这么悲观。”
    李丽质坐在河滩边,双手撑着下巴说道:“反正我父皇见了五姓之后脸色就特别差。”
    转头看向又不说话的李正。
    李丽质开口说道:“李正!”
    李正换了一个睡姿,“公主殿下有话请讲。”
    看着李正的表情,李丽质笑着问道:“本公主问你,要是五姓的人这样子要把女儿嫁给你,你会怎么样?”
    “这种事情今年春天就发生过,结果全长安的人都知道。”


第一百六十九章 他们的战书
    对李正这种懒洋洋的态度,李丽质不屑地扭过头,但看他依旧淡定自若的模样。
    李丽质实在忍不住又问道:“是不是那天天塌下来了,你还是这个德行。”
    “公主殿下放心,就算是天塌下来了,也会有个高的顶着,反正被压死的第一个人不是我。”
    “如果你是太子你会怎么做?”
    李正笑道:“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定就已经从了他们。”
    “你这人……”
    李正对她说道:“我帮你算算啊,这件事有几个好处,第一个就是拉拢了士族,这是最显而易见的。”
    “第二个,人家五姓的女儿要嫁给太子长相总要挑最好的对不对,八成是个美人,这也是为了皇家后一代的人着想。”
    “还有第三个好处,那就是五姓嫁女儿,那嫁妆肯定不少,还能借此大发一笔,还有什么好不从的。”
    李丽质抬着下巴说道:“大发一笔……原来一点嫁妆就能把你李正收买了是吗?”
    李正若有所思地点头,“若是能多一点的话,那就更好。”
    “你想得美!”
    李丽质挥起小拳头在李正的身上一顿锤。
    打了好一会儿之后,李丽质站起身,“我回宫里去了。”
    “公主殿下慢走。”
    “你就不打算送我一下吗?”
    李正叹息道:“公主殿下,你是知道的,我这人比较懒。”
    “……”
    李丽质抡起小拳头又在李正身上锤了一顿,这才发泄完毕离开。
    大唐的公主怎么就动不动就打人呢?
    跟她爹似的,说不了两句就急眼。
    看来是李世民没有好好教她女儿三从四德。
    嗯,一定是这样的。
    士族的威胁对皇权来说是显而易见的,自士族从东汉开始传承至今。
    到如今的大唐,有前隋的前车之鉴,往远处看还有北魏和西晋。
    李世民要不是傻子,就不会不知道士族的威胁。
    这门亲事不是这么容易结的。
    正想着这些,李义府领着一队官差来到这里,对李正说道:“县侯,人带来了。”
    看着来人,李正瞅着两人看其中一个年纪稍大的说道:“想必这位就是薛仁贵了吧。”
    “正是在下。”薛仁贵回答说道。
    再看这个年纪和大牛差不多的孩子,李正说道:“你就是裴行俭?”
    “回县侯,小人是裴行俭。”
    裴行俭笑着回答道,说话间还能看到这孩子刚刚脱落了牙,看起来正是换牙的年纪。
    官差对李正解释道:“县侯,如今狄仁杰年幼,不过其父狄知逊打算亲自带他来长安,上官仪已经出家了,我们的人已经去打听他的下落。”
    “我知道了。”
    李正只是平淡地说了一句。
    官差离开之后,薛仁贵上前问道:“不知道县侯找我何事。”
    李正瞧着比自己大两岁的薛仁贵问道:“你成婚了吗?”
    “还没有。”薛仁贵点头,“莫非县侯找在下来是要给在下安排婚事?”
    苦笑一番李正说道:“哪来的婚事,再说了我自己的婚事都还没搞定呢。”
    李正的名声,薛仁贵在来时的路上已经听过了。
    这还是第一次见面,没想到他比自己还要年少。
    裴行俭相对来说比较安静一些,他的眼睛好奇地看着周围的一切。
    李正对裴行俭说道:“看到那边的泾阳书院没有。”
    顺着李正所指的方向,裴行俭点头说道:“我看到了。”
    李正又对他说道:“那里有一个叫做大牛的孩子,年纪和你一般大,以后就让他带着你玩。”
    裴行俭看了一眼薛仁贵,薛仁贵点头,他才朝着书院而去。
    看李正的神情,薛仁贵解释道:“县侯不要见怪,我和他是同乡,来时家中交待要互相照顾。”
    “我没有见怪,这样我还更加省心了。”李正摆手说道:“你刚刚来到这里,让李义府带你熟悉一下,往后跟着蜀王殿下先去我的护卫队当差。”
    薛仁贵点头有些生疏的稍稍行礼,“其实我想问的是,为什么县侯要我来这里,我只是一个种田的。”
    薛仁贵到目前为止确实是个种田的。
    要说薛仁贵发迹的时候应该是在李世民东征高句丽的时间。
    现在的薛仁贵还只是一个种田的人而已。
    拍了拍薛仁贵的肩膀,李正小声对他说道:“曾经故人对我的嘱咐,让我把你接过来。”
    薛仁贵疑惑地看着李正。
    也不知道这个借口能不能糊弄过去,李义府领着他开始参观村子。
    天气这才刚入秋不久,天气凉得有些快。
    村子里的第一批水稻已经在收割了。
    把稻谷收割之后铺开晾晒。
    过些时日就可以吃上大米饭了。
    李大熊瞅着一颗颗饱满的稻米很是好奇,“臭小子,你说这个稻米怎么这么硕大啊。”
    “因为这个是杂交水稻。”
    “杂交的?”
    李正琢磨着说道:“算是一种改良品种吧。”
    李大熊唉声叹息。
    “怎么又叹气了,是不是隔壁牛家村的人又来欺负我们了。”
    “牛家村?他们敢!”
    人家牛家村也是有靠山的好不好,牛进达大将军也是朝中一位大将。
    话说长安附近的不少村落都和长安的权贵多多少少有些关系。
    就比如泾阳的隔壁竟然是长乐公主的地盘。
    “人家没来欺负咱们,那你叹啥气嘛。”
    李大熊手里抓着一把稻米说道:“你小子是个有本事的孩子,比我这个做爹的厉害多了。”
    收拾着稻谷,李义府又回来了。
    “不是让你带着薛仁贵熟悉熟悉环境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义府拿出一份书信说道:“县侯这是卢家人要交给县侯的请帖。”
    接过请帖,李正心里想着,这个卢家这么好心来给自己送请帖?
    太阳明明还是打东边出来的来着。
    打开请帖细细看着。
    “哈!果然不是什么好事,这是人家给我下战帖呢。”
    李义府也瞧了一眼,看着上面一大段的话,简而言之就是十天后,灯会高台之上见高低。
    “县侯,咱们要去吗?”
    “你觉得呢?”
    李义府小声说道:“去了可能赢,不去就不会输。”


第一百七十章 聚光镜
    李正一路走着说道:“我为什么要怕他们呢?”
    李义府小声说道:“莫非县侯有把握?”
    “不是很大。”
    李义府说道:“那还是不去的好。”
    李正想了一会儿说道:“你去长安买一些铜镜过来。”
    “县侯要镜子做什么?”
    李正继续走着没有回答他。
    李世民与李正合谋布下的一个局,眼下已经把五姓给搅和出来。
    首先要让读书人认可科学的存在。
    再是让五姓对李正投鼠忌器。
    这是最好的结果,用印刷术和科学来争取天下读书人。
    这一次的联姻李世民没有给出正面的答复。
    没有拒绝的意思,更没有答应。
    五姓的人离开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