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崔言脸上的笑容凝固。
    “而且我还会告诉每一个前来印书的人,你是崔言的建议让我立下这个规矩,从此以后因为你的建议,天下崔姓之人都不能来印书,你以为如何?”
    崔言的面色惨白,“在下不过开个玩笑。”
    “玩笑?这可不是什么玩笑,我还要把你崔言的名字高高挂起。”
    李正整了整崔言的衣襟,微笑说道:“你敢让清河崔氏把你逐出来,你为了给清河崔氏立功,敢来搅和皇后的生意,不知道你敢不敢做天下崔姓的罪人?”
    崔言愣愣看着李正脸上阴森的笑容。
    “你以为你激怒我,让我抓了你,就会有人借此来对付我了?我不抓你,我还要好好招待你。”
    崔言眼下一口唾沫说道:“得罪了,在下这就离开。”
    等崔言带着一群人离开,其余的学子纷纷喝彩。
    李正对这些学子说道:“给大家添麻烦了,我会再多加几个摊口。”
    “多谢县侯!”一大群读书人行礼。
    拿下之前自己的立下的规矩,李正说道:“从现在我立的规矩作废,以后印书再也没有限制,诸位尽管来印便是,价格我再便宜一些,一卷书只要十文钱。”
    “多谢县侯!”
    看着这些读书人的行礼,李正吩咐李义府,“照常印书,就当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可是……”
    “干你的活就好。”
    李义府小声说道:“县侯,下官多嘴一句,得罪了五姓,以后怕是会麻烦不断呀。”
    “你怕什么,五姓……”李正低声说道:“他们的气数也快了,撑不了多久的。”
    “五姓是世家大族,县侯何出此言?”
    李正摇着手中的蒲扇说道:“我就是知道,你不用问这么多。”
    泾阳发生的事情立刻在长安流传。
    李正废除之前的规矩。
    不再限制印书的数目。
    而且一卷书只要十文钱,价格非常地便宜。
    有读书人称赞李正,是真的为天下读书人着想。
    都说李正是一个爱财如命的人,眼下看来李正并不是这么地爱钱。
    早前就有传闻,当今陛下打算把公主下嫁给李正。
    可是因为朝臣的门第之见满朝大臣不答应这门婚事。
    有书生为李正抱不平。
    也有读书人在太极殿外替李正请功。
    李世民知道泾阳发生的事情。
    回到甘露殿的李君羡,向李世民禀报道:“此前汉中王李元昌去见过崔言。”
    李世民沉着脸说道:“朕知道了,你退下吧。”
    崔言不过是一个读书人而已,他没这么胆子敢做这样的事情。
    李世民心里已经清楚了一个大概。
    长安朱雀大街上,李元昌正漫不经心地走在大街上。
    一个熟悉的身影来到自己面前,李元昌笑着问候道:“五哥。”
    他的话音一落,李孝恭挥起手中的棍子就打在了李元昌的膝盖上。
    整个棍子应声断裂。
    李元昌抱着膝盖哀嚎着翻滚在地。
    李孝恭拎起李元昌衣襟冷声说道:“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在做什么?要不是看在当今太上皇的份上,我也懒得管你!想活命,你现在就爬到李世民面前去认罪!”
    李元昌咬牙看着李孝恭说道:“五哥!我做什么了?”
    李孝恭提着李元昌的衣襟说道:“你还装!你做了什么你自己心里不清楚吗?你以为李世民没派人盯着你吗?”
    李元昌忍着膝盖的疼痛,“五哥,李世民要杀我?”
    “你好大的胆子,敢勾结崔言去对付李正,你是在贪图李正的活字印刷术吗?你知道李世民有多看重泾阳吗?”
    听到这话,李元昌神情一阵恍惚,拉着李孝恭慌张说道:“五哥!我一时鬼迷心窍,我……五哥,你救救我。”
    “爬到甘露殿去,向李世民认罪。”
    李元昌拖着自己的伤腿一路爬向承天门。
    在朱雀大街上两旁的国公将军们都冷眼看着,没一个人去帮扶李元昌。
    半个多时辰之后,才有宫里的侍卫把李元昌给扛进了宫。
    被扔到李世民面前,李元昌爬到李世民的脚下说道:“陛下,臣弟知道错了。”
    李世民蹲下身看着李元昌的脸低声说道:“你错哪儿了?”
    “臣弟不敢联合清河崔氏去算计李正。”
    李世民拎着他的头发看着他的表情说道:“算计李正?你是不是想得到活字印刷术,代朕收拢天下读书人之心。”
    “臣弟不敢!臣弟一时糊涂。”李元昌浑身发抖,要说在长安他不怕什么人,唯独最怕的就是李世民,这个冷血到当年杀了同胞兄弟的人。
    看着李世民的眼神,仿若他似乎已经有杀心,李元昌不停地在地上磕头。
    李世民盯着他继续说道:“听说你还和朕的太子走得很近?”
    “臣弟不敢了。”
    李世民站起身,不再去看李元昌这个家伙的脸,对身边的侍卫说道:“把他押入宗正府,没有朕的旨意谁也不能放他出来。”
    “喏!”
    被几个侍卫一路拖向宗正府,李元昌哭喊着。
    李世民闭眼想着以前的种种,还要去安慰自己的父皇,当今的太上皇李渊。
    李世民也不想和李渊断了父子之情。
    纵然前几年自己的父亲一直疏远不见自己,如今也好不容易有了好转。
    李世民实在是不想再动手了,不想动手杀了李元昌,就这么几个兄弟了。
    但李元昌的性情,李世民也不想再让他回封地。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不想嫁都不成了?
    回到马圈,李正依旧过着自己养马的日子。
    李治坐着马车再次而来。
    这小子是不是就此赖上自己了。
    李治咧嘴笑着说道:“李正,你办法很管用。”
    李正看着书头也没抬,背过身不想搭理李治。
    李治依旧纠缠着说道:“李正,我打算下次还去太极殿外这么干。”
    李正懒洋洋说道:“在下奉劝晋王殿下不要这么做了。”
    “为什么?”
    “因为不管用了。”
    李治拉着李正的衣角说道:“李正!那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挣钱法宝。”
    翻过一页书,李正低声说道:“没有了。”
    狐疑地看着李正,李治小声嘀咕着:“你一定还有的,你就是不想告诉我,哼!”
    “我就是不想告诉你,你能拿我怎么办?”
    “我!”李治涨红着脸说道:“我要去告诉母后,我要去告诉皇姐,你李正欺负我。”
    “去吧去吧。”
    李治委屈地撅着嘴,表达着对这个准姐夫的不满。
    带着委屈爬回了马车,在侍卫的护送下离开。
    回到宫里,李治向自己母后诉说着李正对自己不待见。
    长孙皇后戳着李治的脑袋说道:“你呀你,说是去见孔颖达就出长安城去见李正,你欺瞒你父皇现在还有脸埋怨李正。”
    李治委屈地说道:“谁让李正不给孩儿挣钱的法宝。”
    瞧着自己的小儿子,长孙皇后叹息,平日里明明没有怎么教过他挣钱,怎么现在这孩子满脑子都想着挣钱。
    长孙皇后面色严厉地对李治说道:“明日开始,你跟你的皇姐每日去听孔颖达老夫子讲课。”
    李治委屈地点头,“孩儿明白了。”
    等李治离开之后,长孙皇后心中担忧丽质和李正之间的婚事。
    宫里的言论不是没有听说过,这么多朝臣都在说门第之间。
    尤其是之前和李正有过节的言官。
    那些言官可不敢让李正得势成为驸马。
    想着这些床榻上的小兕子又传来了啼哭声。
    几日后的早朝之上。
    朝班上那些言官继续说及李正与当今长乐公主的婚事。
    “陛下!一国公主下嫁给一个小小县侯,历朝历代没有这等事情,还请陛下明察。”
    “陛下!李正重商,商人本性尽在李正身上,此等宵小之辈怎么可下嫁公主。”
    程咬金不乐意地说道:“你们怎么不说李正立的功劳有多大呢!”
    秦琼拉住程咬金小声说道:“少说两句。”
    “今日我程某人偏要说!”程咬金指着这些大臣说道:“突厥人来的时候,你们这些言官做什么了?李正谋划定突厥,李正周旋吐谷浑让大唐兵不血刃拿下河西走廊,你们这些言官行吗?!”
    “我等说的是国统!”
    “国统?少跟我程某人扯这些,李正功盖社稷,若不是你们这些言官掐着不给爵位,他李正也不会到现在只是一个小小县侯。”
    “你程咬金强词夺理!”
    “你们这些言官整日弹劾来弹劾去,你们有为这江山社稷做过什么吗!”
    “够了!”李世民大喝。
    群臣立刻安静下来。
    又是一天因为婚事草草退朝。
    程咬金一路走在出宫的路上对秦琼说道:“你说陛下嫁个女儿,那些言官这么激动做什么?”
    秦琼摇头说道:“还不是李正只是一个县侯。”
    程咬金说道:“要不我们现在就去向陛下请功,他李正怎么说也不能只是一个县侯吧。”
    秦琼拉住程咬金,“行了!你就别添乱了。”
    回到甘露殿的李世民看着一份份的言官奏章都在谈论李正和李丽质之间的事情。
    门下省,弘文馆都是在谈论这门婚事,反而汉中王李元昌被打入宗正府的事情没什么人关注。
    更有人得知其实李正和长乐公主很早就有私交,而且感情很好。
    在长安有很多读书人为李正抱不平。
    为这门婚事不成打抱不平。
    门第之见,世俗礼教!
    这就不就是暗示着白蛇传和红楼梦里的故事吗?
    原来李正拿出这两个故事,是早有寓意的。
    李正为了天下读书人开设印书坊,用极其低廉的价格印书。
    一卷书只要十文钱,可以让大唐多少读书人念得起书。
    只要李正的印书坊越做越大,那将是天下读书人的福祉。
    多少年了,多少人读不起书。
    侍卫急匆匆地来到甘露殿大声说道:“陛下,不好了出事了。”
    李世民当即站起身说道:“出什么事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站在宫墙上,看着承天门外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听着那些读书人的呼喊声,“李正一直在降价书籍的印书价格!他是为我们天下读书人着想。”
    有书生指着刚走出承天门的官员怒骂道:“你们这些大臣一味坚持门第之见!让人寒心!”
    房玄龄看着情况心中着急,眼下聚集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
    这些人手中还拿着红楼梦与白蛇传用来讽刺朝中那些提起门第之见的大臣。
    房玄龄着急说道:“这该如何是好。”
    杜如晦倒是自嘲一般地笑笑,“你我年轻的时候不也一样,对那些门第之见嗤之以鼻。”
    房玄龄说道:“就怕这么闹下去,越闹越大。”
    “还是先去稳住陛下。”
    房玄龄和杜如晦急急忙忙来到甘露殿,撞见了就要出宫的李世民。
    杜如晦连忙劝住李世民:“陛下此刻万万不可出去。”
    “朕听闻有很多学子都聚集在承天门外?”
    房玄龄点头,“大约有三千个读书人。”
    朝中不少大臣本就对红楼梦有着非常深的抗拒。
    一度想要当今陛下将红楼梦设为禁书。
    眼下这些读书人的闹事与红楼梦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这一切还是要从李正与长乐公主的事情说起。
    李世民心里也着急,杜如晦解释道:“陛下,那些读书人想要为李正请功。”
    房玄龄说道:“此刻陛下只要下一道赐婚圣旨,便可以安定那些书生士子的人心。”
    李世民想笑又笑不出来,神情无奈地说道:“所以现在朕想不嫁女儿都不成了?”


第一百五十六章 为什么跟我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陛下若是下旨下嫁公主,陛下就笼络天下书生士子的人心,但同样的若是陛下下旨下嫁公主也得罪了士族。”
    山东士族的地位不可小看,自东汉天下三分以来士族的地位可想而知。
    他们有数百年的沉淀,士族之中最为庞大的就是五姓。
    山东士族盘踞齐鲁之地,个个都是诗书传家。
    自有关东出相,关西出将。
    魏晋以来更有甚之,出了多少个丞相。
    李世民颔首心中难下决定。
    富贵人家才能读得起书,贫苦百姓基本都是目不识丁。
    这就使得以前的朝廷官员上至丞相,下至县令,基本都由这些士族掌控。
    这个弊端就在眼前。
    李世民感叹道:“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如此烫手,挑动整个江山士族,这到底是福是祸。”
    杜如晦明白李世民的担忧,开口说道:“陛下,李正才十二岁,日子还长。”
    看向杜如晦,李世民问道:“朕应该下旨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