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9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在锅炉成功运行的三天后。
    李正有些疲惫地从床上坐起身。
    倒是李丽质已经坐在一旁梳妆打扮着。
    顾不上夫妻俩在房间,徐慧匆匆来到书房内说道:“长安令,公主殿下出事了,孔颖达老夫子在书院,他……他过世了。”
    听到这话,李丽质手中的梳子落在地上。
    李正穿好衣服跑出家门,一路跑向书院。
    此刻书院围满了人,也没人讲话都在看着慈祥地坐在椅子上的孔颖达,他老人家手中还拿着一本书,笔也还在他手上。
    孔颖达的孙女跪在一旁泣不成声。


第一千三百五十九章 金属铸造
    当天晚上,孔颖达的遗体就被带了回去。
    听书院的孩子说,孔颖达老夫子是看书看着看着睡着了,这一睡就怎么都叫不醒。
    李泰对李正说道;“老夫子都这么岁数了,至少他在安享了晚年,他孙女的也有乐孩子。”
    昨天还在说着话,现在就看到人已经走了。
    李正感觉心里堵得慌。
    李泰说道:“他老人家走得很安静,这个岁数了什么时候走都不奇怪。”
    听着李泰的安慰,李正说道:“真希望他们都能长命百岁。”
    把孔颖达的遗体先放在孔颖达孙女的住处。
    等着孔家的人来收殓。
    朝中也知道了孔颖达的死讯,宫中来了旨意,“获赠太常卿,谥号为宪,陪葬于昭陵。”
    能够获得谥号并且能够陪葬昭陵对孔颖达来说是一份莫大的殊荣。
    老村长和孙思邈也来到看望孔颖达。
    一直以来村子里的三个老头,孔颖达,孙思邈,老村长三个人走的最近的。
    李正和李泰,帮着程处默守灵。
    今夜的村子显得格外宁静。
    程处默说道:“没想到他老人家就这么走了。”
    李正拍了拍他的肩膀,“生老病死是常事。”
    程处默看着漫天的繁星,“我现在还记得我家老货为了让孔颖达把她孙女嫁给我,废了不少心思。”
    这门亲事确实难得。
    孔颖达一直都是书香门第。
    而程咬金是武夫出身。
    两家能够走在一起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武夫和书香门第结为姻亲,本就是一件破天荒的事情。
    当初所有人都看不好这场婚事。
    在程咬金的死缠烂打之下,孔颖达终是将自己的孙女许配给了程处默,两家就此结为了姻亲。
    事实证明,程处默对孔颖达的孙女很好。
    两家人相处的也很不错。
    孔颖达的孙女正在哄着两个孩子入睡。
    她和程处默也有了两个孩子。
    程处默低声说道:“你说我们以后会不会也有这么一天。”
    李泰坐在院门口说道;“谁都有这么一天,当初我皇爷爷去世的时候不也是一样,大家都要面对的。”
    第二天,孔家人就来了,他们带走了孔颖达的遗体。
    按照规矩程处默和孔颖达的孙女都要给孔颖达送行。
    李正站在村口看着一行人扛着孔颖达的遗体越走越远。
    李义府走来说道:“已经买通了几个言官,他们愿意进言将更多的边防工事交给泾阳。”
    收起悲伤的情绪,李正说道:“继续安排接下来的事情,让朝中的人知道我们工程队拥有大唐最顶尖的建造技术。”
    “喏!”
    走回村子里,李正走在田间的小道上,现在村子里的孩子也一个个长高了,当年第一批跟着自己学乘法口诀表的孩子也已经成家了。
    过了这么多年,李正到现在有一种恍惚的感觉,时光飞逝太快了。
    到现在太感觉到已经过去了这么多年。
    印刷房的大烟囱冒着黑烟就说明了锅炉在运作。
    现在看来锅炉的运作还算顺利。
    铁家三兄弟已经开足了马力,接着铸造锅炉。
    李正在书院找到了阎立本。
    孔颖达过世了,阎立本的兴致也不高。
    见到李正来了,阎立本连忙站起身,“长安令。”
    走入阎立本的房间,这才刚回来不久阎立本的房间就又回到了乱糟糟的状态。
    各种图纸放了一地。
    有些无从站脚。
    阎立本尴尬地笑了笑带着李正走出房间说道:“老夫明白,数术和建造是分不开的,以前老夫不觉得,现在越发觉得是这样。”
    李正对他说道:“公式运用的怎么样了。”
    “比以前熟练多了,特别是几何运算,在我们工匠这一行用处非常的大。”
    鲁班是天下工匠的祖师爷。
    在阎立本心里他不希望工匠一行停滞不前。
    如果数术能够打破工匠的瓶颈,他还是很乐意学的。
    李正对他说道:“阎大匠也知道我现在在铸造一个叫做锅炉的东西。”
    阎立本点头说道:“那个东西确实很神奇,没想到老夫离开了这些日子,村子里就造出了这么神奇的东西。”
    李正说道:“都是晋王殿下造出来的。”
    一边走着,阎立本说道:“老夫不信这里面没有你李正的点拨。”
    对阎立本的话,李正没有否认。
    阎立本感慨着说道:“老夫研究过这个锅炉,也看过锅炉的图纸,是一个很复杂的东西,若是让老夫来做,没有一年半载老夫也造出不来,锅炉这个东西难就难在他结合了书院所学的物理,数术,匠作,不只是浅显的了解就可以造出来的,更是要将物理和数术学到更深的境界,不然造不出这个锅炉。”
    阎立本说的也没错,当初李治为了造出这个东西,所力学开始研究,研究到动力,再到热力学,李治都快学的走火入魔了。
    李正停下脚步说道:“其实这一次来是有件事想请阎大匠帮忙。”
    “直说便是。”
    “我想在村子里建设一间加工厂,阎大匠也知道锅炉这个东西非常难造,如今的铸造进度还是不够,所以我想在村子里在建设几个加工厂。”
    “加工厂?”
    李正拿出一卷图纸说道:“就是这样的加工厂。”
    观察着图纸,阎立本看到一些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李正笑道:“能造出来吗?”
    “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只是这上面的小零件都是用来做什么的。”
    “这个大架子是用夹住金属物件的,还有那个轮子其实是个磨刀石,用来打磨金属零件,还有那个小转子用来和钻孔打出螺纹。”
    李正没说的这些都是五金作业的工具。
    金属铸造有了这些东西,往后就会方便很多。
    “建几间房子不是问题,但这些小零件做起来怕是要废一些日子。”
    “那就麻烦阎大匠了。”
    阎立本摆手说道;“没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老夫来你这里学到了这些学问,来报答你还来不及,怎么能说是麻烦。”
    李正还是稍稍一礼。
    又一次见到以前没有见过的事物,阎立本长叹一口气,“还真是学无止境啊。”


第一千三百六十章 变回来,我害怕
    李正对阎立本说道:“甚么时候可以开工。”
    阎立本说道:“需要三天时间把书院留下来的事情处理完,就能开工。”
    李正说道:“我来安排人手。”
    阎立本点头答应。
    泾阳的锅炉运作已经好几天了,不需要人力,更不需要牲畜,只需要往锅炉里加煤,就可以让它干活。
    村子中的人对这个大家伙很好奇。
    甚至怀疑这个锅炉其实是个活物。
    宫中,李世民正在看着眼前的一幅画,画中所画的就是锅炉的样子。
    王鼎在一旁说道:“陛下这就是泾阳造出来的新东西,书院管这个叫做锅炉。”
    李世民看着图纸上的锅炉,“这个东西应该很大吧。”
    王鼎点头,“几个成年男子围抱不了,而且泾阳还在制作,说是要多造几个。”
    李世民问道:“这东西是做什么用的。”
    王鼎回话道:“它能够帮助干活,不需要人力,甚至不需要牲口去拉,它就能自己动起来,非常神情的一样东西。”
    又看了图纸好一会儿,李世民心中很纠结。
    之前去泾阳也不是没有见过这个东西。
    当时李治就为了这个东西,整日茶不思饭不想。
    现在这个东西终于造出来了?
    而且还能帮助工坊干活?
    李世民说道:“难道他用这个东西,只是为了让泾阳可以更加的赚钱?”
    王鼎点头说道:“现在看来是这样的。”
    李世民更希望的是泾阳造出来的东西,可以用于社稷。
    为了让大唐更强大,让书院拿出智慧,用在该用的地方。
    而不是想着让李正挣钱。
    李世民喝下一口茶水说道:“这个李正还真是老样子。”
    王鼎说道:“陛下,最近朝中有不少人在议论要把更多的边防工事交给泾阳。”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茶碗,“这些日子,朕确实收到了这类奏章,他们说这样朝中不用出人力无力,更不会有征召民力的情况,就算是工事有了疏漏,或者引起了民愤,责任也全部都在泾阳。”
    王鼎躬身点头。
    李世民有些迟疑地说道:“把工事交给泾阳,确实可以给朝中省很多事情,但这些工事李正都是要从中挣钱的。”
    朝政的事情王鼎不敢过问,只是把自己知道的事情告诉李世民。
    许久之后,李世民说道:“让房玄龄和杜如晦带人议一议这件事吧。”
    “喏!”
    李世民的目光从画卷上移开,转头看向地图,如今边关的防御工事都在各个关口的守将身上。
    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守将来安排。
    或者工部派人去协助。
    如果泾阳能够将边疆工事做得更好,当然也是一件好事。
    朝中也让省心。
    哪怕李正从中做手脚也可以让人督工。
    发现有什么端倪也能知道。
    李正不会笨到在边疆做手脚。
    尽管这件事怎么看都是朝中和泾阳双方都有益的事情,朝中省了事,泾阳赚了钱。
    只是让李正挣钱也没什么。
    朝中拿出几万贯钱也不是什么大事。
    现在朝中府库很充盈。
    朕自己的库房也放满了银钱。
    可李世民总觉得这件事不对味。
    总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却也想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泾阳,许敬宗向李正抱怨道:“长安令,陛下似乎发现了什么,买通了朝中不少言官,可陛下迟迟没有要将边关修建边防之事交给泾阳。”
    李正说道:“陛下本就是一个多疑的人,他不会轻易做决定的。”
    许敬宗皱眉说道;“不如再买通一些更高位置的言官,比如说中书省?”
    中书省是朝政的中枢。
    在里面的人不是长孙无忌的人,就是李世民的亲信。
    李正说道:“中书省的人大多数都有背景,莽撞行事怕撞到铁板。”
    许敬宗会说道:“长安令说的是若是不成功,我们反受其累。”
    一边清理着马圈,李正说道:“你说玉门关和雁门关是不是很久没有修缮了。”
    许敬宗说道:“确实是有些年头没有修缮了,长安令的意思是……”
    李正说道:“你说这个时候雁门关的城楼出了什么问题呢,朝中会不会更加着急。”
    许敬宗恍然大悟,“如今边关没有战事,更没有要修缮边关的意思,陛下不会轻易做决定就是因为这件事不着急,如果这个雁门关的城楼出了什么问题,或者那座城墙要塌了,朝中自然会着急做决断了。”
    把马粪清理到一边,李正说道:“现在知道怎么办了?”
    许敬宗用力点头,“在下知道要怎么做了。”
    李正又说道:“那就去办事吧,顺便给我把马粪倒了。”
    “好,这就去办。”
    许敬宗推着一车马粪离开了。
    李正擦了擦额头的汗水,看着已经打扫干净的马圈,坐在一旁休息着。
    大虎新婚燕尔,最近来马圈的时辰越来越晚了。
    李泰又忙着书院的事情。
    马圈上上下下的活都自己干。
    干活到中午,收拾完马圈,李正用凉水洗了洗身子,换了一身干净的衣裳坐在一旁不想动了。
    五百多匹马儿的马圈,一个人收拾起来可是一个累活。
    李丽质和徐慧带着一个食盒走来。
    走到近前,李丽质说道;“知道你中午还没吃东西,给你带了一些吃食。”
    徐慧细心的把饭食放在一旁的石桌子上,“长安令,用饭吧。”
    自从同房之后,李丽质这几天似乎也不怎么关心作坊的经营了。
    李正感觉她莫名开始关心起生活起居。
    平日里这个时候应该还在账房中忙碌。
    现在她竟然还有心思给自己送饭。
    早就饥肠辘辘的李正端着碗吃着饭菜。
    见李丽质走到自己身后。
    李正看她的手搭在自己的肩膀上,用力按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