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6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天空又响起阵阵雷声。
    一阵冷风吹过,这个天气怕是又要下雨了。
    李正干净去收晾晒在院子里的衣服。
    倾盆大雨说下就下。
    李正淋着雨说着衣服。
    徐慧急忙赶来说道:“长安令,我来吧。”
    雨水落在身上很快就浸湿了衣衫。
    因为雨水淋过,李正看到徐慧衣衫下若影若现的里衣急忙收回眼神说道:“你接着去忙,这里我来就行。”
    徐慧也注意到了李正的眼神,意识到自己的窘迫红着脸又走了回去。


第一千三百六十七章 超负荷的泾阳
    李正心想着和徐慧认识这么久了,从小时候就派来跟着自己。
    都这么熟了还害羞。
    摇头一阵叹息,李正把嗮着的衣服收进屋子。
    站在自家的屋顶,看着雷雨倾盆而下。
    徐慧又换了一件干净的衣裳,“长安令喝口热茶,小心着凉。”
    李正接过她端来的热茶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雨季明明已经过了,今年的雷雨来的挺早。
    一阵雷光在天空划过,又是一阵隆隆作响。
    雷雨至少早来了一个月,这种雷雨应该在今年入夏的时候才会有。
    不仅来得早,雨势也很大。
    徐慧拿来干燥的衣服:“长安令换身衣服把。”
    李正脱下外衣,换上干燥的衣服皱眉说道:“今年的雷雨来得有些早了吧。”
    站在一旁的徐慧听到李正话语回过神,神色有些慌乱地说道:“老农时常说雷雨来得早,今夏季可能会比较旱。”
    李正皱眉说道:“春雨偏多,夏雨来得早,要多关注一下南方的气候。”
    徐慧低声问道:“长安令的意思是?”
    李正说道:“如果我们的南方今年多风雨,那么东海的另外一边也不会过得好,估计他们今年也是大风大雨,又是影响粮食收成的一年。”
    徐慧疑惑道:“光是看关中的气候,再看南方的雨水,就能知道东海的另外一边发生了什么吗?”
    李正思量着说道:“大致上应该不会错,如果中原东南多风雨,那我们在大海另外一边的邻居肯定不好过,天气的运作关系很大,其实我们的天气是一个庞大的整体。”
    “奴婢还是去看看今天有哪些菜肉可以做饭。”
    徐慧听不懂李正再讲什么。
    以前刚来泾阳照顾李正的时候,徐慧就时不时听到李正讲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
    不过你在经历过一些事情之后,你往往就会发现还真是这么一回事。
    就像是李正不让村子里的人和生水。
    现在村子里很少有人会肚子疼。
    养成习惯之后,自然而然没有人喝生水。
    而且有了茶叶之后,人们更愿意用开水泡茶叶喝。
    李丽质递来一份账单,“你看看。”
    李正接过账单看着上面的内容,这是印刷坊的账本。
    李丽质说道:“自从用上了锅炉之后,印刷坊的效率快了至少两倍,产出的纸张更多了,印刷的速度也更快了。”
    李正看着账目点头。
    李丽质又说道:“这个锅炉是吃煤矿的,我们的成本倒是多了一样。我仔细算过,就算是多了一样成本相比算上提高的效率,我们的得到收益是更大的,以前两天才能做完的活,一天就可以完成了。”
    李正翻看往后看了,上面记录着各种成本的支出。
    李丽质低声说道:“这件事父皇肯定也已经知道了,父皇肯定想要降低纸张的价格。”
    李正思索着,“咱们陛下是巴不得纸张免费,让书籍传遍整个整个中原,让读书人更多。”
    李丽质开口说道:“以前因为印刷坊的成本很低,但现在我们多了一项成本,纸张的价格不能太低,尽管母后也控制着印刷坊的份子,如果纸张的价格太低,我们不能亏本做生意。”
    说完李丽质又想了想说道:“我会提前给母后去信,这件事要先和父皇打招呼,如果父皇要赔本做生意,那印刷坊的成本朝中也要承担。”
    李正笑道:“想必你父皇要是知道自己的女儿要和他谈成本,他肯定不会太高兴。”
    李丽质说道:“那也不能什么成本都要我们来负担。”
    喝下一口热茶,驱散了淋雨后的寒意。
    雷雨一直下到傍晚才停。
    李丽质的信很快就从泾阳送到了长安城,到了皇宫。
    李世民看着李丽质的送来的信,又看了看长孙皇后的神情。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丽质从小就聪明,现在她要和陛下谈成本,臣妾这个做母后的也能想到。”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信,“那个锅炉可以在印刷坊不动工改造的情况下,增加两倍的效率。”
    长孙皇后说道:“确实有些神奇。”
    “不过是两倍的效率,如果李正这个小子肯多建几个这样的印刷坊,一天产出的纸张何止几倍?”
    “或许李正和丽质都有自己的考虑。”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
    长孙皇后来到李世民的身边接着说道:“毕竟丽质掌握着泾阳这么大的一个场面,她或许也为难。”
    李世民说道:“你看看她写的什么?她说如果朕要降低纸张的价格,就让朝中自己负担成本。”
    长孙皇后说道:“这是丽质的意思吗?臣妾觉得如果陛下有空的话,应该去找李正好好谈谈。”
    雨后的冷风吹入甘露殿,倒是让李世民清醒了不少,他低声说道:“就静观其变吧,朕倒要看看如今泾阳这么大的负担他要挺到何时。”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泾阳早早就开工干活。
    为了不影响春日的耕种,工坊还分出来一些人手去田地里耕种。
    李丽质从李正的书房中走出来,一边整理着发髻。
    现在家中的下人,已经习惯了李丽质从书房中过夜出来。
    徐慧端来热水给李丽质洗漱。
    李丽质起得很早,天还没完全亮,她低声说道:“稚奴和小兕子还睡着吗?”
    徐慧点头说道:“还没醒呢。”
    不一会儿,李正也从书房中走出来一边整理着自己的衣衫,“我去一趟李义府那里。”
    徐慧连忙递给李正几个馒头,“长安令多少吃点早食。”
    接过馒头李正便急匆匆出门,还要看看李义府那边安排的如何了。
    李丽质早早起床便开始查阅昨日的账本。
    一边看着账本,李丽质对徐慧说道:“王乔儿那边的事情如何了?”
    徐慧低声说道;“已经在安排了,长安城的不少富商都愿意和泾阳合作。”
    好看的言情
    正说着武媚也早早来了。
    李丽质对武媚说道:“你那边还缺多少银钱。”
    武媚打开自己的账本说道;“昨天刚花出去三万贯,眼下还有十万贯的富裕,可以用一段时间。”
    如今的泾阳不论是收购还是工程又或者书院招生,扩建土地都是几头并进,整个泾阳都是超负荷的状态。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武媚的偶像
    李丽质对武媚说道:“辛苦你了,收购作坊的事情不用太着急,别累坏了。”
    武媚点头说道:“没关系,就当是历练自己了。”
    李丽质笑了笑,“书院的学子都收的如何了?”
    武媚回话道:“已经找了几个数术水平了得的学子,他们可以帮助我们去管我们买下来的工坊,这样一来我们的压力就会少很多。”
    说完武媚拿出一本账目说道:“公主殿下,小女有个想法不知道能不能说。”
    李丽质说道:“你说吧。”
    武媚开口说道:“泾阳买下的这些作坊,不如都改做我们泾阳的名头。”
    李丽质喝着茶水说道:“你觉得是将这些商铺都改个名头,换个面貌,告诉别人他们依旧是泾阳的了?”
    武媚说道:“形成一个会盟,这样我们的力量可以更加牢固。”
    李丽质思量了半晌说道:“这样确实会更好,也会让我们泾阳看起来更加强大,但是这有些太过招摇了,泾阳确实很大,但再这么招摇下去,势必会引起有些阻挠。”
    《剑来》
    想到这里,李丽质反倒又笑了笑,“你知道李正是怎么起家的吗?”
    武媚摇了摇头,对以前的事情也只是听说过一些片面的消息,只知道在李正一无所有的时候,长乐公主便跟着李正了。
    李丽质说道:“当初李正要了很多荒地,在这些荒地全部没有种出来粮食之前,李正只是开垦,直到收获之前李正都没有招摇。”
    武媚低声说道:“公主殿下的意思是,在我们没有形成绝对的强大的力量之前,不能让太多的人发现端倪,也不能让他们知道我们的目的,只有我们掌握了绝对的力量之时,才算是时候。”
    看着武媚的神情,李丽质稍稍点头,“你去把养殖场的账目整理一下。”
    “喏。”
    等武媚走开之后,李丽质专心看着眼前的账目,这些账目都在诉说着泾阳每日的变化。
    养殖场的收益已经越来越高了,按照李正的计划质押的土地有六年使用期限。
    这六年时间足够养殖场扩张。
    肥皂作坊还是销量还是一如既往的好。
    随着养殖场的扩张,李丽质意外的发现长安和关中的肉价也便宜了下来。
    徐慧低声说道:“公主殿下有没有发现一件事。”
    李丽质的目光依旧在账本上,她开口说道:“什么事情?”
    徐慧看向院子里武媚整理着账目的身影说道:“每一次武媚和公主殿下说话,她都会显得很恭敬,而且这丫头似乎在模彷公主殿下的一举一动,眼神里对公主殿下都是崇敬之意。”
    武媚是一个办事能力很强的人。
    徐慧没说的是,长乐公主能够经营泾阳这么大的生意,对武媚来说公主殿下就是她的偶像。
    武媚的性子里似乎带有一种天生的反骨。
    只有在李丽质面前她才会表现的服服帖帖。
    李丽质笑了笑说道:“我可能成为活出我在她心里的样子吧。”
    徐慧点头说道:“这丫头志向真不小。”
    李丽质说道:“平日里对她多照顾一些吧。”
    徐慧收到话语稍稍一礼,“明白了。”
    李正一边吃着馒头来到李义府的住处。
    李义府的住处很乱,到处都放着那卷,还有很多图纸,已经一些名册。
    这家伙现在还趴在桌子上睡觉,一旁的油灯也还亮着。
    桌子上放着一本一本的花名册。
    像是感觉到有人再看他,李义府稍稍睁开眼,见到是李正,他连忙站起身说道:“长安令,我昨晚实在是忙得太晚了。”
    李正递给他一只馒头说道:“吃点吧。”
    “谢长安令。”
    李义府拿起包子吃着说道:“边关修缮的工程队伍名录我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队伍可以分成五队,从玉门关,到雁门关,再到山海关,五个队伍三个方向,一共三百人。”
    李正看着名册说道:“不着急出发,还要带上一些书院的孩子,尤其要挑一些精通物理方面的孩子,你可以让魏王帮你挑选。”
    一边吃着馒头,李义府不断的点头。
    “还有人手方面你用担心,除了工程队这边的人手,我可以让关外的默呕抽调人手,想来他现在空余的人手不少。”
    如果默呕的人手可以来帮忙,那就太好了。
    李义府说道:“听说默呕手上有数万兵马?”
    李正说道:“数万兵马倒是不可能都派来,不然人家还以为有人要攻打大唐了。”
    李义府尴尬地笑了笑说道:“长安令说的是。”
    默呕银矿就快要挖完了。
    银矿的开挖工作结束了之后,他手中自然有很多闲置下来的人手。
    这些人手都是劳动力。
    李正拿出一张地图铺在桌桉上。
    当地图铺开之后,李义府瞪大眼睛看着,从东起的山海关一直向西,很跨整个中原,一直到玉门关以西的所有关隘都跃然于纸张。
    而且山川的走势河流还有关隘的路线都很清楚。
    李义府看着图纸说道:“有了这个图纸之后,可以大大减少我们的时间成本。”
    李正说道:“你看有些关隘地势平坦,修建起来比较方便就不需要太多的人手,而那些在山川之上的关隘反倒要增派人手,可以让默呕的西域人去采集石料来修缮工事。”
    “中原以西这一片直到东突厥的西部,默呕的人手都可以用来帮忙,至于东突厥的东部这条线,不妨去找阿史那商量一下看他是不是有兴趣合作”
    听完李正的话语。
    李义府脑海中想像着边关修缮的画面。
    又有些迟疑,李义府说道:“阿史那会来帮忙?就不怕他们反水吗?”
    李正说道:“让他们知道给我们大唐打工就能吃饱饭,谁还要打仗呀,让996干活干到没力气打仗为止,再说了有朝中的派来的督工看着。”
    “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