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正又拿起一对玉快子说道:“寻常人就算是赏赐也最多是几片金叶子,像这些东西的价值看起来是很高,就算是只有我们独一份也不实用。”
李丽质笑了笑,“确实家中不缺碗快。”
李正拿出一个金碗说道:“光着在家里摆着也是浪费,这个碗以后给咱们孩子当夜壶用。”
李丽质俏目瞪了一眼李正,“哪有孩子拿金碗当夜壶的。”
李正冷哼说道:“就当夜壶用,就这么决定了,以后我们的孩子就按这个生活标准来养。”
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 泾阳真正的野心
听李正这么说,李丽质也是无奈的笑了笑。
将这把很刀磨好,虽然不是锃光瓦亮,但好歹看起来舒服很多。
仔细看李正还发现这把刀的刀刃上有很缺口。
这是刀兵碰撞之后才会有形成的缺口。
这种缺口不止一两个。
仔细看着这把刀,李正说道:「这是一把充满故事的刀,嗯。」
李丽质说道:「上过战场?」
李正说道:「或许吧。」
接下来的日子,因为李丽质有了身孕,家里的一日三餐李正全包了。
荤素都要有,李丽质的孕吐很严重还要调整口味。
保证营养的同时,还要顾好胃口。
对孕妇来说很重要。
如今孕相还不明显,泾阳的经营李丽质还照看着,如果将来孕相明显了要把主要的经营交给徐慧和武媚。
李丽质也明白泾阳的收购计划还是不够快。
泾阳控制不了粮食的价格。
粮食的价格朝中看的很严。
虽然动不了粮食的价格,但泾阳可以通过粮食的产出来影响粮食价格。
谷贱伤农,粮食的价格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李丽质皱眉看着账目说道:「最近关中的粮食价格有点高了,粮食价格一旦太高,其他的物价也会跟着太高。」
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
李丽质思量着说道:「今年我们土豆的产量有多少。」
徐慧拿出一本账目看着说道:「如今泾阳的二十三个粮仓存放着的土豆四万六千石,这都是可以吃的,至于那些存放过久的土豆只能作为种子,这些土豆也是最多的,足足有五万石左右,是这两年积累下来的也吃不了。」
土豆的存放是一个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
一旦存放的时间久了就会长芽,到头来只能用来做种子了。
徐慧又说道:「不过每过三个月左右土豆有可以收一波,下个月有一批土豆成熟,应该有三千石左右的土豆可以卖出去。」
李丽质问道:「其他粮食呢?」
徐慧翻看着账目,「玉米粒三万石,黍米八万石,其余作物都三百到一千石有余,包括南瓜等但都是时季粮食。」
李丽质说道:「将土豆的种子全部卖出去,有多的玉米和黍米能卖就卖一些,我们的泾阳的粮食也该清仓了。」
徐慧点头说道:「明白了。」
在掌握关中经济的道路上,这是李丽质第一次尝试去对抗整个关中的粮食价格。
一个小小的尝试要触动整个关中的粮食价格。
与粮食价格对抗就是和整个关中的经济对抗。
这是第一次试探,也是第一次挑战。
李丽质很想看看后续会的结果会怎么样。
在账房中,李丽质在墙上画下一个图表,用这个图标来记录关中经济的走势,包括盐价和粮价。
很久以前李丽质就看过这种图表画法。
这么多年相处,李丽质虽然没有去书院上课过,但也了解一些书院的学识。
这是算数术的一种方法。
用李正的说法,这就是数据。
一个巨大的图表画在墙壁上。
几条不一样的眼神的数据曲线走动代表着这两年每个月的各种货物价格变化。
徐慧拿着账本继续画着曲线的走向。
武媚看着这个巨大的图表许久没有说话。
站在李丽质身边,武媚知道这个图标彰显的是长乐公主的野心,这是泾阳的野心。
这份野心直指关中经济。
这就是长乐公主所想要掌握的力量。
心中确定自己没有跟错人,长乐公主现在的实力就是自己心中一直想要活成的样子。
女人也该有这样的野望,不甘臣服,用自己的力量来抗衡,哪怕千夫所指。
十五岁的武媚双手握拳,目光从图标看向长乐公主。
现在长乐公主的脸上有着温柔的笑容,但长乐公主要做的是多少男子想都不敢想,也不敢做的事情。
在弱势的时候泾阳积累实力,步步为营,慢慢向外伸张。
等到实力足够夺取心中所渴望的力量。
这才是女人该活出的样子。
……
除了亲手包揽家中的一日三餐,李正还要忙田地里的事情。
最近马圈也没空去了。
下午便来到田地里忙活。
书院学子的动作很快,在一群孩子们的努力下三架水车高高立起来,水车转动带动的水流,进入沟渠,一片片水田形成。
如今是夏季,在这个季节种下水稻赶在秋季的还有收获。
脱了鞋子,卷起裤腿李正和村子里的其他人一样,脚踩着田地种着粮食。
谁也不会想到这些种田汉中就有一个大唐最富裕的人,在这个干活。
带着村民播种水稻,李正亲力亲为。
关中基本上不种水稻,村民们对水稻这种粮食的播种没太多的泾阳。
李正心中盘算着这种杂交水稻应该能够适应关中的土地。
忙活到下午,带着几十个村民种了六亩水田。
李正坐在田地边放松着自己的腰。
大牛帮着给李正按腰。
「你家里有没有帮你找媳妇。」李正感受着酸疼的腰椎说道。
「找了几个,学生没有点头。」
大牛神情平静地说道。
今年大牛也才十七岁,年纪轻轻大牛去过西域打仗去过吐蕃对抗过大食人。
见过大世面,也领略过关外的风景。
他是泾阳书院的孩子中人,生经历天花板级的人物。
多少学子的偶像。
将知识用在战争上,这是大牛最大的成果。
回来后的这两年,大牛也在书院带学子。
他的眼神比以往更加深邃,经历过大是大非,也经历过最险恶的环境,这是将经历和所学沉淀后的样子。
大牛说道:「老师,默呕的几个孩子现如今怎么样了?」
李正躺在一块大石头说道:「上个月来过信,现在默呕身边只有两个孩子在帮着他,其余几个孩子都各奔东西了,有的去了长白山,还有的去了突厥草原以北的地方,还有的去了天竺或者大食以西的地方,应该是地中海一带吧,估计已经见到西方人了。」
大牛说道:「留在默呕身边的是阿大和老三吧,我见过他们两个,这两人是默呕的孩子中最出色的两个人。」
第一千三百七十六章 别以为朕不敢杀你
在吐蕃和西突厥混乱的时候,默呕收养了几个孩子。
这些孩子是十三四岁时候,就开始以莫先生的名字买卖关中兵器。
只是默呕养孩子几乎是放养的模式。
等孩子到了十七八岁的时候,他便放手了,让孩子们自己去选择。
留在身边的有两个。
其余的孩子都到放养在外,有一种让他们自生自灭的架势。
说来默呕本就是突厥人,或许突厥人养孩子就是这样的吧。
李正说道:「当初你在西域的时候和他们打过交道吧。」
大牛回忆着说道:「见过几次,我只见过其中几个,没见过其他的孩子,我见过老三和老二,还有老大,这些孩子做事谨慎,他们身边还都有护卫,一开始兵器买卖是默呕在做,之后就全部交给了这些孩子。」
「而且这些孩子会很多的语言,因为他们要和波斯,天竺,或者西域的小国打交道,需要学的语言也很多。」
李正点头说道:「默呕交给这些孩子们的第一个本领就是学语言,最开始学的是关中话。」
如通有一天默呕的孩子来倒中原,说着一口流利的关中话也不意外。
在田地边又坐了一会儿,李正这才走回家中。
李丽质有了孩子之中,家中忙碌不少。
小兕子很黏李丽质,她甚至对侍女的要求也提高了不少。
从东西轻拿轻放,甚至是打扫卫生。
小兕子只有十四岁,她数落侍女的时候还是挺有大人样的。
这些侍女当初是和徐慧一起来到泾阳的。
甚至比李丽质还来的早。
小兕子也到了任性的年纪,但李丽质一个眼神,她就熄火了。
李正在厨房里忙活着,煮饭,炒菜,熬汤。
就这么过了一个月,李丽质的孕吐没有之前这么厉害了,可以吃一些肉。
李丽质走入李正的书房说道:「我觉得我有一些胖了。」
李正瞅着她的肚子说道:「还这么小。」
李丽质看了看自己的肚子,「你怎么比我还着急。」
徐慧走来说道:「长安令,陛下和皇后来了。」
想想李丽质有了身孕,皇后也陛下来看看也正常。
来到家门口,就看到李君羡驾着一辆马车而来。
马车在近前停下,李世民先走下马车,李丽质行礼说道;「父皇。」
李世民扫了一眼说道:「兕子和稚奴呢?」
李丽质说道:「在书院上课呢?」
李世民冷哼一声说道:「青雀是打算老死在书院里的是吧。」
话外音应该指的是李泰到现在还是单身这件事。
长孙皇后也走下马车,看到李正她笑着点头。
李正稍稍一礼,「见过皇后。」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这么多年没见你都这么高了。」
李正说道:「确实很多年没见了。」
李丽质上前挽住长孙皇后的手说道:「母后。」
看到李丽质,长孙皇后笑着母女两人进了院子。
李世民站在家门口,目光看向整个村子,「那几间屋子是用来做什么的?以前朕怎么没看到。」
李正说道:「是最近建好的,这个是加工厂。」
泾阳一直都在变化,李世民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世民低声说道:「你我翁婿换个地方说话。」
看了看李世民的神色,李正点头,「去马圈讲吧。」
「可以。」
李世民点头。
翁婿两人一路没什么话走到马圈。
大虎见到是李世民来了,连忙站起身泡好茶水。
看了看四周,李世民坐下说道:「泾阳只有这里一直没什么变化。」
李正说道:「经济要发展总是需要一些变化,泾阳不会一直保持不变。」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听闻你派了一些书院的学子去修建边关?」
这种事情李世民肯定让人盯着。
李正澹然地说道:「知识可以改变生产力,有了书院学子帮忙工事可以完场的更好,这也是为了甲方考虑。」
「甲方?」
「就是契约上的甲方,也就是陛下,边关可以的修的好,陛下付钱也安心,我收钱也放心。」
「呵呵呵……」
一番无法反驳的话,让李世民笑出了声。
李正又说道:「不过陛下的消息还真灵通,我派了什么人去修建工事陛下都知道。」
李世民看着他:「你的工程队很庞大。」
李正摇头,「不庞大,在职的也就一千多人。」
李世民说道:「朕听说的可不是只有一千人。」
李正说道:「还有三千个是学徒。」
大虎懂事地给君臣两人添上茶水,然后安静的站在一旁。
阳光有些炎热,李正给自己摇着扇子。
李世民擦去从额头留下来的汗水,这小子难道不觉得朕也会热吗?而且朕穿得还比他多。
又坐了一会儿,李世民有点坐不住了,站起身说道:「朕还听闻你铸铜了?」
李正对他说道:「陛下到低在我的地盘安插了多少眼线,连这种事情都知道。」
他不说铸铜的重罪,还敢来质问朕。
李世民转头看着李正说道:「你好大的胆子。」
李正惆怅着说道:「铸铜的是晋王殿下,你陛下的儿子。」
「呵!」
李世民冷笑道:「稚奴还小,一定是你蛊惑的!」
马圈里的马匹打了一声响鼻,像是有些不耐烦。
大狗叫唤了一声,马匹又老实的伏在地上。
李正说道:「陛下怎么不去问问晋王殿下知不知道这是重罪。」
问罪自己的儿子?
这里面肯定有李正的事情。
李世民不信李治会主动去铸铜,开口说道:「朕让稚奴拜你为老师,可你呢?你一天到晚在教他什么东西?」
看了看天色,李正说的:「陛下知道锅炉带给泾阳的产能有多大吗?印刷坊的产量陛下是看在眼里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