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6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看了看天色,李正说的:「陛下知道锅炉带给泾阳的产能有多大吗?印刷坊的产量陛下是看在眼里的吧。」
    有了锅炉之后印刷坊的产量确实翻了几倍。
    就连张公瑾也送来奏章说了锅炉的妙用。
    可看李正的模样,李世民越发看得不顺眼,他竟然还挑衅地笑了笑。
    李世民低声说道:「有时候朕想想,朕真的想杀了你。」
    李正说道:「陛下有这个想法肯定不是一次两次了,说不定我已经在陛下的梦里死了几百次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七章 将来的丽质
    看着李世民的神情,李正说道:「我说得话对吧。」
    李世民讶异地看着李正,这事记得没和人说过,「你怎么知道的?」
    李正冷笑道:「陛下,那我在你梦里的死法一定也挺丰富的吧。」
    李世民重新坐回来,他的目光盯着李正,「最近泾阳还卖出了很多粮食?」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确实有这件事,我们泾阳的正常生意行为而已,陛下不用见怪。」
    眼下阳光让人燥热难安,李世民擦去汗水,「如果朝中官吏弹劾你铸铜的事情,朕也无法帮你收场,现在泾阳铸铜不是少数了吧。」
    这话听着像是威胁。
    李正长叹一口气,「陛下不会动自己的儿子,如果要找替罪羊,肯定是我这个晋王的老师没教好的缘故吧。」
    「呵。」李世民冷哼着。
    传了一个坐姿,李正对他说道:「陛下知道锅炉可以提高生产力,朝中就不想要锅炉吗?用来制造细盐,或者给陛下铸铁,造点别的。」
    李世民的表情一阵,沉默了片刻喝下一口茶水。
    李正接着说道:「锅炉造出来也可以给朝中,只要朝中对泾阳放开铁器控制和铸铜的事情。」
    话语说话,李世民还在犹豫。
    李正低声对他说道:「陛下在的担心什么?」
    李世民还是板着脸,缓缓开口说道:「朕有一个条件。」
    「陛下请讲?」
    「泾阳所有铸造的铁器铜器都不得外流,并且不得铸造刀兵,由张公瑾来监管。」
    听李世民说着,李正深吸一口气感慨着说道:「陛下明明在泾阳已经布置了这么多眼线了,还跟我说让邹国公来盯着铁器铸造,何苦多此一举。」
    「这也是必要的。」
    李正也说道:「这么看来陛下还不打算杀我。」
    有这么一个想杀又杀不得的女婿,李世民感觉头疼,这个李正的肚子总有吐不完的货。
    杀了可惜,不杀留着他时常让朕上火,还让朕和他同流合污。
    当然锅炉这个东西除了好奇之外,它能提高的产能是实实在在看见的。
    李正说道:「陛下,那我们以后是不是可以合作愉快了?」
    李世民苦恼的扶着额头,「与你合作是一件非常让人不愉快的事情。」
    把杯中的酒水喝完,李世民站起身说道:「时候不早了,回去吧。」
    带着李世民走在回家的路上,一边走着李正说道:「听说之前科举的事情,我们书院的学子一个都没有录用?」
    说到这是,李世民的老脸又黑了下来,「你觉得呢?你成天给你们书院的孩子教的是什么!」
    李正感慨着说道:「我都说了,我们书院的孩子不能参加科举,是陛下一直要求的。」
    吃了科举的哑巴亏,本来这件事都想忘了。
    现在李正还故意提起,李世民心中的杀意渐起,一定要榨干李正的价值,然后把他杀了。
    心中有了杀意,但来到李正的家中又是其乐融融又温馨的场面。
    李治和小兕子也回来了。
    在家中坐着,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留下来吃了顿午饭,下午的时候就离开了。
    坐在离开泾阳的马车中,长孙皇后对身边的李世民说道:「今日丽质说起了一件事。」
    李世民闭着眼,放松着身体说道:「说什么事儿了?」
    长孙皇后小声说道:「丽质说了,青雀有看上的姑娘了。」
    李世民稍稍睁开眼,想了一会儿又重新闭上眼,只是点了点头。
    长孙皇后又说道:「说来青雀的婚事妾身也考虑了许久,没想到他自己找了一个喜欢的姑娘。」
    李世民的身体随着马车的晃动的摇着,「皇子的婚事不是他想要娶谁就能娶谁的,朕看过长安城的姑娘们,阎立本的女儿就不错。」
    长孙皇后一脸愁容,「丽质还说了,那姑娘只是寻常人家的孩子,没什么身份,丽质想要收她做义妹。」
    「她要收义妹?」
    李世民的眼睛终于睁开了,眼下也没了睡意。
    长孙皇后接着说道:「还说了,妾身这个母后能不能给一个郡主的名分。」
    「给一个郡主的名分?丽质倒是想得挺周到的。」
    「妾身以为丽质不会无故说这种话,她一定深思熟虑过。」
    李世民笑了笑说道:「青雀和李正素来交好,青雀有了喜欢的姑娘,知道这事不好成,才会找到李正帮忙,别把自己的女儿想简单了。」
    话语像是在数落。
    长孙皇后脸上挂着骄傲的神色,这反而说明了丽质这个孩子成长了不少。
    事情想得周道,也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分寸把握的很好。
    就像陛下说的不要小看自己的女儿。
    作为丽质的母后,现在长孙皇后自己也能感觉到,丽质的变化,比之很多女人,丽质的身上更多有一种从容又自信的感觉。
    和丽质交谈的时候,长孙皇后甚至有些接不住自己女儿不动声色中表露出来的那种气场。
    谈吐适当,却又能掌握局面。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妾身觉得丽质比当年的妾身会更厉害,更有手腕。」
    李世民说道:「朕和她说了一些话语,倒是没觉得。」
    「那是因为她没在陛下面前表露出来,还能收放自如,在陛下面前还是那个懂事的女儿,但不在陛下面前呢?她可是掌握着整个泾阳所有的生意。」
    长孙皇后是带着丽质长大的,相比李世民她更了解自己的女儿。
    女儿成长了,也懂事,也有手腕。
    这本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样的丽质更加让父皇和母后放心。
    可这么一想李世民又更不放心了。
    说明现在的李正身边有一个很有潜力妻子,她的妻子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女人。
    「朕怎么就把丽质许给他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惋惜和懊恼。
    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夜里的泾阳,李正收到了徐慧递来的信件。
    打开信件,李正看着上面的内容,阎立德和段纶造的船只已经成功在倭国和东海来回走了一趟了。


第一千三百七十八章 朝堂不两立
    段纶和阎立德的船厂终于开始上路了,这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消息。
    看完手中的信,李正将信用烛火点燃,看着信烧毁。
    李正的目光看向徐慧。
    徐慧低声说道:“长安城还有什么吩咐吗?”
    李正喝着茶水说道:“将我们余下的粮食都送到东海的造船厂,让他们运到倭国。”
    倭国和高句丽虽然又开战了,但眼下倭国没有来信说有粮食的需求。
    徐慧说道:“倭国那边没有来信。”
    李正笑道:“来不来信不重要,我们用做饲料的陈粮都运到倭国,就算是他们吃不下去,也给我塞下去!”
    知道李正的意思,徐慧说道:“明日就去安排。”
    泾阳的粮食是充裕的,积攒多年的陈粮不可能一下子都卖完。
    粮食这个东西谁都不会嫌多。
    可能今年倭国还有富余的粮食。
    眼下已经有了李世民话语,泾阳可以放开手脚铸造铜铁。
    船厂的船都已经可以上路了。
    锅炉的铸造是一个吞金巨兽。
    延炼铸造需要大量的钱。
    需要大量的经济来支撑起原本没有的工业底子。
    既然路已经铺好了,向倭国倾销就可以开始了。
    李正看着空洞的黑夜,心中的想法很多,眼下的泾阳的建设任务繁多,还需要更多的人手,需要更多的技术人才。
    第二日的一早。
    李正早早起床就去了田地里,看了杂交水稻的情况便来到了马圈。
    一边收拾着马圈,李正听着李义府的汇报。
    “长安令,突厥送来的消息,阿史那和薛延陀走动很频繁,似乎有一种要结盟的意思。”
    李正说道:“突厥的动作还是要盯着,这个阿史那看起来贼心不死。”
    李义府也这么认为,“当初就该杀了他。”
    清理完马圈,李正擦去汗水说道:“上一次锅炉的铸造把长安城铁匠的底都摸清楚了没有。”
    李义府点头,“大致摸清楚了,哪些铁匠师傅的手艺比较好我们都记着。”
    李正灌下一口凉水:“只要价钱不是太过分,能请的就把人请到泾阳来,这件事办的低调一些。”
    “可是铁匠铺装不下这么多人。”
    “咱们泾阳也该造一个工业区了。”
    “明白了。”
    李正答应给李世民锅炉,李世民也答应了对泾阳适当的放开炼铁之权。
    但是泾阳招收铁匠的事情,也被朝中知道了。
    如此大批量的铁匠被招收如泾阳。
    朝臣的弹劾越来越多。
    一时间李世民的桌案前也堆满了奏章。
    科举结束之后,朝中有补充了一百多名官吏。
    这些官吏有的直接被指派到几个郡州,又有的在直接留任了朝中。
    而泾阳学子在科举时候作的文章也被那些士子发现了。
    房玄龄对李世民说道:“虽然当初没有录用,可现在还是有不少人在声讨泾阳书院。”
    李世民看着手中的奏章,这些奏章都是弹劾李正的,不仅是现在的招收这么多铁匠,还有书院的学子作的文章。
    头疼的长叹一口气,李世民说话道:“那些人是怎么声讨泾阳的。”
    房玄龄回话道:“陛下已经下旨以后书院的孩子,朝中永不录用,眼下不少书生士子都说泾阳与朝堂不两立。”
    现在的李世民感觉自己像是一个看热闹的。
    看着泾阳被这么多的读书人声讨。
    那些文章上的观念也确实是现在读书人所不容的。
    李世民苦涩的笑了笑,“不两立?可他们不知道泾阳从来就没有想过和他们争。”
    房玄
    龄又说道:“陛下,或许在泾阳书院的眼里,那些书院的孩子就没有把朝中的读书人当作对手。”
    李世民深吸一口气,低声说道:“这些事朕也不能不做表态,传旨泾阳铁匠招收不得超过百名,并且不得有人去泾阳做学工。”
    “喏!”
    旨意很快就送到了泾阳。
    李崇义先一步把消息送来了过来,李正和李泰听着他的讲述。
    李正把玩着手中的圣旨。
    李崇义说道:“总之,现在坊间的声音对泾阳很不利。”
    李泰筹措道:“这是在扼杀泾阳的发展!”
    看李正不以为然的神情,李崇义说道:“看来泾阳的主人好像并不着急。”
    李正说道:“虽然泾阳招收的铁匠不得超过百名,而且泾阳所有铸造的铁器都不得外流,但我们自己造自己用,而且已经招了五十多位铁匠老师傅,手艺上都是很顶尖的,我们自己就可以让那些老师傅教出新的铁匠。”
    “短时间内不会影响我们的脚步,就是名声差了点。”
    李崇义摇头感慨道:“我觉得有一天就算是天塌了,你李正也是最淡然的一个。”
    李正说道:“我都习惯了,虱子多了不怕痒而已。”
    李崇义低声说道:“如今你李正已经是大唐第一佞臣,有人恨得你牙痒痒,他们却拿你没办法,反而更恨了。”
    李正惆怅着说道;“要不再对外面说我得了大病,命不久矣了,他们说不定会好受一些。”
    “哈哈哈哈。”李崇义没忍住笑出了声,“我觉得没什么用,一次就够了,就算是你死了我估计外面那些人都是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当初对付五姓的时候,很多人都信了你命不久矣,现在你还活蹦乱跳的,他们不会信的。”
    话语一转,李崇义又说道:“不过近日长孙冲倒是整日饮酒卖罪。”
    李泰:“长孙冲?”
    李崇义点头,“兵器案查了这么多年,现在大理寺少卿因为作风问题被剥去了官衣,多少线索都断了,长孙冲怕是要放弃了。”
    李泰讶异道:“这么多年还在查?”
    李崇义也是长叹一口气。
    朝中颁布了旨意,泾阳的书院的学子朝中永不录用。
    但这丝毫不影响书院的正常运转,更没有打消孩子们的学习热情。
    从二楼看去,书院里的孩子有玩闹的,也有讨论做题的,或者在做实验的。
    这一切都没有变化。
    李泰还在外面招了不少孩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