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 第5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李世民疲惫地回到甘露殿,拿下沉重的礼冠。
    王鼎躬身说道:“陛下,东西已经给公主殿下和长安令送去了。”
    李世民稍稍点头,“李正没嫌弃吗?”
    王鼎笑道:“倒也没有。”
    李世民坐下之后喝下一口茶水,舒坦的长出一口气说道:“孩子不在身边,朕总觉得这年过得没什么意思,朕送东西过去,李正就没想着给朕一些回礼?”
    王鼎说道:“可能长安令他们已经在准备了。”
    “准备?”
    李世民无奈笑了笑说道:“朕可不信他会想得这么周道。”
    王鼎低声说道:“阎立本已经回到了泾阳,如今已经回到了书院。”
    李世民喝着茶水听到阎立本的消息眼神没太多的变化。
    王鼎再次说道:“还有一事,老奴不知道这件事严不严重。”
    李世民放下手中精致的茶碗,茶碗是用玉石做的。
    早年前勤俭的李世民到了如今府库充盈,朝中有钱有底气了,多少有点骄奢。
    换了一个比较舒服的坐姿,李世民低语道:“你说话看。”
    “喏!”
    王鼎先是行礼,低声说道:“前些日子,晋王殿下在铸造一个巨大的炉子。”
    李世民稍稍点头,这件事他自然知道。
    当初也在泾阳见过这个炉子,只是一时间不知道这个炉子是做什么用的。
    王鼎又说道:“在铸造炉子的时候,似乎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晋王便又熔铸了一些铜钱,铸铜来建造炉子。”
    铸铜确实是重罪。
    而且一支管的很严。
    李世民皱眉说道:“这孩子不会这么不懂事,他知道铸铜是重罪。”
    王鼎躬身站着又说道:“今日,泾阳铁匠铺又熔铸了不少铜币,老奴也不知道用来做什么,成百上千贯的铜币都被拿去熔铸了。”
    李世民的面色沉了下来,“他李正这是要做什么?”
    王鼎低声说道:“据说还是要铸造炉子。”
    “炉子?
    还是炉子。”
    李世民苦恼的扶着额头说道:“这件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王鼎回话道:“倒是没做外传,这件事做的很低调,不过也不能免于被有心人发现,将这件事传出去。”
    要是李正能够乖乖听话老老实实在家里数钱。
    倒也由着他了。
    他要是胡搅蛮缠,李世民也很头疼该怎么对付李正。
    偏偏这个李正还掌握着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
    高句丽这么大片的土地还在李正的手中。
    想动李正又不好动他。
    李正可是朕最大的钱包,最大的收入来源。
    朝中府库可以这么充足,离不开李正的运筹帷幄。
    李世民低声说道:“告诉李正,适可而止。”
    “喏。”
    李正铸造的铜币也都是他自己的钱。
    可这件事传出去总归是不好。
    要是有人追究起来,朕是保他还是不保他?
    炉子,炉子!
    都是因为炉子。
    李正到底为什么这么执着于一个炉子。
    阎立本修了路直接回泾阳,也没说来朝中的工部看看。
    都新年了,稚奴和小兕子也不来问安。
    他们的心里到底还有没有朕?
    铸造铜币只要数量不大,李世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
    只是不知道泾阳铸造的炉子到底做甚么用。
    李世民就感觉自己的心里没有底。
    又灌下一口茶水,像是把现在的闷闷不乐咽下去,好一会儿之后才感觉舒服多了。
    肩上扛在偌大的江山,宫里就有无尽的冷清。
    回想起李正多年前写过的一封信,李世民倒是觉得朕的江山真的有这么糟糕吗?
    新年的头几天,长安城已经成了一座不夜城。
    李世民暂时取消了宵禁。
    夜晚到天亮,长安城内处处都有欢笑和吵闹声。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半个月,直到各国的使臣要离开之后,这种狂欢才停止。
    只是大理寺的少卿因为夜宿平康坊不给钱,又是身居朝中要职,败坏风气,这才被李世民拿入了大狱。
    以至于现在的长安城人们觉得大理寺是一个邪门的地方。
    但凡在大理寺身居要职的人好像都过的挺倒霉的。
    赵国公府邸。
    此刻长孙冲倒不这么认为。
    兵器案查到了这么关健的时候,大理寺少卿就因为这种事情入狱了?
    到底是这个大理寺少卿戴至德不争气,还是有人刻意安排的?
    他一入狱,关于兵器的调查少了一大助臂。
    泾阳
    新年过去半月,泾阳的印刷工坊改造也可以了。
    在流水线的最前方,之前水流驱动的机扩也全部都被移除。
    如今还要增高印刷坊房屋的高度。
    甚至还要扩建印刷坊的空间。
    英国公李绩看着这个场面说道:“你说李正是不是又有什么新鲜的玩意儿要真折腾。”
    张公瑾不否认,只是面色凝重地说道:“之前李正也来找过老夫,图纸老夫也看过,似乎要在印刷坊内放置一个大家伙。”
    李绩思量着说道:“你说会不会是之前造出来的那个大炉子。”
    张公瑾摇头叹息,“不管是什么,老夫都一大把年纪了,来这里是养病的可不是来操心这些事的。”
    说完张公瑾便转身离开。
    李绩站在原地好一会儿,这才离开。
    铁匠铺内,铁家三兄弟现在很忙碌。
    分发在长安城各地铁匠铺的零件也陆续送来了。
    经过前几次的铸造,铁大如今对铁炉的铸造也熟系了不少。
    将烧化的铁料从炉子里到处,放入一个个模具中。
    等到模具中的铁浆凝固成型然后迅速冷却。
    一个像模像样的零件就出来,这种零件还要进行打磨,直到达到合适的尺寸之后才能使用。


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不怕大唐,只怕你
    李正坐在家中画着图纸,改建印刷坊不仅仅是要加一个锅炉,甚至还要改造整个流水线。
    李丽质站在一旁看着李正拿着炭笔勾勒着图纸说道:“这种器械可以用在别的作坊吗?”
    搁下手中的笔,李正接过李丽质的递来的茶水,喝下一口热水说道:“这个流水线上的东西要造出来很难,在用上锅炉之后还要一点点改进流水线,现在也只能画出一个大概。”
    眼下当然做不出后世那种高效化的流水线。
    现在也只能在仅有的条件中做到最好。
    能够系统图书馆中找到的资料不多。
    绝大多数也都是中世纪早期的记载,顶多也只是蒸汽锅炉的利用。
    要到再先机的内燃机技术,就算是有资料参考,就凭现在的工艺想要做出来都很难。
    李丽质说道:“光是你的锅炉,就几乎动用了整个长安的铁匠。”
    这话李丽质说得也没错,光是锅炉的铸造就几乎达到了现在大唐的铁器铸造工艺天花板了。
    大唐简陋的技术水平,也是眼下一个最大的瓶颈。
    没有足够的锻铁技术和铸造工艺。
    就造不出更加精巧的工业设备。
    李正说道:“我试着用我们眼下的条件,作出最合适的。”
    李丽质看着李正的神情,“我总觉得你已经知道有更好的结果,很少见到你这种有气无力的眼神,上一次见到这种眼神,还是在父皇让你交出薛仁贵和王玄策时候。”
    李正又喝下一口茶水。
    李丽质说道:“当初父皇让你你把薛仁贵和王玄策送入军中,你也是这种失望又无力的表情。”
    来到这个世界上,李正自认有些事情和谁都没有说过。
    更没和李丽质说过。
    有些事情一旦说出去,自己指不定就会被李世民杀了。
    就比如说告诉李世民说大唐只有两百年多年的国运?
    这种话说出去之后,李世民说不定会让人把自己关在一个漆黑的地牢,然后让你饿着,直到让你说出将来的一些事情之后,他才会给你食物。
    不要怀疑李世民会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一个连亲兄弟都敢杀的人。
    为了保住江山社稷,这种事情他绝对做得出来。
    在没有足够的力量保护自己之前,做这种事情的后果会很惨。
    毕竟你也不能让李世民把你当成神仙一样供起来。
    除非李世民真的这么好忽悠。
    或者说你真的是神仙。
    徐慧小步走来说道:“李义府来了,就在门外。”
    李正搁下手中的笔,走出院子的时候,就看到这个家伙一脸懒散的站在门外。
    李义府说道:“长安令,禄东赞又来了,说是来道别的。”
    李正点头说道:“那就让他道别吧。”
    说着话,李正就要走回去,李义府又说道:“禄东赞还说有话要和长安令说。”
    李正停下脚步,有些苦恼的看一眼村口方向。
    现在正是村子里从手工作坊转型到半工业作坊的时候。
    不过眼下吐蕃的事情又不能不关注。
    李正跟着李义府一路走向村口。
    禄东赞正牵着一匹马,背着一个包袱站在这里。
    看到李正,禄东赞行礼说道:“见过长安令。”
    李正看了看四周,又看了看身边的李义府。
    李义府收到眼神,非常懂事地退后几步,留下长安令和禄东赞。
    禄东赞开口说道:“这一次在下是来向长安令道别的。”
    如今的禄东赞蓄着大胡子,眼里也没有了当年那种劲,而且从神色来看他老了很多。
    像是操心什么事情许久,一脸劳碌多了的模样。
    李正看着他说道:“禄兄在吐蕃也要多注意调养,我看你的气色不太好了,像极了长期劳累导致的这种气色。”
    禄东赞苦涩地笑了笑,“吐蕃不比大唐,在吐蕃有很多事情我需要亲自去看着。”
    李正感慨着说道:“当初第一次见你的时候,你说身上那种谁也不怕的劲去哪儿了。”
    长叹一口气,禄东赞眼神失落地说道:“那时候年轻气盛,不知道天高地厚,现如今经历多了,也就明白的多了,早就没了当年这种一腔热血。”
    李正笑了笑:“你的关中话真是越来越好了,还会用成语了。”
    禄东赞盘腿在坐一块石头上坐着,“中原的很多智慧确实值得吐蕃学习,只不过大多数吐蕃人连活下去都很难了。”
    这个禄东赞本来是告别的。
    现在看他的架势是要促膝长谈呀。
    李正走到他身边低声说道;“有什么想说的就直说吧。”
    禄东赞低声说道;“你甚么时候可以把吐蕃的土地还给吐蕃。”
    李正笑了笑说道:“除非你们吐蕃解除所有兵力,并且将兵权交给大唐,向大唐俯首称臣,吐蕃各个部落交给大唐官吏治理,并且吐蕃的所有地界交给大唐。”
    禄东赞神情倒也没有讶异,也没有生气,平淡地说道:“我就知道你有这么目的。”
    李正咧嘴笑道:“我随便说说,你也不要太当真了。”
    禄东赞低声说道:“突厥想要重新获得当年的地位,为了突厥当年的荣光会不断有人挣扎,不断有人做出让突厥重新强大的举动,就像是现在的吐蕃,吐蕃也一直都不放弃便的更强大。”
    李正狐疑说道;“你到底想要什么?”
    禄东赞说道:“李正,你知道吗很多人到了现在并不害怕现在的大唐,很多时候大唐周边的人并不害怕大唐现在的强大,因为他们知道中原王朝起起落落,大唐不会永远都强大。”
    看着禄东赞的神情,李正接着听着。
    “现如今大家都并不害怕大唐,只要他们那些小国乖乖俯首称臣,大唐便不会去攻打他们,他们是很安全的。”
    李正听完点头,“你这个想法很不错。”
    这几年禄东赞的变化很多,突然发现这个家伙好像看开了不少。
    禄东赞又说道:“突厥人有自己的生活习性,中原人不会去夺走突厥人的家园去过那种更差的部落生活,中原人更不会去吐蕃,因为你们去吐蕃会很不舒服,甚至会生病。
    还大家更加害怕和更加忌惮其实是你李正,如果有一天你李正死了,很多人会因为你的死庆祝。”


第一千三百五十三章 李泰的伤春悲秋
    禄东赞低声说道:“长安令,大唐的朝堂真是铁板一块吗?”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说道:“大唐的朝堂确实不是铁板一块,多谢你的警告。”
    禄东赞缓缓站起身说道:“在下就先告辞了。”
    等禄东赞牵着马走远,李义府说道:“长安令,这个家伙还真是每一次来长安都会来泾阳。”
    正如禄东赞所说的,中原王朝起起落落,大唐不会一如既往的强大。
    至于他说的朝堂并不是铁板一块。
    李正不屑地笑了笑。
    什么时候怕过。
    回到村子里,李义府说道:“铁家三兄弟这些日子一直挺忙的,说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