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书?”
李元昌开口说道:“红楼梦一书中充斥着对官员的讽刺与鄙夷,如此一来让坊间百姓如何信任朝堂。”
李世民想起红楼梦里确实有一段故事说的就是官商勾结。
李元昌接着说道:“李正此子胆大妄为!如此书籍竟敢刊印售卖!此等逆子当诛!”
李世民闭眼像是在休息开口说道:“你先退下。”
几日之后坊间对红楼梦这个故事议论愈演愈烈。
这个故事不像是白蛇传。
有些故事甚至有些人亲身体会过一般。
书中所写,晴雯被王夫人以勾引宝玉为由,被撵含恨而死。
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的那种情绪。
世家大族之下普通人的反抗是多么的无可奈何。
也有人猜测这和李正的被赶出书舍有关。
自从李正离开书舍之后,即便是诗才天下无双,他也无心仕途。
就像是故事中的宝玉,最后看淡了儿女情长。
一篇红楼说尽了人间冷暖。
怪就怪在这红楼实在是太真实了。
真实得就像是每个人都有经历过一般。
才会有这么大的议论。
朝堂上,唐俭等一众文臣站出朝堂说道:“请,陛下将红楼梦列为禁书!拿下李正!”
此话一出,朝堂之上议论开来。
红楼梦里的故事确实对朝堂不好。
而且更加影射了当今士族与官员之间的关系。
其中对红楼梦这个故事最敏感的人应该就是五姓了。
李世民还没发话,魏征上前说道:“陛下!我朝立国以外还没有人因言获罪,陛下广开言路,莫非诸位觉得那书里的故事说的就是你们吗?!”
李泰诧异地看了一眼魏征,没想到魏征也看这本红楼梦。
唐俭再次说道:“若是此书一旦广为人知,坊间何人再信朝堂!”
魏征冷笑说道:“莫非再让陛下来一次焚书坑儒不成!”
焚书坑儒确实有点过了,李泰细细想了想,这红楼确实为不少老臣所不容。
红楼梦对官僚的讽刺确实是有,不过不是那么地多。
倒是更多的是一种对世俗礼教的讽刺,还有对大家族里的那些尔虞我诈。
更别说整本红楼梦里的人物看起来没一个好人。
李泰上前打圆场说道:“父皇,儿臣以为,治罪李正倒是有些矫枉过正了。”
李世民看向李泰,“说说看。”
“儿臣以为不足以治罪李正,倒是红楼梦这个故事确实发人深省,父皇广开言路,自然不能容不下这本书,但若立为禁书,显然也会让坊间不满,不如以书为鉴!”
“魏王的意思是还要陛下去推崇这本书吗?”有文官立刻说道。
李世民看向这个说话的文官,这些官员的底细自己心里一清二楚。
这些反对红楼梦的人大多都是五姓的人。
李世民心中暗暗有了算计。
说了一句此事容后再议便散朝了。
回到甘露殿的李世民问向李君羡,“这本红楼如今刊印了有多少册了。”
李君羡回答说道:“不多,据所报一共也就八百余册现在已经停止刊印了。”
“又断了?”李世民好奇,和白蛇传一样,总是卖到一定的数量就不卖了。
这个李正到底在卖什么关子?
坐在泾阳的李正毫不在意现在长安的风声,吃着一根羊肉串李正对李义府说道:“放出风声,就说我泾阳接印书的生意,一页十文钱。”
“县侯一页多大呢?”
李正指了指桌子上的一本梁祝说道:“就和我们现在印的一样大。”
“知道了,这就去安排。”
泾阳放出了风声说是接收印书的生意,将书卷印成纸书一页只要十文钱。
听到这个消息长安文人疯狂了。
一页书只要十文钱什么概念?
纸张在李正那里竟然这么便宜。
长安的文人有很多文章。
尤其是那些权贵,更是一车车的竹简往泾阳送去。
也有长安书商瞅见了商机。
带着钱与红楼梦,白蛇传去泾阳县。
白蛇传自然不用多说了,已经成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
红楼梦更是在朝堂引起了风浪。
轰动了整个长安,这样的书不愁卖,就算卖到关中各地都有得卖。
他李正不卖,市面上就这么几百本,不少的商人都抢着要书。
读书人疯了,商人们也疯了。
村口被堵着水泄不通,李恪带着人苦苦维持着这里的秩序。
看到这些生意,李正站在村口笑得很灿烂,发财了!
在宫里的李世民收到消息,不知道为什么看着手里的红楼梦没了滋味。
把书放在桌案上,还以为这小子有多么高风亮节。
难怪这些书籍刊印到了几百册就没了。
让人们买都买不到。
原书的价格更是水涨船高。
让买不到书的人眼馋,只能让人代为转述和抄书。
你拿出这么动人的故事,就是为了让长安的读书人拿着书去你那里多印几册是不是?
多好的故事,多好的文采!
这小子根本没有把学识文采当一回事,这小子眼里就只有钱。
这么好的文采学识,这么多的本事,怎么就都落在了李正一个如此要钱的人手里。
真是老天瞎了眼!
白蛇传,红楼梦,都是为了长安的人知道他李正能够印书。
“李正!你玩得好一手抛砖引玉。”
李世民在宫里大声喝道:“李君羡!”
李君羡急急忙忙而来,“陛下。”
“泾阳真的能印这么多书?”
第一百三十九章 开导李泰
面对李世民的喝问,李君羡回答道:“已经派人去查探了,想必过不了多久会有消息传来,不过末将听说房相家的人去找李正印书过。”
李世民微微点头,“去把房相召来。”
房玄龄正坐在家中,家里的那些书籍都已经拓印成了纸书。
每一册拓印出来的书籍上,字迹都非常地工整。
看着也赏心悦目,轻便了不少。
收到家里下人的禀报说是李世民召见。
房玄龄这才起身前往宫中。
来到李世民的面前,房玄龄躬身行礼道:“陛下。”
李世民低声问道:“玄龄,你找李正去印书过。”
“确实是这样。”
房玄龄如实回答道,看着李世民有些不悦的脸色又说道:“不过那时候李正对老夫说想要生意来支持他的小本经营。”
“小本经营?”
“对,他说的就是小本经营。”
李世民郁闷地看向窗外,“整个长安都快被他给轰动了,他还小本经营?这李正可真有脸说。”
房玄龄微笑说道:“李正一直以来都是这样,就他的泾阳县怎么说也是长安最富庶的县了,他还口口声声说贫困。”
李世民扶着自己的额头,“整个长安的读书人都往泾阳跑了,李正印得出这么多书。”
回想起之前去看望李正印书房的情形,房玄龄开口说道:“禀陛下,其实这件事臣本就想对陛下说来着,只是最近朝中事情太多给搁置了。”
李世民点头。
房玄龄又说道:“李正的印书坊用的是一种叫做活字印刷的办法,一天印数百册红楼梦应该不是大问题。”
拿起手中的红楼梦,李世民狐疑着说道:“这样厚厚的一本纸书?”
“不仅便宜,而且印书的速度非常之快。”
李君羡前来禀报说道:“陛下,李正一天时间已经印了五百册书卷了。”
“五百……”
李世民安静了许久,转身就翻找这些日子送来的奏章,记得李正当初送来要和朕做生意的奏章呢?哪儿去了!
泾阳村很忙碌。
李正看着眼前的热闹景象心情愉悦地打牌,和李崇义,李泰三人坐在一起。
李泰小声说道:“李正,你的那本红楼梦可是在朝中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我知道。”李正打出一张牌。
李崇义也跟着打出一张牌,“你好像一点都不在乎。”
只要红楼梦和白蛇传能够在长安引起轰动就好,李正在意的当然不是这些,印书和卖书是两回事。
李正叹息说道:“其实我就是一个印书的,说来惭愧,白蛇传和红楼梦都不是我写的。”
李泰心里当然不这么认为,就算是如今李正不承认,长安的人都认为这两本书是出自李正之手。
就算是博览群书的孔颖达,都没有听说过白蛇传与红楼梦的故事。
要说这个故事不是李正写的,说出去谁会信。
“魏王殿下打算什么时候还我钱。”
突兀的一句话,打断了李泰的思索。
咳嗽了两声,李泰说道:“咱们好好打牌,你说这个做什么?”
李正打出一副炸弹说道:“魏王殿下,你知道吗?”
李泰:“知道什么?”
李正感叹着说道:“从前有个人欠我钱不还。”
李泰:“后来呢?”
“后来那个人死了。”
李泰怪笑几声,“你放心,我父皇这不是还没恢复我的用度,等恢复了我的用度就还你。”
李正又是仰天长叹,“魏王殿下不仅来我家白吃白喝这么多时日,而且还欠钱不还,这世道是怎么了。”
见李泰一脸幽怨地看着自己,李正连忙说道:“开个玩笑,开个玩笑。”
拿着手里用竹片做成的扑克牌,李泰小声说:“李正,你会发财,你这样的人总有一天会发大财。”
“借你吉言。”
李崇义听着两人的对话,插嘴说道:“最近魏王殿下在朝堂之上可威风了,辩得唐俭当场下跪。”
唐俭?话说这个唐俭也算是一个有本事的人,当年渭水之盟的时候就立下过功劳。
这人在李渊晋阳起兵的时候就挺有名的了。一直到了现在,就是这个人不太会说话,不是很受李世民的待见。
导致这人即便是在以后位列凌烟阁十二功臣之一,到死也不怎么受李世民待见。
李泰摆手说道:“其实也没什么,我就是按照李正的我也说了一遍而已。”
“……”
“李正,你这么看着我做甚。”
长叹一口气,拍了拍了李泰的肩膀,李正说道:“魏王殿下,你这是在玩火呀。”
“什么意思?”
摇着手里的蒲扇,李正说道:“你是魏王,你又不是太子,你这么大出风头太子会怎么想?你父皇会怎么想?”
听李正这么一说,李泰的神情也紧张了起来。
按照李泰的智商他不会听不懂自己的意思。
皇子间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皇家的家事。
要是李泰能够明白自己的意思也就好了。
要是这小胖子不能明白,怕是会成为别人的靶子。
有时候装孙子不是一件坏事。
李泰镇定下来之后说道:“李正,你的意思是我不该这么出风头。”
“本意上,你们皇子之间的事情是皇家的家事,我不该掺和,”
看着李正那高深莫测的表情,莫非李正想要点拨自己?
李泰聚精会神地听着。
“魏王殿下,你能好好活着固然是好,可你要是成了人家权谋斗争里的牺牲品,英年早死,谁来还我钱。”
“……”
李泰站起身指着李正说道:“所以你还是为了钱。”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李正一本正经。
感情自己在朝堂之上这么良苦用心,还不值他李正的钱来的重要?
坐在一旁李泰又问道:“你说我不能这么大出风头我应该怎么做?”
“你知道你父皇为什么让你上朝听政吗?”
“为何?”
“制衡!你父皇用你来制衡当今太子,你只不过是父皇竖起来的一个靶子,你如此做看起来很出风头,其实你恰恰已经落入了你父皇的圈套。”
第一百四十章 与皇帝八字犯冲
“你真以为你父皇有多么地喜欢你?你真以为你父皇会易储吗?”
李泰低头黑着脸。
李正接着说道:“不论太子多么的无能多么的不懂道理,你父皇都不会轻易易储的,立长立嫡,历朝历代以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这么一个道理。”
“如果易储,那就是太子做了非常大逆不道不可挽回的事情,你父皇才会决定易储。”
李泰明白了李正的话,这个大逆不道不可挽回,就差直说是造反了。
想完这些李泰神情失落,“照你这么说,不论我怎么努力,我只会成为太子的靶子是吗?”
“魏王殿下知道鲶鱼效应吗?”
李泰又是使劲摇头。
李正慢慢说道:“从前有个渔夫,每次他打捞上来的鱼都是鲜活的鱼群,而其他的渔夫等着把鱼从船上运到岸上的时候那些小鱼都已经死了。只有这个渔夫的鱼上了岸还是鲜活的。”
“他有一个习惯,把捕捞上来的小鱼中放上一条鲶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